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8379发布日期:2018-11-24 11:0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进行血液、尿等检测体含有的特定成分的定量、定性分析的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进行血液、尿等生物体试样(以下,称为检测体)含有的特定成分的定量、定性分析的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中,自动进行使检测体形成为可分析的状态的前处理、检测体的分析处理、在进行前处理的前处理装置与进行分析处理的分析装置之间进行检测体容器的搬送的搬送处理等。

作为涉及这样的检测体容器的搬送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23679号公报)公开了:在具备容纳检测体的检测体容器、保持检测体容器的检测体容器保持件、以及搬送检测体容器保持件的搬送路径的检测体搬送系统中,使用具备具有收纳检测体容器的收纳部的支架部、支撑支架部的台座部、以及接合部的检测体容器保持件,上述接合部具有以保持配备于支架部的检测体容器的方式成形的c字形部、以及从c字形部大致垂直地延伸的多个延伸部,延伸部朝向中心弯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2367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检测体的管理通过利用光学读取装置等读取附在容纳有检测体的检测体容器的条形码、qr(quickresponse)码等个体识别标识来进行。

在进行使用了保持一个检测体容器的保持件(检测体容器支架)的检测体容器的搬送的情况下,由于检测体容器支架与搬送路的侧壁、分支机构等构造物的接触时的摩擦,检测体容器支架的朝向改变。因此,在进行附在检测体容器的个体识别标识的读取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读取位置的个体识别标示的对位作业,存在读取处理复杂的问题。

另外,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检测体容器的搬送不仅使用上述现有技术那样的保持一个检测体容器的保持件(检测体容器支架),还有时使用保持多个检测体容器的保持件(检测体容器架),根据需要,分开使用检测体容器支架和检测体容器架,进行检测体容器的搬送。搭载于这样的检测体容器架的检测体容器的个体识别信息的读取经由设于检测体容器架的侧面的狭缝等进行,因此,需要以使个体识别信息暴露于狭缝的位置的方式搭载检测体容器。因此,在从检测体容器支架向检测体容器架移载检测体容器的情况下,需要适当地调整检测体容器的方向,存在移载处理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适当地调整容纳检测体的检测体容器的朝向且能够抑制作业的复杂度的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具备:进行使容纳于检测体容器的检测体成为能够分析的状态的前处理的前处理装置;对实施了由上述前处理装置进行的前处理的检测体进行分析处理的分析装置;以及在上述前处理装置与上述分析装置之间进行检测体容器的搬送的检测体搬送装置,上述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具备调整检测体容器支架的朝向的支架朝向调整机构,上述检测体容器支架具备圆柱形状的基部和配置在上述基部上并保持上述检测体容器的检测体容器保持部,而且一个个地保持在侧面具有识别件的印刷区域和非印刷区域的检测体容器,上述支架朝向调整机构具备:限制机构,其配置于通过载置上述检测体容器支架的面的向搬送方向的移动来搬送上述检测体容器支架的搬送线路上,且在与设于上述检测体容器支架的上述基部的侧方一方的切口部相同高度,与上述基部的周向上的上述切口部以外的外周部接触,从而限制上述检测体容器支架向下游侧的移动;以及支架旋转机构,其限制上述检测体容器支架向远离上述限制机构的方向的移动,并且使上述检测体容器支架沿周向旋转。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适当地调整容纳检测体的检测体容器的朝向且能够抑制作业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检测体容器移载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搭载有检测体容器的状态的检测体容器支架的立体图。

图4是仅表示检测体容器支架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搭载有检测体容器的检测体容器架的立体图。

图6是概要性表示检测体容器移载装置的移载位置的移载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检测体容器支架的方向调整前的样子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检测体容器支架的方向调整前的样子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检测体容器支架的方向调整后的样子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检测体容器支架的方向调整后的样子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检测体容器支架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检测体容器支架的其它例的图。

图13是示意性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识别信息添加单元的侧视图。

图14是示意性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识别信息添加单元的俯视图。

图15是将检测体容器供给部提出而表示的图。

图16是概要性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检测体收纳单元的立体图。

图17是示意性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血清信息识别单元的上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0,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另外,图2是示意性表示检测体容器移载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中,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大致包括:进行使容纳于检测体容器1的血液、尿等生物体试样(以下,称为检测体)成为能进行分析处理的状态的前处理的前处理装置100;进行实施了利用前处理装置100的前处理的检测体所含有的特定成分的定量、定性分析的分析装置300、301;在前处理装置100与分析装置300、301之间搬送检测体容器1的检测体搬送装置200;以及控制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整体的动作的控制装置400。控制装置400除了控制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整体的动作的功能外,还具有作为存储部的功能,该存储部存储容纳于向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投入的检测体容器的检测体的分析项目、优先信息等检测体信息、各检测体与附在检测体容器1的个体识别标识2的对应关系等。

前处理装置100通过连结具有前处理所需的各种功能的多个单元而构成,且由以下单元等构成:用于将容纳有检测体的检测体容器1投入检测体检查系统的检测体投入单元102;对检测体容器1的检测体实施离心分离处理的离心分离单元103;识别检测体容器1的血清信息的血清信息识别单元104;进行检测体容器1的开塞及闭塞的开塞/开塞单元105;从检测体容器1向子检测体容器1a(以后,在无需区别检测体容器1和子检测体容器1a的情况下,均称为检测体容器1)分注检测体的分注单元107;向子检测体容器1a(检测体容器1)添加条形码、qr(quickresponse)码等个体识别标识2(参照后续的图3等)的识别信息添加单元106;以及收纳并保管包含前处理、分析处理的预定处理结束后的检测体容器1的检测体收纳单元101。前处理装置100的各处理单元101~107通过构成检测体搬送装置200的搬送线路202连接,检测体容器1经由搬送线路202在各处理单元101~107间被搬送。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前处理装置100的单元结构只是一例,也可以利用具有其它功能的单元构成前处理装置100。

分析装置300、301进行检测体所含有的特定成分的定量、定性分析,根据检测体检查系统的用途,可以连接生物化学分析装置、免疫分析装置、凝固分析装置等各种自动分析装置。

检测体搬送装置200搬送在检测体检查系统中保持检测体容器1的检测体容器支架10(参照后面的图3、图4等)或检测体容器架20(参照后面的图5等),且大致包括:连接于前处理装置100的作为基本线路的搬送线路202;连接沿搬送线路202配置的分析装置300、301和搬送线路202的搬送线路203;以及设于搬送线路202与搬送线路203之间,且在沿搬送线路202搬送的检测体容器支架10与沿搬送线路203搬送的检测体容器架20之间移载检测体容器1的检测体容器移载装置201。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各搬送线路通过被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在带状线路上沿搬送方向驱动,从而搬送载置于带状线路上表面的检测体容器支架10、检测体容器架20。

如图2所示,检测体容器移载装置201具有:搬送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搬送线路202a、202b(第一搬送线路);搬送保持多个(例如,五个)检测体容器1的检测体容器架20的搬送线路203a、203b(第二搬送线路);在沿搬送线路202a、202b搬送的检测体容器支架10与沿搬送线路203a、203b搬送的上述检测体容器架20之间移载检测体容器1的移载机构50;以及配置于搬送线路202a、202b的利用移载机构50的检测体容器1的移载位置30a、30b的上游侧的支架朝向调整机构40a、40b。另外,在移载位置30a、30b、32a、32b配置有光学地读取添加于检测体容器1的侧面的个体识别标识2的光学读取装置33。

搭载有从前处理装置100或其它分析装置300、301搬送来的检测体容器1的检测体容器支架10通过配置于从搬送线路202分支出的搬送线路202a上的支架朝向调整位置31a的支架朝向调整机构40a将方向调整至预定的朝向,在配置于支架朝向调整位置31a的下游的移载位置30a停止,通过移载机构50将检测体容器1移载至停止于搬送线路203a上的移载位置32a的检测体容器架20,搭载有检测体容器1的检测体容器架20被搬送至分析装置300、301侧。另外,在移载位置30a检测体容器1被移载走的空的检测体容器支架10通过配置于从搬送线路202a返回搬送线路202侧的搬送线路202b上的支架朝向调整位置31b的支架朝向调整机构40b将方向调整为预定的朝向,且在配置于支架朝向调整位置31b的下游的移载位置30b停止,从停止于搬送线路203b上的移载位置32b的从分析装置300、301返回的检测体容器架20,通过移载机构50移载检测体容器1,搭载有检测体容器1的检测体容器支架10被搬送至其它分析装置300、301或前处理装置100。

图3是表示搭载有检测体容器的状态的检测体容器支架的立体图,图4是仅表示检测体容器支架的侧视图。另外,图5是表示搭载有检测体容器的检测体容器架的立体图。

图3及图4中,检测体容器支架10具备圆柱形状的基部12和配置于基部12上并保持检测体容器1的检测体容器保持部11。检测体容器保持部11具有以向基部12的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且沿周向分离地配置的多个支柱11a和从支柱11a朝向内侧向斜下方向突出的板簧状的支撑部件11b,通过支撑部件11b,从侧面支撑检测体容器1。支撑部件11b以由于来自检测体容器1的侧面的按压而弯曲的方式形成,即使外径不同的检测体容器1,也能够搭载于检测体容器支架10。

另外,在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基部12的侧方一方设有切口部12a。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切口部12a沿水平方向设于基部12的侧面,且形成为,切口部12a的高度范围内的基部12的径向的大小在周向上的有切口部12a的位置和无切口部12a的位置不同。即,从切口部12a观察到的基部12的径向的大小比基部12的直径小切口部12a的深度的量。

在搭载于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检测体容器1的侧面例如添加由条形码、qr(quickresponse)码等个体识别标识2(识别符),在检测体容器1的侧面形成了识别符的印刷区域和非印刷区域。添加于体容器支架10所搭载的检测体容器1的侧面的个体识别标识2能够从分离配置的支柱11a之间由光学读取装置33光学地读取。

在图5中,检测体容器架20搭载并搬送多个(例如,五个)检测体容器1,且形成为沿利用搬送线路203(203a、203b)的搬送方向延伸,沿搬送方向等间隔地排列配置将检测体容器1通过从上方插入而保持的竖孔形状的多个(五个)检测体容器保持部20a。在检测体容器架20的侧面沿检测体容器保持部20a并沿纵向设置与形成各检测体容器保持部20a的竖孔相连的狭缝20b。添加于检测体容器架20所搭载的检测体容器1的侧面的个体识别标识2能够从狭缝20b由光学读取装置33光学地读取。

图6是概要性地表示检测体容器移载装置的移载位置的移载机构的立体图。

图6中,检测体容器移载装置201的移载机构50在移载位置30a、30b、32a、32b将检测体容器1在检测体容器支架10与检测体容器架20之间移载,其具备在下方前端具有多个指状物50b的夹头部50a和使夹头部50a沿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未图示)。驱动机构具有至少能够在包含移载位置30a、30b、32a、32b的范围驱动夹头部50a的驱动范围。

在从检测体容器支架10向检测体容器架20移载检测体容器1的情况下,到达了搬送线路202a的移载位置30a的检测体容器支架10通过止动件14停止,且通过光学读取装置33读取贴在检测体容器1的个体识别标识2。此外,在移载位置30a,在检测体容器1的个体识别标识2未处于光学读取装置33的可读取范围的情况下,通过利用马达16驱动的支架旋转机构17使检测体容器支架10旋转,从而读取贴在检测体容器1的个体识别标识2。之后,移载机构50的夹头部50a移动至移载位置30a的检测体容器1的正上方。然后,夹头部50a下降,通过指状物50b夹住检测体容器1,然后上升至与其它构造物不干涉的充分的高度。然后,将检测体容器1移动至搬送线路203a的移载位置32a的正上方,并插入停止于移载位置32a的检测体容器架20的空的检测体容器保持部20a。

检测体容器架20沿搬送方向移动一个检测体容器保持部20a的量,使接下来的空的检测体容器保持部20a移动至移载机构50插入检测体容器1的位置。在向检测体容器架20的全部的检测体容器保持部20a移载检测体容器1,或者接下来的检测体容器1在固定时间以上不会移载的情况下,利用搬送线路203a将检测体容器架20搬送至分析装置300、301。在分析装置300、301,为了识别容纳于在搬送来的检测体容器架20搭载的检测体容器1的检测体,经由检测体容器架20的狭缝20b,通过光学读取装置读取个体识别标识2,进行与通过检测体容器移载装置201的光学读取装置33读取到的检测体信息的整合核对。

另外,从检测体容器架20向检测体容器支架10移载检测体容器1的情况也同样,通过夹头部50a从停止于搬送线路203b的移载位置32b的检测体容器架20拔取检测体容器1,将检测体容器1插入沿搬送线路202b搬送来并通过止动件14停止的空的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检测体容器保持部11。此时,通过光学读取装置33读取贴在搭载于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检测体容器1的个体识别标识2。然后,检测体容器支架10利用搬送线路202b被搬送至其它分析装置300、301或前处理装置100。

图7~图10是说明支架朝向调整机构的结构及动作的图,图7及图8是表示检测体容器支架的方向调整前的样子的图,图9及图10是表示检测体容器支架的方向调整后的样子的图。此外,图7及图9是从上方观察支架朝向调整机构的图,图8及图10是从搬送方向上游侧观察支架朝向调整机构的侧视图。另外,在图7~图10中,为了便于说明,示出了未搭载检测体容器1的状态的检测体容器支架10。

在图7~图10中,支架朝向调整机构40a、40b具有限制机构41和支架旋转机构42,限制机构41配置于通过载置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面的向搬送方向的移动来搬送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搬送线路202a、202b上,通过在与设于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基部12的侧方一方的切口部12a相同的高度与基部12的周向上的切口部12a以外的外周部接触来限制检测体容器支架10向下游侧移动,支架旋转机构42限制检测体容器支架10向远离限制机构41的方向移动,并且使检测体容器支架10沿周向旋转。另外,在搬送线路202a、202b的与支架朝向调整机构40a、40b的下游侧相邻的位置,在限制机构41侧沿搬送线路202a、202b配置有对沿搬送线路202a、202b搬送的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基部12的切口部12a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件45。此外,在限制机构41的前端的与检测体容器支架10接触的位置设有用于减轻在与检测体容器支架10之间产生的接触阻力的轴承功能部41a。轴承功能部41a例如是沿水平方向旋转的辊部件、具有圆柱状或球状的曲面的部件。

支架旋转机构42通过驱动马达43经由驱动带43a使驱动辊44旋转,由此,使基部12与驱动辊44接触的状态的检测体容器支架10旋转。支架旋转机构42构成为,驱动辊44为基部12的高度,且为与切口部12a不同的高度。

限制机构41配置为与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基部12的切口部12a相同的高度,如图7及图8所示,在搬送来方向调整前的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情况下,即,在切口部12a未朝向限制机构41的方向的情况下,限制机构41与基部12接触,限制(停止)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向下游侧的搬送。被限制机构41停止的检测体容器支架10通过支架旋转机构42向箭头42a的方向旋转。

如图9及图10所示,通过支架旋转机构42使检测体容器支架10旋转,当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基部12的切口部12a到达限制机构41的方向时,限制机构41通过切口部12a,从而不会限制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搬送,检测体容器支架10由搬送线路202a、202b向下游侧移送。

在支架旋转机构42的搬送方向下游侧的搬送线路202a、202b,以在从支架朝向调整机构40a、40b到移载位置30a、30b的搬送期间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朝向不会因与搬送线路202a、202b的侧壁的摩擦等而变化的方式配置有导向部件45。导向部件45配置为与限制机构41相同的高度,以在检测体容器支架10沿搬送线路202a、202b被搬送的期间使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基部12的切口部12a的方向不变的方式对切口部12a(的内面)向下游侧的移动进行导向。

对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检测体的管理通过利用光学读取装置等读取附在容纳有检测体的检测体容器的条形码、qr(quickresponse)码等个体识别标识进行。在进行使用了保持一个检测体容器的保持件(检测体容器支架)的检测体容器的搬送的情况下,由于检测体容器支架与搬送路的侧壁、分支机构等构造物的接触时的摩擦,检测体容器支架的朝向改变。从而,在进行附在检测体容器的个体识别标识的读取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读取位置的个体识别标识的对位作业等,存在读取处理复杂的问题。另外,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检测体容器的搬送不仅使用保持一个检测体容器的保持件(检测体容器支架),也有时使用保持多个检测体容器的保持件(检测体容器架),根据需要,分开使用检测体容器支架和检测体容器架,进行检测体容器的搬送。搭载于这样的检测体容器架的检测体容器的个体识别信息的读取经由设于检测体容器架的侧面的狭缝等进行,因此需要以使个体识别信息暴露于狭缝的位置的方式搭载检测体容器。因此,在从检测体容器支架向检测体容器架移载检测体容器的情况下,需要适当调整检测体容器的方向,存在移载处理复杂的问题。

与之相对,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具备调整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朝向的支架朝向调整机构40a、40b,该检测体容器支架10具备圆柱形状的基部12和配置于基部12上并保持检测体容器1的检测体容器保持部11,且一个个地保持在侧面具有个体识别标识2的印刷区域和非印刷区域的检测体容器1,支架朝向调整机构40a、40b具备配置于搬送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搬送线路202a、202b上且通过在与设于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基部12的侧方一方的切口部12a相同高度与基部12的周向的切口部12a以外的外周部接触来限制检测体容器支架10向下游侧移动的限制机构41、和限制检测体容器支架10向远离限制机构41的方向移动并且使检测体容器支架10沿周向旋转的支架旋转机构42,因此,能够适当调整容纳检测体的检测体容器的朝向,能够抑制作业的复杂。

即,在搬送到支架朝向调整机构40a、40b的检测体容器支架10中,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切口部12a与检测体容器1的个体识别标识2的添加的位置的相对方向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支架朝向调整机构40a、40b调整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方向(也就是切口部12a的方向),从而也调整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方向(也就是个体识别标识2的方向)。

因此,在搬送经过了支架朝向调整机构40a、40b的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移载位置30a、30b,以检测体容器1的个体识别标识2朝向决定的方向的方式搬送,因此,若预先在该方向配置光学读取装置33,则无需进行基于支架旋转机构17的旋转动作,能够实现装置结构的简化、检测体容器1的移载效率的提高。此外,以相对于切口部12a的方向的支柱11a的方向固定的方式而且以支柱11a和个体识别标识2的方向不重叠的方式形成检测体容器支架10。由此,也能够防止由于支撑部件11b而损坏个体识别标识2。

另外,移载位置30a、30b处的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方向固定,因此,在基于移载机构50移载检测体容器1时,能够进行始终掌握检测体容器1的个体识别标识2的方向的移载。即,在从检测体容器支架10向检测体容器架20移载时,例如,如图6所示,使移载位置30a处的检测体容器1的方向和移载位置32a处的检测体容器架20的狭缝20b的方向一致,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考虑到检测体容器1的方向的移载。另外,从检测体容器架20向检测体容器支架10移载时,能够容易地以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方向和检测体容器1的方向固定的方式移载。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参照图11及图12,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示例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切口部的位置不同的情况。

图11是表示搭载检测体容器的检测体容器支架的一变形例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其它变形例的侧视图。图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1所示,检测体容器支架10a具备圆柱形状的基部12和配置于基部12上且保持检测体容器1的检测体容器保持部11。在检测体容器支架10a的基部12的侧方一方设有切口部12b。切口部12b配置于基部12的下端。此外,在使用检测体容器支架10a的情况下,支架朝向调整机构40a、40b的限制机构41的高度还是与切口部12b的高度一致地配置。

另外,如图12所示,检测体容器支架10b具备圆柱形状的基部12和配置于基部12上且保持检测体容器1的检测体容器保持部11。在检测体容器支架10b的基部12的侧方一方设有切口部12c。切口部12c配置于基部12的上端。此外,在使用检测体容器支架10b的情况下,仍将支架朝向调整机构40a、40b的限制机构41的高度配置为与切口部12c的高度一致。

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变形例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3~图1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朝向调整机构应用于识别信息添加单元。

图13是示意性表示识别信息添加单元的侧视图,图14是俯视图。另外,图15是将检测体容器供给部提出而表示的图。图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图13及图14中,识别信息添加单元106大致包括:发行印刷有作为个体识别标识2的一例的条形码的条形码标签的条形码打印机501;将条形码标签粘贴于子检测体容器1a(检测体容器1)的标签粘贴机构502;向标签粘贴机构502供给检测体容器1的检测体容器供给机构503;以及由多个搬送线路构成的搬送线路组508。梳理机构504从检测体容器料斗部505梳理检测体容器1,并供给至检测体容器供给机构503。然后,通过标签粘贴机构502向检测体容器1粘贴条形码标签。粘贴有条形码标签的检测体容器1通过按入机构506搭载于在搭载位置507停止着的空的检测体容器支架10,经由搬送线路组508搬送至接下来的处理单元(例如,分注单元)。在搭载位置507配置有具有与支架朝向调整机构40a、40b同样的结构的支架朝向调整机构40c。

在标签粘贴机构502中,粘贴于检测体容器1的条形码标签的位置固定,从标签粘贴机构502沿构成按入机构506的一部分的检测体架设导向部510供给至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检测体容器1的条形码(个体识别标识2)的朝向也固定地统一。即,若以使条形码标签的朝向面向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支柱11a之间的方式,调整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朝向,并进行待机,则在检测体容器1架设于检测体容器支架10时,能够防止条形码标签被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支柱11a遮挡。

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16,并且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朝向调整机构应用于检测体收纳单元。

图16是概要性地表示检测体收纳单元的立体图。图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图16中,检测体收纳单元101大致包括由多个搬送线路构成的搬送线路组600、托盘收纳部601(601a、601b)、检测体托盘603、以及检测体移载机构(未图示)。在检测体托盘603能够架设检测体容器1。

托盘收纳部601用601a表示收纳有检测体托盘603的状态,用601b表示未收纳检测体托盘603的状态。另外,在检测体托盘603设有多个检测体收纳用孔。在托盘收纳部601的底的部分设置有传感器(识别件读取装置)605。另外,省略图示,但在检测体托盘603的底附属有识别件,实施在设置的同时通过传感器(识别件读取装置)605读取识别件的机制。此外,识别件采用一维条形码、二维条形码、或者rfid等。通过未图示的检测体移载机构,抽取架设于在搬送线路组600上的移载待机位置606停止的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检测体容器1,并移载至检测体托盘603的检测体收纳用孔。另外,托盘收纳部601为抽出的构造,通过未图示的引出机构向跟前抽出,从而使检测体托盘603露出,能够取出每个检测体容器1单体或检测体托盘603。在移载待机位置606配置有具有与支架朝向调整机构40a、40b同样的结构的支架朝向调整机构40d。

通过以上那样构成,检测体托盘603的检测体容器1的朝向统一。假设,在欲对保管于检测体托盘603的检测体容器1再次通过分析装置实施处理的情况下,从检测体托盘603向检测体容器支架10移载检测体时,可以以使个体识别标识2位于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支柱11a之间的方式架设。

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17,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朝向调整机构应用于血清信息识别单元。

图17是示意性表示血清信息识别单元的上表面。图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图17中,血清信息识别单元104大致包括:由多个搬送线路构成的搬送线路组701;固定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夹机构702;提起检测体容器1进行旋转处理的夹头旋转机构703;对检测体容器1从侧方照射光的光源704;用于进行容纳于检测体容器1的检测体的颜色的识别、检测体信息的取得的拍摄机构705;以及识别进入到检测体容器1的检测体的量的扫描机构706。

在血清信息识别单元104中,在配置于搬送线路组701的夹机构702的正前方配置有具有与支架朝向调整机构40a、40b同样的结构的支架朝向调整机构40e。通过支架朝向调整机构40e调整检测体容器支架10的方向,若调整为贴在检测体容器1的个体识别标识2位于与拍摄机构705相反侧,则在检测体容器支架10到达夹机构702不久后便可进行检测体的识别,能够缩短处理时间。

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各实施例,包含各种变形例、组合。也就是,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申请发明而详细说明的例子,不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的结构。

符号说明

1—检测体容器,1a—子检测体容器,2—个体识别标识,10、10a、10b—检测体容器支架,11—检测体容器保持部,11a—支柱,11b—支撑部件,12—基部,12a、12b、12c—切口部,14—止动件,16—马达,17—支架旋转机构,20—检测体容器架,20a—检测体容器保持部,20b—狭缝,30a、30b、32a、32b—移载位置,31a、31b—调整位置,33—光学读取装置,40a、40b、40c、40d、40e—支架朝向调整机构,41—限制机构,41a—轴承功能部,42—支架旋转机构,42a—箭头,43—驱动马达,43a—驱动带,44—驱动辊,45—导向部件,50—移载机构,100—前处理装置,101—检测体收纳单元,102—检测体投入单元,103—离心分离单元,104—血清信息识别单元,105—开塞/开塞单元,107—分注单元,106—识别信息添加单元,200—检测体搬送装置,201—检测体容器移载装置,300、301—分析装置,400—控制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