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及温度和循环次数的锂离子电池SOC估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19696发布日期:2019-01-05 09:52阅读:9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及温度和循环次数的锂离子电池SOC估计方法与流程

发明设计锂离子电池soc预测领域,尤其是一种锂离子电池soc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计及锂离子电池的温度和循环次数影响进行soc的估计。



背景技术:

与其他(如镍铬和铅酸)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和功率密度,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自放电率,是电动汽车(ev)青睐的动力源。ev的关键要求是估计电池的荷电状态(soc),直接测量法(如安时积分法)是开环方法,它们易于实现,但对电流和电压测量误差敏感。基于模型的soc估计方法是闭环方法,对测量误差不敏感,但它们依赖于精确的电池模型。因此,建立精确地电池模型是提高soc估算精度的关键。

对于锂离子电池,电池温度不仅会影响开路电压,内阻和可用容量,而且如果在规定的温度限制以上运行,也可能导致电池快速老化甚至热失控。基于电化学/物理的模型涉及复杂或多维微分方程,并且已被证明能够以更高的精度表示热效应。然而,它们需要大量深入和专有的参数(如电极孔隙率,电解质厚度等)。一些用于soc估计的电气和热耦合模型,充分考虑了电池的产热和散热机制,但其热模型的建立需要热测试室和热电偶,且对于圆柱电池来说很难获取其内部温度。一些soc的估计方法(如神经网络法(nn))能避免使用热测试室和热电偶,尽管这些模型能反映热效应,但参数识别过程也受到复杂性的影响,并且对可用的电池数据(训练数据)量敏感。此外,这些模型忽略了准确的电池循环次数(老化)因素对于预测可用电池容量和内阻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耦合了简化的温度模型和准确的循环损失的锂离子电池soc估计方法,提高soc估计的精度。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计及温度和循环次数的锂离子电池soc估计方法,包括步骤:

(1)建立锂电池模型,包括电池模型、温度模型和循环损失模型;

(2)做锂电池恒流放电实验,对锂电池模型参数进行识别;

(3)以安时积分法作为状态方程、锂电池模型作为观测方程;

(4)利用ekf算法进行soc估计。

所述步骤(1),锂电池模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

1)电池模型:

其中,vbatt为电池端电压,e0为电池恒压(v),k为极化常数v/(ah),c为电池可用容量(ah),it=∫idt为电池实际电量(ah),i*为滤波后的电池电流(a),ab为指数区振幅(v),b为指数区时间常数逆(ah)-1,d为极化电压斜率v/(ah),r分别为电池欧姆内阻(ω),i为电池电流(a)。

2)温度模型:

其中,t是电池温度(k),tref为电池参考温度(k),ta是环境温度,为开路电压温度系数(v/k),α和β是arrhenius常数,是电池容量温度系数(ah/k)。

3)循环损失模型:

r=rinitial+rcycle(6)

c=cinitial-ccycle(7)

其中rinitial、rcycle分别为新电池或零循环电池内阻、电池循环内阻(ω),cinitial、ccycle分别为新电池或零循环电池容量(在标称温度下等于标称容量)、电池循环衰减容量(ah)。

所述步骤(1)的电池模型中,极化内阻和滤波电流如下建立:

1)充、放电过程极化内阻(rpol)分别表示如下:

2)描述锂电池动态特性而引入滤波电流i*,其在下式给出:

其中,i(s)为电池电流的的拉普拉斯变换(a),td是电池响应时间(s),可以实验测得。

所述步骤(1)的循环损失模型中,循环内阻和循环衰减容量如下建立:

rcycle=kcycle(n)1/2(11)

ccycle=cinitial·ζ(12)

其中,n为电池循环次数,kcycle是定义的系数(ω/cycle1/2),ζ为容量损失系数(%),lcalendar(%)为日历寿命损失,lcycle(%)循环次数损失,a为常数,ea为电池活化能(j/mol),rg为气体常数(j/k/mol),t为电池温度(k),z为幂因子。

所述步骤(2),恒流放电实验为:

基于两个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恒流放电实验曲线,每条曲线上取四个点,每个点的信息包括电池端电压vij、已使用电量和电池温度tij。其中i表示第i条曲线,j表示第j个点。如电池产商提供电池数据表,则其中一条曲线的实验条件可设定为该数据表所在的条件。

所述步骤(2),模型参数识别步骤为:

1)极化电压斜率d通过下式计算:

2)系数kcycle可由下式计算:

kcycle=(8×10-6)t+1.3×10-3(16)

3)参数a、和z根据锂电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别,实验测定。

4)电池响应时间td通过性能测试得出,即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中断电流时开始,到电池电压达到稳定状态的这段时间。

5)参数可根据式(5)以及解得。

6)参数α、β如下求解:

定义模型误差:

其中,

令:

f(x)=et(x)*e(x)=0(18)

代入放电实验获得的6个数据即可通过levenberg-marquardt(l-m)法求解非线性最小二乘法问题的目标函数f(x),及最优解x。

所述步骤(3),建立soc估计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

状态方程为:

xk+1=f(xk,uk)+wk(19)

观测方程为:

yk+1=g(xk,uk)+vk(20)

其中,

xk为状态变量,yk+1为观测变量,wk、vk为相互独立的高斯白噪声,ts为采样周期。

另外,系统输入求解方程式为:

uk=ik(23)

所述步骤(5),用ekf算法估计电池soc步骤如下:

1)定义协方差:

e(wkwkt)=mke(vkvkt)=hk

2)计算

3)初始化

4)fork=1,2,3,…

a)预测:

状态变量预测:

协方差预测:

p-k+1=ak*pk*akt+mk

b)修正;

预测误差:

增益:

kg=p-k+1*ck+1t*(ck+1*pk+1*ctk+1+hk)-1

更新:

pk+1=(i-kg*ck+1)*p-k+1。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考虑的影响电池soc的因素更多,即增加考虑温度和循环次数,同时温度模型的复杂度有效降低、循环次数模型的精度得到提升;具有soc估计的精度高、模型参数识别的难度低、计算的复杂度低、模型适用性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锂电池模型图。

图2为参数识别时恒流放电示意曲线。

图3为soc估计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计及温度和循环次数的锂离子电池soc估计方法,包括步骤:

(1)建立锂电池模型,包括电池模型、温度模型和循环损失模型;

(2)做锂电池恒流放电实验,对锂电池模型参数进行识别;

(3)以安时积分法作为状态方程、锂电池模型作为观测方程;

(4)利用ekf算法进行soc估计。

图1位锂离子电池模型图,用公式表达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

1)电池模型:

其中,vbatt为电池端电压,e0为电池恒压(v),k为极化常数v/(ah),c为电池可用容量(ah),it=∫idt为电池实际电量(ah),i*为滤波后的电池电流(a),ab为指数区振幅(v),b为指数区时间常数逆(ah)-1,d为极化电压斜率v/(ah),r分别为电池欧姆内阻(ω),i为电池电流(a)。

2)温度模型:

其中,t是电池温度(k),tref为电池参考温度(k),ta是环境温度,为开路电压温度系数(v/k),α和β是arrhenius常数,是电池容量温度系数(ah/k)。

3)循环损失模型:

r=rinitial+rcycle(6)

c=cinitial-ccycle(7)

其中rinitial、rcycle分别为新电池或零循环电池内阻、电池循环内阻(ω),cinitial、ccycle分别为新电池或零循环电池容量(在标称温度下等于标称容量)、电池循环衰减容量(ah)。

所述步骤(1)的电池模型中,极化内阻和滤波电流如下建立:

1)充、放电过程极化内阻(rpol)分别表示如下:

2)描述锂电池动态特性而引入滤波电流i*,其在下式给出:

其中,i(s)为电池电流的的拉普拉斯变换(a),td是电池响应时间(s),可以实验测得。

所述步骤(1)的循环损失模型中,循环内阻和循环衰减容量如下建立:

rcycle=kcycle(n)1/2(11)

ccycle=cinitial·ζ(12)

其中,n为电池循环次数,kcycle是定义的系数(ω/cycle1/2),ζ为容量损失系数(%),lcalendar(%)为日历寿命损失,lcycle(%)循环次数损失,a为常数,ea为电池活化能(j/mol),rg为气体常数(j/k/mol),t为电池温度(k),z为幂因子。

所述步骤(2),恒流放电实验为:

基于两个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恒流放电实验曲线,每条曲线上取四个点,每个点的信息包括电池端电压vij、已使用电量和电池温度tij。其中i表示第i条曲线,j表示第j个点。如电池产商提供电池数据表,则其中一条曲线的实验条件可设定为该数据表所在的条件。

所述步骤(2),模型参数识别步骤为:

1)极化电压斜率d通过下式计算:

2)系数kcycle可由下式计算:

kcycle=(8×10-6)t+1.3×10-3(16)

3)参数a、和z根据锂电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别,实验测定。

接下来的步骤4)5)6)配合图2来计算:

4)电池响应时间td通过性能测试得出,即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中断电流时开始,到电池电压达到稳定状态的这段时间。

5)参数可根据式(5)以及解得。

6)参数α、β如下求解:

定义模型误差:

其中,

令:

f(x)=et(x)*e(x)=0(18)

代入放电实验获得的6个数据即可通过levenberg-marquardt(l-m)法求解非线性最小二乘法问题的目标函数f(x),及最优解x。这里,matlab软件中的optimizationtoolbox工具集有专门用上述解法解决目标函数为f(x)的函数lsqnonlin,可以很便捷得出最优解。

所述步骤(3),建立soc估计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

状态方程为:

xk+1=f(xk,uk)+wk(19)

观测方程为:

yk+1=g(xk,uk)+vk(20)

其中,

xk为状态变量,yk+1为观测变量,wk、vk为相互独立的高斯白噪声,ts为采样周期。

另外,系统输入求解方程式为:

uk=ik(23)

所述步骤(5),用ekf算法估计电池soc步骤如下:图3展示了这一过程流程图:

1)定义协方差:

e(wkwkt)=mke(vkvkt)=hk

2)计算

3)初始化

4)fork=1,2,3,…

c)预测:

状态变量预测:

协方差预测:

p-k+1=ak*pk*akt+mk

d)修正;

预测误差:

增益:

kg=p-k+1*ck+1t*(ck+1*pk+1*ctk+1+hk)-1更新:

pk+1=(i-kg*ck+1)*p-k+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