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染片机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3705发布日期:2018-08-24 20:16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疗检测器械领域,特别是指涉及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指一种用于自动染片机的装置。



背景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在组织化学的方法上结合免疫学的理论和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结合了免疫学、组织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利用免疫学的核心,即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用标记了酶、金属离子、同位素等抗体追踪抗原,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于结合与抗原上的特异性抗体上的显示剂显示一定的颜色,并借助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镜对染色的结果进行观察,从而达到检测抗原物的目的。

免疫组化具有悠久的历史,自1940年coons建立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冰冻切片的相应抗原,至今已有73的历史。1965年,刘彦仿等首次在国内建立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然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抗原修复的出现该方法才广泛应用于病理诊断。该技术经历4个发展阶段:免疫组化技术的建立和发展阶段;推广普及阶段;临床病理诊断及应用阶段;质量控制、规范化和标准化阶段。现今,没有免疫组织化学的辅助,对许多肿瘤几乎不能作出精确的诊断和分类。同时,免疫组化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也推动了免疫组化技术自身的快速发展。

从1950年至今,journalofhistochemistry&cytochemistry出版了大量与组织形态学诊断相关的新技术的文献,如酶标记免疫组化,亲和素生物素检测系统,酪蛋白信号放大系统等等。所有这些有价值的发现促进了全世界范围内临床和基础生物医学的研究的发展。免疫组化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已经成为病理诊断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免疫组化不仅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同时渗透到了基础和临床学科,在探讨疾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及科研工作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的主要步骤包括:烤片、脱蜡、水化、抗原修复、或过氧化物酶阻断(可以选择性添加)、一抗、二抗或三抗(可选择性添加)、dab或苏木素(可选择性添加)及所有冲洗。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免疫组化的自动化染色过程中,以替代手工染色。

在免疫组化染色的各步骤中,最为困难的是抗原修复工序,因为组织固定最常用的固定剂为甲醛,在组织固定过程中甲醛会与蛋白质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一种亚甲基桥交联结构,从而使组织中抗原决定簇被屏蔽。石善溶教授发现,加热可以破坏甲醛固定引起的蛋白交联,使被屏蔽的抗原决定簇重新暴露出来,从而能与相应抗体结合。

目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抗原修复方式和试剂种类的选择比较灵活,常用的热引导抗原修复方式有:高压、水煮、微波、水浴等;常用的抗原修复液有柠檬酸(ph6.0)、edta(ph9.0)、tris-hcl(ph9.0-10)。而不同的实验室,因为检测人员、加热器件的选择、加热温度和时间的控制等各环节均可能存在差异,从而使得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上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差异。

为了克服人工染色结果的差异,自动染片机被开发出来,并且,在近年来,各种不同型号和功能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相继涌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检验的准确性。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自动染片机对于抗原修复均是采用对抗原修复液加热温度低于100℃,虽然现在有厂家通过在抗原修复液中添加高沸点物质以期望实现高温修复,但是在抗原修复过程中,在加热后,需要在载玻片冷却后再进行冲洗,为了提高冷却速率,均是通过风扇来提高冷却速度,但是风扇冷却的同时,会导致载玻片上的组织切片的表面出现干燥现象,而影响与相应抗体结合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染片机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抗原修复过程中结束后降温时间长,以及冷却时间长导致组织细胞形态改变,影响病理诊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自动染片机的装置,包括一带有壳盖的壳体,所述壳盖与所述壳体通过连接轴铰接;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多个储液槽;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传递动力给所述连接轴,以控制所述壳盖的开闭;

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每个所述储液槽均连通;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一端与所述排水槽连通,另一端开口于所述壳体外侧并与排水阀连接;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壳体底部;

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风扇及散热片;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壳体下方;所述散热片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壁及壳体底部;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排水阀、所述加热装置及所述风扇信号连接。

在所述壳盖的内侧设置有引流板及废液槽,所述引流板倾斜设置且靠近所述废液槽的一侧偏低;

所述废液槽与所述壳盖外表面连通。

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连接轴之间通过皮带传动、链条传动、齿轮传动或液压传动中的任一种。

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在相邻两个所述模块槽之间设置有挡风板。

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循环水冷却系统,所述循环水冷却系统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壁内及壳体底部内;在所述壳体外侧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进液口通过管路与冷却液泵连接;所述出液口通过管路与散热器连接,所述散热器通过管路与所述冷却液泵连接;

所述冷却液泵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所述风扇的轴向中线与所述壳体底部中线重合;

在所述壳体底部的四周均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挡风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的侧壁及壳体底部设置散热片,不仅可缩短抗原修复后降温时间进而缩短整个染色时间,还可缩短抗原修复液浸泡时间,改善抗原修复后生物样品的组织细胞形态,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染色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染色模块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染色模块仰视图;

图4为图2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壳盖,3引流板,4密封圈,5连接轴,6支撑台,7挡风板,8切片架,9输出轴,10限位器,11电机,12风扇,13排水孔,14排水阀,15电加热板,16循环水冷却系统,161冷却流道,17进液口,18出液口,19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带有壳盖2的壳体1,壳盖2与壳体1通过连接轴5铰接连接,通过连接轴的转动,能够实现壳盖的开启或关闭,以实现染色模块在免疫组化各工序的动作。

在本申请的染色模块装置属于自动染片机的一部分,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仅对该染色模块进行改进,而自动染片机的其余部分依然为现有技术,因此,在本申请中,不对自动染片机的结构进行说明。

染色模块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在壳体1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储蓄试剂的储液槽,多个储液槽并排设置,在壳体内与储液槽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排水槽,并且每个储液槽均与排水槽连通,以便于每个储液槽内的液体能够快速通过排水槽排出。在壳体的底部与排水槽相对处设置有排水孔13,如图2和图3所示,排水孔13与排水阀14连接,排水阀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由控制单元输出开启信号给排水阀,排水阀在接收到开启信号后,打开排水阀,使得排水槽内的液体排出。

在每个储液槽内均设置有一个用于放置载玻片的支撑台6,支撑台6用于放置切片架8,在切片架8上设置有与储液槽一一对应的夹持装置。

如图2所示,在壳体的侧面设置有驱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电机11,电机11的输出轴9通过皮带、链条、齿轮或液压与连接轴5连接,当电机运转时,带动连接轴转动,以实现壳盖的开启或闭合。

在壳体1及壳盖2上设置有限位器10,限位器用于控制壳盖的开启及闭合的量,在壳盖2上设置有密封圈4,用于与壳体之间的密封。

在壳盖2的内侧设置有引流板3及废液槽,引流板倾斜设置且靠近废液槽的一侧偏低;这样冷凝水就会通过引液板流向废液槽。

废液槽与壳盖外表面连通,并将废液槽内的冷凝水排出壳体。

如图3所示,在染色模块上设置有加热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设置于壳体底部,且加热装置为电加热板15,加热装置可以设置于壳体底部的内表面也可以贴于壳体底部的外表面,加热装置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控制单元根据设定程序控制加热装置加热或停止加热,具体控制是通过设置于壳体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及设置于壳体与壳盖之间的接触传感器等信号,控制加热装置何时开如加热,何时停止加热。

如图2至图4所示,本染色模块包括冷却装置,在本申请中,冷却装置包括风扇12及散热片19;风扇12设置于壳体下方,使得风扇吹出的冷却风正对壳体底部;散热片19分别设置于壳体的侧壁及壳体底部。

在本申请中,散热片的设置方式为,散热片是紧贴于壳体的侧壁四周外表面及壳体底部的冷却装置。

本申请中的其它实施例中,冷却装置还包括循环水冷却系统16,循环水冷却系统分别设置于壳体的侧壁内及壳体底部内,即在壳体的侧壁内及壳体底部形成冷却流道161,并且壳体底部的冷却流道要流经每个储液槽的底部,以保证冷却效果;在壳体外侧设置有进液口17和出液口18。

进液口通过管路与冷却液泵连接;出液口通过管路与散热器连接,散热器通过管路与冷却液泵连接。

冷却液泵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冷却液泵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当控制单元接收到温度传感器输入的壳体内温度信号后,与设定的温度进行比较,若输入温度大于设定温度,则控制单元输出控制信号给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同时,输出控制信号给冷却液泵,控制冷却液泵启动循环水冷却系统,当温度传感器输入的即时信号等于或小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单元输出停止控制信号,控制冷却液泵停止运行。

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均包括当控制单元所设定的时间到达或者壳体与壳盖之间的接触传感器输入壳盖开启信号时,控制单元均输出控制信号同时给冷却液泵,以控制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启动。

在壳体内相邻两个储液槽之间设置有挡风板7,用以防止吹风时影响到相邻的载玻片。

如图3所示,风扇的轴向中线与壳体底部中线重合;保证风扇所吹出的冷却风能够均匀的分布至壳体底部,以保证每个储液槽的冷却均匀。

在壳体底部的四周均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挡风板,以防止干扰相邻的染色模块。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极其等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