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氯在线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3879发布日期:2019-03-30 08:4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余氯在线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余氯在线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都离不开,水质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用水通常采用向水中投氯进行消毒处理,氯投入水中后,除了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了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做余氯。

申请号为201711006013.X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水体质量监测装置,包括有pH 值传感器节点、氨氮传感器节点、水流管;发送天线、控制盒、显示器、接收天线,水流管包裹在pH值传感器、氧传感器、余氯传感器、氨氮传感器中间,并且pH值传感器节点、氧传感器节点、余氯传感器节点、氨氮传感器节点封装成防水结构,防水的发送天线露在防水结构外;控制盒表面设有显示器,显示器上面设有接收天线;pH值传感器节点、氧传感器节点、余氯传感器节点。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水体检测装置安装在水管上通过各种传感器对水质进行检测,将采集的信号实时发送的控制盒并显示,无法控制水流的流速导致水流与余氯传感器节点接触不充分,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现有技术存在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余氯在线检测系统,水流经第一内腔时,水流的压力使流量钉向上运动,当流量钉上升至平衡状态后金属探测感应器感应到流量钉,通过流量钉的高度即可反应出水流的流速,水流进入检测内腔后充分与余氯传感器接触,保证余氯传感器检测到数据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检测流动水流余氯含量的准确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余氯在线检测系统,包括有集成块,所述集成块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以及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上连接有余氯传感器,所述水流通道沿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流量控制节点、pH值检测节点、余氯检测节点,所述水流通道包括有第一内腔、第二内腔以及第三内腔;

所述流量控制节点包括有设置在第一内腔内流量钉,所述第一内腔与进水口连通且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流量钉滑动设置在第一内腔中,当所述第一内腔具有稳定水流时,所述流量钉稳定于所述第一内腔内;所述流量控制节点还包括有设置在集成块上用于感应所述第一内腔内流量钉位置的金属探测感应器,所述金属探测感应器连接有用于控制氯投放速度的控制器,当所述金属探测感应器没有采集到流量钉时,所述控制器停止氯的投放;

所述pH值检测节点包括有pH值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内;

所述第三内腔设置有检测内腔,所述余氯传感器设置在检测内腔,所述第三内腔与出水口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从进水口进入第一内腔中,水流流动时的压力使第一内腔中的流量钉克服重力向上运动直至受力平衡,此时流量钉悬浮于第一内腔中,使用者调整进水口处水流的流量大小即可使流量钉位于金属探测传感器的探测范围,此时水流通道内的水流流速稳定,从而克服水流流速对余氯检测的干扰;水流进入第二内腔后pH值传感器检测水流的酸碱度以作为余氯含量的补偿数值;水流进入第三内腔时会流经检测内腔,水流在检测内腔中充分与余氯传感器接触,保证余氯传感器的测量数值,通过流量控制节点与检测内腔的配合使水流通道的流速保持相对稳定并保证水流与余氯传感器充分接触,大大提高检测流动水流余氯含量的准确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口与第一内腔之间设置有限流通道,所述限流通道内设置有调节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流通道和调节阀即可调整流入第一内腔水流的流速,以应用于无法调节进水口一侧流量的使用环境。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流通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内腔,所述调节阀包括有沿所述限流通道长度方向滑移设置的阀芯以及螺纹连接于所述集成块上的调节头,所述阀芯呈楔形设置并插接于所述限流通道内,所述调节头转动后所述阀芯沿所述限流通道的长度方向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转动调节头即可使阀芯沿限流通道滑动,通过楔形设置的阀芯调整限流通道的有效流通面积从而调整流入第一内腔水流的流速大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内腔与第三内腔之间设置有泄流口和泄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通过泄流口流出以便于使用者收集检测样本与集成块上余氯传感器采集的数值进行比对,便于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校正。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内腔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均与第三内腔连接,所述第三接口螺纹连接有余氯传感器,所述余氯传感器包括有余氯电极,所述余氯电极位于所述检测内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余氯传感器与第三接口螺纹连接,一方面通过螺纹连接的余氯传感器将第三接口闭合,使检测内腔保持封闭状态,使水流与余氯传感器充分接触,另一方面螺纹连接的余氯传感器便于拆卸,降低使用过程中的维护难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接口远离出水口一侧设置,所述第一接口处设置有挡流板,所述挡流板与所述检测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引流通道,水流经所述挡流板后沿所述检测内腔的内壁流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经引流通道进入检测内腔并沿检测内腔的内壁流动,使水流在检测内腔中形成不规则的水流,从而增加水流与余氯电极的接触几率,从而提高余氯传感器测量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1、余氯在线检测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余氯传感器调整余氯的投放速度,当水流停止后,水流通道内的水流停止流动余氯传感器仍检测的是检测内腔中的水,水流停止后,流量钉受重力脱离金属探测感应器的采集范围,控制器停止氯的投放,避免水中氯含量超标;

2、检测内腔中不规则的水流能够冲刷余氯电极,延长余氯电极由于水垢堆积的清洗时间,从而延长余氯传感器清洗的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余氯在线检测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余氯检测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检测内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成块;11、进水口;12、出水口;13、水流通道;131、第一内腔;132、第二内腔;133、第三内腔;134、限流通道;135、泄流口;2、流量控制节点;21、流量钉;22、金属探测感应器;3、控制器;4、投放装置;5、pH值传感器;6、余氯检测节点; 61余氯传感器;611、余氯电极;62、检测内腔;621、第一接口;622、第二接口;623、第三接口;7、调节阀;71、调节头;72、阀芯;8、泄流阀;9、挡流板;91、引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余氯在线检测系统,包括有集成块1,集成块1上设置有进水口11、出水口12以及水流通道13,水流通道13上连接有余氯传感器61,所述水流通道 13沿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流量控制节点2、pH值检测节点、余氯检测节点6,水流通道 13包括有第一内腔131、第二内腔132以及第三内腔133;流量控制节点2包括有设置在第一内腔131内流量钉21,第一内腔131与进水口11连通且沿竖直方向设置,流量钉21滑动设置在第一内腔131中,当第一内腔131具有稳定水流时,流量钉稳定于所述第一内腔 131内;流量控制节点2还包括有设置在集成块1上用于感应所述第一内腔131内流量钉 21位置的金属探测感应器22,金属探测感应器22连接有用于控制氯投放速度的控制器3,控制器3连接有向水中投放氯的投放装置4,当金属探测感应器22没有采集到流量钉21时,控制器3停止氯的投放,形成负反馈调节机制,避免停水后投放装置4持续向水中投放氯以导致的氯含量严重超标;pH值检测节点包括有pH值传感器5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132内;

第三内腔133设置有检测内腔62,余氯传感器61设置在检测内腔62,第三内腔133 与出水口12连接,第二内腔132与第三内腔133之间设置有便于使用者采集检测样本的泄流口135和泄流阀8。

为了便于使用者调整流量钉21在第一内腔131的高度,进水口11与第一内腔131之间设置有限流通道134,限流通道134内设置有调节阀7,限流通道134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内腔131,调节阀7包括有沿限流通道134长度方向滑移设置的阀芯72以及螺纹连接于集成块1上的调节头71,阀芯72呈楔形设置并插接于所述限流通道134内,调节头71 转动后阀芯72沿限流通道134的长度方向滑动。

结合图3所示,检测内腔62具有第一接口621、第二接口622以及第三接口623,第一接口621、第二接口622均与第三内腔133连接,第三接口623螺纹连接有余氯传感器 61,余氯传感器61包括有余氯电极611,余氯电极611位于检测内腔62内;第一接口621 远离出水口12一侧设置,第一接口621处设置有挡流板9,挡流板9与检测腔的内壁之间形成引流通道91,水流经挡流板9后沿检测内腔62的内壁流动。

具体实施过程:

水流从进水口11进入第一内腔131中,水流流动时的压力使第一内腔131中的流量钉 21克服重力向上运动直至受力平衡,此时流量钉21悬浮于第一内腔131中,使用者通过转动调节阀7来调整水流流入第一内腔131的流速,从而流量钉21位于金属探测传感器的探测范围,此时水流通道13内的水流流速稳定;水流进入第二内腔132后pH值传感器5检测水流的酸碱度以作为余氯含量的补偿数值;水流进入第三内腔133时会流经检测内腔62,水流在流入检测内腔62使朝向检测内腔62的内壁流动,使检测内腔62中的水流不规则流动从而使水流充分与余氯传感器61接触,保证余氯传感器61的测量数值。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