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变形的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798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变形的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变形的观测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建筑表面变形观测,现有的观测装置体积较大,观测装置各部件之间无法手工拆卸,使得装置本体在使用时运输、携带不便,同时观测装置本身高度无法手动调节,降低了装置的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可拆卸、运输携带不便、且不可调节高度等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变形的观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筑变形的观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底座、安装框架和观测管,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与所述后挡板之间形成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侧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后挡板表面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卡头,所述卡头 两侧均安装有弹片,所述安装框架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卡头通过所述弹片与所述连接座底部接口卡接,所述安装框架侧端表面设有卡槽,所述观测管一端与所述卡槽卡接。

优选的,所述滑块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条,所述推条一端表面安装有限位螺栓。

优选的,所述推条与后挡板的侧端表面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底板安装有防护垫。

优选的,所述观测管为Z型管,且Z型管内部两个拐角处均安装有反光镜。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前挡板、后挡板和滑板,前挡板与后挡板之间形成第一滑槽,滑板在使用时可以沿着第一滑槽进行上下滑动,进而改变了装置本体的高度,方便不同身高的人进行使用;通过设置第二滑槽、滑块、推条和限位螺栓,当装置本体的高度调节好后,可通过限位螺栓进行固定,操作方便;装置本体上底座、安装框架和观测管之间可拆卸连接,使得装置本体在使用时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框架与观测管拆除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观测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2-底座、3-防滑垫、4-前挡板、5-后挡板、6-滑板、7-安装框架、8-连接座、9-卡槽、10-观测管、11-卡头、12-弹片、13-第一滑槽、14-第二滑槽、15-滑块、16-推条、17-限位螺栓、18-反光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变形的观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底座2、安装框架7和观测管10,所述底座2顶部固定连接有前挡板4和后挡板5,所述前挡板4与所述后挡板5之间形成第一滑槽13,所述第一滑槽13内滑动连接有滑板6,所述滑板6侧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5,所述后挡板5表面设有第二滑槽14,所述滑块15与所述第二滑槽14滑动连接,所述滑板6顶端固定连接有卡头11,所述卡头11两侧均安装有弹片12,所述安装框架7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8,所述卡头11通过所述弹片12与所述连接座8底部接口卡接,所述安装框架7侧端表面设有卡槽9,所述观测管10一端与所述卡槽9卡接。

所述滑块15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条16,所述推条16一端表面安装有限位螺栓17,通过限位螺栓17将推条16位置固定,进而将滑板6位置固定。

所述推条16与后挡板5的侧端表面滑动连接。

所述底座2底板安装有防护垫3,提高了底座2底部摩擦力,提高了放置稳定性。

所述观测管10为Z型管,且Z型管内部两个拐角处均安装有反光镜18,通过两个反光镜18可以反射出远处景象。

工作原理:一种用于建筑变形的观测装置,使用时,首先根据自身需求调节装置本体1的高度,通过手持推条16,促使推条16底端的滑块15沿着第二滑槽14滑动,从而使得滑板6沿着第一滑槽13滑动,进而改变了装置本体1的高度,当高度调节好后,通过限位螺栓17将推条16固定在后挡板5表面,然后取出观测管10,将观测管10一端安装在安装框架7上的卡槽9 内,通过观测管10即可进行观测,结构合理,底座2、安装框架7和观测管10之间可拆卸连接,使得装置本体1在使用时携带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