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食品样液的前处理提取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00228发布日期:2019-04-03 04:5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用于食品样液的前处理提取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处理提取装置和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食品样液的前处理提取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需要对食品的成份进行测定,从而评估所生产食品的原料、食品原料种植、养殖过程接触的物质和环境、食品的添加物质、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对食品的安全性的影响,因此用于食品样液的前处理提取装置和方法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分析装置,在现有的用于食品样液的前处理提取装置和方法中,还都是加热空间与操作空间都是一个区间体,从而不方便对食品样液的试管的操作,从而影响了对食品样液的前处理提取的效率。

基于申请人于2018年12月15日的技术交底书和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其中专利号:zl201820668907.9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食品样液的前处理提取装置,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食品样液的前处理提取方法。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食品样液的前处理提取装置和方法,因此提高了对食品样液的前处理提取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食品样液的前处理提取装置,包含有设置为作为支撑的底座、设置在底座上并且用于形成加热腔体的筒壳、设置在筒壳中并且对筒壳的加热腔体隔断的导火块、设置在导火块与底座之间的火焰嘴。

由于设计了底座、筒壳、导火块和火焰嘴,通过火焰嘴,实现了加热热源,通过底座和筒壳,实现了加热腔体,通过导火块,实现了对加热腔体的上下腔体,不再都是加热空间与操作空间都是一个区间体,因此提高了对食品样液的前处理提取的效率。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形成具有上下腔体的加热腔体的方式把底座、筒壳、导火块和火焰嘴相互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与导火块联接,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试管壳、下连杆、上连杆、转动杆和移动盘。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附件装置中,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夹片和弹簧。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底座和筒壳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立柱、盖壳、回流风扇、过滤网和渗透层体。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与导火块联接,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散热片。

本发明设计了,在底座上设置有筒壳并且导火块设置在筒壳中,在导火块和底座之间设置有火焰嘴并且在导火块上分别设置有转动杆和散热片,在导火块与试管壳之间设置有下连杆并且在转动杆上设置有移动盘,在移动盘与试管壳之间设置有上连杆并且在试管壳中设置有夹片,在夹片与试管壳之间设置有弹簧,立柱设置在底座上并且盖壳设置在立柱上,在盖壳中分别设置有回流风扇、过滤网和渗透层体。

本发明设计了,在底座的环部的中间部设置有板部并且在板部上设置有串接孔体,环部设置为圆形圈状体并且板部设置为圆形片状体,板部与环部设置为呈内收缩的方式分布并且串接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串接孔体设置为与燃气管联接,环部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筒壳和立柱联接并且板部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导火块和火焰嘴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在筒壳的筒部的上端头的内壁上设置有内收缩部并且筒部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底座联接,内收缩部设置为与盖壳接触式联接,筒部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内收缩部设置为三角形环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导火块设置为包含有块部、翼片部、柱部和盘部并且块部的侧面部设置为与翼片部联接,块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柱部联接并且块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盘部联接,在块部和盘部的中间部设置有螺纹孔体并且在盘部的周侧面部设置有第一开口体,块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散热片联接并且翼片部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试管壳之间,柱部设置为与底座联接并且柱部设置为与火焰嘴串接式联接,螺纹孔体设置为与转动杆联接并且第一开口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下连杆联接,块部设置为圆形锥状体并且翼片部设置为扇形板状体,翼片部设置为沿块部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并且柱部设置为圆形杆状体,盘部设置为t字块状体并且螺纹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第一开口体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第一开口体设置为沿盘部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火焰嘴设置为燃气灶的燃烧器和脉冲点火器的集成体并且火焰嘴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与燃气管联接,火焰嘴设置为与底座联接并且火焰嘴的上端火焰部设置为与导火块的下端端面部相对应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试管壳设置为包含有管部、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并且管部的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联接,在管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包容槽体并且在管部的上端头设置有通孔体,第一耳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下连杆联接并且第二耳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上连杆联接,包容槽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夹片联接并且通孔体设置为与夹片联接,管部设置为与弹簧接触式联接并且管部设置为圆形管状体,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分别设置为弧形片状体并且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设置为沿管部下上排列分布,包容槽体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并且通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转动杆设置为包含有杆部、第一台阶部、第二台阶部和把持部并且杆部的上端头设置为与把持部联接,杆部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联接并且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分别设置为与移动盘夹持式联接,杆部设置为与导火块螺纹式联接并且杆部设置为圆形棒状体,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分别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设置为沿杆部的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把持部设置为p字形杆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在移动盘的主体部的周边部设置有第二开口体并且主体部设置为与转动杆联接,第二开口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上连杆联接并且主体部设置为圆形盘状体,第二开口体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第二开口体设置为沿主体部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下连杆和上连杆分别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下连杆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导火块联接,下连杆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试管壳联接,上连杆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移动盘联接并上连杆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试管壳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夹片设置为包含有片部、横部、竖部和第三耳部并且片部的上端头设置为与横部的内端头联接,横部的外端头设置为与竖部联接并且片部的下端头设置为与第三耳部联接,片部设置在试管壳中并且横部分别设置为与试管壳和弹簧串接式联接,竖部设置为与弹簧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三耳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试管壳联接,片部设置为弧形板状体并且横部设置为圆形杆状体,竖部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和第三耳部设置为弧形片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弹簧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试管壳接触式联接,弹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夹片接触式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散热片设置为矩形板状体并且散热片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导火块联接,散热片设置为沿导火块的上端端面部间隔排列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立柱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立柱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底座联接,三个立柱设置为沿底座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并且立柱设置为与盖壳串接式联接,立柱设置为与上下螺母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盖壳设置为包含有罩壳部、盒部和托爪并且在罩壳部的周边部设置有安装孔体,盒部的下端头设置为与罩壳部的中间部联接并且盒部的下端头的内壁设置为与托爪联接,安装孔体设置为与立柱联接并且罩壳部设置为与设置在立柱的上下螺母夹持式联接,罩壳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筒壳接触式联接,盒部设置为与回流风扇、过滤网和渗透层体容纳式联接并且托爪设置为与回流风扇接触式联接,罩壳部设置为矩形锥形盒状体并且盒部设置为圆形管状体,托爪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安装孔体圆形孔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回流风扇的壳体、过滤网和渗透层体分别设置为与盖壳的嵌入式联接并且过滤网设置为过滤棉,渗透层体设置为包裹活性炭的集成体。

本发明设计了,底座和筒壳与导火块和火焰嘴设置为按照隔离区间的方式分布并且底座、筒壳、导火块和火焰嘴与散热片设置为按照增大散热面积的方式分布,导火块与试管壳、下连杆、上连杆、转动杆和移动盘设置为按照扩展收拢的方式分布并且试管壳与夹片和弹簧设置为按照顶紧的方式分布,底座、筒壳、导火块和火焰嘴与立柱、盖壳、回流风扇、过滤网和渗透层体设置为按照空气净化的方式分布,底座的中心线、筒壳的中心线、导火块的中心线、火焰嘴的中心线、转动杆的中心线、移动盘的中心线、盖壳的中心线、回流风扇的中心线、过滤网的中心线和渗透层体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试管壳、一个下连杆、一个上连杆、一个夹片和一个弹簧设置为组成一组试管架部件并且多组试管架部件分别设置在导火块和移动盘之间。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食品样液的前处理提取方法,其步骤是:把食品样品和反应物放到样品试管中,通过竖部,带动横部移动,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把片部向外移动,在片部与管部之间形成夹装口,把样品试管放到管部与片部之间,弹簧处于回复状态,把样品试管安装在管部中,通过把持部,使杆部在螺纹孔体中转动,把杆部旋入到螺纹孔体中,带动主体部向下移动,下连杆在第一耳部和第一开口体之间转动,上连杆在第二耳部和第二开口体之间转动,使管部在相邻的两个翼片部之间向下移动,把样品试管下放到块部的下端端面,通过上下螺母在立柱上转动,把罩壳部盖在内收缩部上,使火焰嘴发生加热火焰,加热火焰通过块部的分散后对样品试管加热,使样品试管中的食品样品和反应物进行反应形成食品样液,启动回流风扇,把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过滤网和渗透层体进行净化处理,通过上下螺母在立柱上转动,把罩壳部与内收缩部分离,把杆部从螺纹孔体中旋出,带动主体部向上移动,下连杆在第一耳部和第一开口体之间转动,上连杆在第二耳部和第二开口体之间转动,使管部在相邻的两个翼片部之间向上移动,把样品试管下放到块部的上端端面,通过竖部,带动横部移动,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把片部向外移动,使片部与管部之间夹装口涨开,把样品试管从管部与片部之间取出。

在本技术方案中,形成具有上下腔体的加热腔体的底座、筒壳、导火块和火焰嘴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食品样液的前处理提取装置和方法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食品样液的前处理提取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的剖面图,

图3为底座1、筒壳2、导火块3、转动杆8和移动盘9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试管壳5、夹片91和弹簧92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盖壳94的结构示意图,

底座-1、筒壳-2、导火块-3、火焰嘴-4、试管壳-5、下连杆-6、上连杆-7、转动杆-8、移动盘-9、夹片-91、弹簧-92、立柱-93、盖壳-94、回流风扇-95、过滤网-96、渗透层体-97、散热片-98、环部-11、板部-12、串接孔体-13、筒部-21、内收缩部-22、块部-31、翼片部-32、柱部-33、盘部-34、螺纹孔体-35、第一开口体-36、管部-51、第一耳部-52、第二耳部-53、包容槽体-54、通孔体-55、杆部-81、第一台阶部-82、第二台阶部-83、把持部-84、主体部-98、第二开口体-99、片部-911、横部-912、竖部-913、第三耳部-914、罩壳部-941、盒部-942、托爪-943、安装孔体-944。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发明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用于食品样液的前处理提取装置,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底座1、筒壳2、导火块3、火焰嘴4、试管壳5、下连杆6、上连杆7、转动杆8、移动盘9、夹片91、弹簧92、立柱93、盖壳94、回流风扇95、过滤网96、渗透层体97和散热片98,

在底座1上设置有筒壳2并且导火块3设置在筒壳2中,在导火块3和底座1之间设置有火焰嘴4并且在导火块3上分别设置有转动杆8和散热片98,在导火块3与试管壳5之间设置有下连杆6并且在转动杆8上设置有移动盘9,在移动盘9与试管壳5之间设置有上连杆7并且在试管壳5中设置有夹片91,在夹片91与试管壳5之间设置有弹簧92,

立柱93设置在底座1上并且盖壳94设置在立柱93上,在盖壳94中分别设置有回流风扇95、过滤网96和渗透层体97。

在本实施例中,在底座1的环部11的中间部设置有板部12并且在板部12上设置有串接孔体13,环部11设置为圆形圈状体并且板部12设置为圆形片状体,板部12与环部11设置为呈内收缩的方式分布并且串接孔体13设置为圆形孔状体,串接孔体13设置为与燃气管联接,环部11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筒壳2和立柱93联接并且板部12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导火块3和火焰嘴4联接。

通过底座1,形成了对筒壳2、导火块3、火焰嘴4和立柱93支撑连接点,由环部11,实现了与筒壳2的连接,实现了与立柱93的连接,由板部12,实现了与导火块3的连接,实现了与火焰嘴4的连接,由串接孔体13,实现了燃气管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其它部件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在筒壳2的筒部21的上端头的内壁上设置有内收缩部22并且筒部21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底座1联接,内收缩部22设置为与盖壳94接触式联接,筒部21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内收缩部22设置为三角形环状体。

通过筒壳2,形成了对底座1和盖壳94支撑连接点,由筒部21,实现了与底座1的连接,由内收缩部22,实现了与盖壳9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形成加热腔体。

在本实施例中,导火块3设置为包含有块部31、翼片部32、柱部33和盘部34并且块部31的侧面部设置为与翼片部32联接,块部3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柱部33联接并且块部3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盘部34联接,在块部31和盘部34的中间部设置有螺纹孔体35并且在盘部34的周侧面部设置有第一开口体36,块部3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散热片98联接并且翼片部32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试管壳5之间,柱部33设置为与底座1联接并且柱部33设置为与火焰嘴4串接式联接,螺纹孔体35设置为与转动杆8联接并且第一开口体36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下连杆6联接,块部31设置为圆形锥状体并且翼片部32设置为扇形板状体,翼片部32设置为沿块部31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并且柱部33设置为圆形杆状体,盘部34设置为t字块状体并且螺纹孔体35设置为圆形孔状体,第一开口体36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第一开口体36设置为沿盘部34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通过导火块3,形成了对底座1、火焰嘴4、试管壳5、下连杆6、转动杆8和散热片98支撑连接点,由柱部33,实现了与底座1的连接,实现了与火焰嘴4的连接,由盘部34和第一开口体36,实现了与下连杆6的连接,由翼片部32,实现了与试管壳5的连接,由螺纹孔体35,实现了与转动杆8的连接,由块部31,实现了与散热片9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内部的支撑载体并且分散火焰。

在本实施例中,火焰嘴4设置为燃气灶的燃烧器和脉冲点火器的集成体并且火焰嘴4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与燃气管联接,火焰嘴4设置为与底座1联接并且火焰嘴4的上端火焰部设置为与导火块3的下端端面部相对应分布。

通过火焰嘴4,形成了对底座1和导火块3支撑连接点,由火焰嘴4,实现了与底座1的连接,实现了与导火块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样品试管的加热源。

在本实施例中,试管壳5设置为包含有管部51、第一耳部52和第二耳部53并且管部51的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耳部52和第二耳部53联接,在管部51的内壁上设置有包容槽体54并且在管部51的上端头设置有通孔体55,第一耳部52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下连杆6联接并且第二耳部53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上连杆7联接,包容槽体54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夹片91联接并且通孔体55设置为与夹片91联接,管部51设置为与弹簧92接触式联接并且管部51设置为圆形管状体,第一耳部52和第二耳部53分别设置为弧形片状体并且第一耳部52和第二耳部53设置为沿管部51下上排列分布,包容槽体54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并且通孔体55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通过试管壳5,形成了对下连杆6、上连杆7、夹片91和弹簧92支撑连接点,由第一耳部52,实现了与下连杆6的连接,由第二耳部53,实现了与上连杆7的连接,由包容槽体54和通孔体55,实现了与夹片91的连接,由管部51,实现了与弹簧9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样品试管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杆8设置为包含有杆部81、第一台阶部82、第二台阶部83和把持部84并且杆部81的上端头设置为与把持部84联接,杆部81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台阶部82和第二台阶部83联接并且第一台阶部82和第二台阶部83分别设置为与移动盘9夹持式联接,杆部81设置为与导火块3螺纹式联接并且杆部81设置为圆形棒状体,第一台阶部82和第二台阶部83分别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第一台阶部82和第二台阶部83设置为沿杆部81的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把持部84设置为p字形杆状体。

通过转动杆8,形成了对导火块3和移动盘9支撑连接点,由杆部81,实现了与导火块3的连接,由第一台阶部82和第二台阶部83,实现了与移动盘9的连接,由把持部84,实现了对杆部81施加转动作用力,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与导火块3转动的中间轴。

在本实施例中,在移动盘9的主体部98的周边部设置有第二开口体99并且主体部98设置为与转动杆8联接,第二开口体99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上连杆7联接并且主体部98设置为圆形盘状体,第二开口体99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第二开口体99设置为沿主体部98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通过移动盘9,形成了对上连杆7和转动杆8支撑连接点,由第二开口体99,实现了与上连杆7的连接,由主体部98,实现了与转动杆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带动试管壳5进行扩展和收拢。

在本实施例中,下连杆6和上连杆7分别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下连杆6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导火块3联接,下连杆6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试管壳5联接,上连杆7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移动盘9联接并上连杆7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试管壳5联接。

通过下连杆6和上连杆7,形成了对导火块3、试管壳5和移动盘9支撑连接点,由下连杆6,实现了与导火块3的连接,由上连杆7,实现了与移动盘9的连接,由下连杆6和上连杆7,实现了与试管壳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试管壳5进行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夹片91设置为包含有片部911、横部912、竖部913和第三耳部914并且片部911的上端头设置为与横部912的内端头联接,横部912的外端头设置为与竖部913联接并且片部911的下端头设置为与第三耳部914联接,片部911设置在试管壳5中并且横部912分别设置为与试管壳5和弹簧92串接式联接,竖部913设置为与弹簧92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三耳部914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试管壳5联接,片部911设置为弧形板状体并且横部912设置为圆形杆状体,竖部913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和第三耳部914设置为弧形片状体。

通过夹片91,形成了对试管壳5和弹簧92支撑连接点,由竖部913,实现了与弹簧92的连接,由片部911、横部912和第三耳部914,实现了与试管壳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试管壳5进行夹持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92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弹簧92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试管壳5接触式联接,弹簧9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夹片91接触式联接。

通过弹簧92,形成了对试管壳5和夹片91支撑连接点,由弹簧92,实现了与夹片91的连接,实现了与试管壳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夹片91进行复位的弹性蓄能体。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98设置为矩形板状体并且散热片98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导火块3联接,散热片98设置为沿导火块3的上端端面部间隔排列分布。

通过散热片98,形成了对导火块3支撑连接点,由散热片98,实现了与导火块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导火块3的上端的筒壳2的空间进行散热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93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立柱93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底座1联接,三个立柱93设置为沿底座1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并且立柱93设置为与盖壳94串接式联接,立柱93设置为与上下螺母联接。

通过立柱93,形成了对底座1和盖壳94支撑连接点,由立柱93,实现了与底座1的连接,实现了与盖壳9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盖壳94进行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盖壳94设置为包含有罩壳部941、盒部942和托爪943并且在罩壳部941的周边部设置有安装孔体944,盒部942的下端头设置为与罩壳部941的中间部联接并且盒部942的下端头的内壁设置为与托爪943联接,安装孔体944设置为与立柱93联接并且罩壳部941设置为与设置在立柱93的上下螺母夹持式联接,罩壳部94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筒壳2接触式联接,盒部942设置为与回流风扇95、过滤网96和渗透层体97容纳式联接并且托爪943设置为与回流风扇95接触式联接,罩壳部941设置为矩形锥形盒状体并且盒部942设置为圆形管状体,托爪943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安装孔体944圆形孔状体。

通过盖壳94,形成了对筒壳2、立柱93、回流风扇95、过滤网96和渗透层体97支撑连接点,由罩壳部941,实现了与筒壳2的连接,由安装孔体944,实现了与立柱93的连接,由盒部942和托爪943,实现了与回流风扇95的连接,实现了与过滤网96的连接,实现了与渗透层体9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空气净化处理器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回流风扇95的壳体、过滤网96和渗透层体97分别设置为与盖壳94的嵌入式联接并且过滤网96设置为过滤棉,渗透层体97设置为包裹活性炭的集成体。

通过回流风扇95、过滤网96和渗透层体97,形成了对盖壳94支撑连接点,由回流风扇95、过滤网96和渗透层体97,实现了与盖壳9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和筒壳2与导火块3和火焰嘴4设置为按照隔离区间的方式分布并且底座1、筒壳2、导火块3和火焰嘴4与散热片98设置为按照增大散热面积的方式分布,导火块3与试管壳5、下连杆6、上连杆7、转动杆8和移动盘9设置为按照扩展收拢的方式分布并且试管壳5与夹片91和弹簧92设置为按照顶紧的方式分布,底座1、筒壳2、导火块3和火焰嘴4与立柱93、盖壳94、回流风扇95、过滤网96和渗透层体97设置为按照空气净化的方式分布,底座1的中心线、筒壳2的中心线、导火块3的中心线、火焰嘴4的中心线、转动杆8的中心线、移动盘9的中心线、盖壳94的中心线、回流风扇95的中心线、过滤网96的中心线和渗透层体97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试管壳5、一个下连杆6、一个上连杆7、一个夹片91和一个弹簧92设置为组成一组试管架部件并且多组试管架部件分别设置在导火块3和移动盘9之间。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形成具有上下腔体的加热腔体的方式把底座1、筒壳2、导火块3和火焰嘴4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与导火块3联接,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试管壳5、下连杆6、上连杆7、转动杆8和移动盘9。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附件装置中,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夹片91和弹簧92。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底座1和筒壳2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立柱93、盖壳94、回流风扇95、过滤网96和渗透层体97。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与导火块3联接,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散热片98。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一种用于食品样液的前处理提取方法,其步骤是:把食品样品和反应物放到样品试管中,通过竖部913,带动横部912移动,使弹簧92处于压缩状态,把片部911向外移动,在片部911与管部51之间形成夹装口,把样品试管放到管部51与片部911之间,弹簧92处于回复状态,把样品试管安装在管部51中,通过把持部84,使杆部81在螺纹孔体35中转动,把杆部81旋入到螺纹孔体35中,带动主体部98向下移动,下连杆6在第一耳部52和第一开口体36之间转动,上连杆7在第二耳部53和第二开口体99之间转动,使管部51在相邻的两个翼片部32之间向下移动,把样品试管下放到块部31的下端端面,通过上下螺母在立柱93上转动,把罩壳部941盖在内收缩部22上,使火焰嘴4发生加热火焰,加热火焰通过块部31的分散后对样品试管加热,使样品试管中的食品样品和反应物进行反应形成食品样液,启动回流风扇95,把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过滤网96和渗透层体97进行净化处理,通过上下螺母在立柱93上转动,把罩壳部941与内收缩部22分离,把杆部81从螺纹孔体35中旋出,带动主体部98向上移动,下连杆6在第一耳部52和第一开口体36之间转动,上连杆7在第二耳部53和第二开口体99之间转动,使管部51在相邻的两个翼片部32之间向上移动,把样品试管下放到块部31的上端端面,通过竖部913,带动横部912移动,使弹簧92处于压缩状态,把片部911向外移动,使片部911与管部51之间夹装口涨开,把样品试管从管部51与片部911之间取出。

本发明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底座1、筒壳2、导火块3和火焰嘴4,通过火焰嘴4,实现了加热热源,通过底座1和筒壳2,实现了加热腔体,通过导火块3,实现了对加热腔体的上下腔体,不再都是加热空间与操作空间都是一个区间体,因此提高了对食品样液的前处理提取的效率。

2、由于设计了试管壳5、下连杆6、上连杆7、转动杆8和移动盘9,形成了摆动部件,实现了对样品试管的夹持。

3、由于设计了夹片91和弹簧92,形成了弹簧压紧部件,实现了对样品试管的固定。

4、由于设计了立柱93、盖壳94、回流风扇95、过滤网96和渗透层体97,形成了空气净化部件,实现了对空气的处理。

5、由于设计了散热片98,实现了对上端区间降温处理。

6、由于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形成具有上下腔体的加热腔体的底座1、筒壳2、导火块3和火焰嘴4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食品样液的前处理提取装置和方法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发明用于其他的与本发明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