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防护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2005发布日期:2019-01-16 07:4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汽车后防护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后防护检测装置,属于汽车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后防护试验台是依据gb11567-2001《汽车和挂车后防护装置要求》,为检测汽车和挂车后防护装置的强度而开发研制的。汽车后防护对于司机在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所以对汽车后防护的检测是一个重要的整车出厂检测程序。汽车后防护试验台是借助于定量、定性外力设置,用来检测汽车后面防护结构设计的稳固性、安全性、抗冲击性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汽车后防护试验台本身是一种外力强度施加的测试设备,所以在测试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自身具有很高的刚性、稳定性,以排除测试设备本身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测量不同尺寸的汽车后防护及其强度的汽车后防护检测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防护检测装置,所述汽车后防护检测装置包括若干个导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的第一位置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检测机构一侧的重力检测机构及设置在所述重力检测机构一侧的第二位置检测机构,所述导轨的两端设置有增大摩擦力的锯齿,所述第一位置检测机构靠近所述重力检测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位置检测机构靠近所述重力检测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突出部,所述重力检测机构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对应的第一小孔及第二小孔,所述重力检测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第一位置检测机构及第二位置检测机构可相对于所述重力机构左右滑行;

所述第一位置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轨上的第一滑行组件及与所述第一滑行组件连接的第一位置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滑行组件包括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内设置有第一中空部,所述第一位置检测组件收容在所述第一中空部内,所述第一位置检测组件通过顶升机构与所述第一中空部连接,所述第一位置检测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连接的第一支撑架、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第一位移传感器;

所述第二位置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轨上的第二滑行组件及与所述第二滑行组件连接的第二位置检测组件,所述第二滑行组件包括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内设置有第二中空部,所述第二位置检测组件收容在所述第二中空部内,所述第二位置检测组件通过顶升机构与所述第二中空部连接,所述第二位置检测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连接的第二支撑架、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的第二位移传感器;

所述重力检测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轨道上的底座及与所述底座连接的重力检测组件,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三中空部,所述重力检测组件收纳于所述第三中空部内,所述重力检测组件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第三顶升机构连接,所述第三顶升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中空部内,所述重力检测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三顶升机构连接的支撑底座、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上的支撑杆及与所述支撑杆连接的压块,所述压块可相对于所述支撑杆旋转,所述重力检测机构还包括与所述重力检测组件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连接的输出轴及与所述输出轴连接的减速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板设置与所述导轨接触的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设置有不平整面,以增加所述第一滑板及导轨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板设置与所述导轨接触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设置有不平整面,以增加所述第二滑板及导轨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重力检测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的减震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的固定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减震器、与所述减震器连接的连接杆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一端的施压块。

进一步地,所述压块的旋转角度为0~36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导轨上设置有能够左右滑行的第一位置检测机构及第二位置检测机构,达到能够测量不同尺寸不同位置的汽车后防护的效果;

通过在导轨上设置有重力检测机构,达到能够检测汽车后防护的强度的效果;

通过将第一位置检测机构、第二位置检测机构及重力检测机构收纳于中空部,达到减小占用空间、方便快捷的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汽车后防护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见图1及图2,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汽车后防护检测装置包括若干个导轨1、设置在所述导轨1上的第一位置检测机构3、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检测机构3一侧的重力检测机构2及设置在所述重力检测机构2一侧的第二位置检测机构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轨1的个数为2个,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轨1的个数也可为其他个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所述导轨1的两端设置有增大摩擦力的锯齿11,所述第一位置检测机构3与所述第二位置检测机构4滑行至所述锯齿11位置处,减小滑行速度。

所述第一位置检测机构3靠近所述重力检测机构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突出部32,所述第二位置检测机构4靠近所述重力检测机构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突出部42,所述重力检测机构2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突出部32及第二突出部42对应的第一小孔21及第二小孔(未图示),所述重力检测机构2固定设置在所述导轨1上,所述第一位置检测机构3及第二位置检测机构4可相对于所述重力机构左右滑行。

所述第一位置检测机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导轨1上的第一滑行组件及与所述第一滑行组件连接的第一位置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滑行组件包括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设置与所述导轨1接触的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设置有不平整面,以增加所述第一滑板及导轨1之间的摩擦力。所述第一滑板内设置有第一中空部31,所述第一位置检测组件收容在所述第一中空部31内,所述第一位置检测组件通过顶升机构与所述第一中空部31连接,所述第一位置检测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连接的第一支撑架33、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33上的第一位移传感器34。

所述第二位置检测机构4包括设置在所述导轨1上的第二滑行组件及与所述第二滑行组件连接的第二位置检测组件,所述第二滑行组件包括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设置与所述导轨1接触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设置有不平整面,以增加所述第二滑板及导轨1之间的摩擦力。所述第二滑板内设置有第二中空部41,所述第二位置检测组件收容在所述第二中空部41内,所述第二位置检测组件通过顶升机构与所述第二中空部41连接,所述第二位置检测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连接的第二支撑架43、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43上的第二位移传感器4434。

所述重力检测机构2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轨道上的底座及与所述底座连接的重力检测组件,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三中空部22,所述重力检测组件收纳于所述第三中空部22内,所述重力检测组件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第三顶升机构连接,所述第三顶升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中空部22内,所述重力检测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三顶升机构连接的支撑底座26、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26上的支撑杆23及与所述支撑杆23连接的压块24,所述压块24可相对于所述支撑杆23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块24的旋转角度为0~360°。所述重力检测机构2还包括与所述重力检测组件连接的驱动机构27,所述驱动机构27包括电机271、与所述电机271连接的输出轴及与所述输出轴连接的减速机272。所述重力检测机构2还包括与所述支撑底座26连接的减震机构25。所述减震机构25包括与所述支撑底座26连接的固定部251、与所述固定部251连接的减震器252、与所述减震器252连接的连接杆253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杆253一端的连接杆254。

综上所述:通过在导轨1上设置有能够左右滑行的第一位置检测机构3及第二位置检测机构4,达到能够测量不同尺寸不同位置的汽车后防护的效果;

通过在导轨1上设置有重力检测机构2,达到能够检测汽车后防护的强度的效果;

通过将第一位置检测机构3、第二位置检测机构4及重力检测机构2收纳于中空部,达到减小占用空间、方便快捷的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