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检测线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5501发布日期:2018-09-11 22:0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产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检测线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检测线是锂电池生产的关键环节。现有技术中锂电池检测线通常包括高温静置区、化成区、常温静置区、分容区、高温静置区、产品区等区域,装备有静置货架、化成、分容、装篮机械手、OCV化成检测仪、拔针机、插针机、单边堆垛机、换篮机械手、双边堆垛机、传送物流辊道、封装等设备。其涉及设备数量多,操作频繁,容易出错,且占地面积较大,且含高温区域,容易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锂电池检测线自动控制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检测线自动控制装置,以使得锂电池检测线实现集中控制,实现生产控制的自动化、并记录生产中的生产数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检测线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操作箱与PLC控制系统,所述操作箱包括操作箱壳体和箱内功能单元,所述箱内功能单元包括接口模块、电源模块、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接口模块均与所述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均与所述接口模块、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电连接,所述操作箱壳体上表面设有操作箱面板,所述操作箱面板上设有控制模式选择按钮,所述控制模式选择按钮与输入模块电连接,所述PLC控制系统与所述接口模块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箱壳体上表面设有触摸屏,所述接口模块与所述触摸屏电连接,所述触摸屏上也设有相应的所述控制模式选择按钮。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箱上设有数据通讯接口,所述接口模块通过所述数据通讯接口与所述触摸屏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触摸屏位于所述操作箱面板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箱外设有锂电池生产线局域网交换机,所述PLC控制系统通过所述锂电池生产线局域网交换机与所述接口模块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箱壳体上设有信号柱,所述信号柱与所述输出模块电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箱内设有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操作箱壳体上设有所述电池的充电接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检测线自动控制装置,锂电池检测线的线边操作人员应用本装置控制锂电池检测线生产,实时自动调度,自动生成作业队列,并控制各作业的自动执行,提高生产线的执行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检测线自动控制装置,实现生产线的生产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的生产信息共享;同时在设备故障时及时发出故障信号,实现快速响应,减少故障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检测线自动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检测线自动控制装置的上表面结构图。

1、操作箱;11、接口模块;12、触摸屏;13、电源模块;14、输入模块;15、输出模块;2、PLC控制系统;3、锂电池生产线局域网交换机;4、信号柱;5、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电池检测线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操作箱1与PLC控制系统2,所述操作箱1包括操作箱壳体和箱内功能单元,所述箱内功能单元包括接口模块11、电源模块13、输入模块14和输出模块15,所述接口模块11均与所述输入模块14和输出模块15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13均与所述接口模块11、输入模块14和输出模块15电连接,所述操作箱壳体上表面设有操作箱面板,所述操作箱面板上设有控制模式选择按钮,所述控制模式选择按钮与输入模块14电连接,所述PLC控制系统2与所述接口模块11通信连接。线边操作员通过所述操作箱面板上设有控制模式选择按钮将信号通过输入模块、接口模块、网络传送到PLC控制系统;由PLC控制系统记录相关数据,并发出生产线生产信号到操作箱,PLC控制系统顺序控制各区域作业队列的执行,发出生产线信号到操作箱。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检测线自动控制装置,锂电池检测线的线边操作人员应用本装置控制锂电池检测线生产,实时自动调度,自动生成作业队列,并控制各作业的自动执行,提高生产线的执行效率。

其中,所述控制模式选择按钮包括(1)手动/自动:生产控制按钮;(2)、启动/停止:生产控制按钮;其中,按一下则按钮灯亮表示某状态开始,再按一下则灯灭表示某状态结束;(3)、故障呼叫、故障抵达和故障恢复按钮,其中按钮布置如图2中的外围,为硬件按钮。

优化上述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所述操作箱壳体上表面设有触摸屏12,所述接口模块11与所述触摸屏12电连接,所述触摸屏12上也设有相应的所述控制模式选择按钮。所述触摸屏12位于所述操作箱面板中间位置。所述触摸屏12上的控制模式选择按钮也包括(1)手动/自动:生产控制按钮;(2)、启动/停止:生产控制按钮;其中,按一下则按钮灯亮表示某状态开始,再按一下则灯灭表示某状态结束;(3)、故障呼叫、故障抵达和故障恢复按钮,其中按钮布置如图2中的内围,为软件按钮。所述软件按钮与硬件按钮功能构成双冗余,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线边操作人员可通过所述触摸屏12上的模式选择按钮将输入信号通过接口模块送至输入模块14,输入模块14将输入信号通过接口模块、所述锂电池生产线局域网交换机3送达所述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进行信号的处理。

优化上述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所述操作箱1上设有数据通讯接口,所述接口模块11通过所述数据通讯接口与所述触摸屏12电连接。

优化上述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所述操作箱1外设有锂电池生产线局域网交换机3,所述PLC控制系统通过所述锂电池生产线局域网交换机3与所述接口模块11通信连接。

优化上述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所述操作箱壳体上设有信号柱4,所述信号柱4与所述输出模块15电连接。三色灯柱:绿色表示正常生产;黄色表示故障;红色表示停线;不亮表示生产结束。三色灯柱为绿色表示故障恢复、三色灯柱为黄色表示故障呼叫、故障抵达。

优化上述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所述操作箱1内设有电池5,所述电池5与所述电源模块13电连接,所述操作箱壳体上设有所述电池5的充电接口。本装置的各模块及按钮为24V电源,触摸屏为220V电源。所述PLC控制系统由电源、电源模块、CPU模块、接口模块组成,完成锂电池检测线生产控制及生产过程数据记录。所述PLC控制系统为常规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检测线自动控制装置的实施步骤为:

步骤1.线边操作员打开锂电池检测线自动控制装置电源开关,在线边操作箱按“手动自动按钮”,设定生产控制模式为自动。

步骤2.各单体设备信号通过箱内功能单元输入模块、接口模块、网络传送到PLC控制系统;由PLC控制系统记录相关数据,并发出生产线生产信号到操作箱,控制三色灯柱为绿色(生产线运行)。

步骤3.PLC控制系统处理各信号,自动生成各区域的调度作业队列。

步骤4.线边操作员在线边操作箱按“启动结束按钮”,启动生产线作业自动生产。

步骤5.PLC控制系统顺序控制各区域作业队列的执行。

步骤6.生产线运行时,线边操作员在线边操作箱按动故障呼叫、故障抵达、故障恢复等按钮装置。

步骤7.被按下的按钮灯亮,其它按钮灯灭,信号通过箱内功能单元输入模块、接口模块、网络传送到PLC控制系统。

步骤8.PLC控制系统处理该按钮信号,设定生产线状态为相应状态,并记录生产线故障呼叫、故障抵达、故障恢复时间,发出生产线信号到操作箱,控制三色灯柱为绿色(故障恢复)或黄色(故障呼叫、故障抵达)。

步骤9.生产线运行时,线边操作员在线边操作箱再次按动故障呼叫、故障抵达、故障恢复等按钮装置。

步骤10.被按下的按钮灯灭,信号通过箱内功能单元输入模块、接口模块、网络传送到PLC控制系统。

步骤11.PLC控制系统处理该信号,设定生产线状态为运行状态,并记录生产线运行状态时间,发出生产线生产信号到操作箱,控制三色灯柱为绿色(故障恢复)或黄色(故障呼叫、故障抵达)。

步骤12.线边操作员在线边操作箱再次按“启动结束按钮”,结束生产线自动生产。

步骤13.线边操作员在线边操作箱再次按“手动自动按钮”,设定生产控制模式为手动。

步骤14.线边操作人员在触摸屏中手动建立作业,确认后启动作业。

步骤15.PLC控制系统控制作业执行,作业完成后停机,等待下次作业启动。

步骤16.操作人员通过触摸屏也可完成各按钮功能,并可查询各区域待执行作业队列、已执行的作业队列、按钮操作等数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检测线自动控制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操作简便,实现锂电池检测线各区域作业队列的自动生成与执行控制,实时自动调度,自动生成作业队列,并控制各作业的自动执行,提高生产线的执行效率;

2)实现数据共享,便于生产线协调同步生产;

3)记录准确,为生产线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在设备故障时及时发出故障信号,实现快速响应,减少故障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