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管壁厚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8751发布日期:2018-10-19 21:12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管壁厚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管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管壁厚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管的壁厚是影响其质量的关键因素,传统金属管壁厚测量工具主要是千分卡尺,这种工具操作简单,体积小,易携带,使用方便,适用于大多数管口壁厚的测量,应用比较广泛。但是由于千分卡尺只能测量管口附近的壁厚,不能测量金属管的管内壁厚,管内壁厚的测量还需要找其他更加专业的工具进行,影响施工人员工作进度,且千分卡尺测量速度慢,偶然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金属管壁厚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金属管壁厚测量装置,包括记录仪、手握把、电子千分表、下支杆、标记笔,所述手握把顶部连接有上支杆,所述手握把靠近所述上支杆的位置设置有记录按钮,所述上支杆靠近所述手握把的顶部设置有所述记录仪,所述上支杆的上表面设置有刻度,所述下支杆与所述上支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中间设置有弯折合页,所述上支杆下方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下方设置有所述标记笔,所述上支杆上表面远离所述记录仪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电子千分表,上触头穿过所述上支杆连接到所述电子千分表上,所述上触头底部连接有上滚轮,所述下支杆上表面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下触头,所述下触头上方连接有下滚轮。

上述结构中,工作人员将需要被测量的金属管水平放置于测量区域,将所述上触头和所述下触头分离,所述上触头带动所述上滚轮接触被测金属管上表面,所述下触头带动所述下滚轮接触被测金属管内壁,工作人员将所述上支杆与所述下支杆的中间伸缩部位拉开,通过所述手握把将设备推入被测金属管内部,所述上触头在管壁的推动下向上移动,所述电子千分表显示所述上触头向上移动的距离,所述标记笔用于工作人员记录所述上触头接触金属管的位置,工作人员按下所述记录按钮,所述记录仪记录电子千分表的读数,重复多次测量,使用所述记录仪记录多次数据,算出管壁厚度的平均值,测量数据更准确,测量完成后,工作人员弯折所述弯折合页,将所述上支杆与所述下支杆折叠起来,减小设备体积。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管壁厚测量的准确性,所述手握把与所述上支杆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手握把与所述记录按钮通过螺钉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管壁厚测量的准确性,所述记录按钮与所述记录仪通过导线连接,所述记录仪与所述上支杆通过螺钉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管壁厚测量的准确性,所述上支杆与所述连接杆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下支杆与所述连接杆通过螺钉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管壁厚测量的准确性,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弯折合页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卡扣与所述上支杆通过粘胶相连,所述标记笔与所述上支杆通过所述卡扣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管壁厚测量的准确性,所述电子千分表与所述上支杆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上触头与所述电子千分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上滚轮与所述上触头通过螺钉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管壁厚测量的准确性,所述下支杆与所述下触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下滚轮与所述下触头通过螺钉连接。

有益效果在于:可记录多组数据,测量更准确,设备携带有标记笔,方便工作人员标记测量点,上支杆上方设置有刻度,便于观察被测量点距管口的深度,使用电子设备读数,测量速度更快,可弯折,体积更小,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金属管壁厚测量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金属管壁厚测量装置上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金属管壁厚测量装置弯折合页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上支杆;2、记录仪;3、卡扣;4、标记笔;5、刻度;6、电子千分表;7、上触头;8、上滚轮;9、下滚轮;10、下触头;11、下支杆;12、连接杆;13、弯折合页;14、手握把;15、记录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金属管壁厚测量装置,包括记录仪2、手握把14、电子千分表6、下支杆11、标记笔4,手握把14顶部连接有上支杆1,手握把14用于使用人员握持操作,手握把14靠近上支杆1的位置设置有记录按钮15,记录按钮15用于控制记录仪2记录壁厚,上支杆1靠近手握把14的顶部设置有记录仪2,记录仪2用于记录金属管壁厚,上支杆1的上表面设置有刻度5,刻度5用于工作人员读取被测金属管壁厚深度,下支杆11与上支杆1之间设置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用于连接上支杆1与下支杆11,连接杆12中间设置有弯折合页13,弯折合页13用于设备的弯折携带,上支杆1下方靠近连接杆12的一侧设置有卡扣3,卡扣3用于固定标记笔4,卡扣3下方设置有标记笔4,标记笔4用于标记被测量位置,上支杆1上表面远离记录仪2的一端设置有电子千分表6,电子千分表6用于显示被测金属管的壁厚,上触头7穿过上支杆1连接到电子千分表6上,上触头7用于接触被测金属管外壁,上触头7底部连接有上滚轮8,上滚轮8用于带动上触头7移动,下支杆11上表面远离连接杆12的一侧设置有下触头10,下触头10用于接触被测金属管内壁,下触头10上方连接有下滚轮9,下滚轮9用于带动下触头10移动。

上述结构中,工作人员将需要被测量的金属管水平放置于测量区域,将上触头7和下触头10分离,上触头7带动上滚轮8接触被测金属管上表面,下触头10带动下滚轮9接触被测金属管内壁,工作人员将上支杆1与下支杆11的中间伸缩部位拉开,通过手握把14将设备推入被测金属管内部,上触头7在管壁的推动下向上移动,电子千分表6显示上触头7向上移动的距离,标记笔4用于工作人员记录上触头7接触金属管的位置,工作人员按下记录按钮15,记录仪2记录电子千分表6的读数,重复多次测量,使用记录仪2记录多次数据,算出管壁厚度的平均值,测量数据更准确,测量完成后,工作人员弯折弯折合页13,将上支杆1与下支杆11折叠起来,减小设备体积。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管壁厚测量的准确性,手握把14与上支杆1通过螺钉连接,手握把14与记录按钮15通过螺钉连接,记录按钮15与记录仪2通过导线连接,记录仪2与上支杆1通过螺钉连接,上支杆1与连接杆12通过螺钉连接,下支杆11与连接杆12通过螺钉连接,连接杆12与弯折合页13通过螺钉连接,卡扣3与上支杆1通过粘胶相连,标记笔4与上支杆1通过卡扣3连接,电子千分表6与上支杆1通过螺钉连接,上触头7与电子千分表6通过螺钉连接,上滚轮8与上触头7通过螺钉连接,下支杆11与下触头10通过螺钉连接,下滚轮9与下触头10通过螺钉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