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流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5119发布日期:2018-09-11 22:03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质监测流通器。



背景技术: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质监测是监管水质的重要措施。在水质监测中常常需要检测水中的pH、二氧化氯、氨氮、电导率、溶解氧和悬浮物等,以了解水质好坏。现有的水质监测流通器中安装有测量参数的传感器,每一个参数的传感器都需要一个探头,并且都需要单独的流通器来安装探头。因此如需要测量水中的不同参数,需要安装多个流通器,设备整体体积大,设备投资也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设备体积小,可测量多个水质参数,且相互不受影响,快捷方便,减少投入的水质监测流通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水质监测流通器,包括盒状的流通池,所述流通池包括壳体和可拆卸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多个传感器插孔,所述流通池的其中两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流通池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滑槽相配合;所述隔板将流通池分隔成N个测量池,所述测量池包括第一测量池、第二测量池和第N测量池;所述第一测量池、第二测量池和第N测量池顶部均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设有控制阀,所述测量池下方设有水量缓冲池;所述水量缓冲池下方设有出水口;

所述流通池上部设有进水软管,所述进水软管上设有多个出水孔,所述隔板上设有与所述进水软管外径相配合的凹槽;所述每个出水孔设置在两个隔板之间;

所述流通池的壳体上设有透视窗;所述壳体上方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软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传感器插孔旁设有与传感器插孔相配合的可拆卸密封塞。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外设有控制所述控制阀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阀为电控阀,所述控制阀均与控制开关电连。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内设有密封条。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插孔中的传感器包括pH测量探头、二氧化氯测量探头、氨氮测量探头、电导率测量探头、溶解氧测量探头和悬浮物测量探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本实用新型水质监测流通器,其有益效果在于:

(1)设有隔板,隔板将流通池分为多个测量池,每个测量池测量不同参数,避免参数之间的影响,测量更加稳定且准确;

(2)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传感器探头,在一个流通器中可对多个参数进行取样并测量,提高效率,减少设备体积和设备投入;

(3)设有透视窗,可观察内部水量与传感器探头之间的位置,保障测量参数的准确性;

(4)排水口设有控制阀,采用开关控制,且统一排水,智能、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N=3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N=3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流通池,2-壳体,3-顶盖,4-传感器插孔,5-滑槽,6-隔板,7-第一测量池、8第二测量池,9-第三测量池,10-排水口,11-控制阀,12-水量缓冲池,13-出水口,14-进水软管,15-出水孔,17-进水口,18-透视窗,19-密封塞,20-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水质监测流通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盒状的流通池1,流通池1包括壳体2和可拆卸顶盖3,顶盖3上设有多个传感器插孔4,传感器插孔4中的传感器包括pH测量探头、二氧化氯测量探头、氨氮测量探头、电导率测量探头、溶解氧测量探头和悬浮物测量探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每个传感器插孔4旁设有与传感器插孔4相配合的可拆卸密封塞19;流通池1的其中两侧壁上设有滑槽5,滑槽5内设有密封条,流通池1内设有隔板6,隔板6与所述滑槽5相配合;隔板6将流通池1分隔成N个测量池,测量池包括第一测量池7、第二测量池8和第三测量池9;第一测量池7、第二测量池8和第三测量池9顶部均设有排水口10,排水口10上设有控制阀11,壳体2外设有控制所述控制阀11的控制开关20,控制阀11为电控阀,控制阀11均与控制开关20电连。测量池下方设有水量缓冲池12;水量缓冲池12下方设有出水口13;

流通池1上部设有进水软管14,进水软管14上设有多个出水孔15,隔板6上设有与进水软管14外径相配合的凹槽;每个出水孔15设置在两个隔板6之间;

流通池1的壳体2上设有透视窗18;壳体2上方设有进水口17,进水口17与进水软管14连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