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线束用导通测试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0046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线束用导通测试仪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仪器,特别涉及一种生产线束用导通测试仪器。



背景技术:

目前线束为一定负载源组提供服务设备的总体,在线束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都会用导通测试仪器对线束进行检测后才能完成生产,但是现有导通测试仪器的散热性能不好,会影响导通测试仪内部的元件寿命,而且在环境潮湿下使用会损坏导通测试仪器的内部元件,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生产线束用导通测试仪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线束用导通测试仪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生产线束用导通测试仪器,包括仪器外壳、减震底座A和仪器主体,所述仪器外壳左右两侧底部分别安装有减震底座A和减震底座B,所述仪器外壳内部底端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外侧左端安装有USB接口,所述蓄电池外侧右端安装有控制开关A,所述控制开关A右侧安装有控制开关B,所述仪器外壳顶部右侧通过转轴连接有仪器顶盖,所述仪器顶盖顶部连接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顶部连接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风扇、电机轴和电机,所述散热风扇底部通过电机轴连接有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风扇顶部安装有仪器主体。

进一步的,所述仪器主体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干燥层A和干燥层B,所述干燥层B右侧安装有多组工具盒。

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的电能输出端与电机和仪器主体的电能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开关A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开关B的信号输出端与仪器主体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有散热风扇、电机轴和电机,可以提升导通测试仪器的散热能力,增加了导通测试仪器内部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导通测试仪器的功能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更好的使用导通测试仪器,通过设有干燥层A和干燥层B,可以在潮湿环境之下保护导通测试仪器,不让导通测试仪器内部元件被损坏,不仅加强了导通测试仪器的功能,还能够有效的保护导通测试仪器,有利于更为安全的使用导通测试仪器,通过设有工具盒,可以在导通检测仪器内放置多种不同的检测工具,让检测人员便捷的拿取使用各种检测工具,有利于更为便捷的使用导通测试仪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束用的导通测试仪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束用的导通测试仪器的散热风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束用的导通测试仪器的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1、仪器外壳;2、减震底座A;3、减震底座B;4、USB接口;5、散热装置;6、仪器主体;7、干燥层A;8、干燥层B;9、仪器顶盖;10、把手;11、工具盒;12、散热风扇;13、电机轴;14、电机;15、转轴;16、蓄电池;17、控制开关A;18、控制开关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生产线束用导通测试仪器,包括仪器外壳1、减震底座A2和仪器主体6,所述仪器外壳1左右两侧底部分别安装有减震底座A2和减震底座B3,所述仪器外壳1内部底端安装有蓄电池16,所述蓄电池16外侧左端安装有USB接口4,所述蓄电池16外侧右端安装有控制开关A17,所述控制开关A17右侧安装有控制开关B18,所述仪器外壳1顶部右侧通过转轴15连接有仪器顶盖9,所述仪器顶盖9顶部连接有把手10。

其中,所述蓄电池16顶部连接有散热装置5,所述散热装置5包括散热风扇12、电机轴13和电机14,所述散热风扇12底部通过电机轴13连接有电机14。

其中,所述散热风扇12顶部安装有仪器主体6。

其中,所述仪器主体6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干燥层A7和干燥层B8,所述干燥层B8右侧安装有多组工具盒11。

其中,所述蓄电池16的电能输出端与电机14和仪器主体6的电能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开关A17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机14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开关B18的信号输出端与仪器主体6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工作原理:通过设有仪器外壳1、减震底座A2和仪器主体6,在使用导通检测仪器时先为蓄电池16充电,蓄电池16冲完电后想散热时打开控制开关A17让电机14开始运转,电机14带动电机轴13,电机轴13带动散热风扇12,在想使用仪器主体6检测时用手握住仪器顶盖9向上用力,让仪器顶盖9经过转轴15向上移动,移动后打开控制开关B18让仪器主体6开始运转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可以拿取工具盒11内部的检测工具进行辅助检测,由于在仪器主体6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干燥层A7和干燥层B8,可以保护仪器主体6不受潮湿环境的影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