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放的水位计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1985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安放的水位计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文勘测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安放的水位计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在进行水文勘测时,需要进行水位检测,一般是将水位计插入水面以下50cm-90cm位置处。在水文勘测时,野外环境恶劣,尤其是进行青藏高原的湖泊勘测。青藏高原的湖泊面积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1.4%,这些数量和面积巨大的湖泊一方面对气候变化敏感,另一方面又影响气候变化。此外,青藏高原很多内陆湖泊根据季节变换水位上涨、湖泊面积增大,将导致草场淹没,对周边地区的生态与环境及农牧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所以,受恶劣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监测台站非常少,开展自动水位监测非常重要。但水位计布设面临3个主要问题:

一是,通常为了固定,经常将水位计绑固到石头上,然后放置在湖泊待测水位处,但是,如此安放不好定位,容易受水流波动和结冰影响而导致位置变动,容易丢失水位计;

二是,水位计直接扔到水体中,落在水底,容易受泥沙覆盖。由于水位计是靠压力测量,泥沙覆盖直接影响水位计测量压力,从而导致水位计测量误差较大;

三是,水位计通过简单安放装置进行固定,一般需要外力敲砸简易支架,使得支架固定到水底的泥沙中,然而在水中施加外力非常困难,难以操作。

因此,急需设计一种便于安放的水位计,同时提高水位计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安放的水位计安装支架,能够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准确的检测水位情况,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于安放的水位计安装支架,包括支撑底柱、分体支柱和安置盒,分体支柱的下端与支撑底柱的上端抽插连接,安置盒设于支撑底柱的柱身上,在柱身上径向上下开设两个穿孔,利用钢丝绳将安置盒绑缚在柱身上,安置盒上设置通孔,安置盒内设置水位计;所述的支撑底柱的下端呈锥状,支撑底柱的上端向下凹陷形成空置腔;所述的分体支柱的下端设于空置腔内,并与空置腔相匹配,分体支柱的上端设有加固板。

所述的安置盒包括筒状塑料盒体和设于筒状塑料盒体上端的塑料盖体,筒状塑料盒体和塑料盖体螺接,筒状塑料盒体上均匀分布有多列通孔,且在筒状塑料盒体的下端面上设有通孔,塑料盖体上设有通孔。

所述的支撑底柱的长度为:1.2m-1.4m,安置盒设于支撑底柱的1.0m高度位置。

所述的空置腔的深度为:20cm-30cm。

所述的分体支柱的长度为:40cm-60cm。

所述的加固板的上端面上设有防滑筋。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底柱的下端呈锥状,减少阻力,便于深入泥土中,支撑底柱的上端向下凹陷形成空置腔,分体支柱的下端深入空置腔内,与支撑底柱的上端抽插连接,方便使用,节约材料;在支撑底柱的柱身上径向上下开设两个穿孔,利用钢丝绳将安置盒绑缚在柱身上,使得安置盒能够成竖直状安装放置。再利用筒状塑料盒体上均匀分布有多列通孔,且在筒状塑料盒体的下端面上设有通孔,塑料盖体上设有通孔,由于通孔设计在安置盒的多个面上,使得水体压力能够不受安置盒的影响,直接作用于水位计,提高水位计测量精准。使用时,通过向下的外力作用,迫使支撑底柱下端深入湖泊的湖底河床下方,使得水位计位于水面下方,并利用支撑底柱紧紧插入泥土中,保证本装置免受水体的作用而丢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置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底柱1、分体支柱2和安置盒,分体支柱2的下端与支撑底柱1的上端抽插连接,安置盒设于支撑底柱1的柱身上,在柱身上径向上下开设两个穿孔,利用钢丝绳将安置盒绑缚在柱身上,使得安置盒能够成竖直状安装放置。安置盒上设置通孔6,安置盒内设置水位计3;所述的安置盒包括筒状塑料盒体4和设于筒状塑料盒体4上端的塑料盖体5,筒状塑料盒体4和塑料盖体5螺接,筒状塑料盒体4上均匀分布有多列通孔6,且在筒状塑料盒体4的下端面上设有通孔6,塑料盖体5上设有通孔6。所述的支撑底柱1的下端呈锥状,支撑底柱1的上端向下凹陷形成空置腔7,空置腔7的深度为:20cm-30cm;支撑底柱1的长度为:1.2m-1.4m,安置盒设于支撑底柱1的1.0m高度位置。所述的分体支柱2的下端设于空置腔7内,并与空置腔7相匹配,分体支柱2的长度为:40cm-60cm,分体支柱2的上端设有加固板8,加固板8的上端面上设有防滑筋9。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正常使用时,首先将水位计3放置在安置盒内,安置盒整体采用塑料材质制作,由于塑料体接触水体后,塑料耐腐蚀,并且对水位计3的影响非常小;同时,在筒状塑料盒体4上均匀分布有多列通孔6,且在筒状塑料盒体4的下端面上设有通孔6,塑料盖体5上也设有通孔6,通孔6便于水位计3直接与水体接触,由于通孔6设计在安置盒的多个面上,使得水体压力能够不受安置盒的影响,直接作用于水位计3,提高水位计3测量精准。之后,将分体支柱2的下端设于支撑底柱1的空置腔7内,将支撑底柱1和分体支柱2连为一体,利用支撑底柱1下端的锥状结构扎入湖泊的待检测位置处,之后,通过具有敲击功能的锤体对加固板8施加向下的外力,由于加固板8的上端面上设有防滑筋9,能够起到防滑的作用。外力作用在分体支柱2上,再由分体支柱2作用于支撑底柱1,迫使支撑底柱1下端深入湖泊的湖底河床下方。本实施例的支撑底柱1的长度采用1.2m,安置盒设于支撑底柱1的1.0m高度位置,空置腔7的深度采用20cm,分体支柱2的长度采用50cm,相当于支撑底柱1和分体支柱2总长为1.5m。外力作用下,支撑底柱1深入河床下85cm,此时,水位计3位于河床上方15cm,分体支柱2的最上端高于水面高度,满足水位测量的检测要求。最后,可以将分体支柱2抽离支撑底柱1,此时,支撑底柱1的最上端低于水面高度,相当于,由水面看不到支撑底柱1,将其隐藏与水面下方,防止被偷盗或者丢失。最后,水位计3能够根据检测需要设定检测间隔,进行水位检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