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5531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电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电表。



背景技术:

智能电表已在我国基本普及,现有的智能电能表一般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中的接线部件,壳体包括下壳、上壳,下壳的长度大于上壳的长度,下壳及上壳均呈长方体形,上壳与下壳对合后固定,下壳的后端与上壳的后端齐平,接线部件设于下壳内且位于上壳的前方,接线部件的上方还罩设有面罩;上壳上开设有窗口,窗口中有面板,面板的一侧枢接在窗口的一侧,面板的另一侧与上壳固定,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对电能表进行检修等操作时,将面板与上壳的固定处解除固定,打开面板即可。

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电表,其上壳与下壳装配还之后的稳定性还有待加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智能电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好后结构更稳固的智能电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电表,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中的接线部件,所述的壳体包括下壳、上壳,所述下壳的长度大于所述上壳的长度,所述的下壳及上壳均呈长方体形,所述的上壳与下壳对合后固定,所述下壳的后端与所述上壳的后端齐平,所述的接线部件设于所述的下壳内且位于所述上壳的前方,所述接线部件的上方还罩设有面罩;

所述的上壳上开设有窗口,所述的窗口中有面板,所述面板的一侧枢接在所述窗口的一侧,所述面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的上壳固定;

所述下壳的内壁的前部设有卡扣,所述的接线部件的侧壁设有卡槽,所述的卡扣扣入所述的卡槽中;

所述下壳的后端的两个角的内壁设有向上延伸的延伸片且该延伸片向上超出所述的下壳,所述下壳的内侧壁的中部设有向上延伸的延伸柱且该延伸柱向上超出所述的下壳;

所述的上壳和下壳对合后,所述的延伸片及延伸柱伸入所述的上壳中,且所述的延伸片及延伸柱均与所述上壳的内壁相靠。

进一步,所述下壳的后端的两个角、所述上壳的后端的两个角之间通过螺杆固定;

在所述上壳内的前部的两个角上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扣脚,所述的扣脚上设有扣槽;所述下壳的两个内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的扣槽对应的扣块,所述的上壳与所述的下壳对合后所述的扣块扣入所述的扣槽内。

进一步,所述面罩的后端的两侧设有向上延伸的固定耳,所述上壳的两侧面的前端具有内凹的固定槽,所述的固定耳填入所述的固定槽内后固定。

进一步,所述固定耳的内侧设有固定凸点,所述的固定槽内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凸点扣入所述的固定孔内后超声波焊接。

进一步,所述面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的上壳之间通过螺纹杆固定。

进一步,所述上壳的内侧壁的中部设有竖向的加强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上壳和下壳对合后,延伸片及延伸柱伸入上壳中,且延伸片及延伸柱均与上壳的内壁相靠,因此上壳和下壳对合后两者之间基本不会产生晃动,装配完毕后十分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下壳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上壳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图3、图4,一种智能电表,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中的接线部件1,所述的壳体包括下壳2、上壳3,所述下壳2的长度大于所述上壳3的长度,所述的下壳2及上壳3均呈长方体形,所述的上壳3与下壳2对合后固定,所述下壳2的后端与所述上壳3的后端齐平,所述的接线部件1设于所述的下壳2内且位于所述上壳3的前方,所述接线部件1的上方还罩设有面罩4。

本实施例中,上壳3和下壳2之间的具体固定连接方式为:所述下壳2的后端的两个角、所述上壳3的后端的两个角之间通过螺杆固定;在所述上壳3内的前部的两个角上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扣脚5,所述的扣脚5上设有扣槽6;所述下壳2的两个内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的扣槽6对应的扣块,所述的上壳3与所述的下壳2对合后所述的扣块扣入所述的扣槽6内。

本实施例中,面罩4和上壳3之间的具体固定连接方式为:所述面罩4的后端的两侧设有向上延伸的固定耳7,所述上壳3的两侧面的前端具有内凹的固定槽,所述的固定耳7填入所述的固定槽内后固定,具体固定方式可以是:所述固定耳7的内侧设有固定凸点,所述的固定槽内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凸点扣入所述的固定孔内后超声波焊接。

所述的上壳上开设有窗口,所述的窗口中有面板8,所述面板8的一侧枢接在所述窗口的一侧,所述面板8的另一侧与所述的上壳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板8的另一侧与所述的上壳之间通过螺纹杆固定。

所述下壳2的内壁的前部设有卡扣9,所述的接线部件1的侧壁设有卡槽10,所述的卡扣9扣入所述的卡槽10中;所述下壳2的后端的两个角的内壁设有向上延伸的延伸片11且该延伸片11向上超出所述的下壳2,所述下壳2的内侧壁的中部设有向上延伸的延伸柱12且该延伸柱12向上超出所述的下壳2。所述的上壳3和下壳2对合后,所述的延伸片11及延伸柱12伸入所述的上壳3中,且所述的延伸片11及延伸柱12均与所述上壳3的内壁相靠,因此上壳3和下壳2对合后两者之间基本不会产生晃动,装配完毕后十分稳固。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3的内侧壁的中部设有竖向的加强柱13,该加强柱13可起到加强上壳3的强度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