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压差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5316发布日期:2018-12-11 20:2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性能压差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性能压差传感器。



背景技术:

压差传感器是一种用来测量两个压力之间差值的传感器,通常用于测量某一设备或部件前后两端的压差。但是现在的压差传感器通常使用硅油作为检测压力测量的介质,使用硅油介质使得测量结果有所偏差,通常偏小,而且不方便维护保养,尤其是在浸入待测介质中检测时,还需预防待测介质污染硅油,因此需要一种测量准确且不使用硅油的压差传感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压差传感器测量误差、硅油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性能压差传感器。

一种高性能压差传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左右对称设置有正压腔和负压腔,所述正压腔右侧紧密连接有第一应变片,所述负压腔左侧紧密连接有第二应变片,所述第一应变片和所述第二应变片连分别两端导线连接设置于所述正压腔上方的传感芯片,所述传感芯片电连接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壳体外组件电连接,所述正压腔的左侧面和负压腔的右侧面设置于壳体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所述正压腔包括正压腔体和与所述正压腔体一体成型的正压膜片,所述正压膜片位于所述正压腔的右侧,所述所述负压腔包括负压腔体和与所述负压腔体一体成型的负压膜片,所述负压膜片位于所述负压腔的左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压膜片外沿与所述正压腔体连接处呈弧形,所述负压膜片外沿与所述负压腔体连接处呈弧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变片正上方设置有密封箱体,所述传感芯片和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密封箱体内,所述密封箱体上开设有供导线穿过的通孔。

综上所述,一种高性能压差传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左右对称设置有正压腔和负压腔,所述正压腔右侧紧密连接有第一应变片,所述负压腔左侧紧密连接有第二应变片,所述第一应变片和所述第二应变片连分别两端导线连接设置于所述正压腔上方的传感芯片,所述传感芯片电连接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壳体外组件电连接,所述正压腔的左侧面和负压腔的右侧面设置于壳体外部,正压腔和负压腔对称设计能够同时反映两侧压力,得出较精确的压差值,同时正压腔和负压腔分别使用第一应变片和第二应变片,能够通过形变得到相对应的压力值,第一应变片和第二应变片分别连接传感芯片,得出各自的压力变化,最后得出正压腔和负压腔间的压力差值,结构简单,不需要使用介质转化,能够提高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高性能压差传感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左右对称设置有正压腔2和负压腔3,所述正压腔2右侧紧密连接有第一应变片4,所述负压腔3左侧紧密连接有第二应变片5,所述第一应变片4和所述第二应变片5连分别两端导线连接设置于所述正压腔2上方的传感芯片6,所述传感芯片6电连接电路板7,所述电路板7与壳体1外组件电连接,所述正压腔2的左侧面和负压腔3的右侧面设置于壳体1外部。正压腔2和负压腔3对称设计能够同时反映两侧压力,得出较精确的压差值,同时正压腔2和负压腔3分别使用第一应变片4和第二应变片5,能够通过形变得到相对应的压力值,第一应变片4和第二应变片5分别连接传感芯片6,得出各自的压力变化,最后得出正压腔2和负压腔3间的压力差值,结构简单,不需要使用介质转化,能够提高测量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所述正压腔2包括正压腔体21和与所述正压腔体21一体成型的正压膜片22,所述正压膜片22位于所述正压腔2的右侧,所述所述负压腔3包括负压腔体31和与所述负压腔体31一体成型的负压膜片32,所述负压膜片32位于所述负压腔3的左侧。正压膜片22和正压腔体21一体成型,能够避免使用过程中由于压力的突变而引起正压膜片22和正压腔体21分离引起测量结果失准的问题,可以延长正压腔2的使用寿命,同理如负压腔3中的负压腔体31和负压膜片3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压膜片22外沿与所述正压腔体21连接处呈弧形,所述负压膜片32外沿与所述负压腔体31连接处呈弧形。使用过程中,正压腔2的左侧面在壳体1外,承受待测处的压力,正压膜片22挤压第一应变片4,使第一应变片4发生形变,最后在感应芯片处得出压力值,弧形设计能够使第一应变片4上的受力均匀,并且有弧形缓冲正压腔2受压大时,正压膜片22不会突然发生形变,能够保护正压膜片22和相对应的第一应变片4,能够延长正压腔2和第一应变片4的寿命,同理如负压腔3膜片的弧形设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变片正上方设置有密封箱体8,所述传感芯片6和所述电路板7设置于所述密封箱体8内,所述密封箱体8上开设有供导线穿过的通孔。传感芯片6和电路板7设计在密封箱体8里,能够保护相关的电路元件,延长使用部件的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