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多孔铂-氧化钴杂化材料的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00184发布日期:2018-12-08 06:32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基于纳米多孔铂-氧化钴杂化材料的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食品检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纳米多孔铂-氧化钴杂化材料的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二)背景技术

亚硝酸盐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在肉制品的制作中,可以保持或增强其亮红的色泽和风味,并能起到抑制细菌繁殖的作用。但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会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作用,是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正常的携氧和放氧功能,导致组织缺氧而中毒。目前对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有比色法(参见baiyawang,zhenglongwu,weidongqin,polyamidoaminedendrimer-armedfluorescentmagneticnanoparticlesforsensitiveandselectivedeterminationofnitriteinbeverages,sensorsandactuatorsb:chemical,2017,247,774-779)、化学发光法(参见jingwu,xiongwang,yitonglin,yongzanzheng,jinminglin,peroxynitrous-acid-inducedchemiluminescencedetectionofnitritebasedonmicrofluidicchip,talanta,2016,154,73-79)、荧光法、色谱法等,这些方法一般检测过程较为繁琐,仪器配置要求高,且存在灵敏度不够、稳定性较低、耗时较长等问题。

电化学传感技术因灵敏度高、响应快速、易微型化、仪器设备简单等特点受到了关注。为了提高亚硝酸盐的检测性能,基于纳米材料的修饰电极发展迅速。其中,铂纳米粒子因比表面积大、粒径可控、电催化性能好等优势被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和亚硝酸盐的检测中(参见(a)jianliu,xiangjiebo,zhengzhao,lipingguo,highlyexposedptnanoparticlessupportedonporousgrapheneforelectrochemicaldetectionofhydrogenperoxideinlivingcells,biosensorsandbioelectronics,2015,74,71-77.(b)zhenyuanbai,chunleizhou,ninggao,haijunpang,huiyuanma,achitosan-ptnanoparticles/carbonnanotubesdopedphosphomolybdatenanocompositeasaplatformforthesensitivedetectionofnitriteintapwater,rscadvances,2016,6,937-946)。这些研究存在的关键问题是在操作过程中铂纳米粒子容易发生团聚,降低了其电催化活性和比表面积,而且大量使用贵金属铂提高了检测亚硝酸盐的成本,限制了大批量应用。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灵敏度高、检测限低、成本低的基于纳米多孔铂-氧化钴杂化材料的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纳米多孔铂-氧化钴杂化材料的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以玻碳电极为基底电极,在基底电极表面修饰上纳米多孔铂-氧化钴杂化材料,具体制备步骤为:

(1)高温熔融纯铝、钴、铂成为合金,在冷却过程中利用冷轧技术将其做成薄片,将薄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腐蚀掉铝,记得纳米多孔铂-氧化钴杂化材料;

(2)将纳米多孔铂-氧化钴杂化材料、碳粉、乙醇和nafion溶液超声混合,形成均匀的墨汁状悬浊液,将悬浊液滴涂于打磨光亮的玻碳电极表面,晾干,即得修饰电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整体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铂和氧化钴复合材料,详细的说,是铂纳米粒子镶嵌在氧化钴表面或内部的一种纳米复合材料,是在去合金过程中自组装形成的复合物;铂纳米粒子与氧化钴互相稳定,避免了纳米粒子的团聚,贵金属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结合可显著提高对亚硝酸盐的传感性能和检测能力。

本发明的更优技术方案为:

所述修饰电极为电流型传感器。

步骤(1)中,纯铝、钴、铂的摩尔比为80-90:9.5-17:0.5-3。

步骤(2)中,将纳米多孔铂-氧化钴杂化材料3-5mg、碳粉3-5mg、乙醇300-500μl和nafion溶液80-130μl超声混合,形成均匀的墨汁状悬浊液。

上述修饰电极在食品中亚硝酸盐的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亚硝酸盐标准溶液;

(2)采用三电极体系,以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铂电极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在固定电位下,利用计时电流法测定不同浓度亚硝酸盐的电流-时间曲线,并绘制电流-亚硝酸盐浓度标准曲线;

(3)将食品样品进行前处理和亚硝酸提取处理,作为待测样品,对待测样品进行电流-时间电化学检测,读取电化学响应电流,根据电流-亚硝酸盐浓度标准曲线计算得出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本发明采用基于纳米多孔铂-氧化钴稳定杂化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修饰电极并作为工作电极,采用计时电流法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优选的是,步骤(2)中,固定电位为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的+0.80v~+1.00v,最佳检测电位为+0.90v。

本发明修饰电极在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应用是基于纳米多孔铂-氧化钴杂化材料的修饰电极,具有相互稳定的铂纳米粒子与氧化钴纳米复合物,避免了纳米粒子的团聚,贵金属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结合对亚硝酸盐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本发明通过新型稳定的纳米材料和电化学检测技术相结合,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解决了当前食品领域亚硝酸盐检测中存在的样品处理繁琐、检测过程慢、灵敏度低等问题,具有快速、灵敏、检测限低、实时、成本低等优点。

本发明产品检测过程快速,不需要任何样品标记和探针修饰,灵敏度高,检测限低;杂化材料是纳米多孔氧化钴和铂纳米粒子互相稳定的结合体,有效防止铂纳米粒子的团聚,材料铂的用量很低,大大降低了检测亚硝酸盐的成本。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去合金前al85co14pt1及去合金后纳米多孔铂-氧化钴的xrd图;

图2为纳米多孔铂-氧化钴杂化材料的sem图;

图3为修饰电极在空白和含10mm亚硝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循环伏安图,以及裸玻碳电极在含10mm亚硝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循环伏安图;

图4为裸玻碳电极和修饰电极对连续加入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的计时电流曲线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得到的检测亚硝酸钠的i-c标准曲线图;

图7为修饰电极对持续搅拌的磷酸盐缓冲液的计时电流响应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给予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有必要指出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发明内容的描述,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纳米多孔铂-氧化钴杂化材料的修饰电极,是在基底电极表面修饰纳米多孔铂-氧化钴杂化材料。

所述的纳米多孔铂-氧化钴杂化材料是在铝钴铂三元合金在去合金过程中自组装和氧化过程形成的互相稳定的纳米复合材料。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高温熔融一定配比的纯铝、钴、铂成为合金,在冷却过程中利用冷轧技术将其做成薄片;取适量合金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腐蚀掉铝,即可得到纳米多孔铂-氧化钴复合材料。

所述的修饰电极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将上述腐蚀后得到材料进行充分研磨,得到黑色粉末,并与碳粉、乙醇和nafion进行超声混合,形成墨汁状悬浊液。将悬浊液滴涂在基底电极表面,晾干。

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纳米多孔材料对亚硝酸盐的电催化活性,表明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能力,可用于亚硝酸盐的电化学检测。

基于所述的纳米多孔铂-氧化钴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检测亚硝酸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亚硝酸钠标准溶液

(2)采用循环伏安技术检测亚硝酸钠

分别以裸的玻碳电极和纳米多孔铂-氧化钴复合材料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铂电极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扫描电位为0.2-1.2v(vs.sce),扫速为0.1v/s,以ph为6.0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支持电解质。裸电极和修饰电极分别在无和有亚硝酸钠的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比较说明修饰电极对亚硝酸钠的响应情况。循环伏安峰电流增加说明修饰电极可应用于亚硝酸盐的检测。

(3)计时电流法(i-t)检测亚硝酸钠

以上述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铂电极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以ph为6.0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支持电解质,并持续搅拌。在+0.9v(vs.sce)的检测电位下,记录修饰电极对连续滴加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溶液后的响应电流,该电流呈阶梯状不断增大,即可得到i-t曲线,据此得出相应的电流-浓度(i-c)标准曲线,并得出线性范围、灵敏度和检测限(信噪比为3)。

(4)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

通过样品在修饰电极上的响应电流值,通过标准曲线回归方程计算得出被测样品中亚硝酸钠的浓度。

实施例1:纳米多孔铂-氧化钴复合材料的制备

高温熔融纯铝、钴、铂(85:14:1)成为合金,在冷却过程中利用冷轧技术将其做成薄片;取100mg合金在0.1m氢氧化钠溶液中腐蚀掉铝,用超纯水进行清洗,直到清洗液呈中性,即可得到纳米多孔铂-氧化钴复合材料,干燥待用。

制备的纳米多孔铂-氧化钴复合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xrd)(图1中a曲线)显示,在去合金之前,可以观察到很多衍射峰,它们归属于金属铝和alxco相的面心立方结构。在去合金过程中,铝被氢氧化钠腐蚀,同时较活泼的钴被氧化为氧化钴,氧化钴和铂互相稳定。从图1中b曲线可以看出,之前的衍射峰消失并在37°和43°附近有较弱的宽峰,归属于氧化钴的(111)和(200)面,说明铝被完全腐蚀掉了。从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图2)腐蚀后的结果为纳米多孔结构。

实施例2:纳米多孔铂-氧化钴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

(1)玻碳电极的抛光和清洗

将玻碳电极用超纯水冲洗两次,然后分别用0.5μm和0.05μm氧化铝粉浆打磨五分钟,用超纯水冲洗掉电极表面的粉浆,置于超纯水中超声一分钟,再用超纯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2)电极修饰

将干燥的纳米材料研磨至均匀细致的粉末,取4mg纳米材料粉末、4mg碳粉、300μl乙醇和100μlnafion溶液进行超声混合,直至得到均匀的墨汁状悬浊液。取3μl悬浊液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上方倒扣一烧杯,晾干至形成一层均匀的膜。

实施例3:修饰电极用于亚硝酸钠检测的循环伏安扫描

(1)配制亚硝酸钠标准溶液

称取0.0138g亚硝酸钠粉末,加入20ml磷酸盐缓冲液(0.1m,ph=6.0)溶解,得到0.01m的亚硝酸钠溶液。其它浓度的亚硝酸钠溶液按此方法配制。

(2)修饰电极对亚硝酸钠的循环伏安检测

附图3展示了修饰电极在空白的磷酸盐缓冲液(0.1m,ph6.0)中的循环伏安图(曲线a),裸玻碳电极(曲线b)和修饰电极(曲线c)在含0.01m亚硝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循环伏安图。亚硝酸钠在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大大高于在裸玻碳电极上的电流,而且氧化峰电位发生了负移,说明修饰的纳米多孔铂-氧化钴复合材料对亚硝酸盐具有良好的电氧化催化活性。

实施例4:修饰电极用于亚硝酸钠检测的计时电流检测

附图4是在+0.9v恒电位下,在持续搅拌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连续滴加不容浓度的亚硝酸钠溶液,即可得到修饰电极对亚硝酸钠响应的i-t曲线,其中,支持电解质为磷酸盐缓冲液(0.1m,ph6.0)。玻碳电极的检测电位为+1.0v(vs.sce),修饰电极的检测电位为+0.9v(vs.sce)。为了更清晰的观察修饰电极对低浓度亚硝酸盐的电流响应,将160-500s和460-1250s放大图展示在附图5中。附图6是测量亚硝酸钠的标准曲线,可以看到标准曲线分为低浓度和高浓度两部分,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0.064x+1.71(r2=0.9949)和y=0.029x+135.3(r2=0.9936),线性范围为0.2μm-3.67mm和3.67-23.7mm,灵敏度分别为901.4and408.5μamm-1cm-2,最低检测限为0.067μm(信噪比为3),其中,曲线a为低浓度,曲线b为高浓度。

实施例5:修饰电极对亚硝酸钠检测的高选择性

附图7展示了各种盐类对修饰电极检测亚硝酸钠的影响,可以看出在磷酸盐缓冲液中依次加入0.04mmnano2、1mmnacl、1mmmgcl2、1mmcacl2、1mmnh4cl、1mmnah2po4和0.04mmnano2,其中,检测电位为为+0.9v(vs.sce),只有亚硝酸盐响应非常迅速和灵敏,说明该修饰电极对亚硝酸盐的检测具有高选择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