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标定工装快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9440发布日期:2019-01-14 20:10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压力标定工装快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压力标定技术领域,主要用于汽车变速箱的压装标定,具体是涉及一种压力标定工装快换机构。



背景技术:

离合器、齿轮、轴承等是汽车变速箱的重要组成部件,这些零部件通常都是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因而需要使用电缸、气液增压缸、油缸等进行压装,压装过程中,对压装力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故设备上压力传感器的日常标定亦是必要的。

考虑到工作中压力传感器的频繁使用,作为设备上常规配置的压力传感器通常安装在电缸、气液增压缸、油缸的正下方。

目前在对汽车变速箱的零部件进行压装时,为了实现压力标定,通常的做法是将设备上的压力传感器拆下并安装上标定传感器,这种直接将压力传感器替换成标定传感器的做法,除了需要重新连接传感器接线外,通常还需要拆除部分零件,这样一来会使得拆卸安装的劳动强度大、复杂程度高,同时容易导致结构精度的变化,容易埋下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标定工装快换机构,以在压装时简捷、快速、安全的实现压力标定。

为此,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力标定工装快换机构,包括:浮动连接座,能够沿压装力方向浮动,其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和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接触的浮动接头,其中,所述浮动接头用于连接压头;以及取换座,选择性地连接标定件仿形块或标定传感器,其中,所述标定件仿形块为所述标定传感器的仿形构件,所述取换座在压头回位时能够取出,以实现标定件仿形块与标定传感器之间的快换。

进一步地,还包括直线导轨以及和所述直线导轨滑动配合的滑块,其中,所述直线导轨和所述滑块二者之一固设于压装设备的支架上,二者中的另一个与所述浮动连接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浮动连接座包括连接座体、连接座底板、以及挡片,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连接座体的内腔中且置于连接座底板上,所述连接座体设有侧向开口,所述挡片用于止挡所述侧向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浮动接头上设置有卡口,所述连接座体的顶部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卡口配合的开口槽,所述挡片还用于止挡所述开口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固连于压装设备的支架上,所述保护罩的一侧设有供所述取换座取出或放入的开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固设于保护罩上的限位杆,所述两个限位杆的长度方向沿着浮动连接座的浮动方向设置,用于限定所述浮动连接座的浮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取换座的一侧固设有手拉旋钮,以便于将取换座从保护罩内抽拉取出。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罩的侧壁上设有旋钮柱塞,用于将所述取换座定位于所述保护罩内。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针对整条装配线上多台类似设备在压装时的压力标定能够实现统一化,保证标定工作的安全性、快捷性;

(2)本发明中采用直线导轨与滑块的滑动配合给予浮动连接座沿压装力方向上的浮动,以使压头回位后标定件仿形块能够被轻松取出,有利于标定件仿形块与标定传感器之间的快换,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压力标定工装快换机构安装于设备支架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压力标定工装快换机构安装于设备支架上的剖面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压力标定工装快换机构在快捷替换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压力标定工装快换机构中的连接座体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压力标定工装快换机构中的连接座体的俯视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取换座;2、保护罩;

3、旋钮柱塞;4、手拉旋钮;

5、浮动接头;6、挡片;

7、直线导轨;8、限位杆;

9、压力传感器;10、标定件仿形块;

11、滑块;12、连接座体;

13、连接座底板;14、标定传感器;

15、压头;16、支架;

51、卡口;121、开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压力标定工装快换机构,包括取换座1、保护罩2、旋钮柱塞3、标定件仿形块10、浮动接头5、以及浮动连接座,所述浮动连接座包括连接座体12和连接座底板13。

其中,所述取换座1内设有用于放置标定件仿形块10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形状大小与标定件仿形块10适配,放置在取换座1内的所述标定件仿形块10根据标定传感器14的外形进行仿形设计,所述标定件仿形块10为标定传感器14的仿形构件。

所述取换座1的周围设有竖向布置的保护罩2,所述保护罩2通过螺栓固连在压装设备的“l”型支架16的底板上,所述保护罩2的一侧设有供取换座1取出或放入的开口;所述取换座1通过旋钮柱塞3定位在保护罩2内,并使得所述取换座1中的标定件仿形块10处于设备压装力的正下方。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连接座底板13通过螺栓固连在连接座体12的底部,所述连接座底板13设置于标定件仿形块10的上方,所述连接座体12内设有压力传感器9,所述压力传感器9放置在连接座底板13上,所述连接座体12的一侧设有供压力传感器9取出或放入的开口,所述连接座体12的开口一侧通过螺栓固设有用于限位阻挡压力传感器9的挡片6,所述挡片6以及连接座体12的本身结构对压力传感器9进行限位,以防止压力传感器9在水平面上出现移位,从而使得压力传感器9固定于设备压装力的正下方。

所述浮动接头5连接于连接座体12的顶部,能够与置于连接座体12内腔中的压力传感器9接触,所述浮动接头5用来连接压装设备的压头15,即连接压力源。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取换座1的位于保护罩2的开口一侧处固设有手拉旋钮4,以便于将取换座1从保护罩2内抽拉取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所述浮动接头5上设置有卡口51,所述连接座体12的顶部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卡口51配合的开口槽121,所述开口槽121的敞口端位于连接座体12的开口一侧,所述浮动接头5在安装到连接座体12上时,通过卡口51从开口槽121的敞口端卡入,所述卡口51的高度大于连接座体12的顶板厚度,从而使得所述浮动接头5在连接座体12上具有上下浮动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中的快换机构还包括直线导轨7以及和所述直线导轨7滑动配合的滑块11,所述滑块11的滑动方向与设备的压装力方向一致,所述直线导轨7固设于压装设备的“l”型支架16的侧板上,所述滑块11与连接座体12固连,浮动连接座通过滑块11与直线导轨7之间的滑动配合能够沿设备的压装力方向浮动。

本实施例中采用直线导轨7与滑块11的滑动配合给予浮动连接座沿压装力方向上的浮动,以使压头15回位后可以将浮动连接座向上滑动,从而避免标定件仿形块10受力,进而使得标定件仿形块10能够被轻松取出,有利于标定件仿形块与标定传感器之间的快换,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所述浮动连接座也可以采用导向杆和直线轴承的配合方式来实现上下浮动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本发明中的快换机构还包括两个限位杆8,所述两个限位杆8均固设于保护罩2上,所述两个限位杆8的长度方向沿着浮动连接座的浮动方向设置,所述连接座底板13与连接座体12上均设置有供所述两个限位杆8穿过的两个限位孔,每个所述限位杆8的远离保护罩2的一端的径向尺寸均大于连接座体12上对应限位孔的径向尺寸,以使得浮动连接座在向上浮动过程中不会滑出限位杆8,从而起到限位的作用,所述限位杆8的长度尺寸符合连接座体12以及连接座底板13上下浮动的设计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杆8的设置除了上述的限位作用外,还能够在浮动连接座上下浮动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在保证浮动连接座的浮动方向与设备压装力方向一致的基础上,确保标定件仿形块10处于设备的正压装力下。

本发明在用于压装时,需要将标定件仿形块10替换成标定传感器14,以此来实现对压装压力的标定。下面结合标定件仿形块10与标定传感器14的快换过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压头15回位后,首先将旋钮柱塞3往外拔,以取消取换座1在保护罩2内的定位,然后抽拉手拉旋钮4,从而取出取换座1和置于取换座1内的标定件仿形块10,再将标定件仿形块10从取换座1内取出,并放入标定传感器14,接着将放置有标定传感器14的取换座1放入保护罩2内,再次通过旋钮柱塞3定位取换座1,至此完成标定件仿形块10与标定传感器14的快换工作。具体快换过程可参照图3所示。

在将标定件仿形块10替换成标定传感器14后,即可通过标定传感器14在压装时对压力传感器9进行实时标定。

上述内容中所提到的用来替换标定件仿形块10的标定传感器14,配备有一套用于压力显示监测的设备,标定传感器14与该设备之间的接线是事先连接好的,以使得在压装时,可以直接将标定传感器14替换掉标定件仿形块10来进行压力标定。

本发明在应用于压装工作时,通过将标定件仿形块替换成标定传感器的方式来进行压力标定,相比于现有的采取将压力传感器换成标定传感器的做法来说,在无需拆除和重新连接传感器接线外,也不必拆除零件,不仅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和员工操作的复杂程度,还不易导致结构精度的变化;另外,针对整条装配线上多台类似设备在压装时的压力标定能够实现统一化,保证标定工作的安全性、快捷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