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含湿量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0534发布日期:2018-09-28 19:32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含湿量检测器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烟气含湿量检测器大都采用阻容法含湿量检测器,现有阻容法含湿量检测器都使用高分子薄膜传感器,由于烟道内存在腐蚀性气体和水气,容易在高分子薄膜传感器表面冷凝形成液酸,对传感器有腐蚀作用,降低传感器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了整机的使用寿命,而且形成的液酸也影响传感器测量的准确性,在低温高湿的工况下尤为明显。针对该问题,现有技术对阻容法含湿量检测器结构做了进一步改进,使用加热棒对传感器底座进行加热,热量通过底座传递给传感器,然而,这种加热方式不均匀,且加热到需要的温度所需加热棒体积较大,因此,带加热棒的阻容法含湿量检测器其加热温度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在低温高湿或高温高湿的环境加热时,由于加热温度达不到要求,容易在传感器表面形成液酸,不仅会腐蚀传感器,影响传感器使用寿命,还会降低仪器测量的准确性。同时,现有阻容法含湿量检测器取样管与后端主机部分往往不密封,这导致烟道内的腐蚀性气体及水汽通过取样管进入主机,腐蚀电子器件,从而造成仪器损坏,仪器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含湿量检测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烟气含湿量检测器存在的测量精度低、仪器可靠性差的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烟气含湿量检测器,包括主机和取样管,所述取样管包括管件,所述管件的一端拧设有管帽,所述管件与所述管帽形成安装腔,在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检测组件,所述管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机连接,在所述主机与所述管件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湿度传感器、安装座、加热件和过滤筒,所述安装座插装固定在所述管件上,所述湿度传感器插装在所述过滤筒内且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筒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管帽和安装座上,所述加热件套设在所述过滤筒上,所述加热件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管帽和管件上。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件为螺旋缠绕设置的加热丝,所述加热丝且沿所述湿度传感器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安装座、密封件和密封堵头,所述座体与所述管件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座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密封件插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密封件上设置有穿线孔,所述密封堵头套设在所述密封件上与所述座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堵头包括锥形配合套和安装座配合套,所述密封件为与所述锥形配合套适配的锥形体,所述安装孔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安装座配合套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密封堵头通过所述安装座配合套拧入所述座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穿线孔包括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开设在所述密封件侧壁上,所述第二穿线孔开设在所述密封件的端面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取压管,所述取压管穿过所述密封件后与主机内设置的压力传感器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安装盖,所述湿度传感器插装在所述安装盖上,所述安装盖拧入所述安装座内,在所述安装盖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进一步的,所述管件靠近所述检测组件一端成型有凹槽,所述加热件一端抵靠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一端抵靠在所述管帽的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插槽,所述过滤筒一端抵靠在所述管帽的端面上,一端插装在所述插槽内。

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烟气含湿量检测器,包括主机和取样管,取样管包括管件,管件的一端拧设有管帽,管件与管帽形成安装腔,在安装腔内设置有检测组件,管件的另一端与主机连接,在主机与管件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检测组件包括湿度传感器、安装座、加热件和过滤筒,安装座插装固定在管件上,湿度传感器插装在过滤筒内且与安装座固定连接,过滤筒两端分别抵靠在管帽和安装座上,加热件套设在过滤筒上,加热件两端分别抵靠在管帽和管件上。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烟气含湿量检测器,可通过加热件直接对传感器的周围进行加热。其加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最终温度高的特点,在给定量程范围内,大大的降低了传感器因表面凝酸,导致传感器损坏的可能,从而提高了整机的使用寿命和测量的准确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管件和主机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通过密封结构实现两者的密封,有效的避免烟道内的腐蚀性气体进入到主机内,对主机造成损坏,延长了主机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烟气含湿量检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烟气含湿量检测器的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烟气含湿量检测器的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烟气含湿量检测器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3 所示,包括主机1和取样管,取样管包括管件2,管件2的一端拧设有管帽3,具体的,管帽3为一端封闭的连接管,在管帽3的内侧面上形成有内螺纹,在管件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外螺纹,管帽3拧紧到管件2上,且与管件2之间形成有安装腔,在管帽3上开设有进气孔31,将取样管插入到烟道内时,烟道内烟气可通过进气孔31进入到安装腔内,在安装腔内设置有检测组件4,优选的,检测组件4包括湿度传感器41、安装座42、加热件43和过滤筒44,安装座42插装固定在管件2上,在管件2中间形成有插装筒21,安装座42插装在插装筒21内抵靠在插装筒21的端面上实现与管件2的固定连接,湿度传感器41插装在过滤筒44内部且与安装座42固定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安装盖45,湿度传感器41插装在安装盖45上,所述安装盖45拧入安装座42内,在安装盖45与安装座4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46。

过滤筒44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管帽3和安装座42上,进一步的,安装座42上设置有插槽421,过滤筒44一端抵靠在管帽3的端面上,一端插装在插槽421内。

加热件43套设在过滤筒44上,加热件43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管帽3和管件2上。具体设置时,所述管件2靠近所述检测组件4一端成型有凹槽22,凹槽22主要通过管件的侧壁、插装筒21和连接在两者之间的连接筋围设形成,所述加热件43一端抵靠在所述凹槽22的侧壁上,一端抵靠在所述管帽3的端面上。优选的,所述加热件43为螺旋缠绕设置的加热丝,所述加热丝且沿所述湿度传感器41长度方向等间距缠绕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检测组件4对湿度传感器41加热时可通过加热丝发出的热量透过过滤筒44后直接对其周围进行加热,其加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最终温度高,在给定量程范围内,大大降低了湿度传感器41因表面凝酸,导致湿度传感器41损坏的可能,从而提高了整机的使用寿命和测量的准确性,同时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湿度传感器41的结构设置,可使加热件43加热时直接对湿度传感器44周圈加热,加热温度高,加热效率高,无论在高温高湿工况下还是在低温高湿的工况下,均可迅速达到加热温度,不会因湿度大在湿度传感器41的表面产生凝酸,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湿度传感器41被酸液腐蚀导致其本身和设备的使用寿命低的问题。

管件2的另一端与主机1连接,在主机1与管件2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5;通过设置在主机1和管件2之间的密封结构5,将取样管与主机1进行隔离,防止烟道内腐蚀性气体及水汽通过取样管进入主机1,腐蚀电子器件,从而造成仪器损坏的问题,提高了仪器的使用寿命。

使用时,将取样管部分插入烟道内,烟道内的气体经过管帽3前端的进气孔31,首先被不锈钢的过滤筒44进行粗过滤后经过加热件43,被加热件43加热后的气体进入湿度传感器41与湿度传感器41发生作用,湿度传感器41将信号传递给主机1。而在加热件43最外层的上管帽3起着保温隔热作用。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密封结构5包括座体51、密封件52和密封堵头53,座体51与管件2另一端固定连接,座体51可以和管件2焊接固定或其它固定方式固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座体51上设置有安装孔511,密封件52插装在安装孔511内,密封件52上设置有穿线孔,从管件2中穿出的连接线可穿过座体51后从密封件52上设置的穿线孔中穿出,密封堵头53套设在密封件52上同时与所述座体51固定。

优选的,所述密封堵头53包括锥形配合套531和安装座配合套532,所述密封件52为与所述锥形配合套531适配的锥形体,所述安装孔511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安装座配合套532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密封堵头53通过所述安装座配合套532拧入所述座体51上。进一步的,所述穿线孔包括第一穿线孔54和第二穿线孔55,所述第一穿线孔54开设在所述密封件52侧壁上,第一穿线孔54为湿度传感器穿线孔,设置2个,沿密封件52周向开设。

第二穿线孔55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穿线孔55开设在所述密封件52的端面上,包括加热丝穿线孔、温度传感器穿线孔和取压管穿过孔,加热丝的连接线穿过中间的管件2、座体51后穿入到密封件52上,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安装座42上,其对应的温度传感器线穿过中间的管件2、座体51后穿入到密封件52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取压管6,所述取压管6穿过所述密封件52后与主机1内设置的压力传感器连接。

装配时,首先,将湿度传感器线放入密封件52的第一穿线孔54内,再分别将加热丝线、温度传感器线及取压管6穿过密封件52上对应的孔,取压管6靠近取样管前端部分与烟道连通,后端通过硅胶管与主机1的压力传感器连接,以获取压力值,通过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取压管6,可对烟道内部压力进行测量补偿,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将密封件52装入座体51,最后,旋紧密封堵头53,此时带锥度的密封堵头53将密封件52压紧,使得所有线及取压管6与密封件52接触处被密封。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