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皮扩散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6728发布日期:2018-06-23 00:39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透皮扩散池。



背景技术:

基于开放扩散池系统的体外透皮吸收对比试验和体外释放研究试验,已经广泛用于皮肤外用半固体制剂的处方和工艺研究,用以考察皮肤外用半固体制剂的仿制品或处方工艺变更后产品与原研品的差异。目前已有的一些透皮扩散仪其扩散池多为普通药物试验研究所用,这些现有的透皮扩散仪由于设计上的缺陷,无法满足一些对光和氧敏感的药物进行透皮和释放研究时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的透皮扩散池,以满足该领域所出现的进一步需求、弥补现有技术中的相关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透皮扩散池,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皮扩散池,包括基座、中空的柱形固定件和中空的柱形垫片,所述基座上设有上敞口的扩散池,所述扩散池的下部直径小于上部直径,所述固定件外侧壁的底部与扩散池上部的侧壁相契合且可拆卸连接,所述垫片位于固定件的底部且外径与扩散池上部的直径相配合,所述固定件的内径、垫片内径与扩散池下部的直径相配合,还包括用于自上而下盖合所述固定件以密闭固定件内部空间的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可供气体由盖体外流向固定件内部空间的单向阀门和至少一个可供气体由固定件内部空间流向盖体外的单向阀门,还包括可将液体引导至扩散池下部的液体输入管道和可将液体自扩散池下部引出的液体输出管道。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外侧壁的底部与扩散池的侧壁之间为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扩散池的上部和/或扩散池的下部的形状为竖直的圆柱形,所述固定件的形状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垫片的形状为中空的圆柱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扩散池上部的直径为38-42mm,深度为8-12mm,所述扩散池下部的直径为18-22mm,深度为8-12mm。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垫片的高度为3-5mm,内径为18-22mm,外径为38-42mm。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的高度为28-32mm,内径为18-22mm,外径为38-42mm。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扩散池的上部和所述垫片上设有互相配合的定位件。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扩散池的上部边缘设有凸起,所述垫片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和盖体为不透光的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液体输入管道和液体输出管道位于扩散池中的开口分别位于扩散池的两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盖体

2 固定件

3 垫片

4 基座

5 扩散池

6 单向阀门

7 定位件

8 液体输入管道

9 液体输出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皮扩散池,包括基座4、中空的柱形固定件2和垫片3,所述基座4上设有上敞口的扩散池5,所述扩散池通常用于放置待测的组织样品(例如可以是动物皮肤、人造皮肤、组织、滤膜等膜状介质,并在选定的膜状介质的上表面涂覆待测的药物,在膜状介质的下部充盈适当的液体(例如,可以是对于药品样品具有良好溶解性、且不会明显影响介质的溶液),在不同的时间点,通过将液体引出并测量其中药品的含量,从而获知药品透过介质的能力或药品本身的释放情况。所述扩散池5的下部直径小于上部直径(通常指上部和下部交界处的直径的比较结果),例如,所述扩散池5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通常可以是水平的台面,从而可以将膜状介质固定于水平的台面上,便于样品的延伸和摆放,所述扩散池5的上部的形状可以为竖直的圆柱形,所述扩散池5的下部的形状为竖直的圆柱形,更具体可以为同心的圆柱体。所述固定件2外侧壁的底部与扩散池5上部的侧壁相契合且可拆卸连接,所述契合具体指当固定件2外侧壁的底部与扩散池5上部的侧壁相连接时,可以闭合固定件2的底部,所述垫片3位于固定件2的底部且外径与扩散池5上部的直径相配合,所述固定件2的内径、垫片3内径与扩散池5下部的直径相配合,例如,所述固定件2外侧壁的底部与扩散池5的上部侧壁相契合且螺纹连接,固定件2外侧壁的底部和扩散池5上部的侧壁分别设有相配合的螺纹,固定件2可以通过螺纹旋转并延伸入扩散池5的上部中,而垫片则位于固定件2的底部,当固定件2充分向下延伸时,会将垫片3压在扩散池5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而垫片3的外径又基本与扩散池5上部的侧壁契合,固定件2的内径、垫片3内径与扩散池5下部的直径基本保持一致,实验时,先将膜状介质置于扩散池5的上部,再将垫片3置于介质之上,通过垫片3轻轻地将膜状介质压至扩散池5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在扩散池5的上部和下部形成空间分割。所述扩散池5的上部(例如,可以为扩散池5上部和下部交界处的台面上和所述垫片3上设有互相配合的定位件7,从而可以使垫片3的位置相对于扩散池5不会随意移动,例如,在将固定件2向下旋转时,垫片3不会随之旋转。所述扩散池5上部和/或扩散池5下部的形状通常可以为竖直的圆柱形,所述固定件2的形状通常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垫片3的形状通常为中空的圆柱体,从而可以在中空的柱形固定件2中形成密闭的圆柱体空间,所述固定件2通常为不透光的材料,例如可以是足够厚度的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等,从而可以避免外部光线进入圆柱体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透皮扩散池中,还可以包括盖体1,所述盖体1用于自上而下盖合所述固定件2以密闭固定件2内部空间,由于固定件2的底部可以被闭合,所以固定件2的中空空间可以与外部相隔离。所述盖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可供气体由盖体1外流向固定件2内部空间的单向阀门6和至少一个可供气体由固定件2内部空间流向盖体1外的单向阀门6,从而可以将惰性流体(例如,氮气等引入固定件2的内部空间,在固定件2的内部空间形成惰性气体环境。所述盖体1通常为不透光的材料,例如可以是足够厚度的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等,从而可以避免外部光线进入圆柱体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透皮扩散池中,还包括液体输送管道8和液体输出管道9,液体输送管道8的液体入口可以位于基座4上,液体输送管道8的液体入口通常位于固定件2以外,液体输送管道8的液体出口可以位于扩散池5内,更具体位于扩散池5的下部,所述液体输送管道8可将液体引导至扩散池5的下部;液体输出管道9的液体出口可以位于基座4上,液体输出管道9的液体出口可以位于固定件2以外,液体输出管道9的液体入口可以位于扩散池5的下部,可将液体自扩散池5下部引出扩散池5。液体输入管道8和液体输出管道9位于扩散池5中的开口可以分别位于扩散池5的两侧,以使得被引入扩散池5的液体在扩散池中有充分的停留时间。液体输入管道8的出口通常低于液体输出管道9的入口,从而可以使扩散池5底部的液体不带有药品,例如,所述液体输送管道8的出口位于扩散池5的底部,液体输出管道9的入口位于扩散池5的下部靠近待测的组织样品的位置。

在本申请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扩散池5上部的直径可以为38-42mm,深度可以为8-12mm,所述扩散池5下部的直径可以为18-22mm,深度可以为8-12mm,所述垫片3的高度可以为3-5mm,内径可以为18-22mm,外径可以为38-42mm,所述固定件2的高度可以为28-32mm,内径可以为18-22mm,外径可以为38-42mm,所述扩散池5的上部边缘设有凸起,所述垫片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缺口。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的透皮扩散池能够准确地测量各种药品对于组织样品的透皮效率,还可以提供各种复杂的测试条件,满足了该领域所出现的进一步需求且弥补现有技术中的相关缺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