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机进瓶过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9373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检验机进瓶过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检验机进瓶过渡结构。



背景技术:

玻璃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容器,其常用来装酒水、饮料等液体。玻璃瓶的制作如下:熔融态玻璃经挤出或注射成型得到的管状型坯,趁热(或加热到软化状态),置于对开模中,闭模后立即在型坯内通入压缩空气,使型坯吹胀而紧贴在模具内壁上,经冷却脱模,即得到各种中空的玻璃瓶。

现有的玻璃瓶制作完成后一般需要采用传送带将玻璃瓶传送至检验机处,再对其进行检查;由于玻璃瓶是随意乱放的,因此,在玻璃瓶传送到检验机之前需要人工将玻璃瓶排列整齐。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玻璃瓶在进入检验机前,需要人工将其扶正,非常麻烦;2、采用人工扶正的方式,容易在瓶身留下指纹,不利于后期的检测工作;3、检测时,玻璃瓶的瓶身可能会有灰尘等杂物,若将粘有灰尘的玻璃瓶放入检验机进行检测,容易影响检验机的图像采集,影响检测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检验机进瓶过渡结构,不仅能够减少人工扶正玻璃瓶的程序,还能够保证玻璃瓶在进入检验机前,瓶身上没有灰尘等杂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

检验机进瓶过渡结构,包括容纳盒、传送机构和传送平台;容纳盒上设有用于将玻璃瓶放置到传送机构上的进瓶口和一次通过一个玻璃瓶的出瓶口;传送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支撑架;且固定板的一端与容纳盒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板的侧面设有传送板,传送板包括平行于地面的横向传送板、垂直于地面的竖向传送板和连接在横向传送板和竖向传送板之间的过渡板;横向传送板的一端从出瓶口伸入容纳盒内;传送板上设有由电机带动的传送带,传送带的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隔板,相邻的两个隔板之间为用于横向放置一个玻璃瓶的放置部;传送平台的进料端位于传送带的出料端的下方;传送平台的底面设有支撑杆,传送平台的表面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玻璃瓶的放置腔;放置腔内设有滑板、弹簧和在弹簧的带动下进行吹气和吸气的伸缩吹气部;滑板上设有吹气口;滑板与放置腔的内壁滑动连接;弹簧设置在滑板与放置腔的内底面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采用瓶钳将玻璃瓶全部朝着一个方向从进瓶口处放入,启动传送机构,玻璃瓶会一个一个进入到两个隔板之间的放置部内;在传送机构的传送下,玻璃瓶会从出瓶口处被运出;由于传送板包括平行于地面的横向传送板、垂直于地面的竖向传送板和连接在横向传送板和竖向传送板之间的过渡板;而传送带位于传送板上,因此,传送带在传送的过程中逐渐会从原来的水平状变为竖直状,进而使得玻璃瓶在传送的过程中被扶正;因此位于放置部内的玻璃瓶会立起,当玻璃瓶被传送到传送带的出料段时(即传送带与传送平台对应的一端);玻璃瓶会落入到放置腔内,玻璃瓶的底面首先与滑板接触,进而将滑板向下压,滑板在受到玻璃瓶向下的推力时,弹簧向下收缩,伸缩吹气部也压缩,此时伸缩吹气部内的气体吹出,气体从滑板的吹气口处进入到滑板上方与玻璃瓶接触,进而实现对玻璃瓶进行吹气。

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中的传送机构的设置,使得传送带在传送的过程中是沿着传送板进行的,而传送板包括平行于地面的横向传送板、垂直于地面的竖向传送板和连接在横向传送板和竖向传送板之间的过渡板;使得传送带从原来的水平状变为竖直状;实现了在传送的过程中对玻璃瓶的扶正。

2、隔板的设置,能够防止玻璃瓶在传送的过程中发生相互碰撞的情况;而且玻璃瓶落入放置腔内后玻璃瓶对滑板有一定的冲击作用,进而使得滑板向下移动,压迫伸缩吹起装置对瓶身进行吹气;保证玻璃瓶在进入检验机前,瓶身上没有灰尘等杂物。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伸缩吹气部为气囊,气囊的一端与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气囊的另一端与放置腔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气囊与滑板底面接触的部分设有与吹气口对应的出气口。

上述结构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在玻璃瓶下落与滑板接触后,滑板向下运动,气囊被压缩,气囊内的气体从出气口进入吹气口内,进而与玻璃瓶的瓶身接触。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滑板的边缘设有凸起;放置腔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凸起滑动的凹槽。

上述结构非常简单的实现了滑板在被玻璃瓶向下压的时候,滑板能够沿着凹槽滑动。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优选方案一或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传送板上设有用于固定传送带的夹子。夹子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便于对传送带的固定,特别是位于竖向传送板处的传送带。

优选方案四:作为对优选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夹子为E字形,且夹子的两侧位于传送带的外侧,夹子的中部与传送板固定连接。上述结构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对传送带的限位,具体设置的时候,传送带是位于传送板与夹子的两侧壁之间的。

优选方案五: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伸缩吹气部为可伸缩的橡胶软管,橡胶软管的外壁为波纹状;橡胶软管的上端与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橡胶软管的下端与放置腔的内底面固定连接。上述结构也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在滑板向下运动的时候,橡胶软管被压缩,进而使得橡胶软管内的空气从吹气口处吹到玻璃瓶的瓶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检验机进瓶过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放置腔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夹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容纳盒1、进瓶口11、出瓶口12、传送机构2、电机21、传送带22、隔板23、放置部231、固定板24、传送平台3、放置腔31、滑板311、弹簧312、伸缩吹气部313、吹气口314、凹槽315、夹子4、检验机5。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检验机进瓶过渡结构,包括容纳盒1、传送机构2和传送平台3;容纳盒1上设有用于将玻璃瓶放置到传送机构2上的进瓶口11和一次通过一个玻璃瓶的出瓶口12。进瓶口11为漏斗状。

传送机构2包括固定板24,固定板24上设有支撑架;且固定板24的一端与容纳盒1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板24的侧面设有传送板,传送板包括平行于地面的横向传送板、垂直于地面的竖向传送板和连接在横向传送板和竖向传送板之间的过渡板;横向传送板的一端从出瓶口12伸入容纳盒1内;传送板上设有由电机21带动的传送带22,传送带22的底面设有链条,传送带22的两端均设有传送轮;传送轮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均设有与前述链条啮合的齿轮;主动轮上的齿轮由电机21带动。传送带22的上表面固定多个间隔设置的隔板23,且隔板23与传送带22垂直设置。

传送板上设有用于固定传送带22的夹子4。夹子4为E字形,且夹子4的两侧位于传送带22的外侧,夹子4的中部与传送板固定连接;具体设置的时候,传送带22是位于传送板与夹子4的两侧壁之间的;夹子4的设置主要是有一定限位作用。

相邻的两个隔板23之间为用于横向放置一个玻璃瓶的放置部231;传送平台3的进料端位于传送带22的出料端的下方;传送平台3的底面设有支撑杆,传送平台3的表面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玻璃瓶的放置腔31;放置腔31内设有滑板311、弹簧312和在弹簧312的带动下进行吹气和吸气的伸缩吹气部313;滑板311上设有吹气口314;滑板311与放置腔31的内壁滑动连接;弹簧312设置在滑板311与放置腔31的内底面之间。滑板311的边缘设有凸起;放置腔31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凸起滑动的凹槽315。传送平台3的出料端处设有用于检测传送平台3上的玻璃瓶的检验机5。

本实施例中的传送平台3包括由电机21(此电机21与前述电机21不是同一个)带动的传送带22(此传送带22与前述传送带22不是同一个)和用于支撑传送带22的传送平台3本体;放置腔31可设置在传送带22上。因此,此处的传送带22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本实施例的伸缩吹气部313为气囊,气囊的一端与滑板311的底面固定连接;气囊的另一端与放置腔31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气囊与滑板311底面接触的部分设有与吹气口314对应的出气口。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伸缩吹气部313为可伸缩的橡胶软管,橡胶软管的外壁为波纹状;橡胶软管的上端与滑板311的底面固定连接;橡胶软管的下端与放置腔31的内底面固定连接。上述结构也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在滑板311向下运动的时候,橡胶软管被压缩,进而使得橡胶软管内的空气从吹气口314处吹到玻璃瓶的瓶身。

使用时,用瓶钳将玻璃瓶全部朝着一个方向从进瓶口11处放入,启动传送机构2,玻璃瓶会一个一个进入到两个隔板23之间的放置部231内;在传送机构2的传送下,玻璃瓶会从出瓶口12处被运出;由于传送板包括平行于地面的横向传送板、垂直于地面的竖向传送板和连接在横向传送板和竖向传送板之间的过渡板;而传送带22位于传送板上,因此,传送带22在传送的过程中逐渐会从原来的水平状变为竖直状,进而使得玻璃瓶在传送的过程中被扶正;因此位于放置部231内的玻璃瓶会立起,当玻璃瓶被传送到传送带22的出料段时(即传送带22与传送平台3对应的一端);玻璃瓶会落入到放置腔31内,玻璃瓶的底面首先与滑板311接触,进而将滑板311向下压,滑板311在受到玻璃瓶向下的推力时,弹簧312向下收缩,伸缩吹气部313也压缩,此时伸缩吹气部313内的气体吹出,气体从滑板311的吹气口314处进入到滑板311上方与玻璃瓶接触,进而实现对玻璃瓶进行吹气,将玻璃瓶瓶身上的灰尘杂质等吹掉。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