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医疗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6224发布日期:2018-11-02 23:4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医疗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医疗检测系统中血液样本的检测方法为:医务人员在抽血间将病人的血液样本采集到一个试管中,为了便于区分,医务人员会手动对试管进行贴标,贴标后的试管被放置在一个试管架子中,待试管集中到一定数量时,医务人员再集中搬运到检测间,检测间内设置有多个工作区间,工作区间内设置血液检测仪或是安排检测人员在工作区间内进行血液样品的分析检测得到检测结果,然后人工录入检测结果,检测结果上传到总控制中心。这样传统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编号容易混乱,效率低;其次通过人工将试管搬运到检测间存在搬运速度慢,风险大的问题,医务人员一不留神会造成撞坏试管甚至摔坏试管;还有,医务人员手动将试管分配到每个工作区间,然而每个工作区间内检测人员的检测速度不同,当一个工作区间内的试管分配过多而无法及时完成时,医务人员需要对试管进行再分配,不但浪费了时间,也降低了效率。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自动贴标自动输送且能自动分配的智能医疗检测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医疗检测系统,其中,包括:血液检测模块、控制中心以及客户端,所述血液检测模块取得检测结果并将检测结果传送至所述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将检测结果存储并传送至所述客户端供客户查询。

其中,所述血液检测模块包括:

血液采样间,其设置有透明的玻璃墙,所述玻璃墙上开设有多个向外的窗口,病人在玻璃墙之外,医务人员在玻璃墙之内通过窗口对病人进行血液样本的抽取,所述玻璃墙外部靠近窗口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读取病历卡或是身份证的身份信息的的身份读取器,在抽血之前,病人首先病历卡或是身份证在身份读取器上刷卡,身份读取器读取病人的姓名或是号码等身份信息以便于区分辨认,所述血液采样间内与所述窗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工作台,身份读取器读取身份信息后,医务人员在所述窗口取得装有血液样本的试管。

标签打印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身份读取器与所述标签打印装置连接,所述标签打印装置接收身份读取器的身份信息并打印出带有身份信息的身份标签,身份标签可以二维码标签、条形码标签、rfid标签。身份标签的背面为粘性或是具有黏贴带便于粘附在试管上。

自动贴标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并与所述标签打印装置连接,所述自动贴标装置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推送机构、贴标机以及对位圆筒,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相对平行相距设置以使两个导轨之间形成线性的槽口,所述槽口的宽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与所述试管的口径,所述槽口一端为试管卡入口,医务人员将试管竖直放入到槽口内,试管被第一和第二传动带夹持,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转动后,搓动试管往前滚动,在槽口的导向作用下往前走动,槽口能够防止试管倾斜偏移,滚动的试管容易贴上标签,槽口的另一端为试管放出口,贴上标签的试管从试管放出口放出,所述推送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下方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相对设置并形成对槽口内试管的夹持,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有传送电机驱动以将夹持的试管沿着槽口往前推送;所述贴标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的上方,试管的下端被传送带夹持,上端突出导轨,因此贴标机刚好能够和试管的上端对应,便于在试管的上部分贴标签,所述贴标机与所述标签打印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身份标签黏贴在槽口内的试管上;所述对位圆筒竖直设置在所述槽口的试管放出口一端,所述对位圆筒的侧壁设置有竖直的的裂口,所述裂口宽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所述槽口的宽度,所述裂口与所述槽口对接以使槽口中试管通过裂口进入到对位圆筒内,所述对位圆筒上下两端开口且下端用于竖直导出试管;对位圆筒使得试管能够以竖直的状态落入到试管输送机构中,且更加准确。自动贴标装置根据试管的结构特点设置,不但能够保证试管能够准确平稳的贴上标签,且能够减少试管与贴标装置的硬性碰撞,保护试管不被破坏,同时也提高了贴标的效率,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试管输送机构,其包括步进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环形输送带,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竖直设置,所述环形输送带套设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并被主动轮和从动轮张紧,所述步进电机带动所述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带动所述环形输送带,所述环形输送带的侧面形成用于输送试管的竖直面;所述竖直面上等距设置有多个套筒,套筒用于容纳试管,所述套筒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套筒的上端开口与所述对位圆筒的下端相对应以使试管能够进入到套筒内,所述套筒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与所述步进电机的步进相匹配,即步进电机每转动一次,输送带转动的距离刚好是相邻两个套筒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套筒刚好能够与对应圆筒相对应。试管输送机构的设计能够保证套筒和对位圆筒相对应,以便更加方便的放入试管,解决了传统技术中需要手动放入试管的问题,达到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人力消耗。

血液检测间,所述试管输送机构从所述血液采样间伸延至所述血液检测间,所述血液检测间内沿所述试管输送机构两侧设置有多个检测区间,所述检测区间内设置有工作岗位和血液检测仪供检测人员从所述套筒中取出试管并利用血液检测仪进行血液检测;所述血液检测间内还设置有用于读取试管的身份标签的第二身份读取器和用于信息输入和编辑的pc端,所述血液检测仪与所述pc端连接,所述pc端与所述控制中心连接。检测人员从套筒中取出试管后,将试管上的身份标签对准第二身份读取器,第二身份读取器将身份信息读入到pc端中,然后检测人员利用血液检测仪对试管中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血液检测仪中将检测数据发送到pc端,检测人员可以通过pc端对检测数据编辑或人工录入,同时将检测数据与身份信息对应绑定,减少出错,由于检测区间设置在试管输送机构的两侧,检测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检测速度选择试管,不需要医务人员进行手动分配,因此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

优选的是,所述的智能医疗检测系统中,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为橡胶带。橡胶带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能够夹紧试管,避免试管掉落;同时橡胶带表面的摩擦力较好,因此能够带动试管滚动向前行。

优选的是,所述的智能医疗检测系统中,所述槽口的试管卡入口一端呈敞开状态以便于医务人员放入试管。降低了医务人员将试管卡入的难度。

优选的是,所述的智能医疗检测系统中,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表面设置有塑料层。塑料层较为柔软,因此不会与试管硬性碰撞,同时塑料层表面较为光滑,减少了试管与导轨的摩擦,保证试管无障碍往前滚动。

优选的是,所述的智能医疗检测系统中,所述贴标机包括:标签牵引部如牵引板,其一端靠近或连接至所述标签打印装置,另一端伸延至所述槽口以将所述身份标签从标签打印装置引导至所述槽口,身份标签一般是纸质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硬度,当身份标签从标签打印装置打印出来时,在牵引板的引导下,身份标签顺着牵引板走,最终来到槽口附件的位置;标签按压部,如按压板,按压板的一端刚好与试管外壁接触以便于将身份标签压盖到试管上,按压板设置在所述标签牵引部旁边用于将所述身份标签压向槽口内的试管。按压板本身的弹性也能更好的将身份标签按压黏贴在试管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智能医疗检测系统中,所述对位圆筒的内径大于所述试管的直径,且所述对位圆筒的内设置有塑料层。

优选的是,所述的智能医疗检测系统中,所述试管输送机构还包括步进控制模块,所述步进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其与所述步进电机连接;压力感应器,其设置在所述套筒内的底部用于感应试管的压力,所述压力感应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感应器的压力信号控制所述步进电机的转动。当试管从对位圆筒掉落到套筒内时,试管的底部接触套筒的底部,触发压力感应器,压力感应器发出压力信号,控制器根据压力信号步进电机转动,使得下一套筒与对位圆筒对准,便于放入下一试管。步进控制模块的设置使得试管输送机构更加自动智能,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人力。

优选的是,所述的智能医疗检测系统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预设一压力极限;接收压力感应器的压力信号;将压力信号与压力极限比较;当压力信号大于或等于压力极限时,控制所述步进电机转动固定的角度。排出干扰。

优选的是,所述的智能医疗检测系统中,所述步进电机转动固定的角度设置为:步进电机刚好能够带动环形输送带转动一定距离,该一定距离与所述套筒之间的距离相等,以保证所述套筒始终与对位圆筒对应。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通过设置标签打印装置和自动贴标装置自动对试管进行编号贴标,解决了传统技术中手动编码贴标产生的编号混乱,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自动贴标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对试管进行限位导向避免试管发生倾斜,通过设置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对试管进行夹持并带动试管滚动前行以便于贴标机将身份标签贴附在试管上,同时设置对位圆筒使得试管竖直向下掉落到试管输送机构中,便于对位精确和方便输送,提高了试管贴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及效率。

本发明的试管输送机构中设置了步进控制模块对步进电机进行控制,使得步进电机每转一步,套筒都能与对位圆筒对齐,使得试管能够精确地落入到对为圆筒中,真正实现了试管的自动运送,减少了医务人员来回跑动输送试管,解决了传统技术试管搬运速度慢,风险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检测区间设置在试管输送机构的两侧,检测区间内的检测人员能够根据自身检测速度选取试管进行检测,真正实现了按需分配,避免了医务人员手动分配试管带来的耗时低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医疗检测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医疗检测系统模块连接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自动贴标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自动贴标装置和试管输送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2、3和4所示,一种智能医疗检测系统,其中,包括:血液检测模块、控制中心以及客户端,所述血液检测模块取得检测结果并将检测结果传送至所述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将检测结果存储并传送至所述客户端供客户查询。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血液检测模块包括:

血液采样间1,其设置有透明的玻璃墙3,所述玻璃墙上开设有多个向外的窗口4,病人在玻璃墙3之外,医务人员在玻璃墙3之内通过窗口对病人进行血液样本的抽取,所述玻璃墙3外部靠近窗口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读取病历卡或是身份证的身份信息的的身份读取器5,在抽血之前,病人首先病历卡或是身份证在身份读取器5上刷卡,身份读取器读5取病人的姓名或是号码等身份信息以便于区分辨认,所述血液采样间1内与所述窗口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工作台6,身份读取器5读取身份信息后,医务人员在所述窗口取得装有血液样本的试管19。

标签打印装置7,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6上,所述身份读取器5与所述标签打印装置7连接,所述标签打印装置7接收身份读取器5的身份信息并打印出带有身份信息的身份标签23,身份标签23可以二维码标签、条形码标签、rfid标签。身份标签23的背面为粘性或是具有黏贴带便于粘附在试管上。

自动贴标装置8,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6上并与所述标签打印装置连接以便于标签打印装置打印出来的传递到自动贴标装置,如图3和4所示,所述自动贴标装置包括:第一导轨17和第二导轨18、推送机构、贴标机以及对位圆筒21,所述第一导轨17和第二导轨18相对平行相距一定距离设置以使两个导轨之间形成线性的槽口,所述槽口的宽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与所述试管的口径以便于试管能够进入槽口内,所述槽口一端为试管卡入口20,所述推送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轨道17和第二轨道18下方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26,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竖直相对设置,两个传送带的平面形成夹持面,夹持面形成对槽口内试管19的夹持,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26分别由传送电机驱动转动以将夹持的试管沿着槽口往前推送,医务人员将试管19竖直从试管卡入口20放入到槽口内,试管被第一和第二传动带26夹持,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转动后,搓动试管19往前滚动,在槽口的导向作用下往前走动,槽口能够防止试管倾斜偏移,滚动的试管19容易贴上标签,槽口的另一端为试管放出口,贴上标签的试管19从试管放出口放出;所述贴标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17或第二导轨18的上方,试管19的下端被传送带夹持,上端突出导轨,因此贴标机刚好能够和试管的上端对应,便于在试管19的上部贴标签,所述贴标机与所述标签打印装置7连接以便于接收标签打印装置7打印出来的身份标签,并将所述身份标签23黏贴在槽口内的试管19上;所述对位圆筒21竖直设置在所述槽口的试管放出口一端,所述对位圆筒21的侧壁设置有竖直的的裂口22,所述裂口宽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所述槽口的宽度,裂口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试管的长度,所述裂口22与所述槽口对接以使槽口中试管通过裂口22进入到对位圆筒21内,所述对位圆筒21上下两端开口且下端用于竖直导出试管19;对位圆筒使得试管能够以竖直的状态落入到试管输送机构的套筒12中,更加平稳且准确。自动贴标装置8根据试管的结构特点设置,不但能够保证试管能够准确平稳的贴上标签,且能够减少试管与贴标装置的硬性碰撞,保护试管不被破坏,同时也提高了贴标的效率,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试管输送机构,其包括步进电机13、主动轮10、从动轮9和环形输送带11,所述主动轮10和从动轮9竖直设置,所述环形输送带11套设在所述主动轮10和从动轮9上并被主动轮10和从动轮9张紧以便于带动环形输送带11转动,所述步进电机13带动所述主动轮10,所述主动轮10带动所述环形输送带11,所述环形输送带11的侧面形成用于输送试管19的竖直面;所述竖直面上等距设置有多个套筒12,套筒12用于容纳试管,所述套筒12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套筒12的上端开口与所述对位圆筒21的下端相对应以使试管19能够进入到套筒12内,所述套筒1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与所述步进电机13的步进相匹配,即步进电机13每转动一次,输送带转动的距离刚好是相邻两个套筒12之间的距离,以保证每一个套筒刚好能够与对应圆筒21相对应。试管输送机构的设计能够保证套筒和对位圆筒相对应,以便更加方便的放入试管,解决了传统技术中需要手动放入试管的问题,达到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人力消耗。

血液检测间2,所述试管输送机构从所述血液采样间1伸延至所述血液检测间2以便于将试管从血液采样间机械运输到血液检测间,所述血液检测间2内沿所述试管输送机构两侧设置有多个检测区间14,所述检测区间14内设置有工作岗位和血液检测仪15供检测人员从所述套筒12中取出试管19并利用血液检测仪15进行血液检测;所述血液检测间2内还设置有用于读取试管19的身份标签的第二身份读取器和用于信息输入和编辑的pc端16,所述血液检测仪15与所述pc端16连接,所述pc端16与所述控制中心连接。检测人员从套筒12中取出试管19后,将试管19上的身份标签23对准第二身份读取器,第二身份读取器将身份信息读入到pc端16中,然后检测人员利用血液检测仪15对试管19中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血液检测仪15中将检测数据发送到pc端16,检测人员可以通过pc端16对检测数据编辑或人工录入,同时将检测数据与身份信息对应绑定,减少出错,由于检测区间设置在试管输送机构的两侧,检测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检测速度选择试管,不需要医务人员进行手动分配,因此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26为橡胶带。橡胶带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能够夹紧试管19,避免试管掉落;同时橡胶带表面的摩擦力较好,因此能够带动试管滚动向前行。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槽口的试管卡入口20一端呈敞开状态以便于医务人员放入试管。降低了医务人员将试管卡入的难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轨17和第二导轨18的表面设置有塑料层。塑料层较为柔软,因此不会与试管硬性碰撞,同时塑料层表面较为光滑,减少了试管与导轨的摩擦,保证试管无障碍往前滚动。

进一步,所述贴标机包括:标签牵引部24如牵引板,其一端靠近或连接至所述标签打印装置,另一端伸延至所述槽口以将所述身份标签23从标签打印装置7引导至所述槽口,身份标签23一般是纸质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硬度,当身份标签从标签打印装置打印出来时,依靠标签打印机打印时的推动力,在牵引板的引导下,身份标签23顺着牵引板走,最终来到槽口附件的位置;标签按压部25如按压板,设置在标签牵引部旁边,按压板的一端刚好与试管19外壁接触以便于将身份标签23压盖到试管19上,按压板设置在所述标签牵引部24旁边用于将所述身份标签23压向槽口内的试管19。按压板本身的弹性也能更好的将身份标签按压黏贴在试管上。

进一步,所述对位圆筒21的内径大于所述试管19的直径,且所述对位圆筒21的内设置有塑料层。

进一步,所述试管输送机构还包括步进控制模块,所述步进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其与所述步进电机13连接;压力感应器,其设置在所述套筒12内的底部用于感应试管19的压力,所述压力感应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感应器的压力信号控制所述步进电机13的转动。当试管19从对位圆筒21掉落到套筒12内时,试管19的底部接触套筒12的底部触发压力感应器,压力感应器发出压力信号,控制器根据压力信号步进电机13转动,使得下一套筒12与对位圆筒21对准,便于放入下一试管。步进控制模块的设置使得试管输送机构更加自动智能,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人力。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预设一压力极限;接收压力感应器的压力信号;将压力信号与压力极限比较;当压力信号大于或等于压力极限时,控制所述步进电机转动固定的角度。排出干扰。

进一步,所述步进电机转动固定的角度设置为:步进电机刚好能够带动环形输送带转动一定距离,该一定距离与所述套筒之间的距离相等,以保证所述套筒始终与对位圆筒对应。

本发明的实现过程如下:病人首先将自己的病历卡或是身份证在身份读取器上刷卡,标签打印装置打印出身份标签,医务人员在窗口将血液样本抽入到试管中,得到含有血液样本的试管,然后将试管放入到自动贴标装置自动对试管贴上身份标签,然后身份标签从对位圆筒直接落入到试管输送机构的套筒中,并触动套筒内的压力感应器,步进控制模块控制步进电机前进一步,使得环形输送带上的下一套筒与对位圆筒对准接收下一试管,随着试管的不断放入,试管被送到到血液检测间内的检测区间内,检测人员根据自身的检测速度和任务等情况,从套筒中取出试管,并利用血液检测仪进行检测,检测的结果传送到pc端,经过编辑或是确认后,上传到控制中心,客户端可以查询到检测的结果。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