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电缆交流耐压专用防电晕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6473发布日期:2018-12-14 22:36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10kV电缆交流耐压专用防电晕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10kV电缆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10kV电缆交流耐压专用防电晕连接件。



背景技术:

电缆运行时线路的薄弱环节在其附件上,电缆的这些缺陷对电缆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隐患,由于电缆的运行环境比较恶劣,维护、故障探查都比较困难。因此,10kV电缆线路无论是新投运还是更换接头后,必须进行严格的交接试验。《GB 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要求新竣工的电缆需要进行耐压试验,虽然耐压试验是考验电缆质量的最直接的方法,但电缆的一些局部非贯穿性的缺陷通过耐压试验不一定能发现,且在耐压试验的高电压下会促使电缆上的局部缺陷进一步发展恶化,这些潜在缺陷在电缆运行一段时间后逐渐发展导致故障发生在配网系统中非常常见。

传统技术中的电缆交流耐压试验只关注电缆整体能否完整承受试验电压的考验,其判断标准为电缆是否通过了交流耐压试验,缺少电缆在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局部损伤和破坏的监测手段,如电缆内部存在局部放电,但是电缆依然有可能能够通过交流耐压试验,内部有缺陷的电缆继续运行,电缆安全运行存在一定风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供电部门和电缆运维单位都会在交流耐压试验的同时同步开展局部放电测量,而交流耐压试验装置与电缆终端接头连接却依然采用原有的鳄鱼夹连接方式,这种方式由于存在尖角毛刺,在电压还未升至局放检测要求值时就会在尖角毛刺部位产生电晕,电晕本身就是一种局部放电,因此会给检测人员鉴别局放信号来源带来极大困扰,目前采用使用均压罩的方式来消除电晕干扰,接线较为复杂,而且受电缆终端所在位置的空间和电缆不同相别之间的安全距离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10kV电缆交流耐压专用防电晕连接件,消除交流耐压试验装置的高压引线和10kV电缆终端连接部位因尖角、毛刺等造成的电场集中而产生的电晕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10kV电缆交流耐压专用防电晕连接件,包括用于与高压导线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配合的第二连接件,10kV电缆的电缆终端上设有通孔,所述的第二连接件上设有凸起的螺栓结构,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上设有与螺栓结构相配合的螺栓孔,所述的螺栓结构穿过通孔与螺纹孔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均由表面光滑的金属材料构成。在使用时,将第二连接件上的螺栓结构穿过电缆终端的通孔,然后与第一连接件上的螺栓孔连接,电缆终端被夹设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通过螺栓结构与螺栓孔的配合,可以使电缆终端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紧固连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电缆终端通过第一连接件再与高压导线连接。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表面光滑,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将电缆终端包裹,有效避免了电缆终端存在尖端、毛刺等而产生电晕。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缆终端的端部设有扁平的连接副,所述的通孔设于连接副上。在电缆终端设置扁平状的连接副,可以增大电缆终端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连接副接触的一面为光滑的平面结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连接副接触的一面为光滑的平面结构,这样可以与连接副的扁平结构相配合,在连接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以将连接副紧紧的夹设在两者之间,且不会存在空隙,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连接副连接时将连接副包裹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尺寸大于10kV电缆终端的连接副的尺寸,使得连接副部分的尖端、毛刺在高电压作用下不再有电晕产生,同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本身表面极为光滑,所以其本身也不会有电晕产生,因此可以起到防电晕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与高压导线连接的一端设有凸起的插头,插头与高压导线上的插孔相配合。通过插头与高压导线的插孔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10kV电缆交流耐压专用防电晕连接件,消除交流耐压试验装置的高压引线和10kV电缆终端连接部位因尖角、毛刺等造成的电场集中而产生的电晕问题;同时消除了现有均匀罩受电缆终端所在位置的空间及相见安全距离的限制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10kV电缆交流耐压专用防电晕连接件,包括用于与高压导线1连接的第一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2配合的第二连接件3,10kV电缆的电缆终端4上设有通孔41,第二连接件3上设有凸起的螺栓结构31,第一连接件2上设有与螺栓结构31相配合的螺栓孔,螺栓结构31穿过通孔41与螺纹孔连接;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均由表面光滑的金属材料构成。在使用时,将第二连接件3上的螺栓结构31穿过电缆终端4的通孔41,然后与第一连接件2上的螺栓孔连接,电缆终端4被夹设于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之间,通过螺栓结构31与螺栓孔的配合,可以使电缆终端4与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紧固连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电缆终端4通过第一连接件2再与高压导线1连接。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的表面光滑,通过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将电缆终端4包裹,有效避免了电缆终端4存在尖端、毛刺等而产生电晕。

具体地,电缆终端4的端部设有扁平的连接副42,通孔41设于连接副42上。在电缆终端4设置扁平状的连接副42,可以增大电缆终端4与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的接触面积。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与连接副42接触的一面为光滑的平面结构。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与连接副42接触的一面为光滑的平面结构,这样可以与连接副42的扁平结构相配合,在连接时,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可以将连接副42紧紧的夹设在两者之间,且不会存在空隙,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

其中,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与连接副42连接时将连接副42包裹于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之间。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的尺寸大于10kV电缆终端4的连接副42的尺寸,使得连接副42部分的尖端、毛刺在高电压作用下不再有电晕产生,同时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本身表面极为光滑,所以其本身也不会有电晕产生,因此可以起到防电晕的作用。

另外,第一连接件2与高压导线1连接的一端设有凸起的插头21,插头21与高压导线1上的插孔相配合。通过插头21与高压导线1的插孔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