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6580发布日期:2019-03-02 03:1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由于其图像清晰度高、能进行多方位薄层扫描、对疑难病症的高确诊率、以及对人体无痛苦和无损伤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在对病人进行扫描时,病人需要躺在床单元上并且将线圈单元固定在病人身体上,然后将床单元连同躺在床单元上的病人一起送入磁体系统限定的孔腔中进行扫描。在对诸如病人的脚、腿、踝关节或头部等具有相对较小尺寸的部位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时,需要借助于辅助定位装置将线圈单元固定在病人身体的相应被扫描部位上,以确保获得稳定可靠的图像。

现有的辅助定位装置大体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用于接收线圈单元的出线盒的接收部、以及在接收部两侧可移动地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和第二夹持板。在对病人身体部位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时,通过将基板上的第一和第二夹持板移动到合适位置,可以将位于辅助定位装置上的线圈单元正确地放置在病人需要被扫描成像的部位上,以适应需要被扫描成像的不同病人的尺寸或需要被扫描成像的病人的身体不同部位的尺寸。为了防止扫描成像过程中病人身体移动导致第一和第二夹持板移动、并进而导致线圈单元移动而影响成像质量,第一和第二夹持板在被移动到合适位置之后通过螺钉被固定在位。当需要对第一和第二夹持板再次进行移动调整时,操作人员需要一只手先松开螺钉,然后用另一只手来推动第一或第二夹持板移动到合适位置,随后再拧紧螺钉。在调整第一或第二夹持板的位置的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两只手同时进行操作,整个操作过程比较烦琐、费时。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这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在调整夹持板的位置时操作人员只需要单只手就可以进行操作,而且整个操作过程简单、快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包括:

基板;以及

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用于固定所述线圈单元的位置的一对夹持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还包括分别用于将所述夹持板可释放地锁紧在所述基板上的弹性锁紧机构,通过所述弹性锁紧机构的状态变化能够将所述夹持板在所述基板上锁定在位,或者解除对所述夹持板的锁紧以便所述夹持板能够在所述基板上移动。

可选地,所述弹性锁紧机构包括:

形成在所述夹持板的侧面上的第一支座;

紧邻所述夹持板上的所述第一支座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按压板,在所述按压板上与所述第一支座对应地形成有第二支座;以及

一端抵靠所述第一支座并且另一端抵靠所述第二支座的至少一个弹簧。

可选地,所述夹持板分别包括基座以及从所述基座向上延伸的夹持本体,所述基座的底侧相对地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基板匹配的第一凹槽以跨骑地安置在所述基板上;

所述弹簧趋于沿着垂直于所述基板的竖直方向向上推移所述按压板,使得所述按压板的第二凹槽的底边缘压紧在所述基板的底侧上,所述弹簧还趋于沿着所述竖直方向向下按压所述夹持板,使得所述夹持板的第一凹槽的顶边缘压紧在所述基板的顶侧上。

可选地,所述基板的底侧设置有多个第一齿,所述按压板的第二凹槽 (17)的底边缘上对应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啮合的第二齿。

可选地,在所述夹持板和所述按压板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引导块,而在所述夹持板和所述按压板中的另一个上设置用于容纳所述引导块的引导槽。

可选地,所述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还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以用于接收所述线圈单元的出线盒的接收部。

可选地,所述基板的顶侧设置有刻度。

可选地,所述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还包括可取下地插入在所述用于接收线圈单元的出线盒的接收部上的抵靠板。

可选地,所述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还包括固定端被固定在所述按压板上的束带。

可选地,所述基板的底侧角部设置有带延伸脚的支撑座,并且在所述支撑座的底侧设置有防滑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由于包括分别用于将夹持板可释放地锁紧在基板上的弹性锁紧机构,当需要移动夹持板时,操作人员单只手就可以进行操作,而且整个操作过程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的局部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5以局部示意图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被安放在床单元上;

图6以局部示意图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的支撑座与床单元的配合;以及

图7以局部示意图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的束带被拉紧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示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的示意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1大体包括基板3、可移动地设置在基板3上以用于接收线圈单元(未示出)的出线盒的接收部5、以及在接收部5两侧可移动地设置在基板3上的一个夹持板7和另一夹持板9。夹持板7和9分别包括基座 7a,9a以及从基座7a,9a向上延伸的夹持本体7b,9b。在基座7a,9a的底侧相对地形成有用于与基板3的两个纵向边缘3a,3b匹配的大体C形的第一凹槽7c,9c,以便夹持板7和9可沿着基板3纵向移动地并且跨骑地安置在基板3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1还包括分别用于将夹持板7和夹持板9可释放地锁紧在基板3上的弹性锁紧机构 11。应理解的是,弹性锁紧机构11包括弹性件以实现弹性连接的锁紧机构。根据弹性件的状态,弹性锁紧机构11可以在锁紧和解锁两种状态下工作。例如,当操作者对弹性锁紧机构11施加压力时,弹性锁紧机构11进入解锁状态从而松开对夹持板7或9的锁紧,以便操作者可以沿着基板3的纵向在基板3推移夹持板7或9;当操作者解除对弹性锁紧机构11的压力时,弹性锁紧机构11进入锁紧状态从而重新将夹持板7或9在基板3上锁定在位。

以下结合用于将夹持板7锁定在位的弹性锁紧机构11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的弹性锁紧机构。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如图2和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弹性锁紧机构11包括形成在夹持板7与其内侧相反的外侧上(夹持板7朝向夹持板9的一侧为夹持板7的内侧)的第一支座13。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弹性锁紧机构11还包括紧邻夹持板7外侧设置在基板3上的按压板15。按压板15在底侧也相对地形成有用于与基板3的两个纵向边缘3a,3b匹配的大体C形的第二凹槽17,以便按压板15可沿着基板3纵向移动地并且跨骑地安置在基板3上。在按压板15上与第一支座13相对应地形成有第二支座19。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弹性锁紧机构11还包括其一端抵靠夹持板7上的第一支座13并且另一端抵靠按压板15上的第二支座19的至少一个弹性件,例如弹簧21。在优选实施例中,显示了两个弹簧21,但也可以具有更多个弹簧。在装配在位时,由于第二支座19位于第一支座13上方,弹簧21总是趋于沿着垂直于基板3的竖直方向向上推移按压板15,使得按压板15的第二凹槽17的底边缘压紧在基板3的底侧上,同时弹簧21还趋于沿着垂直于基板3的竖直方向向下按压夹持板7,使得夹持板7的第一凹槽7c的顶边缘压紧在基板3的顶侧上。结果,夹持板7被锁定在基板3上。应理解的是,整个弹性锁紧机构11设置在夹持板7的内侧也是可行的。当需要移动夹持板7时,仅仅通过单只手压下按压按压板15,弹簧21被压缩,按压板15的第二凹槽17的底边缘松开对基板3的底侧的压紧,同时这只手沿着纵向对夹持板7施加推力,就可以沿着纵向移动夹持板7。当夹持板7移动到期望的位置后,松开对按压板15的按压,夹持板7又被锁定在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基板3的底侧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齿3c。类似地,在按压板15的第二凹槽17的底边缘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二齿17c。当松开对按压板15的按压时,按压板15的第二凹槽17的底边缘上的第二齿17c与基板3的底侧上的第一齿3c相互啮合,从而将夹持板7锁定在位,这进一步提高了锁定的可靠性。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为了使按压板 15沿着垂直于基板3的竖直方向更顺畅地移动,可以在夹持板7和按压板 15中的一个上设置引导块23,而在夹持板7和按压板15中的另一个上设置用于容纳引导块23的引导槽25,以引导按压板15的移动。

与夹持板7和9类似,可移动地设置在基板3上以用于接收线圈单元的出线盒的接收部5在底侧相对地形成有用于与基板3的两个纵向边缘3a, 3b匹配的大体C形的第三凹槽5a,以便用于接收线圈单元的出线盒的接收部5可沿着基板3纵向移动地并且跨骑地安置在基板3上。为了对病人的不同身体部位进行扫描成像,用于接收线圈单元的出线盒的接收部5可以根据需要被移动到合适位置。用于接收线圈单元的出线盒的接收部5上形成有凹腔5b,以便在线圈单元被放置在接收部5上时容纳线圈单元的出线盒。在凹腔5b的两端设置有引线槽5c,以便从线圈单元的出线盒延伸的导线从其穿过。这样,当线圈单元被放置在接收部5上时可以平铺地展开,避免扫描成像过程中线圈单元的出线盒和导线对病人导致的压迫感。此外,夹持板7和9的基座7a,9a朝向用于接收线圈单元的出线盒的接收部5的一侧可以形成弧形弯曲部7d,9d,以便在夹持板7和9与用于接收线圈单元的出线盒的接收部5之间形成平滑过渡,进一步提高扫描成像过程中病人的舒适性。用于接收线圈单元的出线盒的接收部5的端部还形成有插孔 5d。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还包括带有插销27a的抵靠板27,抵靠板27d的插销27a可以插入到用于接收线圈单元的出线盒的接收部5的插孔5d中。这样,当需要对病人脚踝或脚进行扫描成像时,病人的脚可以抵靠在抵靠板27上。在对其它部位进行扫描成像时,可以将抵靠板27从用于接收线圈单元的出线盒的接收部5 取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将线圈单元绑紧在病人被扫描成像部位上的束带29,束带29带有维可劳搭扣以方便束紧和松开。优选地,包括两条束带29,并且每条束带29的固定端被固定在按压板15上。图7以局部示意图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的束带被拉紧的状态。如图7所示,当束带29被拉紧时,束带29所承受的如箭头A所示的拉力将使得按压板15被进一步向上提升,使得按压板15的第二凹槽17的底边缘更加紧紧地压在基板3的底侧上,按压板15的第二凹槽17的底边缘上的第二齿17c与基板3的底侧上的第一齿3c的啮合更加紧密,夹持板7或9能够被更加可靠地锁定在位。

在对病人身体部位进行扫描成像时,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通常被放置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床单元上。图5以局部示意图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被安放在床单元上,图6以局部示意图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的支撑座与床单元的配合。如图5所示,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床单元31 沿着纵向在两侧形成有细长槽33(图5中只显示了一侧的细长槽)。细长槽 33可以是标准的凹槽,也可以是图6所示一侧敞开的槽。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基板 3底侧角部并且带有延伸脚35a的支撑座35。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通常被放置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床单元上时,支撑座35的延伸脚35a伸到细长槽33中,这样可以防止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通在与床单元31的纵向垂直的横向方向移位。如图6所示,支撑座35的底侧还可以设置防滑垫37。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通常被放置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床单元上时,防滑垫37与床单元31直接接触,从而防止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沿着床单元31的纵向意外地移动。

由于床单元31的顶表面通常有一定的弧度,为了确保扫描成像时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被可靠地支撑在床单元31上,如图3 所示,可以在基板3底侧设置与床单元31的顶表面弧度对应的支撑部39。此外,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快速、准确地将夹持板7,9或用于接收线圈单元的出线盒的接收部5移动到所需位置,可以在基板3顶侧设置刻度4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由于包括分别用于将夹持板可释放地锁紧在基板上的弹性锁紧机构,当需要移动夹持板时,操作人员仅仅通过单只手压下按压弹性锁紧机构,就能够松开对夹紧板的锁定,同时这只手沿着纵向对夹持板施加推力,就可以沿着纵向移动夹持板。当夹持板移动到期望的位置后,松开对弹性锁紧机构的按压,夹持板又被锁定在位。这样,操作人员单只手就可以进行操作,而且整个操作过程简单、快捷。

尽管已经结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的是,这种详细描述仅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时固定线圈单元的装置不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基板上以用于接收线圈单元的出线盒的接收部也是可行的。此外,也可以采用拉伸弹簧来代替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的压缩弹簧。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技术方案来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