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实验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1999发布日期:2019-02-01 20:17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实验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混凝土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实验模具。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为了验证混泥土的质量性能,在混泥土行业就需要对混泥土制作试块,然后进行性能测试。而现有的一些混泥土试验模具一般是比较小型的,其一般规格为100×100×100、150×150×150或者150×150×300等,这种小型的混泥土试验模具一般都是由塑料材质直接制成具有一个开口的腔体,这种模具在试块较小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但是当需要的试块体积较大的情况下,这样的模具就不适用了。因为当试块较大时,试块在模具的腔内直接凝固,而模具上又没有设置方便将试块顶出腔内的结构,从而不方便将试块从腔内拿出。

现有授权公告日为2016.04.20、授权公告号为CN205175788的专利文件“混泥土试验模具”通过底板、两固定侧板和两活动侧板连接构成一个具有开口的型腔来浇筑混凝土,由于存在与底板铰接的两侧板,当混凝土凝固后打开两活动的侧板,方便试块取出。

这种混凝土模具虽然方便混凝土试块从模具中取出,但是混凝土浇筑入混泥土模具时,混凝土只靠重力作用堆积,混凝土堆积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间隙,使混凝土试块结构不致密,影响混凝土试块性能测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实验模具,其具有使混凝土试块结构致密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实验模具,包括模框,所述模框下方设置有固定底座,所述模框和固定底座滑移连接,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固设有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开设有限位滑移孔,所述限位滑移孔内穿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和模框固定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用于推动推杆往复运动的偏心轮组件,所述固定底座固设有驱动偏心轮组件运动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驱动机构驱动偏心轮组件运动从而带动推杆沿限位滑移孔往复运动,进而可使模框相对于固定底座往复滑移,实现了模框的振动。模框的振动使倒入模框中的混凝土堆积密实,进而使混凝土凝固后的试块结构致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偏心轮组件包括偏心轮和套接于偏心轮外周面上的偏心轮套,所述偏心轮与所述偏心轮套转动连接,所述偏心轮套和推杆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偏心轮转动带动偏心轮套转动,偏心轮套与推杆转动连接,偏心轮的转动转换形成推杆的水平往复运动,进而实现模框的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设于固定底座的驱动电机、设置于偏心轮上的定位转动偏心轴以及用于实现驱动电机和定位转动偏心轴联动的传动组件,偏心轮和定位转动偏心轴同步转动。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组件驱动定位转动偏心轴转动,定位偏心轴带动偏心轮转动,由于定位偏心轴设置于偏心轮的非圆心区域,所以偏心轮在转动过程中其圆心的位置发生往复变化,从而偏心轮套带动推杆往复运动,由于推杆穿设于第一竖板的限位滑移孔内,所以推杆沿限位滑移孔的开设方向往复运动,从而推杆带动模框沿相对于固定底座往复滑移,进而实现了模框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设于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主动轮、固设于定位转动偏心轴的从动轮以及用于实现主动轮和从动轮联动的皮带。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驱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定位转动偏心轴转动,定位偏心轴带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转动带动偏心轮套转动,偏心轮套与推杆转动连接,偏心轮的转动转换形成推杆的水平往复运动,进而实现模框的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竖板于靠近模框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性缓冲件。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防止模框在滑移过程中频繁与第一竖板撞击而造成两者磨损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底座固设有第二竖板,所述模框位于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之间,所述第二竖板于模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性缓冲件。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一方面防止模框滑移出固定底座,另一方面第二弹性缓冲件可以防止由于模框与第二竖板撞击而造成两者磨损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偏心轮的非圆心区域开设有供定位转动偏心轴穿过的过孔,所述偏心轮和定位转动偏心轴之间设置有供两者同步转动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实现偏心轮与定位转动偏心轴的同步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开设于定位转动偏心轴上的限位凹槽和固设于偏心轮上的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凹槽和限位凸块相适配。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一方面防止定位转动偏心轴与偏心轮发生相对周向转动,另一方面通过限位土凸块与限位凹槽的配合,方便实现定位转动偏心轴与偏心轮之间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固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所述偏心轮位于两支撑板之间、且所述定位转动偏心轴分别和两支撑板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支撑板对定位转动偏心轴起到支撑作用,以实现定位转动偏心轴的定位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异效果:混凝土拌合料在浇筑入模框的过程中,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定位转动偏心轴转动,定位偏心轴带动偏心轮转动,由于定位偏心轴设置于偏心轮的非圆心区域,所以偏心轮在转动过程中其圆心的位置发生往复变化,从而偏心轮套带动推杆往复运动,由于推杆穿设于第一竖板的限位滑移孔内,所以推杆沿限位滑移孔的开设方向往复运动,从而推杆带动模框沿相对于固定底座往复滑移,进而实现了模框的振动。模框在振动过程中,使倒入模框中的混凝土拌合料堆积密实,进而混凝土凝固后的试块结构致密。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轴测图一;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的轴测图二;

图4是图3中的B部放大图。

图中,1、固定底座;11、滑槽;12、第一竖板;13、第二竖板;14、支撑板;2、模框;21、底板;211、滑块;22、固定侧板;221、卡槽;23、定位板;24、活动侧板;25、安装螺栓;26、安装螺母;27、固定螺杆;28、紧固螺母;29、夹紧件;3、推杆;4、偏心轮组件;41、偏心轮;411、限位凸块;42、偏心轮套;5、驱动机构;51、驱动电机;52、主动轮;53、皮带;54、从动轮;55、定位转动偏心轴;551、限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混凝土实验模具,如图1所示,包括模框2和固定底座1,模框2和固定底座1滑移连接。

如图1所示,模框2包括一底板21、两固定侧板22、两定位板23和两活动侧板24,底板21、两固定侧板22、两定位板23和两活动侧板24连接构成一个具有一开口的型腔。两固定侧板22相对设置、且固定侧板22焊接于底板21上,两活动侧板24相对设置、且活动侧板24与底板21通过铰接轴或者合页铰接,两固定侧板22和两活动侧板24围成矩形、且活动侧板24的两侧边分别抵触于两固定侧板22的内侧面上;在开口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加紧两活动侧板24的夹紧件29。定位板23贴合于固定侧板22的内侧面上、且定位板23的两侧边分别抵触于两活动侧板24的内侧面上。而定位板23可以与固定侧板22焊接,定位板23也可以与底板21焊接,或者定位板23与固定侧板22之间通过安装螺栓25和安装螺母26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安装螺栓25顺次穿设过定位板23和固定侧板22后,安装螺栓25再与安装螺母26螺纹连接。通过底板21、两固定侧板22、两定位板23和两活动侧板24的连接构成一个具有开口的型腔用来浇注混泥土,由于活动侧板24是与底板21铰接的,所以活动侧板24能够相对底板21活动,在试块凝固之后方便将试块从型腔内拿出。

如图1所示,两固定侧板22的侧边分别开设有相对设置的卡槽221,卡槽221的开口斜向上设置。两卡槽221内卡设有一固定螺杆27、且固定螺杆27位于活动侧板24的外侧。固定螺杆27的两个端部分别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28,两个紧固螺母28分别抵触于两固定侧板22的外侧面上。两紧固螺母28对两固定侧板22形成有夹紧力,进而使活动侧板24紧固于两固定侧板22以及设置于两固定侧板22上的紧固螺杆之间。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固定底座1上表面开设有两条相对设置的滑槽11,模框2底板21的下表面固设有两条相对设置的滑块211,滑块211与滑槽11相适配,以实现模框2和固定底座1的滑移连接。

结合图1和图3所示,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固设有第一竖板12和第二竖板13,第一竖板12和第二竖板13沿模框2滑移方向相对设置、且模框2位于第一竖板12和第二竖板13之间。第一竖板12于靠近模框2的一侧设置有两个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减震弹簧,第二竖板13于靠近模框2的一侧设置有两个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二减震弹簧。

结合图1和图3所示,第一竖板12开设有限位滑移孔,限位滑移孔内穿设有推杆3,推杆3的一端和模框2的一固定侧板22固定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用于推动推杆3往复运动的偏心轮组件4,固定底座1固设有驱动偏心轮组件4运动的驱动机构5。

如图3所示,偏心轮组件4包括偏心轮41和套接于偏心轮41外周面上的偏心轮套42,偏心轮41与偏心轮套42转动连接、且偏心轮41与偏心轮套42之间设置有摩擦缓冲圈(图中未式出)。偏心轮套42一端开设第一铰接孔,推杆3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两侧壁开设第二铰接孔,偏心轮套42与推杆3通过转轴实现两者的铰接,转轴的轴线方向和偏心轮41的轴线方向平行设置。

如图3所示,驱动机构5包括固设于固定底座1的驱动电机51和设置于偏心轮41上的定位转动偏心轴55,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固设有与其同轴心转动的主动轮52,定位转动偏心轴55固设有与其同轴心转动的从动轮54,主动轮52和从动轮54之间设置有实现两者联动的皮带53。结合图3和图4所示,偏心轮41的非圆心区域开设有供定位转动偏心轴55穿过的过孔,为了实现定位偏心轴与偏心轮41的同步转动,定位转动偏心轴55的外周面开设限位凹槽551,偏心轮41在过孔的内壁上固设有与限位凹槽551相适配的限位凸块411,定位转动偏心轴55穿设偏心轮41的同时限位凹槽551与限位凸块411相配合。

如图3所示,固定底座1上表面固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14,偏心轮41位于两支撑板14之间、且定位转动偏心轴55分别和两支撑板14转动连接。

该混凝土实验模具的使用原理如下:混凝土拌合料在浇筑入模框2的过程中,启动驱动电机51,驱动电机51驱动主动轮52转动,主动轮52通过皮带53带动从动轮54转动,从动轮54带动定位转动偏心轴55转动,定位偏心轴带动偏心轮41转动,由于定位偏心轴设置于偏心轮41的非圆心区域,所以偏心轮41在转动过程中其圆心的位置发生往复变化,从而偏心轮套42带动推杆3往复运动,由于推杆3穿设于第一竖板12的限位滑移孔内,所以推杆3沿限位滑移孔的开设方向往复运动,从而推杆3带动模框2沿相对于固定底座1往复滑移,进而实现了模框2的振动。模框2在振动过程中,使倒入模框2中的混凝土拌合料堆积密实,进而混凝土凝固后的试块结构致密。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