一种用于涡流探伤仪探头的导向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3002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涡流探伤仪探头的导向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向自动控制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涡流探伤仪探头的导向自动控制装置,属于SCR连铸连轧生产线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SCR连铸连轧生产线在生产铜及铜合金线杆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涡流探伤仪对线杆表面质量进行探伤。

因高速运行过程中的线杆跳动幅度较大,产生的冲击力会导致涡流探伤仪前端的导向器限位孔严重磨损,从而造成涡流探伤仪探头磨损,影响线杆表面质量探伤的准确性,同时,线杆跳动幅度过大时,也会导致线杆无法顺利通过涡流探伤仪前端的导向器,造成堆线,从而损坏涡流探伤仪的探头。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涡流探伤仪探头的导向自动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涡流探伤仪探头的导向自动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涡流探伤仪探头的导向自动控制装置,包括铜线杆、前端导向器以及后端导向器;所述铜线杆固定于前端导向器内部,且前端导向器一端连接前端套筒;所述前端套筒外部设置导向轮,且导向轮一侧设置后端套筒;所述后端套筒一端连接涡流探伤仪,且涡流探伤仪固定于探伤仪安装座顶部;所述涡流探伤仪一端连接后端导向器;所述导向轮通过螺栓连接四杆机构,且四杆机构一端连接连杆;所述连杆一端连接阻尼弹簧,且阻尼弹簧一端连接阻尼轴;所述阻尼轴连接联轴器,且联轴器一端连接气缸;所述气缸固定于气缸安装座顶部。

优选的,所述导向轮两侧壁均通过螺栓连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四杆机构为分段式结构,且四杆机构内部之间相互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端套筒和所述后端套筒中心对称线处设有所述导向轮。

优选的,所述导向轮设有两个,且导向轮对称固定于所述前端套筒的顶部和底部。

优选的,所述铜线杆贯穿固定于所述导向轮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探头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SCR连铸连轧生产线高速运行过程中涡流探伤仪探头前端的导向器容易磨损以及探伤仪容易损坏的问题;通过阻尼弹簧和导向轮两侧的弹簧机构,可有效的消除导向轮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进而提高铜线杆的稳定性,降低铜线杆跳动振幅,提高了表面质量探伤的准确性;能够使得铜线杆快速通过导向器内部,提高检测速度;通过分段式结构的四杆机构可减缓导向轮的调节速度,使得导向轮在与铜线杆接触时不会产生较大的碰撞,不会造成铜线杆剧烈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中:1、铜线杆,2、前端导向器,3、前端套筒,4、导向轮,5、弹簧,6、四杆机构,7、后端套筒,8、探伤仪安装座,9、涡流探伤仪,10、后端导向器,11、连杆,12、阻尼弹簧,13、阻尼轴,14、联轴器,15、气缸,16、气缸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用于涡流探伤仪探头的导向自动控制装置,包括铜线杆1、前端导向器2以及后端导向器10;所述铜线杆1固定于前端导向器2内部,可对铜线杆1的输送进行前端位移导向;所述前端导向器2一端连接前端套筒3,铜线杆1贯穿于前端套筒3内部,前端套筒3和前端导向器2位于同一条中心线处;所述前端套筒3外部设置导向轮4,导向轮4可对铜线杆1进行夹持输送;所述导向轮4一侧设置后端套筒7;所述后端套筒7一端连接涡流探伤仪9;所述涡流探伤仪9固定于探伤仪安装座8顶部;所述涡流探伤仪9一端连接后端导向器10,可对铜线杆1后端进行输送导向;所述导向轮4通过螺栓连接四杆机构6,四杆机构6可调节导向轮4的开合;所述四杆机构6一端连接连杆11;所述连杆11一端连接阻尼弹簧12,阻尼弹簧12可消除导向轮4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提高铜线杆1的稳定性;所述阻尼弹簧12一端连接阻尼轴13;所述阻尼轴13连接联轴器14;所述联轴器14一端连接气缸15,气缸15可控制连杆11运动,进而带动四杆机构6运动;所述气缸15固定于气缸安装座16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导向轮4两侧壁均通过螺栓连接有弹簧5,弹簧5可减少导向轮4的振动,进而减小铜线杆1的振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四杆机构6为分段式结构,且四杆机构6内部之间相互转动连接,实现对于导向轮4开合的快速控制,并且通过分段式结构可减缓导向轮4的调节速度,使得导向轮4在与铜线杆1接触时不会产生较大的碰撞,不会造成铜线杆1剧烈振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前端套筒3和所述后端套筒7中心对称线处设有所述导向轮4,实现铜线杆1的输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导向轮4设有两个,且导向轮4对称固定于所述前端套筒3的顶部和底部,提高夹持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铜线杆1贯穿固定于所述导向轮4之间,使得输送过程更为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进轧时,启动气缸15,随后气缸15向前推出联轴器14以及连杆11,连杆11推动四杆机构6运动使得导向轮4张开,随后将铜线杆1插入前端导向器2、后端导向器10中,并穿过涡流探伤仪9内部,待进轧结束后,气缸15带动连杆11后退,阻尼弹簧13带动四杆机构6使得导向轮4闭合,此时,铜线杆1在导向轮4内输送,导向轮4与铜线杆1表面摩擦所产生的振动,可通过四杆机构6传递至阻尼轴14上的阻尼弹簧13,在阻尼弹簧13和弹簧5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有效的抵消振幅,减小铜线杆1的振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