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5907阅读:2096来源:国知局
耐高温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高温夹具。



背景技术:

一般材料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的性能存在差异,也就是材料的特性能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一些材料在常温下为绝缘体,在高温条件下为导体。为了研究材料的性能,需要在常温和高温条件下,分别进行试验研究,而研究高温环境的材料性能时,需要将待测材料进行保护和隔离,防止高温加热设备的零部件干扰测试精度,尤其是在测量导电性能时,对待测材料进行绝缘处理是必要操作,试验过程绝缘操作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目前,还没有试验精度高、方便拿取、耐高温能力强、对待测材料干扰小的夹具,无形中增加了试验工作量、影响试验精准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测试精度高、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的耐高温夹具。

本实用新型耐高温夹具,包括支撑座体、连接座体、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所述支撑座体向内凹陷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连接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向内凹陷形成有测试槽,所述测试槽上放置待测材料,所述连接座体上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抵接待测材料,所述支撑座体上连接有第一引出电极,所述连接座体上连接有第二引出电极。

本实用新型耐高温夹具,其中所述连接座体上连接有电极座,所述第二电极贯穿所述电极座。

本实用新型耐高温夹具,其中所述第二引出电极贯穿所述连接座体且固定所述电极座。

本实用新型耐高温夹具,其中所述第二电极上设有卡接端和测试端,所述测试端抵接待测材料,所述卡接端卡接在所述电极座上。

本实用新型耐高温夹具,其中所述支撑座体和所述连接座体之间连接有连接柱。

本实用新型耐高温夹具,其中所述连接柱在环形分布有若干个。

本实用新型耐高温夹具,其中所述第一引出电极贯穿所述支撑座体且固定所述第一电极。

本实用新型耐高温夹具,其中所述连接座体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耐高温夹具,其中所述通孔至少设有两个,相邻两个所述通孔中任何一个与两个所述通孔之间的中心线的夹角范围在20-60°。

本实用新型耐高温夹具,其中所述通孔设有四个,其中两个所述通孔中任何一个与两个所述通孔之间的中心线的夹角范围为20-40°,另外两个所述通孔中任何一个与两个所述通孔之间的中心线的夹角范围为35-60°。

本实用新型耐高温夹具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耐高温夹具,包括支撑座体、连接座体、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向内凹陷形成有测试槽,测试槽上放置待测材料,第二电极伸入测试槽内,第二电极抵接待测材料,支撑座体和连接座体配合使用起到支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作用,第一电极与第一引出电极相连,第二电极与第二引出电极相连,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中任何一个作为输入电极、另一个作为输出电极,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均连接到外接测试器上,通过对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的参数对比,得出待测材料的导电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耐高温夹具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耐高温夹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耐高温夹具的支撑座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耐高温夹具的连接座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1、支撑座体;2、第一电极;3、连接柱;4、连接座体;5、电极座;6、第二电极;7、第二引出电极;8、第二连接电极;9、测试槽;10、第一引出电极;11、第一连接电极;12、第一连接孔;13、支撑孔;14、第二连接孔;15、通孔;16、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耐高温夹具,包括支撑座体1、连接座体4、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6,支撑座体1向内凹陷形成有安装槽16,安装槽16内连接第一电极2,第一电极2向内凹陷形成有测试槽9,测试槽9上放置待测材料,连接座体4上连接第二电极6,第二电极6抵接待测材料,支撑座体1上连接有第一引出电极10,连接座体4上连接有第二引出电极7。支撑座体1和连接座体4配合使用起到支撑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6的作用,第一电极2与第一引出电极10相连,第二电极6与第二引出电极7相连,第一引出电极10和第二引出电极7中任何一个作为输入电极、另一个作为输出电极,第一引出电极10和第二引出电极7均连接到外接测试器上,通过对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的参数对比,得出待测材料的导电性能。

支撑座体1和连接座体4均采用绝缘材料,优选为耐高温陶瓷,陶瓷的耐高温能力强,适用温度范围广,最高耐热温度达到1800℃,保证待测材料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测试。支撑座体1向内凹陷形成有安装槽16,安装槽16内安装第一电极2,安装槽16不贯穿支撑座体1,防止第一电极2与其他材料接触而影响测试精度,保证待测材料在被隔绝的条件下进行测试。第一电极2向内凹陷形成有测试槽9,待测材料放置在测试槽9内,第二电极6伸入测试槽9内,第二电极6抵接待测材料,测试槽9的边缘对待测材料进行限位和固定,防止待测材料脱离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6而影响测试精度。

优选的,连接座体4上连接有电极座5,第二电极6贯穿电极座5,连接座体4上开设有支撑孔13,支撑孔13内固定连接电极座5,电极座5对第二电极6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第二电极6受到其他部件的干扰,也对第二电极6起到固定作用,防止第二电极6活动而影响与待测材料的接触。

优选的,第二引出电极7贯穿连接座体4且固定电极座5,第二引出电极7插接固定在电极座5上,第二引出电极7通过与电极座5连接而连接到第二电极6上,第二引出电极7在起到导电作用,同时还起到支撑和固定电极座5的作用。

优选的,第二引出电极7上连接有第二连接电极8,第二连接电极8向远离连接座体4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电极8起到延伸第二引出电极7的作用,方便连接到外接测试器上。

优选的,第二电极6上设有卡接端和测试端,测试端抵接待测材料,卡接端卡接在电极座5上,卡接端的直径大于测试端,测试端贯穿电极座5,卡接端卡接在电极座5的端面上,方便对第二电极6进行固定。

优选的,支撑座体1和连接座体4之间连接有连接柱3,连接柱3选用绝缘材料,连接柱3的材料与支撑座体1和连接座体4的材料相同,方便加工。支撑座体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2,连接座体4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4,连接柱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连接孔14和第二连接孔14。连接柱3可以选用双头螺柱,双头螺柱的两端分别拧紧连接在支撑座体1和连接座体4上;连接柱3还可以选用紧固螺栓或紧固螺钉,连接柱3贯穿第二连接孔14拧紧到第一连接孔12上,实现固定和支撑作用。连接柱3的长度可以调节,通过调节连接柱3的长度,能够调节支撑座体1和连接座体4之间的间距,通过改变连接柱3的尺寸进行调节的方式,操作简便、调节精度高。连接柱3在环形分布有若干个,环形支撑结构更加稳定,连接效果更好。

优选的,第一引出电极10贯穿支撑座体1且固定第一电极2,第一引出电极10将第一电极2限位和固定在支撑座体1内,第一引出电极10起到导电作用的同时还起到限位作用,一举两得,简化结构。

优选的,第一引出电极10上连接有第一连接电极11,第一连接电极11向远离支撑座体1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电极11与第二连接电极8的作用相同,方便连接到外接测试器上。

优选的,如图3所示,连接座体4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5,通孔15可以起到减重的作用,还能为操作工具提供着力点,在高温环境下,方便通过坩埚钳等工具夹持取出模具。

优选的,通孔15至少设有两个,相邻两个通孔15与两个通孔15之间的对称中心线的夹角范围分别在20-60°。通孔15设有两个,方便对两个通孔15进行定位夹持,操作简便,夹持稳定。通孔15环形分布在连接座体4上,起到均匀减重的作用,防止连接座体4质量分布不均匀而影响模具的稳定性。

优选的,通孔15设有四个,其中两个通孔15中的任何一个与两个通孔15之间的中心线的夹角范围为20-40°,另外两个通孔15中的任何一个与两个通孔15之间的中心线的夹角范围为35-60°。通孔15的位置根据第二引出电极7连接的位置相关,根据第二引出电极7连接的位置调节通孔15之间的间距,以保证连接座体4受力均匀。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