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量钢筋间距的软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6618发布日期:2018-09-18 21:35阅读:10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测量钢筋间距的软尺。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建筑施工领域所讲的混凝土主要是指以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将砂、石作为集料进而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而成的水泥混凝土,也就是普通混凝土。普通混凝土因其所用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且固化成型后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良好的耐久性等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普通混凝土虽然具有优异的受压能力,但其抗拉能力较差,容易受拉而断裂,因此施工过程中常需要对混凝土的受拉位置植入钢筋,增强其抗拉能力。钢筋植入的过程一般是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首先需将钢筋绑扎成想要的结构形状后,然后用模板覆盖在钢筋骨架外面,浇筑混凝土固化后即可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目前钢筋绑扎过程主要由施工人员依靠不同的钢筋间距测量工具进行精度把控,但现有的钢筋间距测量工具大多不具有形变功能,仅能检测位于同一平面上的钢筋间距,无法根据钢筋分布结构的多样化而发生形变,不利于实现对分布结构多样化的钢筋间距的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测量钢筋间距的软尺。

一种用于测量钢筋间距的软尺,包括外皮套和内条,所述外皮套与内条均由软质材料制成,所述内条活动安装在外皮套内部,所述外皮套的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等距分布的第一外卡头,所述外皮套上设有与第一外卡头相匹配的刻度标尺;所述内条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内卡头,所述内卡头与第一外卡头形状相匹配,且所述内卡头与第一外卡头位置相对应;所述外皮套沿长度方向设有条形口,所述内卡头位于条形口内,所述内卡头可在条形口内沿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外皮套在第一外卡头的对应位置处还设有若干等距分布的第二外卡头,相邻第二外卡头间距与相邻第一外卡头间距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卡头与第一外卡头形状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卡头、第二外卡头与所述内卡头均可伸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卡头、第二外卡头及内卡头均由硬质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外皮套与所述内条由漆布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起到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测量钢筋间距的软尺其外皮套及活动安装在外皮套里面的内条均由软质材料制成,软尺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可以根据钢筋在混凝土中分布结构的多样化而发生形状的实时调整,能够满足不同分布结构的钢筋间距的检测。此外,上述软尺对截面形状不同的钢筋均具有普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条与外皮套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条与外皮套发生相对位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外卡头、内卡头及刻度标尺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位第一外卡头、第二外卡头、内卡头及刻度标尺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外皮套,2-内条,3-第一外卡头,4-刻度标尺,5-内卡头,6-钢筋,7-第二外卡头。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实施例1:

如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测量钢筋间距的软尺,包括外皮套1和内条2,所述外皮套1与内条2均由软质材料制成,软质材料优选漆布;如图2所示,所述内条2活动安装在外皮套1内部;如图3所示,所述外皮套1的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等距分布的第一外卡头3,所述外皮套1上设有与第一外卡头3相匹配的刻度标尺4;所述内条2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内卡头5,所述内卡头5与第一外卡头3形状相匹配,且所述内卡头5与第一外卡头3位置相对应;所述外皮套1沿长度方向设有条形口,所述内卡头5位于条形口内,所述内卡头5可在条形口内沿长度方向移动。

使用时,将软尺固定在需要绑扎的钢筋6位置处,同时将钢筋6置于相邻的第一外卡头3之间,钢筋6位于第一外卡头3与内卡头5相对应的一侧,然后移动内条2,内条2带动内卡头5在条形口内移动,直至内卡头5将钢筋6固定在预先设定的位置,达到精确定位钢筋6的作用,通过第一外卡头3与内卡头5在刻度标尺4上的对应位置可以实时检测钢筋6之间的距离,检测其是否符合预定的规范要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进一步的,所述外皮套1在第一外卡头3的对应位置处还设有若干等距分布的第二外卡头7,相邻第二外卡头7间距与相邻第一外卡头3间距不同。所述第二外卡头7与第一外卡头3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一外卡头3、第二外卡头7与所述内卡头5均由硬质材料制备而成,可实现自由伸缩。第二外卡头7的设置使软尺不仅可以检测与相邻第一外卡头3间距相同的钢筋间距,还可以检测与相邻第二外卡头7间距相同的钢筋间距。即当需要检测的钢筋间距与相邻第一外卡头3的间距相同时,选用第一外卡头3与内卡头5进行间距检测;当检测的钢筋间距与相邻第二外卡头7的间距相同时,则选用第二外卡头7与内卡头5进行间距检测,很大程度突破了软尺检测距离的单一性,提高了其普适性。在实际应用中,相邻第一外卡头3的间距以及相邻第二外卡头7的间距均可根据实际检测需求进行自行规定。当然,具体使用过程中若第一外卡头3与第二外卡头7仍不能满足检测需求,也可以按照第二外卡头7的设置原理,继续增设多种间距不同的外卡头,换句话说,外卡头的种类不局限于第一外卡头3与第二外卡头7。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