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电缆试验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011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电缆试验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试验支架,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电缆试验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发展,供电设施的占地空间越来越有限,采用电力电缆供电场所越来越多,电力系统的改革趋势也要求人员越来越精简,受场所空间和人员数量的限制,对试验设备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电力系统中,采用电力电缆来铺设供电线路越来越多,导致电力电缆交接试验和预防性试验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现在现场试验大多是采用临时支架和绳索对电缆进行捆绑固定,非常不方便,而且这种方法也不能满足现场复杂多变的试验环境;电缆作为一种容性设备,在试验前后,需要对电力电缆进行接地放电,要求试验人员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亟需研制一种轻便、易操作的电缆简易支架可以在有限的场地和人员条件下,安全高效的开展电力电缆试验,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满足各种试验环境,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且装有声光报警装置的多功能便携式电缆试验支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电缆试验支架,它由支架本体a、支架本体b、连接块a、连接块b、连接转销、接地线收取架、接地线、试验线绝缘支撑杆、绝缘防滑脚垫和声光带电报警器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本体a和支架本体b的上端分别装有连接块a和连接块b,并通过连接块a、连接块b和连接转销铰接在一起,支架本体a和支架本体b的下端分别装有绝缘防滑脚垫;所述的支架本体a一侧的外表面上固装有接地线收取架,该侧的上端内侧装有声光带电报警器,接地线收取架上放置有接地线,所述的支架本体b的一侧上安装有试验线绝缘支撑杆。

所述的连接块a与支架本体a的上端、连接块b与支架本体b的上端铆合连接。

所述的支架本体a和支架本体b由玻璃钢绝缘材料制成。

所述的试验线绝缘支撑杆上端开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多功能便携式电缆试验支架能满足各种试验环境,占用空间较小,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在试验时可以快速的固定电缆头,并且安装有声光报警装置,提高了试验人员的安全保护能力,同时缩短了组装电缆支架的时间,适用于多根电缆依次进行试验,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现场安全保障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本体a,2、支架本体b,3、连接块a,4、连接块b,5、连接转销,6、接地线收取架,7、接地线,8、试验线绝缘支撑杆,9、绝缘防滑脚垫,10、声光带电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多功能便携式电缆试验支架由支架本体a1、支架本体b2、连接块a3、连接块b4、连接转销5、接地线收取架6、接地线7、试验线绝缘支撑杆8、绝缘防滑脚垫9和声光带电报警器10构成,所述的支架本体a1和支架本体b2的上端分别装有连接块a3和连接块b4,连接块a3与支架本体a1的上端、连接块b4与支架本体b2的上端铆合连接,并通过连接块a3、连接块b4和连接转销5铰接在一起,支架本体a1和支架本体b2可围绕连接转销5自由旋转;支架本体a1和支架本体b2的下端分别装有绝缘防滑脚垫9;支架本体a1和支架本体b2由玻璃钢绝缘材料制成,可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绝缘防滑脚垫9能确保电缆试验支架在湿滑的地面上牢固支撑。所述的支架本体a1一侧的外表面上固装有接地线收取架6,接地线收取架6上放置有接地线7;该侧的上端内侧装有声光带电报警器10,声光带电报警器10在试验结束后,如被试设备上有剩余电压,声光带电报警器10可以提醒试验人员要对被试设备进行接地放电,提高试验人员的安全保护能力。所述的支架本体b2的一侧上固装有试验线绝缘支撑杆8,试验线绝缘支撑杆8上端开设有凹槽,凹槽可用来固定试验线,防止试验线过长时造成安全隐患。

该多功能便携式电缆试验支架使用时,先将连接转销5打开至可以转动的位置,再将支架本体a1和支架本体b2根据试验的需要打开至合适角度,然后将连接转销5转到锁止位置;再把被试设备放到由支架本体a1和支架本体b2组成的试验支架上,将缠绕在接地线收取架6上的接地线7打开,将接地线7的一端接地,接地线7的另一端与被试电缆的两根非试验相连接;将试验线绝缘支撑杆8旋转至工作位置后将试验线绝缘支撑杆8的螺栓拧紧,再将试验线用缠绕固定的方式通过试验线绝缘支撑杆8接入被试电缆的试验相,然后打开声光报警器10开关,即可进行测试;试验结束后,确认声光报警器10无带电报警提示,被试电缆无电压,将被试电缆短路接地后将电缆试验支架按使用步骤恢复至原状。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上述举例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说明书后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或变形,以及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