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TDR地下位移监测的监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0065发布日期:2018-06-16 00:13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和固定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TDR地下位移监测的监测管。



背景技术:

在使用TDR技术进行地下位移监测时,PVC监测管插入监测孔并在PVC监测管的外壁上附连同轴电缆,现有的同轴电缆和PVC监测管的固定方式是在PVC监测管每隔一段距离套装一个卡环,卡环将同轴电缆压在监测管的的外壁上,这种固定方式会对同轴电缆有一定的压迫,使其产生变形,影响监测结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520457233.4)提供了一种用于TDR地下位移监测的同轴电缆固定结构,包括监测管和同轴电缆,监测管的外侧壁上有凹陷的安装槽,同轴电缆通过安装槽安装在监测管的外壁上,监测管插在监测井中。另外该方案中,为了防止电缆从安装槽中脱出,监测管外套有防护卡环。

然而,使用这一固定结构安装同轴电缆时,需要从监测管的一端,一个接一个的套防护卡环,十分不便,而且,该方案需要多个组件来完成安装,在工作中容易造成操作现场工件的散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用于TDR地下位移监测的监测管,以解决现有的用于TDR地下位移监测的同轴电缆固定结构,操作不便,且需要多个组件来完成安装。

本方案中的用于TDR地下位移监测的监测管,包括监测管本体,所述监测管本体的外侧壁上有凹陷的安装槽,同轴电缆通过安装槽安装在监测管本体的外壁上;

所述安装槽的边缘上沿所述监测管本体的轴向排布有多个扣合件;

所述扣合件横跨所述安装槽,该扣合件的一段铰接在所述监测管本体上,另一端扣合在所述监测管本体上;

所述扣合件的内侧与所述同轴电缆相抵。

本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为:通过铰接在监测管本体上的扣合件将同轴电缆固定在安装槽内,防止同轴电缆脱出;安装同轴电缆时只需打开扣合件,将同轴电缆至于安装槽内,再将扣合件与监测管本体扣合即可,安装十分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扣合件一直连接在监测管本体上,与监测管本体成一体,在是实际使用中,安装现场整洁,没有多余的组件,避免了安装现场的散乱。

进一步,所述扣合件用于与所述监测管本体扣合的一端上设有圆柱形凸起,所述监测管本体上设有与该圆柱形凸起扣合的盲孔。

该结构制作简单,降低了生产升本。

进一步,所述扣合件沿所述监测管本体的轴向均布。

使得同轴电缆的受力更均匀。

进一步,所述扣合件与所述同轴电缆相抵的一侧上设有弹性材料层。

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同轴电缆收到过多挤压,另外也可以防止同轴电缆的外层被扣合件磨损。

进一步,所述弹性材料层为硫化橡胶层。

硫化橡胶成本低廉,弹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监测管本体1、扣合件2、硫化橡胶层21、圆柱形凸起22、同轴电缆3。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用于TDR地下位移监测的监测管,包括监测管本体1,所述监测管本体1 的外侧壁上有凹陷的安装槽,同轴电缆3通过安装槽安装在监测管本体1的外壁上;所述安装槽的边缘上沿所述监测管本体1的轴向均的排布有多个扣合件;所述扣合件横跨所述安装槽,该扣合件的一段铰接在所述监测管本体1上,另一端上一体成型有圆柱形凸起22,该凸起通过插入安装槽另一边缘上的盲孔扣合在所述监测管本体1上,该盲孔与圆柱形凸起22 为过盈配合;所述扣合件2的内侧与所述同轴电缆3相抵,该侧上设有硫化橡胶层21,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同轴电缆3收到过多挤压,另外也可以防止同轴电缆3的外层被扣合件磨损。

本实施例通过铰接在监测管本体1上的扣合件2将同轴电缆3固定在安装槽内,防止同轴电缆3脱出;安装同轴电缆3时只需打开扣合件,将同轴电缆3至于安装槽内,再将扣合件2与监测管本体1扣合即可,安装十分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扣合件2一直连接在监测管本体1上,与监测管本体1成一体,在实际使用中,安装现场整洁,没有多余的组件,避免了安装现场的散乱。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