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设备及试验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4117发布日期:2018-06-19 23:29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试验设备及试验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支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试验设备及试验组件。



背景技术:

三一集团索特传动设备有限公司作为三一集团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子公司,为了探索回转支承设计标准及性能检测方法,成功开发出国内外第一个具备超大型回转支承试验能力的试验台,该试验台立足于工程机械及风电回转支承,采用先进的液压伺服加载系统和电控系统,运用高精度传感器,能满足挖掘机、起重机、履带吊、掘进机、泵车和风电回转支承的重载荷、高强度、复杂工况的摩擦力矩测试、寿命检测、齿根强度检测及故障诊断。该试验台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外对超级回转支承测试领域的空白。

目前这台国内首个超大型回转支承试验台在安装产品之前,顶盖开合过程中,由于顶盖下面所连接的左右各三只轴向顶升油缸连接轴采取的活结设计,而且顶盖重达近60吨,在将顶盖向上推动进行开盖过程和向下拉动进行合盖的过程中,由于惯性力的作用,顶盖非常容易向无径向加载装置的一侧倾倒,无法按照既定的要求沿中线位置平稳上升,一旦顶盖倾斜,左右的轴向顶升油缸将形成平行四边形的姿态,无法将顶盖还原成原有的梯形状态,由于顶盖重量的缘故,一旦发生倾倒只有采取吊车辅助吊装的方式,才能将顶盖拉回原位,试验成本和时间浪费巨大。

综上,相关技术中试验装置的顶盖在升降的过程容易倾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验设备及试验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试验装置的顶盖在升降的过程容易倾倒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验设备,该试验设备包括: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以及盖板;所述第一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相对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均与所述盖板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机构为径向加载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固定架和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另一端与所述盖板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机构为油缸。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机构为多个;多个所述伸缩机构并列设置。

进一步地,该试验设备还包括试验台主体和两个固定装置;两个所述固定装置由上至下设置在所述试验台主体上;两个所述固定装置之间用于固定回转支撑;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偏航回转支承上的连接孔相配合的偏航固定孔,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变桨回转支承上的连接孔相配合的变桨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偏航固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偏航固定孔呈圆形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变桨固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变桨固定孔呈圆形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筒以及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筒两端面的偏航固定板和变桨固定板;

所述偏航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偏航固定板上;所述变桨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变桨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试验组件,该试验组件包括:回转支承以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试验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验设备包括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以及盖板,当盖板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定位机构与第二定位机构均与盖板抵接,第一定位机构向盖板施加朝向第二定位机构的作用力,第二定位机构向盖板施加朝向第一定位机构的作用力,从而可对盖板实现定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验设备,通过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对盖板的作用力,实现盖板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的定位,防止盖板在升降的过程中倾倒。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试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与回转支承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与回转支承配合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二定位机构; 2-第一定位机构; 3-盖板;

4-固定件; 5-回转支承; 6-试验台主体;

7-顶升油缸; 8-偏航固定孔; 9-装配孔;

10-变桨固定孔; 11-固定架; 12-伸缩机构;

41-固定筒; 42-偏航固定板; 43-变桨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试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试验设备,该试验设备包括:第一定位机构2、第二定位机构1以及盖板3;第一定位机构2与第二定位机构1相对设置在盖板3的两侧,并且第一定位机构2与第二定位机构1均与盖板3抵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试验设备包括第一定位机构2、第二定位机构1以及盖板3,当盖板3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定位机构2与第二定位机构1均与盖板3抵接,第一定位机构2向盖板3施加朝向第二定位机构1的作用力,第二定位机构1向盖板3施加朝向第一定位机构2的作用力,从而可对盖板3实现定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试验设备,通过第一定位机构2和第二定位机构1对盖板3的作用力,实现盖板3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的定位,防止盖板3在升降的过程中倾倒。

其中,第一定位机构2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例如,第一定位机构2包括固定架11和定位板;定位板固定在固定架11上,并且定位板与盖板3抵接。

进一步地,试验设备还包括试验台主体6、设置在试验主体上的顶升油缸7,顶升油缸7与盖板3连接,用于驱动盖板3升降。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定位机构2为径向加载机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机构2设置为试验设备的径向加载机构,也即,将试验设备本身设有的径向加载机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定位机构2,该径向加载机构与第二定位机构1共同对盖板3作用并起到定位作用,简化了试验设备的复杂程度。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二定位机构1包括固定架11和伸缩机构12;伸缩机构12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架11上,另一端与盖板3抵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机构1包括固定架11和伸缩机构12,伸缩机构12的一端与固定架11连接,另一端与盖板3抵接,盖板3在升降的过程中,由伸缩机构12和径向加载机构的共同作用下,从而防止盖板3朝径向加载机构的对面倾斜。伸缩机构12还可缩回,与盖板3分离,有利于径向加载机构的微调,方便安装。

其中,伸缩机构12可以为油缸、气缸等等。

进一步地,固定架11包括支架和底座,支架固定在底座上,伸缩机构12与支架固定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伸缩机构12为油缸。

本实施例中,伸缩机构12设置为油缸,方便安装使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伸缩机构12为多个;多个伸缩机构12并列设置。

本实施例中,伸缩机构12设置为多个,多个伸缩机构12同时对盖板3施加作用力,使得盖板3受力平衡均匀。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与回转支承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与回转支承配合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该试验设备还包括试验台主体6和两个固定装置;两个固定装置由上至下设置在试验台主体6上;两个固定装置之间用于固定回转支撑;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件4;固定件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偏航回转支承上的连接孔相配合的偏航固定孔8,固定件4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变桨回转支承上的连接孔相配合的变桨固定孔10。

本实施例中,在需要对偏航回转支承试验,并将偏航回转支承固定时,使用两个固定装置,并将两个固定件4的偏航固定孔8相对,偏航回转支承的两端分别为两个固定件4上的偏航固定孔8,然后将两个偏航固定孔8与偏航回转支承上的连接孔对齐并进行固定,完成对偏航回转支承的固定,然后将两个固定装置以及偏航回转支承安装在试验设备上进行试验。同样地,当需要对变桨回转支承进行试验,并将变桨回转支承固定时,使用两个固定装置,并将两个固定件4上的变桨固定孔10相对,变桨回转支承的两端分别为两个固定件4上的变桨固定孔10,将然后将两个变桨固定孔10与变桨回转支承上的连接孔对齐并进行固定,完成对变桨回转支承的固定,然后将两个固定装置以及变桨回转支承安装在试验设备上进行试验。

本实施例中,利用两个固定装置可实现对偏航回转支承和变桨回转支承的固定,也即,可同时适用于偏航回转支承和变桨回转支承的固定,两者的固定装置可以通用,因此,其通用性较强。

其中,固定件4的形状可以为多种,例如圆形、方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等等。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偏航固定孔8为多个;多个偏航固定孔8呈圆形布置。

本实施例中,偏航固定孔8为多个,并且多个偏航固定孔8呈圆形布置。使用者将固定件4上的多个偏航固定孔8与偏航回转支承上的多个连接孔一一对齐,并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设置多个呈圆形布置的偏航固定孔8,多个偏航固定孔8与偏航回转支承上的多个连接孔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从而可将固定件4与偏航回转支承固定的更加牢固。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变桨固定孔10为多个;多个变桨固定孔10呈圆形布置。

本实施例中,变桨固定孔10为多个,并且多个变桨固定孔10呈圆形布置。使用者将固定件4上的多个变桨固定孔10与变桨回转支承上的多个连接孔一一对齐,并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设置多个呈圆形布置的变桨固定孔10,多个变桨固定孔10与变桨回转支承上的多个连接孔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从而可将固定件4与变桨回转支承固定的更加牢固。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固定件4包括固定筒41以及分别固定在固定筒41两端面的偏航固定板42和变桨固定板43;偏航固定孔8设置在偏航固定板42上;变桨固定孔10设置在变桨固定板43上。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4包括固定筒41,固定筒41的两端分别设置偏航固定板42和变桨固定板43,偏航固定板42上设置偏航固定孔8,变桨固定板43上设置变桨固定孔10。在需要对偏航回转支承试验,并将偏航回转支承固定时,使用两个固定装置,并将两个固定件4的偏航固定板42相对,偏航回转支承的两端分别为两个固定件4上的偏航固定孔8,然后将两个偏航固定孔8与偏航回转支承上的连接孔对齐并进行固定,完成对偏航回转支承的固定,然后将两个固定装置以及偏航回转支承安装在试验设备上进行试验。同样地,当需要对变桨回转支承进行试验,并将变桨回转支承固定时,使用两个固定装置,并将两个固定件4上的变桨固定板43相对,变桨回转支承的两端分别为两个固定件4上的变桨固定孔10,将然后将两个变桨固定孔10与变桨回转支承上的连接孔对齐并进行固定,完成对变桨回转支承的固定,然后将两个固定装置以及变桨回转支承安装在试验设备上进行试验。

本实施例中,将固定件4设置为固定筒41的形式,并设置偏航固定板42和变桨固定板43用于分别设置偏航固定孔8和变桨固定孔10,结构简单,可减轻固定件4的重量,并且方便偏航固定孔8和变桨固定孔10的设置以及其与回转支承5上的连接孔进行对齐,方便使用。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固定件4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与回转支承5试验设备连接的装配孔9。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4的两端分别设置装配孔9,两个固定装置之间固定完回转支承5之后,将两个固定装置固定在试验设备上,位于上端的固定装置的下端与回转支承5固定,上端通过装配孔9与试验设备的盖板3固定。位于下端的固定装置的上端与回转支承5固定,下端通过装配孔9与试验设备的试验台主体6固定。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4上设置装配孔9可方便固定件4与试验设备的固定连接,方便固定装置的安装。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试验组件,该试验组件包括:回转支承5以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验设备。其中,试验设备的原理同上,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