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电振动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6254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电振动传感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磁电振动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输入运动速度变换成感应电势输出的传感器,其能把被测对象的机械能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信号。现有技术中,磁电振动传感器其内部结构包括线圈组件、磁钢、弹簧和导磁外壳,线圈组件固定在导磁外壳中,磁钢置于导磁外壳中,磁钢的上端连接一弹簧的一端,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导磁外壳上部,磁钢的下端连接另一弹簧的一端,该另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导磁外壳下部,在磁钢上下两端各连接一个弹簧组成二阶系统。

所述磁电振动传感器的缺陷在于:实际设计中,由于无法将弹簧刚度做得太小,使得传感器低频性能差,制约了磁电振动传感器的低频小尺寸设计,而且弹簧的存在带来可靠性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研发出一种克服所述缺陷的磁电振动传感器,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电振动传感器,以实现磁电振动传感器的低频化和小尺寸设计,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能。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磁电振动传感器,包括导磁外壳、线圈组件和磁钢组件;线圈组件固定在导磁外壳中,磁钢组件以上下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导磁外壳中,线圈组件位于导磁外壳内侧壁与磁钢组件之间。

进一步,导磁外壳内侧壁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三个轴承,上部和下部的三个轴承沿竖直方向设置,三个轴承等间距均匀分布且呈辐射状,该三个轴承之间形成让位空间,磁钢组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在上部和下部的三个轴承之间的让位空间中上下移动,上部和下部的三个轴承的外圆周分别抵靠在磁钢组件的上端和下端,轴承支撑磁钢组件上下轴向移动。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磁电振动传感器固定安装在被测体上,随着被测体的振动,导磁外壳和线圈组件跟着一起振动,而磁钢组件相对于地面保持不动,线圈组件切割磁感线产生信号,磁钢组件和导磁外壳之间存在磁力,在磁钢组件和导磁外壳产生相对往复运动的过程中,磁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在发生变化,等效为一个弹簧。该等效的弹簧的刚度可以根据磁钢组件和导磁外壳进行设计,从而实现磁电振动传感器的低频化和小尺寸设计,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导磁外壳1 线圈组件2

磁钢组件3 轴承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所述,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磁电振动传感器,包括导磁外壳1、线圈组件2和磁钢组件3。

线圈组件2固定在导磁外壳1中,磁钢组件3以上下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导磁外壳1中,线圈组件2位于导磁外壳1内侧壁与磁钢组件3之间。

本实用新型磁电振动传感器固定安装在被测体上,随着被测体的振动,导磁外壳1和线圈组件2跟着一起振动,而磁钢组件3相对于地面保持不动,线圈组件2切割磁感线产生信号,使得磁钢组件3和导磁外壳1之间存在磁力,在磁钢组件3和导磁外壳1产生相对往复运动的过程中,磁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在发生变化,等效为一个弹簧。该等效的弹簧的刚度可以根据磁钢组件3和导磁外壳1进行设计,从而实现磁电振动传感器的低频化和小尺寸设计,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能。

本实施例中,导磁外壳1内侧壁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三个轴承4,共六个轴承4,上部和下部的三个轴承4沿竖直方向设置,三个轴承4等间距均匀分布且呈辐射状,即三个轴承4之间相隔120度,该三个轴承4之间形成让位空间,磁钢组件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在上部和下部的三个轴承4之间的让位空间中上下移动,上部和下部的三个轴承4的外圆周分别抵靠在磁钢组件3的上端和下端,轴承4支撑磁钢组件3上下轴向移动,从而减少摩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