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软管式感温组件的电子锅上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9058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具有软管式感温组件的电子锅上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子锅上盖,尤指一种设有温度感测器的电子锅上盖。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1及图12所示,现有技术中,电子锅90为一种家中常用、作为烹饪米饭或是蒸煮食材的烹饪器具,其大体的结构包含有一外锅91及一内锅92,内锅92是放置于外锅91内部;食材放入内锅92之后,通过对内锅内的食材进行加热,达到烹饪的目的。

而通常在电子锅90的表面会设有一控制用的仪表板900,上头可供使用者调整其内部的温度、烹煮时间或是监看目前内部温度为几度,而关于内部温度感测,其是通过装设于电子锅90内部的两个温度感测器93、94达成,该两个温度感测器93、94,第一温度感测器93设置于外锅内部的侧壁面或底面上,第二温度感测器94则是设置于顶盖95的底面上,一般来说,是以位于外锅91底面或侧壁面上的第一温度感测器93为主要温度的显示标准,顶盖的第二温度感测器94则是做安全开关使用,即,当烹饪如稀饭等水分较多的食材时,为避免加热过久使其内部水分沸腾汽化,进而满溢到顶盖的底面并流出电子锅,当设置于顶盖的第二温度感测器94感测到周遭的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便会自动将电子锅的加热强度调降,以避免内部食材继续在高温下沸腾。

而现代人由于对食物的口感、营养成分等观念的重视度逐年提升,如何有效保存食材营养成分的同时又能打造出优质的口感,一直是亟欲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中,关于一种“低温熟成法”,特别适用于对温度十分敏感的食材,如牛排等,其原理为,将食材封膜后放入未沸腾的热水中,通过在此热水中缓慢加热,使食材的营养成分不会因高温而流失,同时较低的温度及较长的时间,也比较能够精准掌控食材熟成的程度。

而一般家庭中,若是欲采用此一低温熟成法,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将食材放入电子锅90中缓慢加热,但是,现有技术的电子锅90却无法有效地达成低温熟成法所需要的条件,其是因为一般电子锅90量测温度用的第一温度感测器93设置于外锅91的内壁面上,而热在传递的过程中会流失其能量,因此实际上其所量测到的锅内的温度,与实际上的温度并不相同,故无法利用现有技术的电子锅90达到精准测量锅内温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软管式感温组件的电子锅上盖,其通过在上盖的内壁面上设有一可通过一软管伸展及收缩的温度感测器,使其能够在使用时直接伸入内锅内,量测到精准的内锅温度。

为达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具有软管式感温组件的电子锅上盖,其包含

一盖体;

一弯折感温组件,其设置于该盖体的底面,该弯折感温组件包含有一软管及一温度感测器,该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盖体的底面及该温度感测器。

本创作的优点在于,将原先设置于顶盖内壁面上的温度感测器通过装设于弯折感温组件而延长其长度,换言之,当使用者将软管伸展开来,则该温度感测器便能够下探至内锅的位置,当使用者在内锅内加入热水进行低温熟成时,该温度感测器上所显示的读数会与实际上的水温相符合,因此使用者通过观察该温度感测器所感测出来的温度,便能够精准地控制其食材加热的时间及强度,此外,当使用者将软管收折回来并使弯折感温组件固定时,该温度感测器则可以如同现有技术中做为安全开关的顶部感测器,侦测内锅内是否有过热的情况发生,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兼顾现有技术的功能之外,进一步精准化感测器的量测结果。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具有软管式感温组件的电子锅上盖,其进一步包含有一固定件,其设置于该盖体的底面,该软管选择性地固定于该固定件上。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具有软管式感温组件的电子锅上盖,其中该盖体包含有一本体及一密封盖,该本体的底面设有一圆槽,该密封盖设置于该本体的该圆槽内,且该密封盖的面积及形状与该圆槽的面积及形状相同;且该软管贯穿该密封盖并连接于该本体的底面,该固定件设置于该密封盖上。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具有软管式感温组件的电子锅上盖,其中该软管的长度长于该温度感测器的长度,且该软管选择性地固定于该固定件上。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具有软管式感温组件的电子锅上盖,其中该固定件的底面成形有一扣合槽,该扣合槽延伸至该固定件的相对两端,该软管选择性地扣合于容置于该扣合槽内,且该扣合槽的开口的宽度小于该软管的宽度。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具有软管式感温组件的电子锅上盖,其中该固定件为一扣勾组,且该固定件包含有一连接部及一勾部,该连接部的顶端连接于该盖体的底面,该连接部的底端连接于该勾部的一端,该勾部的另一端沿与该连接部相连的该端弯折形成一U字型勾,且该软管选择性地固定于该勾部上。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具有软管式感温组件的电子锅上盖,其进一步包含有一连接管,该连接管的顶端螺合于该盖体的底面,该连接管的底端与该软管相连接。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具有软管式感温组件的电子锅上盖,其中该软管为一食品级线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软管伸展时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软管收折时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元件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设置于一电子锅上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软管伸展时的立体外观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软管收折时的立体外观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无连接管的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无固定件的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11为现有技术的电子锅的部分元件分解图。

图12为现有技术的电子锅上盖的立体外观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盖体 11 本体

12 密封盖 20 弯折感温组件

21 软管 22 温度感测器

30 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软管式感温组件的电子锅上盖包含有一盖体10、一弯折感温组件20、一固定件30及一连接管41。

请参阅图3所示,盖体10包含有一本体11及一密封盖12,本体11的底面上凹设有一圆槽13,密封盖12设置于圆槽13内,且密封盖12的面积及形状与圆槽13的面积及形状相同,使密封盖12能更完整地遮罩盖体10的底面。

请参阅图2及图5所示,弯折感温组件20设置于盖体10的底面,更精确地说,弯折感温组件20设置于密封盖12的底面,且弯折感温组件20包含有一软管21及一温度感测器22,软管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盖体10的底面及温度感测器22,且软管21与盖体10之间的连接穿设过密封盖12并连接于本体11的底面上,但不以此为限,软管21亦可没有贯穿密封盖12,而是设置于密封盖12上。

请参阅图1所示,进一步而言,温度感测器22设置于软管21的自由端。

请参阅图2、图3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软管21的长度长于温度感测器22的长度,但不以此为限,软管21与温度感测器22之间的长度关系亦可为其他组合。

本实施例中,软管21为一达到食品级规格的线材,使其能够包覆温度感测器22的线路于其内部,防止其线路外漏并同时能够在烹饪的高温环境下正常且安全地使用。

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所示,固定件30设置于盖体10的底面,更精确地说,固定件30设置于密封盖12的底面上,并且软管21选择性地固定于固定件30上。

请参阅图4所示,固定件30的底面上凹设成形有一扣合槽31,扣合槽31的两端连通至固定件30的横向两端,当软管21扣合容置于扣合槽31内并由侧视视之时,扣合槽31的开口宽度小于软管21的宽度,使软管21略为受到挤压地设置于扣合槽31内。

请参阅图7、图8及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固定件30A的结构亦可通过非扣合的方式将软管21A固定于其中,精确地说,该固定件30A为一扣勾组,并包含有一连接部32A及一勾部33A,连接部32A的顶端连接于盖体10A的密封盖12A的底面,连接部32A的底端连接于勾部33A的一端,勾部33A的另一端沿该与连接部32A相连的该端弯折形成一U字型勾,并软管21A可吊挂于该勾部33A内,使软管21A得以固定于盖体10A的底面。

请参阅图10所示,此外,本实用新型亦可没有该固定件,而是软管21本身具有支撑力道,在弯折后能够维持该形状使其收合于盖体10的密封盖12的底面上。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连接管41的顶端螺合于盖体10的底面,更精确地说,连接管41贯穿密封盖12并螺合于本体11的底面,并且连接管41的底端穿设于软管21内并与软管21固定,连接管41可固定软管21于该端部的形状,使其在弯折状态下不会任意晃动,同时,连接管41能保护温度感测器22内部的线路,使其在与盖体10内的其他电路板相连接处能够较完整地受到屏蔽,但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亦可没有该连接管,而是通过软管21A顶端设置有一卡固件42A,通过将该卡固件42A夹设于密封盖12A及本体的底面之间,使软管21A固定于盖体10A上,即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螺合以外的方式将该软管更稳固地设置于盖体10A上。

以下简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态样及优点。

请参阅图2、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作为如前述的一般家用的电子锅90的上盖时,其装设于一具有外锅91及内锅92的电子锅90的上方,且盖体10罩设于外锅91及内锅92的顶部;在进行一般蒸煮时,由于软管21受到固定件30的夹固,因此温度感测器22的位置是设置于盖体10底面的密封盖12的底面上,即软管21为弯折的状态,并同时通过密封盖12对于本体11的遮罩,使蒸煮过程中的蒸气热源能够有效地锁在内锅92内,此外,位于密封盖12底面的温度感测器22则是同时包含了侦测内锅92温度以及做为安全开关使用的功能。

请参阅图1、图2及图4所示,而当使用者欲使用电子锅90对食材进行低温熟成时,将软管21由固定件30上分离并通过弯折软管21使温度感测器22相对盖体10弯折下来,即,温度感测器22可向下延伸至内锅92内,当使用者将内锅92内填充水并开始加热后,由于温度感测器22是直接与水源接触,因此温度感测器22所检测到的读数便会较为精准,进而达到低温熟成对温度变化所要求的精准度。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换言之,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温度感测器22连接于具有一定长度且可弯折的软管21上,使一般家用的电子锅90经过简单的装置切换(将软管21向下弯折),便能够转变为一得以实施低温熟成的方法,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更是提升了电子锅90所具有的功能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