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推轴承载荷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8378发布日期:2019-01-15 23:18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止推轴承载荷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止推轴承载荷试验机。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使市场对机械设备中使用的轴承的性能进一步提高,而对于轴承的性能主要在于载荷、耐磨型、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的测试,传统的轴承性能测试方法周期长、费用高且实验结果可靠性差;尤其对于高载荷止推轴承,由于其多用于石油、矿业、船舶等重型机械中,从而使其测试要求更加严格。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204380575所公开的一种止推轴承轴向力实验装置,包括轴向力施力部件和实验电机,轴向力施力部件包括固定板、千斤顶、力传导平带、支撑架、轴承组件和连接板,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座、轴承和推力盘,实验电机的电机轴与轴向力施力部件的轴承组件配合,待试验止推轴承安装在试验电机内、且设置在第二轴承座上,千斤顶上设有压力表。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待试验轴承安装于实验电机上后通过千斤顶对试验电机施加加载力后,经电机轴传导至待试验轴承上实现对待试验轴承的测试;然而,众所周知,轴承的使用设备及使用场合无法确定,因此需要对待测试轴承不同使用环境进行模拟测试的同时,需要测试其极限环境中的使用性能及参数,即在高温高压或者低温低压环境中的使用性能,而上述技术方案无法实现对待测试轴承不同使用环境的模拟,从而导致其在对待测试轴承检测过程中需要多次更换不同的测试设备,因此上述技术方案其测试繁琐且测试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止推轴承载荷试验机,通过测试机构与上驱动机构的可分离传动方式,使止推环对待测试轴承进行轴向压载的同时与其摩擦,结合控制组件对流动介质的稳定控制,实现轴承测试环境的快速转换,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测试繁琐且测试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止推轴承载荷试验机,包括基座、设置于该基座上的导向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驱动机构、测试机构及驱动该测试机构上下运动的下驱动机构;所述上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导向柱上,其包括固定设置于导向柱顶部的固定板、安装于该固定板上的传动组件、驱动该传动组件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测试机构包括内部含有流动介质的承载体、设置于该承载体内对待测试轴承进行径向定位的定位组件、与该定位组件配合设置对待测试轴承进行轴向施压的加载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承载体上对其内部的流动介质进行温度调控的控制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承载座A、开设于该承载座A上用于安装待测试轴承的安装槽以及设置于所述承载座A的上方的承载部,所述加载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座A与承载部之间的止推环、驱动该止推环转动且与所述传动组件相连接的转轴。

其中,所述承载座A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载体的底部且与所述承载部呈上下对称设置,该承载座A与所述承载部之间形成所述止推环的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与所述承载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转轴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承载座A和承载部且与其两者转动配合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承载部包括与所述承载座A结构相同的承载座B以及固定设置于该承载座B上的止推轴承,该止推轴承与待测试轴承分别位于所述止推环的上下两侧且均与其接触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加载组件还包括套设与所述转轴上的施压套、开设于所述转轴外圆周面上的限位槽、设置于该限位槽内且位于所述施压套与所述止推环之间用于对止推环进行轴向定位的轴向限位环。

作为改进,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体上且与其内部相连通用于其内部流动介质转移的导入管和输出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承载部的上方且伸入所述承载体的测温仪;所述导入管和输出管位于所述承载体的外部且两者呈上下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呈上下结构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下方的传动座以及设置于该传动座上且与所述转轴配合连接的花键槽,该花键槽与所述转轴以花键传动方式相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下驱动机构为倒置的气缸结构设置,其包括滑动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上的移动板、设置于该移动板上且向下延伸的缸体、与该缸体配合设置且位于其下方的活塞杆、设置于该活塞杆的端部的调心钢球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与该调心钢球相接触的定位块。

作为改进,所述基座、固定板及移动板均为水平设置的矩形结构,所述导向柱沿竖直方向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四角。

作为改进,所述传动座、转轴、承载座A、缸体、活塞杆及调心钢球均为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在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组件与加载组件的特殊结构设置,由止推环对待测试轴承进行轴向压载的同时与其相对摩擦,通过限位环、施压套、承载座A及承载座B的设置,对转轴进行上下径向限位的同时通过限位环和施压套将下驱动机构的加载力传递至传动组件上,实现测试过程中转轴的运行稳定性,结合控制组件上对承载体内流动介质稳定控制的导入管和输出管的设置,以及驱动机构与测试机构的可分离传动方式,实现对承载体内待测试轴承不同工作环境模拟的快速转换,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测试繁琐且测试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2)在本实用新型中卡合设置于转轴上的限位环对转轴承的轴向支撑以及施压套对传动组件与止推环之间加载力的传导,从而降低测试过程中转轴的承载力,结合承载座A与承载座B对转轴的同轴定位进一步提高转轴的运行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工况模拟类型多、以及测试效率高、数据可靠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载荷止推轴承测试的一种止推轴承载荷试验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状体示意图之一;

图3为待检测轴承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垫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状态示意图之二;

图6为测试机构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5中C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3、4、5、6和7所示,一种止推轴承载荷试验机,包括基座1、设置于该基座1上的导向柱2,还包括至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驱动机构3、测试机构4及驱动该测试机构4上下运动的下驱动机构5;所述上驱动机构3安装于所述导向柱2上,其包括固定设置于导向柱2顶部的固定板31、安装于该固定板31上的传动组件32、驱动该传动组件32转动的驱动组件33;所述测试机构4包括内部含有流动介质的承载体41、设置于该承载体41内对待测试轴承10进行径向定位的定位组件42、与该定位组件42配合设置对待测试轴承10进行轴向施压的加载组件43以及设置于所述承载体41上对其内部的流动介质进行温度调控的控制组件44,所述定位组件42包括承载座A421、开设于该承载座A421上用于安装待测试轴承10的安装槽422以及设置于所述承载座A421的上方的承载部423,所述加载组件43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座A421与承载部423之间的止推环431、驱动该止推环431转动且与所述传动组件32相连接的转轴433;在本实施例中,待测试轴承10通过定位销固定安装于安装槽422内,传动组件32与转轴433为可分离设置,测试时,通过下驱动机构5带动转轴433上移与传动组件32传动配合,通过传动组件32与下驱动机构5配合经止推环431对待测试轴承10进行轴向压载的同时由转轴433带动止推环431旋转,通过止推环431使待测试轴承10上的垫块101产生摆动,从而使止推环431与垫块101之间形成油膜。

其中,如图5、6和7所示,所述承载座A421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载体41的底部且与所述承载部423呈上下对称设置,该承载座A421与所述承载部423之间形成所述止推环431的安装空间434,该安装空间434与所述承载体41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转轴433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承载座A421和承载部423且与其两者转动配合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转轴433与承载座A421和承载部423分别通过滑动轴承转动配合设置,实现对转轴433的轴向定位的同时对其进行限位提高转轴433的轴向旋转稳定性,另外通过安装空间434与承载体41内部空间连通,测试过程中,流动介质通过安装空间434进入待测试轴承10与止推环431之间实现对待测试轴承10的快速冷却。

另外,如图3和4所示,待检测轴承10包括载体和垫块101,载体包括设置于其上的凸台、安装于该凸台上的多个定位销以及开设于凸台一侧的油料供给槽;所述垫块101安装于所述载体,其包括设置于垫块101的两侧且与定位销配合设置的定位腔、设置于垫块底部且与所述凸台接触的支撑块及位于该支撑块一侧的储油槽,该储油槽与所述油料供给槽连通设置,通过定位销与支撑块对垫块101进行支撑,在测试过程中垫块与止推环431相对摩擦,从而使垫块101绕支撑块发生小幅度的摆动,使垫块与止推环431之间形成油膜,进而提高待检测轴承10的耐磨型及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承载部423包括与所述承载座A421结构相同的承载座B4231以及固定设置于该承载座B4231上的止推轴承4232,该止推轴承4232与待测试轴承10分别位于所述止推环431的上下两侧且均与其接触设置。

实施例二

如图6、7和8所示,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加载组件43还包括套设与所述转轴433上的施压套435、开设于所述转轴433外圆周面上的限位槽436、设置于该限位槽436内且位于所述施压套435与所述止推环431之间用于对止推环进行轴向定位的轴向限位环437;在本实施例中,施压套435为管状结构设置,限位环437为环形结构且其外径D与转轴433的直径d之间,D>d,通过限位环437、承载座A421及承载座B4231使转轴沿竖直方向稳定设置,另外,通过施压套435与限位环437接触,使下驱动机构5上移,通过止推环431将作用力传导至传动组件32上,进而实现作用于待测试轴承10上的轴向施加力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1和6所示,所述控制组件44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体41上且与其内部相连通用于其内部流动介质转移的导入管441和输出管442以及设置于所述承载部423的上方且伸入所述承载体41的测温仪443;所述导入管441和输出管442位于所述承载体41的外部且两者呈上下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流动介质优选为#2或者#5机械油,通过导入管441和输出管442与外部冷却装置连通,从而使承载体41内部的流动介质形保持恒温,进而使承载体41内部待测试轴承10的模拟环境保持恒温;通过测温仪443以电信号传输方式传输至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对其进行稳定、压载力及止推环431的转速控制。

实施例三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通过导入管441将带有高温或者低温的流动介质输入至承载体41内,配合测温仪443,使待测试轴承10的测试环境达到一种极限工作环境,对其进行极限测试,提高对待检测轴承10的测试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实现本实用新型对待检测轴承10不同工作环境在同一台设备上的快速模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测试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5、8和9所示,所述驱动组件33与所述传动组件32呈上下结构设置于所述固定板31上,所述传动组件32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板31下方的传动座321以及设置于该传动座321上且与所述转轴433配合连接的花键槽322,该花键槽322与所述转轴433以花键传动方式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传动座321分别通过深沟球轴承和平面轴承将传动座321转动设置于固定板31上;花键槽322与转轴433套合传动,工作时,通过下驱动机构5推动转轴433上移,由设置于转轴433上端部的花键与花键槽322套合传动的同时,通过限位环437与施压套435将传动座321上的作用于施加于止推环431上,通过止推环431实现对待测试轴承10的轴向压载。

进一步的,如图5和10所示,所述下驱动机构5为倒置的气缸结构设置,其包括滑动套设于所述导向柱2上的移动板51、设置于该移动板51上且向下延伸的缸体52、与该缸体52配合设置且位于其下方的活塞杆53、设置于该活塞杆53的端部的调心钢球54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且与该调心钢球54相接触的定位块55。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基座1、固定板31及移动板51均为水平设置的矩形结构,所述导向柱2沿竖直方向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1的四角。

进一步的,如图1、2和5所示,所述传动座321、转轴433、承载座A421、缸体52、活塞杆53及调心钢球54均为同轴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如通过测试机构与上驱动机构的可分离传动方式,使止推环对待测试轴承进行轴向压载的同时与其摩擦,结合控制组件对流动介质的稳定控制,实现轴承测试环境的快速转换的设计构思,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