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糖尿病超导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9441发布日期:2019-01-14 20:1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糖尿病超导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糖尿病超导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为了减轻药物对患者的毒害作用,人们研究后通过超导治疗糖尿病患者,现有的超导治疗装置每次使用后都需要放置在密封装置内充能以待下次使用,而现有的密封装置仅起密封作用,无法对超导治疗装置起很好的保护作用,人们在移动密封装置时容易使超导治疗装置与密封装置内壁碰撞,导致超导治疗装置内的填充物易损坏泄漏,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糖尿病超导治疗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糖尿病超导治疗装置,包括罐体,罐体的顶面开口,罐体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第一缓冲垫,第一缓冲垫的顶面固定连接超导模块的底面,超导模块的外周与罐体的内壁固定连接,罐体的内壁上部固定安装第二缓冲垫,第二缓冲垫的顶面与罐体的顶面平齐,第二缓冲垫的底面与超导模块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二缓冲垫的底面开设盲孔,第二缓冲垫的顶面开设柱形槽,柱形槽的底面开设竖孔,竖孔与盲孔内部相通,盲孔、柱形槽和竖孔均与第二缓冲垫的中心线共线,柱形槽内设有治疗盒,治疗盒的外周与柱形槽的内壁接触配合,罐体的外周均匀开设数个弧形透槽,第二缓冲垫的外周均匀开设数个扇形透槽,扇形透槽与弧形透槽一一对应,扇形透槽分别同时与盲孔、对应的弧形透槽内部相通,盲孔内设有套筒,套筒与盲孔的中心线共线,套筒的外周固定连接数个连杆的一端,连杆与扇形透槽一一对应,且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依次穿过对应的扇形透槽、弧形透槽,罐体的外周套装圆环,圆环的内圈与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治疗盒的底面可拆卸安装竖杆,竖杆从竖孔内穿过,竖杆的下端位于套筒内,竖杆的下部外周开设螺旋槽,套筒的内壁一侧固定安装滑块,滑块位于螺旋槽内且能沿之滑动,超导模块的顶面固定安装基于竖杆的导向装置,螺旋槽的上端背面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插孔,插孔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弹簧的后端,弹簧的前端分别固定连接插杆的后端,插杆分别位于对应的插孔内,且插杆能够分别沿对应的插孔滑动,插杆的前端分别固定连接同一个压板的背面,压板位于螺旋槽内,压板的背面中部固定连接导电杆的前端,导电杆位于两个插杆之间,螺旋槽的上端背面中部开设限位孔,限位孔的内端固定安装导电片,导电杆位于限位孔内,且导向杆的后端能够与导电片的前面接触配合,竖杆的外周嵌装无线控制装置和电源,导电杆、导电片分别与电源电路连接,无线控制装置分别与导电杆、导电片、电源电路连接,罐体的外周顶部开设外螺纹,罐体的外周顶部螺纹安装盖体,盖体的内壁顶面均匀固定安装数个加热棒,盖体的内壁顶面嵌装无线接收装置,无线接收装置与加热棒电路连接,加热棒、无线接收装置分别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路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糖尿病超导治疗装置,所述的盖体的内壁顶面固定连接第三缓冲垫的顶面,第三缓冲垫的底面均匀开设数个通孔,通孔与加热棒一一对应,且加热棒分别位于对应的通孔内。

如上所述的一种糖尿病超导治疗装置,所述的第三缓冲垫为耐高温软质材料。

如上所述的一种糖尿病超导治疗装置,所述的导向装置包括方形杆,超导模块的顶面固定连接方形杆的下端,竖杆的下端开设方形孔,方形杆位于方形孔内,且方形杆能够沿方形孔竖向滑动。

如上所述的一种糖尿病超导治疗装置,所述的治疗盒的底面开设柱孔,柱孔与治疗盒的中心线共线,柱孔的内壁均匀开设数个凹槽,凹槽的底面均与外界相通,凹槽的一侧分别开设卡槽,竖杆的上端外周均匀固定安装数个卡块,卡块与凹槽一一对应,竖杆及卡块能够分别同时插入至对应的柱孔及凹槽内,且卡块能够分别同时位于对应的卡槽内,卡块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卡槽的内壁接触配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糖尿病超导治疗装置,所述的卡槽的顶面分别开设弧形槽,卡块的顶面分别固定安装弧形凸起,弧形凸起能够分别同时卡入至对应的弧形槽内。

如上所述的一种糖尿病超导治疗装置,所述的治疗盒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束带的一端,治疗盒的背面固定安装颈带。

如上所述的一种糖尿病超导治疗装置,所述的治疗盒的顶面开口,治疗盒的内壁顶部开设内螺纹,治疗盒内添加信息填料块,治疗盒内设有盒盖,盒盖的外周开设外螺纹,盒盖与治疗盒螺纹配合,盒盖的顶面均匀开设数个透气孔,透气孔均与治疗盒内部相通。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能够很方便的实现治疗盒的升降,治疗盒与第二缓冲垫之间的摩擦力以及治疗盒与竖杆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都能够使治疗盒稳定的位于柱形槽内,克服传统结构中治疗装置活动放置在搬运过程中易损坏的缺陷。本发明使用者在使用时用手转动圆环,圆环通过连杆带动套筒转动,套筒带动滑块转动,由于滑块位于螺旋槽内,且导向装置使竖杆仅能竖向移动,因此当滑块转动的同时会沿螺旋槽滑动,从而能够带动竖杆竖向移动,竖杆竖向移动能够带动治疗盒竖向移动,当竖杆向下移动至最大距离时,治疗盒完全位于柱形槽内,当竖杆向上移动至最大距离是,治疗盒位于柱形槽外,同时,滑块会与压板接触,且滑块带动压板向后移动,压板能够带动插杆和导电杆同时向后移动,此时弹簧均处于收缩状态,直至导电杆与导电片接触,无线控制装置开始工作,如此时盖体与外部电源电路连接,无线接收装置能够接收无线控制装置所发出的信号并控制加热棒工作,加热棒能够对治疗盒进行烘烤,从而提升治疗盒的温度,一段时间后,使用者断开盖体与外部电源之间的电路连接,然后拧下盖体,取下治疗盒后置于人体脐部,在临床规定的治疗时间内,治疗盒一直悬挂或固定在人体脐部,治疗时间结束,取下治疗盒,将其置于柱形槽内,然后拧紧盖体密封充能贮存,下次使用时再打开。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寒冷节气时使用,圆环的内圈与罐体的外周接触配合,弹簧的弹力和小于圆环、罐体之间的摩擦力,将圆环拧紧时,能够同时实现升起治疗盒以及对其进行加热的目的,治疗盒取出后即可贴合患者脐部,使用舒适度大大提高,操作非常简单,能够便于年龄较大的人群使用,治疗盒升起后与加热棒之间的间距较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治疗盒的升温,耗费能源较少,老人在本发明前守上片刻即可,避免加热时间过长导致老人忘记断开电源的情况发生;当天气较为暖和无需对治疗盒进行加热时,使用者先拧下盖体,然后转动圆环使治疗盒升起,圆环转动至人们能够轻易取下治疗盒即可,无需拧紧圆环使无线控制装置工作,能够节省微型纽扣电池的电量,延长其使用寿命;本发明使用完成后,将治疗盒安装在竖杆上,然后反向转动圆环,使治疗盒完全位于柱形槽内,第二缓冲垫能够将治疗盒与罐体分隔开,避免治疗盒与罐体、盖体碰撞,治疗盒及其内部的治疗物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能够避免治疗物损坏导致治疗效果下降的情况,能够延长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的b向视图的放大图;图5是图3的c向视图的放大图;图6是本发明的电路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糖尿病超导治疗装置,如图所示,包括罐体1,罐体1的顶面开口,罐体1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第一缓冲垫2,第一缓冲垫2的顶面固定连接超导模块3的底面,超导模块3的外周与罐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罐体1的内壁上部固定安装第二缓冲垫4,第二缓冲垫4的顶面与罐体1的顶面平齐,第二缓冲垫4的底面与超导模块3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二缓冲垫4的底面开设盲孔5,第二缓冲垫4的顶面开设柱形槽6,柱形槽6的底面开设竖孔7,竖孔7与盲孔5内部相通,盲孔5、柱形槽6和竖孔7均与第二缓冲垫4的中心线共线,柱形槽6内设有治疗盒8,治疗盒8的外周与柱形槽6的内壁接触配合,罐体1的外周均匀开设数个弧形透槽9,第二缓冲垫4的外周均匀开设数个扇形透槽10,扇形透槽10与弧形透槽9一一对应,扇形透槽10分别同时与盲孔5、对应的弧形透槽9内部相通,盲孔5内设有套筒11,套筒11与盲孔5的中心线共线,套筒11的外周固定连接数个连杆12的一端,连杆12与扇形透槽10一一对应,且连杆12的另一端分别依次穿过对应的扇形透槽10、弧形透槽9,罐体1的外周套装圆环13,圆环13的内圈与连杆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治疗盒8的底面可拆卸安装竖杆14,竖杆14从竖孔7内穿过,竖杆14的下端位于套筒11内,竖杆14的下部外周开设螺旋槽15,套筒11的内壁一侧固定安装滑块16,滑块16位于螺旋槽15内且能沿之滑动,超导模块3的顶面固定安装基于竖杆14的导向装置,该结构使竖杆14仅能竖向移动,螺旋槽15的上端背面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插孔17,插孔17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弹簧18的后端,弹簧18的前端分别固定连接插杆19的后端,插杆19分别位于对应的插孔17内,且插杆19能够分别沿对应的插孔17滑动,插杆19的前端分别固定连接同一个压板20的背面,压板20位于螺旋槽15内,压板20的背面中部固定连接导电杆21的前端,导电杆21位于两个插杆19之间,螺旋槽15的上端背面中部开设限位孔22,限位孔22的内端固定安装导电片23,导电杆21位于限位孔22内,且导向杆21的后端能够与导电片23的前面接触配合,竖杆14的外周嵌装无线控制装置和电源,电源为微型纽扣电池,导电杆21、导电片23分别与电源电路连接,无线控制装置分别与导电杆21、导电片23、电源电路连接,导电杆21、导电片23、无线控制装置和电源形成串联电路,当导电杆21与导电片23接触时,串联电路导通,无线控制装置开始工作,罐体1的外周顶部开设外螺纹,罐体1的外周顶部螺纹安装盖体24,盖体24的内壁开设内螺纹,盖体24的截面为倒c型结构,且盖体24的开口朝下,盖体24的内壁顶面均匀固定安装数个加热棒25,盖体24的内壁顶面嵌装无线接收装置,无线接收装置与加热棒25电路连接,加热棒25、无线接收装置分别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路连接。本发明能够很方便的实现治疗盒8的升降,治疗盒8与第二缓冲垫4之间的摩擦力以及治疗盒8与竖杆1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都能够使治疗盒8稳定的位于柱形槽6内,克服传统结构中治疗装置活动放置在搬运过程中易损坏的缺陷。本发明使用者在使用时用手转动圆环13,圆环13通过连杆12带动套筒11转动,套筒11带动滑块16转动,由于滑块16位于螺旋槽15内,且导向装置使竖杆14仅能竖向移动,因此当滑块16转动的同时会沿螺旋槽15滑动,从而能够带动竖杆14竖向移动,竖杆14竖向移动能够带动治疗盒8竖向移动,当竖杆14向下移动至最大距离时,治疗盒8完全位于柱形槽6内,当竖杆14向上移动至最大距离是,治疗盒8位于柱形槽6外,同时,滑块16会与压板20接触,且滑块16带动压板20向后移动,压板20能够带动插杆19和导电杆21同时向后移动,此时弹簧18均处于收缩状态,直至导电杆21与导电片23接触,无线控制装置开始工作,如此时盖体24与外部电源电路连接,无线接收装置能够接收无线控制装置所发出的信号并控制加热棒25工作,加热棒25能够对治疗盒8进行烘烤,从而提升治疗盒8的温度,一段时间后,使用者断开盖体24与外部电源之间的电路连接,然后拧下盖体24,取下治疗盒8后置于人体脐部,在临床规定的治疗时间内,治疗盒8一直悬挂或固定在人体脐部,治疗时间结束,取下治疗盒8,将其置于柱形槽6内,然后拧紧盖体24密封充能贮存,下次使用时再打开。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寒冷节气时使用,圆环13的内圈与罐体1的外周接触配合,弹簧18的弹力和小于圆环13、罐体1之间的摩擦力,将圆环13拧紧时,能够同时实现升起治疗盒8以及对其进行加热的目的,治疗盒8取出后即可贴合患者脐部,使用舒适度大大提高,操作非常简单,能够便于年龄较大的人群使用,治疗盒8升起后与加热棒25之间的间距较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治疗盒8的升温,耗费能源较少,老人在本发明前守上片刻即可,避免加热时间过长导致老人忘记断开电源的情况发生;当天气较为暖和无需对治疗盒8进行加热时,使用者先拧下盖体24,然后转动圆环13使治疗盒8升起,圆环24转动至人们能够轻易取下治疗盒8即可,无需拧紧圆环13使无线控制装置工作,能够节省微型纽扣电池的电量,延长其使用寿命;本发明使用完成后,将治疗盒8安装在竖杆14上,然后反向转动圆环13,使治疗盒8完全位于柱形槽6内,第二缓冲垫4能够将治疗盒8与罐体1分隔开,避免治疗盒8与罐体1、盖体24碰撞,治疗盒8及其内部的治疗物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能够避免治疗物损坏导致治疗效果下降的情况,能够延长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盖体24的内壁顶面固定连接第三缓冲垫26的顶面,第三缓冲垫26的底面均匀开设数个通孔27,通孔27与加热棒25一一对应,且加热棒25分别位于对应的通孔27内。该结构能够避免治疗盒8与加热棒25距离过近,从而使治疗盒8与加热棒25之间的间距较为合理,既能够保证治疗盒8得到充分加热,又能够避免治疗盒8过热烫到使用者。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三缓冲垫26为耐高温软质材料。该结构能够避免第三缓冲垫26在加热棒25的烘烤下性能变差,以免起不到理想的缓冲作用。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导向装置包括方形杆39,超导模块3的顶面固定连接方形杆39的下端,竖杆14的下端开设方形孔28,方形杆39位于方形孔28内,且方形杆39能够沿方形孔28竖向滑动。在方形杆39和方形孔28的相互配合下,能够避免竖杆14转动,从而避免转动圆环13带动竖杆14转动,实现竖杆14仅能竖向移动的目的。

更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治疗盒8的底面开设柱孔29,柱孔29与治疗盒8的中心线共线,柱孔29的内壁均匀开设数个凹槽30,凹槽30的底面均与外界相通,凹槽30的一侧分别开设卡槽31,竖杆14的上端外周均匀固定安装数个卡块32,卡块32与凹槽30一一对应,竖杆14及卡块32能够分别同时插入至对应的柱孔29及凹槽30内,且卡块32能够分别同时位于对应的卡槽31内,卡块32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卡槽31的内壁接触配合。使用者用手转动治疗盒8,使卡块32分别从对应的卡槽31内移出至凹槽30内,此时即可取下治疗盒8,治疗完成后,使柱孔29及凹槽30分别对准竖杆14及卡块32后按下治疗盒8,然后反向转动治疗盒8,使卡块32分别卡入至对应的卡槽31内,即可将治疗盒8固定在竖杆14上端。拆装都比较方便,能够避免治疗盒8脱离竖杆14与盖体24的内壁碰撞损坏。

更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卡槽31的顶面分别开设弧形槽33,卡块32的顶面分别固定安装弧形凸起34,弧形凸起34能够分别同时卡入至对应的弧形槽33内。该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强卡块32与卡槽31之间的连接紧密性,从而进一步避免治疗盒8在非人力作用下与竖杆14分离。

更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治疗盒8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束带35的一端,治疗盒8的背面固定安装颈带36。治疗盒8通过颈带36挂在患者的脖子上,然后将束带35的另一端分别绕过患者腰部后系起来,从而能够使治疗盒8更为贴合患者肚脐,治疗效果更佳。

更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治疗盒8的顶面开口,治疗盒8的内壁顶部开设内螺纹,治疗盒8内添加信息填料块,治疗盒8内设有盒盖37,盒盖37的外周开设外螺纹,盒盖37与治疗盒8螺纹配合,盒盖37的顶面均匀开设数个透气孔38,透气孔38均与治疗盒8内部相通。取无衰减信息材料盐酸二甲双胍70%,格列美脲28%,粘合剂羧甲基纤维素钠2%,常温常压下混合,装入模具,用30吨压力机压制成扁圆形信息填料块,其直径9.5cm,中心高度1.3cm,周边高度1.0cm。使用时透气孔38朝向人体,信息填料块能够透过透气孔38对人体起到治疗效果,且通过盒盖37和治疗盒8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很方便的拆装盒盖37,使用者用手贴合盒盖37顶面后转动即可,能够很方便的更换信息填料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