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正压检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2071发布日期:2019-04-20 02:46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正压检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正压检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手机电池的生产企业中需要对电池是否刺破和漏液等现象进行检测,企业中一般都是采用负压式装置检漏。检测后的电池需要放到输送装置上进行输送到下一工位,由下一个工序的员工观察电池是否鼓包,若电池表面鼓包则为不良。然而负压检漏难以将有针孔或被刺破的不良电池检测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工作效率高和检测可靠性强的电池正压检漏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机座、设置在所述机座上的检测模组、机械手模组和输送带模组,所述检测模组包括检测载板、压板、前后驱动装置、下压装置,所述检测载板与所述前后驱动装置相配合,所述压板与所述下压装置相配合,所述压板与所述检测载板相适配,所述下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前后驱动装置的一端的上方,所述前后驱动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输送带模组相配合,所述机械手模组设置在所述前后驱动装置与所述输送带模组配合处的上方,所述检测载板及所述压板均对应设置有若干个电池放置区域。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采用压板与所述检测板相配合对待测电池进行正压检测,实现了检测电池是否存在漏液或针孔破损等情况的功能。同时通过采用正压检测的原理避免了负压检测导致难以将有针孔或被刺破的不良电池检测出的现象。通过采用自动化模组设计的减少了人力搬运的情况,降低了所需的人力成本,提高了该检测过程的工作效率。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检测载板及所述压板共对应设置有四个所述电池放置区域,所述电池放置区域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吸盘。

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检测载板及所述压板可根据需求设定不同数量的所述电池放置区域,为了避免所述检漏装置的体积过大,故仅设置四个所述电池放置区域较合适。通过在所述电池放置区域上设置第一吸盘,避免待测电池在检测的过程中,因震动发生的位置偏移,导致检测不准确或损伤到电池的现象。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前后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直线滑轨、滑块和第一固定板,所述滑块与所述直线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板配合安装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固定板刚性连接,所述检测载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前后驱动装置带动所述检测载板作直线往复运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前后驱动装置与所述检测载板相配合以满足所述机械手模组的安装要求。通过在所述前后驱动装置中设置滑块与直线滑轨配合的结构,提高了所述检测装置的工作精度。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下压装置包括第二气缸、导柱和第二固定板,所述导柱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导柱与所述第二固定板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刚性连接,所述压板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下压装置带动所述压板作上下往复运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下压装置是用于执行所述检漏装置的施压功能。通过设置导柱与所述固定板配合,进而提高所述压板的工作精度。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输送带模组包括输入输送带和输出输送带,所述输入输送带和输出输送带分别设置在所述前后驱动装置的一端的两侧,该端远离所述下压装置,所述输送带模组与所述检测载板相配合。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输送带模组减少了人力搬运的需求,避免了人力浪费。

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机械手模组包括第一抓手机构、第二抓手机构、滑动架、机架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抓手机构和所述第二抓手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滑动架上,所述滑动架与所述机架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抓手机构分别与所述输入输送带、所述检测载板配合,所述第二抓手机构分别与所述输出输送带、所述检测载板配合。

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机械手模组用于将位于所述输入输送带的待测电池移动至所述检测载板上,以及用于将所述检测载板上的已检测的电池移动至所述输出输送带。

再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抓手机构包括若干个第三气缸,每个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动端均设置有第二吸盘,所述第二抓手机构包括若干个第四气缸,每个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动端均设置有第三吸盘。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所述第三气缸与所述第二吸盘配合,可实现对待测电池的抓取和放置。通过所述第四气缸与所述第三吸盘配合,可实现对已检测电池的抓取和放置。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的一种电池正压检漏装置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机座相适配。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所述上盖增加所述检测装置的操作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所述输送带模组4与所述检测载板21的配合位置示意图;

图4是所述测试模组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压板2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所述机械手模组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机座1、设置在所述机座1上的检测模组2、机械手模组3和输送带模组4。如图4所示,所述检测模组2包括检测载板21、压板22、前后驱动装置23、下压装置24,所述检测载板21与所述前后驱动装置23相配合,所述压板22与所述下压装置24相配合,所述压板22与所述检测载板21相适配,所述下压装置24设置在所述前后驱动装置23的一端的上方。如图3所示,所述前后驱动装置23的另一端与所述输送带模组4相配合,所述机械手模组3设置在所述前后驱动装置23与所述输送带模组4配合处的上方,所述检测载板21及所述压板22均对应设置有若干个电池放置区域5。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检测载板21及所述压板22共对应设置有四个所述电池放置区域5,所述电池放置区域5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吸盘51。所述前后驱动装置23包括第一气缸231、直线滑轨232、滑块233和第一固定板234,所述滑块233与所述直线滑轨232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板234配合安装在所述滑块233上,所述第一气缸231的活动端与所述固定板刚性连接,所述检测载板2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234上,所述前后驱动装置23带动所述检测载板21作直线往复运动。所述下压装置24包括第二气缸241、导柱242和第二固定板243,所述导柱242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板243,所述导柱242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43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气缸241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43刚性连接,所述压板22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板243上,所述下压装置24带动所述压板22作上下往复运动。所述输送带模组4包括输入输送带41和输出输送带42,所述输入输送带41和输出输送带42分别设置在所述前后驱动装置23的一端的两侧,该端远离所述下压装置24,所述输送带模组4与所述检测载板21相配合。如图6所示,所述机械手模组3包括第一抓手机构、第二抓手机构、滑动架31、机架32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抓手机构和所述第二抓手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滑动架31上,所述滑动架31与所述机架32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抓手机构分别与所述输入输送带41、所述检测载板21配合,所述第二抓手机构分别与所述输出输送带42、所述检测载板21配合,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滑动架31相配合。所述第一抓手机构包括若干个第三气缸33,每个所述第三气缸33的活动端均设置有第二吸盘34,所述第二抓手机构包括若干个第四气缸35,每个所述第四气缸35的活动端均设置有第三吸盘36。所述的一种电池正压检漏装置还包括上盖6,所述上盖6与所述机座1相适配。

所述检漏装置的工作流程:

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气缸231处于伸出状态,待测电池从所述输入输送带41传入,待测电池达到指定位置时,所述第三气缸33伸出,待所述第二吸盘34将待测电池吸住后,所述第三气缸33缩回。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接着,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滑动架31沿所述机架32滑动。当待测电池位于所述检测载板21的电池放置区域5时,所述第三气缸33伸出,所述第一吸盘51将待测电池吸住。所述第一气缸缩231回使所述检测载板21移动至所述压板22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气缸241伸出带动所述压板22下压。所述压板22与待测电池接触后继续下压一小段,对待测电池施加一定的压强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所述第二气缸241缩回,所述第一气缸231伸出使所述检测载板21移动至与所述输送带模组4配合的位置。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滑动架31滑动,使所述第二抓手机构位于所述检测载板21的上方,所述第四气缸35伸出使所述第三吸盘35将已检测电池吸住。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滑动架31滑动,所述第二抓手机构将已检测电池放置于所述输出输送带42。随后由人工观察电池是否有漏液现象或存在针孔等。

所述检漏装置持续工作时,所述第一抓手机构抓取待测电池的同时,所述第二抓手机构抓取已检测电池,实现高效快捷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检测装置的技术领域。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