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辊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5315发布日期:2018-07-07 05:2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版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版辊在生产过程中,要经过卷辊、焊接、研磨、抛光、雕花等多道工序。在抛光完成后,需要人工检测版辊的抛光质量,以确定版辊上是否有瑕疵,如有瑕疵就用砂纸、胶带等工具将其剔除,以保证版辊表面的光洁。当版辊检测完确定没有任何瑕疵后,才能够进入下一道雕花工序。目前,工人在检测版辊时,是将待检验的版辊放在检验台的两个辊轴之间进行检查,但是这种结构的检验台装置由于版辊与辊轴之间的摩擦力较大,用手推动版辊转动时很费力,不仅使用起来不方便,更重要的是还存在磨损版辊表面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512061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版辊抛光质量检测台,包括台架,台架上具有检测平台,检测平台的台面上位于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一对橡胶轮,两对橡胶轮左右对称设置且呈矩形分布,四个橡胶轮均与待检测版辊滚动配合,检测平台的背侧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存放各种检测工具的若干收纳盒,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照明灯,照明灯朝向检测平台的台面设置,检测平台上成对的两个橡胶轮前后间隔距离可调。待检测的版辊支承于左右两对橡胶轮之间,四个橡胶轮均与待检测版辊滚动配合,轻推版辊完成转动。

采用上述专利的技术方案,版辊与橡胶轮表面为线接触,仍然会对版辊表面造成较大的磨损;版辊放在橡胶轮上时,需要用手推动版辊,使整个版辊转动,而手上的汗液呈酸性或者在手套不干净的情况下,会造成版辊表面腐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版辊与橡胶轮之间为点接触的一种版辊检测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是:一种版辊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面、日光灯、橡胶轮和两根以上的旋转轴,所述日光灯设于所述工作台面的上方,所述工作台面的两端固定有支撑座,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内,所述橡胶轮滑动连接在所述旋转轴上,每根旋转轴上的橡胶轮数量至少为两个,处于工作台面两端的橡胶轮朝支撑座方向外径逐渐增大,处于中间的橡胶轮外径小于等于两端的橡胶轮的外径最小值。

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每根旋转轴是指处于同一直线的旋转轴。

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与有益效果为:将待测版辊放在两根旋转轴之间,由于工作台面的两端固定有支撑座,旋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撑座内,转动工作台面上一根旋转轴,即可带动待测版辊的转动,此时,在日光灯的照射下,即可观察到待测版辊表面是否留有瑕疵;在版辊一开始放在两根旋转轴之间时,与同一支撑座相邻的两个橡胶轮距离该支撑座的位置可能不一样,所以首先将版辊放在旋转轴上的中间橡胶轮上,再调整不同旋转轴上橡胶轮的位置;为了保证两端的橡胶轮对待测版辊的支撑作用,中间橡胶轮的外径小于等于两端的橡胶轮的外径最小值;在检测过程中,待测版辊与两端的橡胶轮为点接触,能够最大程度的较少检测装置对版辊的磨损,与现有技术版辊与橡胶轮为线接触的版辊检测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版辊表面的磨损。

进一步,还包括设于旋转轴或支撑座上的旋转手柄,转动旋转手柄即可带动待测版辊的转动,无需用手轻触版辊表面,有效的防止手上的汗液或者不干净的手套对版辊造成腐蚀。

进一步,每根旋转轴上的橡胶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座为圆形,包括内圈与外圈,所述内圈转动连接在外圈内,所述内圈开有凹槽,每个凹槽内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两根旋转轴,两根旋转轴垂直于所述凹槽并分别位于凹槽两端,两根旋转轴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旋转手柄设于内圈,所述支撑座与橡胶轮之间设有缠绕在所述旋转轴上的第二弹簧。第一种放置方式,待测版辊放置在两个旋转轴之间;第二种放置方式,版辊卡接在橡胶轮之间:安装待测版辊前,处于同一支撑座上的旋转轴由于第一弹簧的作用为处于凹槽的两端;在安装时,首先将同一支撑座上两根旋转轴靠近,使旋转轴的一端处于被测版辊的轴孔内,后松开施加于两根旋转轴上的挤压力,即实现了对待测版辊的径向卡接;由于支撑座与橡胶轮之间设有缠绕在旋转轴上的第二弹簧,橡胶轮与旋转轴滑动连接,安装后的待测版辊会使橡胶轮向支撑座方向移动,由于第二弹簧的作用,橡胶轮会实现对待测版辊轴向卡接。最终,待测版辊、旋转轴和橡胶轮实现同步转;又由于旋转手柄设于内圈,内圈转动连接在外圈内,所以转动旋转手柄即可带动整个内圈与待测版辊转动。

进一步,所述旋转轴上还设有限位部,能够使同根旋转轴上的两端橡胶轮处于旋转轴的对称位置,防止版辊放置在旋转轴上时,发生歪斜。

进一步,所述工作台面上标有刻度,可以测量版辊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工作台面1、日光灯2、橡胶轮3、旋转轴4、支撑座5、旋转手柄6、内圈7、外圈8、凹槽9、第一弹簧10、第二弹簧11、限位部12、刻度13。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版辊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面1、日光灯2、橡胶轮3和两根旋转轴4,日光灯2设于工作台面1的上方,工作台面1上标有刻度13,用来测量版辊的长度。工作台面1的两端固定有支撑座5,旋转轴4转动连接在支撑座5内,橡胶轮3滑动连接在旋转轴4上,每根旋转轴4上的橡胶轮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处于工作台面1两端的橡胶轮3朝支撑座5方向外径逐渐增大,处于中间的橡胶轮3外径小于等于两端的橡胶轮3的外径最小值,一开始在版辊放在两根旋转轴4之间时,同一支撑座5相邻的两个橡胶轮3距离该支撑座5的位置可能不一样,所以,首先将版辊放在旋转轴4上的中间橡胶轮3上,再调整不同旋转轴4上橡胶轮3的位置;另外,为不影响两端的橡胶轮3对待测版辊的支撑作用,中间橡胶轮3的外径小于等于两端的橡胶轮3的外径最小值;旋转轴4上还设有限位部12,能够使同根旋转轴4上的两端橡胶轮3处于旋转轴4的对称位置,防止版辊放置在旋转轴4上时,发生歪斜;还包括设于旋转轴4上的旋转手柄6,转动旋转手柄6即可带动待测版辊的转动,无需用手轻触版辊表面,能够防止手上的汗液或者不干净的手套对版辊造成腐蚀。

具体实施时,将待测版辊放在两根旋转轴4上,由于工作台面1的两端固定有支撑座5,旋转轴4转动连接在支撑座5内,转动旋转手柄6,即可带动待测版辊的转动,此时,在日光灯2的照射下,即可观察到待测版辊表面是否留有瑕疵。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每根旋转轴4上的橡胶轮3的数量为两个,支撑座5为圆形,包括内圈7与外圈8,内圈7转动连接在外圈8内,内圈7开有凹槽9,每个凹槽9内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两根旋转轴4,两根旋转轴4垂直于凹槽9并分别位于凹槽9两端,两根旋转轴4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0,旋转手柄6设于支撑座5的内圈7,支撑座5与橡胶轮3之间设有缠绕在旋转轴4上的第二弹簧11。采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有两种放置方式。第一种放置方式,待测版辊放置在两个旋转轴4之间;第二种放置方式,版辊卡接在橡胶轮3之间:安装待测版辊前,处于同一支撑座5上的旋转轴4由于第一弹簧10的作用为处于凹槽9的两端;在安装时,首先将同一支撑座5上两根旋转轴4靠近,使旋转轴4的一端处于被测版辊的轴孔内,后松开施加于两根旋转轴4上的挤压力,即实现了对待测版辊的径向卡接;由于支撑座5与橡胶轮3之间设有缠绕在旋转轴4上的第二弹簧11,橡胶轮3与旋转轴4滑动连接,安装后的待测版辊会使橡胶轮3向支撑座5方向移动,由于第二弹簧11的作用,所以橡胶轮3会实现对待测版辊轴向卡接。最终,待测版辊、旋转轴4和橡胶轮3实现同步转动;又由于旋转手柄6设于内圈7,内圈7转动连接在外圈8内,所以转动旋转手柄6即可带动整个内圈7与待测版辊转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