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岩心小批量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0231发布日期:2019-04-03 04:5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造岩心小批量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造岩心小批量制作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非常规油气资源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勘探开发中,尤其是页岩气和煤层气资源已经建成了规模化的商业开采区。然而,尚有大面积的页岩气、煤层气区块尚处于勘探阶段,且已经商业开采区的非常规油气井在井壁稳定性、固井质量提高、储层保护和后期采收率的提高方面仍需进一步的完善钻采技术与工艺,室内实验评价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由于页岩水敏性强、致密度高、渗透率低,而多数煤岩机械强度低、割理发育,在勘探开发前需要大量的岩心柱体来进行相关实验研究与效果评价,然而实际地层的岩心量少且珍贵,且现有装置只能单个制作人造岩心,导致无法有效进行充分的室内实验评价工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钻采技术与工艺研究制造了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造岩心小批量制作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人造岩心小批量制作装置包括岩心仓、岩心仓夹持器7、顶压板8、底垫板9、压头6,所述岩心仓安装于岩心仓夹持器7中,岩心仓夹持器7设有多个孔位用于安装岩心仓,底垫板9安装在岩心仓夹持器7下部,顶板1上安装压头6,压头6上端连接顶压板8。

所述岩心仓还包括底板4、套筒2,顶板1和底板4均为圆柱体,直径与套筒2内径相等,底板4安装于套筒2的底部,顶板1活动安装在套筒2上端。

所述多个孔位轴向平行设置在岩心仓夹持器7内,每个孔位的形状大小与岩心仓相同。

所述顶压板8安装于岩心仓夹持器7上端。

所述底垫板9安装于岩心仓夹持器7底部。

所述压头6顶板1中心轴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面、装置生产容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高效性,且能保证批量制备的岩心样品的尺寸与孔渗性能相同,可以消除室内评价实验中由于样品间差异而造成的实验误差,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钻采技术与工艺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岩心制备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岩心仓构成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岩心仓夹持器7、顶压板8和底垫板9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板,2-套筒,3-岩心原料,4-底板,5-岩心,6-压头,7-岩心仓夹持器,8-顶压板,9-底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本发明以一种七孔位的岩心仓夹持器为例进一步说明,实际应用中可设置不同数量孔位,不同直径孔位的岩心仓夹持器。

一种人造岩心小批量制作装置包括岩心仓、岩心仓夹持器7、顶压板8、底垫板9、压头6,所述岩心仓安装于岩心仓夹持器7中,岩心仓夹持器7设有多个孔位用于安装岩心仓,底垫板9安装在岩心仓夹持器7下部,顶板1上安装压头6,压头6上端连接顶压板8。

所述岩心仓还包括底板4、套筒2,顶板1和底板4均为圆柱体,直径与套筒2内径相等,底板4安装于套筒2的底部,顶板1活动安装在套筒2上端。

所述多个孔位轴向平行设置在岩心仓夹持器7内,每个孔位的形状大小与岩心仓相同。

所述顶压板8安装于岩心仓夹持器7上端。

所述底垫板9安装于岩心仓夹持器7底部。

所述压头6顶板1中心轴重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人造岩心小批量制作装置具体制作岩心过程如下:填料前将底垫板9安装于岩心仓夹持器7下部,岩心仓的套筒2和底板4安装于岩心仓夹持器7的孔位中,将岩心原料3注入岩心仓的套筒2内,填料后将顶板1安装在岩心原料3上,压头6方式在顶板1上方中央,顶压板8安装于各个压头6上方,顶压板8和底垫板9安装在压力机工作位置处,同批次的填料量相等,压力机开始工作后在同等压力下,顶压板8传递给每个压头6的压力相同,每个压头6将相同的压力传递给与其接触的顶板1,岩心仓内的岩心原料3在同等压力和垂向距离内逐渐被压实,根据制备条件的需求控制填料的加量,顶压板8的加压速度、加压大小,达到所需压力后再保压一段时间后即可泄压,先取下顶压板8,再逐个取下压头6,移去底垫板9,逐个拆卸岩心仓夹持器7里的岩心仓,等岩心5固结好后拆卸岩心仓的套筒2、顶板1、底板4,获得人造岩心。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人造岩心小批量制作装置,包括岩心仓、岩心仓夹持器(7)、顶压板(8)、底垫板(9)、压头(6),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心仓由顶板(1)、底板(4)、套筒(2)组成,岩心仓安装于岩心仓夹持器(7)中,岩心仓夹持器(7)设有多个孔位用于安装岩心仓,底垫板(9)安装在岩心仓夹持器(7)下部,顶板(1)上安装一个压头(6),压头(6)上连接顶压板(8),本发明结构简单、装置生产容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高效性,能保证批量制备的岩心样品的尺寸与孔渗性能相同,可以消除室内评价实验中由于样品间差异而造成的实验误差,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钻采技术与工艺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技术研发人员:郝海洋;邓小虎;宋继伟;李勇;黄明勇;班金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五地质大队
技术研发日:2018.12.29
技术公布日:2019.04.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