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试验辅助装置及解剖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5133发布日期:2019-01-25 16:5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解剖试验辅助装置及解剖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学的解剖试验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剖试验辅助装置及解剖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解剖是一个医学、生物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指用特制的刀、剪把人体或动植物体剖开,对其内部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学习过程。随着解剖技术的发展,解剖器械的种类愈发复杂和繁多,根据解剖目标种类和特性的区别,选择合适的解剖器械,能够使得解剖试验操作步骤简易且试验成功率提高,更能实现较好的研究效果。

目前的解剖技术中用到的某些染色剂感光易变性,使用前需要利用棕色瓶保存并用锡纸将瓶身包围保证遮光效果,而在后续试验中在使用染色剂对样品染色及解剖的过程中,也需要尽可能减少样品的感光时间,降低染色剂感光变性对试验效果的影响。由于现有的解剖试验装置操作复杂,操作耗时较多,容易导致涂覆在样品上的染色剂感光过多影响试验效果,而且,现有的解剖试验装置的可操作空间不能根据需要不同试验样品的需要来进行调整,导致解剖试验效率低,难以理想地满足解剖试验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解剖试验辅助装置及解剖试验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解剖试验装置的操作空间不易调节且解剖操作的灵活性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解剖试验辅助装置,包括卡槽环、放大镜、支架、玻片固定夹和伸缩尺;卡槽环的内环侧设置有卡槽,放大镜卡接在卡槽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玻片固定夹包括第一玻片固定夹和第二玻片固定夹;第一支架的一端与卡槽环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玻片固定夹连接;第二支架的一端与卡槽环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玻片固定夹连接;伸缩尺两端分别与第一玻片固定夹和第二玻片固定夹的尾部连接,伸缩尺的尺身长度可调。

进一步地,卡槽环上还设置环形滑动槽,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端部分别设置在环形滑动槽内。

可选地,卡槽环为圆环状,环形滑动槽的横截面为圆环状。

可选地,第一支架和/或第二支架包括端部相互铰接的上杆和下杆,上杆的另一端与卡槽环滑动连接,下杆的另一端与玻片固定夹连接。

可选地,上杆和/或下杆都为伸缩套杆。

可选地,第一支架与第一玻片固定夹的尾部固定连接;第二支架与第二玻片固定夹的尾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第一玻片固定夹上设置有第一滑动轨道,第一支架的端部设置在第一滑动轨道内并可沿第一滑动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在第二玻片固定夹上设置有第二滑动轨道,第二支架的端部设置在第二滑动轨道内并可沿第二滑动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伸缩尺的尺身设有刻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解剖试验辅助装置还包括载物台,第一玻片固定夹和第二玻片固定夹夹持在载物台边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解剖试验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的解剖试验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剖试验辅助装置,通过在玻片固定夹之间设置伸缩尺,且伸缩尺的尺身长度可调,从而能够通过调节伸缩尺的尺身长度来改变第一玻片固定夹和第二玻片固定夹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能够方便的对解剖试验辅助装置的操作空间进行调节,与玻片固定夹连接设置的支架还与卡槽环之间滑动连接,使得在调节第一玻片固定夹和第二玻片固定夹之间距离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支架在卡槽环上滑动,便于对放大镜观察视野和观察位置的调整,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剖试验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剖试验辅助装置中卡槽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剖试验辅助装置中玻片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剖试验辅助装置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剖试验辅助装置中载物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放大镜;2-支架;21-第一支架;211-上杆;212-下杆;22-第二支架;23-滑块;3-玻片固定夹;30-滑动轨道;31-第一玻片固定夹;32-第二玻片固定夹;33-第一滑动轨道;34-卡扣;35-第二滑动轨道;4-卡槽环;5-伸缩尺;6-环形滑动槽;7-卡槽;8-载物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解剖试验辅助装置,包括:卡槽环4、放大镜1、支架2、玻片固定夹3和伸缩尺5。参照图2所示,为解剖试验辅助装置上的卡槽环4,在卡槽环4的内环侧设置有卡槽7,将放大镜1卡接设置在卡槽7上。参照图3和图4所示,为解剖试验辅助装置上的支架2,支架2包括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玻片固定夹3包括第一玻片固定夹31和第二玻片固定夹32。第一支架21的一端与卡槽环4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玻片固定夹31连接。第二支架22的一端与卡槽环4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玻片固定夹32连接。伸缩尺5两端分别与第一玻片固定夹31和第二玻片固定夹32的尾部连接,伸缩尺5的尺身长度可调。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解剖试验辅助装置进行解剖试验时,由于第一支架21另一端与第一玻片固定夹31连接,第二支架22的另一端与第二玻片固定夹32连接,伸缩尺5两端分别与第一玻片固定夹31和第二玻片固定夹32的尾部连接,所以,当对伸缩尺5的长度进行调节时,可以同时配合调节第一支架21的端部和第二支架22的端部分别在卡槽环4的环形滑动槽6中滑动,从而实现平稳的移动放大镜1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在试验完毕后,可将伸缩尺5调节为最短的状态,并相应的滑动第一支架21与第二支架22在卡槽环4内的位置,以便将整个装置收缩为最小状态,减少占用空间,方便装置的收纳和携带。

第二,如图1所示,第一支架21的一端与卡槽环4滑动连接,其中,对于滑动连接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进行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保证使得第一支架21的端部与卡槽环4之间连接,并且第一支架21的端部可平滑的改变在卡槽环4上的连接位置即可。示例的,可以为在第一支架21上设置有滑块23,滑块23设置在卡槽环4的环形滑动槽6内,第一支架21通过滑块23在环形滑动槽6中滑动实现与卡槽环4之间的滑动连接。第二支架22与卡槽环4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支架2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如图4所示,第一支架21的另一端与第一玻片固定夹3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不限定第一支架21的另一端与第一玻片固定夹31连接的具体位置,即,第一支架21可以与第一玻片固定夹31的任意位置之间连接。同样的,第二支架22的另一端与第二玻片固定夹32连接,本实用新型中不限定第二支架22的另一端与第二玻片固定夹32的连接的具体位置,即,第二支架22可以与第二玻片固定夹32的任意位置之间连接。但是,由于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另一端分别与卡槽环4活动连接,因此,为了保持卡槽环4以及设置在卡槽环4内的放大镜1的平衡,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在通常情况下,第一支架21在第一玻片固定夹31上的位置应当与第二支架22在第二玻片固定夹32上的固定位置保持一致或者是近似一致。

第四,伸缩尺5的尺身长度可调,具体是指,伸缩尺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玻片固定夹31的尾部和第二玻片固定夹32的尾部,伸缩尺5两端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即可调节第一玻片固定夹31的尾部和第二玻片固定夹32的尾部之间的距离。例如,当使用者需要第一玻片固定夹31与第二玻片固定夹32之间的距离较大时,可以将伸缩尺5根据自己所需要的距离进行展开;当使用者需要第一玻片固定夹31与第二玻片固定夹32之间的距离较小时,可以将伸缩尺5根据自己所需要的距离进行收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伸缩尺5的尺身长度调节方式不进行具体限定,示例的,伸缩尺5可以为弹性材料制作,两端通过相向或相对的力即可实现拉伸和缩短,或者,伸缩尺5可以为相互套接的尺片结构,相邻的两尺片之间可以实现伸缩长短。

第五,放大镜1具体指的是,能够实现放大作用的透镜,根据放大镜1的放大倍数不同,可以包括放大比例较小的常规放大镜1以及放大比例较大的显微镜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放大镜1的种类不进行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剖试验辅助装置,通过在玻片固定夹3之间设置伸缩尺5,且伸缩尺5的尺身长度可调,从而能够通过调节伸缩尺5的尺身长度来改变第一玻片固定夹31和第二玻片固定夹32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能够方便的对解剖试验辅助装置的操作空间进行调节,与玻片固定夹3连接设置的支架2还与卡槽环4之间滑动连接,使得在调节第一玻片固定夹31和第二玻片固定夹32之间距离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支架2在卡槽环4上滑动,便于对放大镜1观察视野和观察位置的调整,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卡槽环4的边缘上还设置有环形滑动槽6,环形滑动槽6内部连接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端部,将上述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端部分别设置在环形滑动槽6内,第一支架21和/或第二支架22的端部可以在卡槽环4的环形滑动槽6中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架21和/或第二支架22的端部可以在卡槽环4的环形滑动槽6中滑动。是指第一支架21的端部可以在卡槽环4的环形滑动槽6中滑动;或者,第二支架22的端部可以在卡槽环4的环形滑动槽6中滑动;或者,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端部均可在卡槽环4的环形滑动槽6中滑动三种情形。以下以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端部均可在卡槽环4的环形滑动槽6中滑动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卡槽环4可以设置为圆形或者矩形、三角形以及五边形等任一首尾闭合的环状。卡槽环4的内环侧卡接的放大镜1的形状与卡槽环4的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吻合。由于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较佳的试验视野,放大镜1一般均为圆形,因此,为了便于放大镜1在卡槽环4内的卡接设置牢固,示例的,如图2所示,通常情况下,卡槽环4设置为圆形环状。

示例的,如图2所示,在卡槽环4的朝上的一面边缘凹设一个环形滑动槽6。环形滑动槽6为首尾连接的闭合槽。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环形滑动槽6的横截面形状不作具体限定。为了使得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端部能够在环形滑动槽6中稳定流畅的滑动,通常情况下,设置环形滑动槽6的横截面为圆环状。示例的,将环形滑动槽6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形环或者椭圆形环。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支架21和/或第二支架22包括端部相互铰接的上杆211和下杆212,上杆211的另一端与卡槽环4的环形滑动槽6连接,下杆212的另一端与第一玻片固定夹31的尾部和/或第二玻片固定夹32的尾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架21和/或第二支架22包括端部相互铰接的上杆211和下杆212,是指仅第一支架21包括相互铰接的上杆211和下杆212;或者,仅第二支架22包括相互铰接的上杆211和下杆212;或者,第一支架21包括相互铰接的上杆211和下杆212,第二支架22也包括相互铰接的上杆211和下杆212三种情形。以下以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均包括端部相互铰接的上杆211和下杆212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支架21的上杆211的端部与下杆212的端部铰接,第二支架22的上杆211的端部与下杆212的端部铰接,通过改变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上杆211和下杆212之间的角度,可以实现上杆211和下杆212的相互折叠。

这样一来,可以通过调整上杆211和下杆212之间的角度,来调节放大镜1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玻片的大小以及观测视野。

可选地,上杆211和/或下杆212为伸缩套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伸缩套杆的杆体长度、套杆的节数均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伸缩调节上杆211和/或下杆212的长度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所需的调节范围对伸缩套杆的参数尺寸进行具体选择。

当上杆211为伸缩套杆时,通过调节上杆211的伸缩程度,可以调整放大镜1相对于玻片的水平位置;当下杆212为伸缩套杆时,通过调节下杆212的伸缩程度,可以调整放大镜1相对于玻片的竖直位置,即可以调整放大镜1与玻片的竖直距离,调整放大镜1的高度;当上杆211和下杆212都为伸缩套杆时,通过同时调节上杆211与下杆212的伸缩程度可以调节放大镜1相对于玻片的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这样的设置,可以让使用者更容易操作放大镜1的位置,方便观察玻片上的物体,增加操作的灵活性。在不使用解剖辅助装置时,也可将上杆211和下杆212设置为最短的状态,这样一来,减少了收纳空间,便于使用者收纳和携带。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支架21与第一玻片固定夹31的尾部固定连接;第二支架22与第二玻片固定夹32的尾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卡槽环4。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于需要保持玻片的水平度才能够取得正确的试验结果的试验操作中,为了保证玻片观测的试验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解剖试验辅助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将第一玻片固定夹31、第二玻片固定夹32以及伸缩尺5设置在同一水平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第一玻片固定夹31上设置有第一滑动轨道33,第一滑动轨道33上设置有卡扣34,且卡扣34均匀分布在第一滑动轨道33的一侧或两侧,在第一支架21的下杆212的端部设置有滑块23,将其滑块23卡接在第一滑动轨道33内并用其卡扣34将其固定,当第一支架21延第一滑动轨道33的延伸方向移动时,只需轻微拨动第一支架21在第一滑动轨道33上的方向即可。同样的,第二玻片固定夹32的设置与第一玻片固定夹31的设置相似。这样一来,例如,若已经将玻片用第一玻片固定夹31和第二玻片固定夹32夹持稳定,但是玻片上的物体偏离放大镜1可观测的视野时,可通过移动第一支架21和/或第二支架22在第一玻片固定夹31和第二玻片固定夹32上的位置,使玻片上的物体出现在放大镜1能够观察到的视野内,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解剖试验装置的调节灵活性。

进一步地,伸缩尺5的尺身上设有刻度。

当预先知道玻片的大小时,可预先调整好伸缩尺5的尺寸大小进行配合,这样一来,在进行试验时就能直接将玻片固定在第一玻片固定夹31和第二玻片固定夹32上,从而不必在试验中再调整尺寸和位置,以便尽快观察玻片上的物体,减少玻片上涂覆的染色剂的感光时间。

进一步地,参照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解剖试验辅助装置还可以包括夹持第一玻片固定夹31和第二玻片固定夹32的载物台8。

如图5所示,由于设置有载物台8,提高了玻片试验中的水平度,而且,设置有载物台8的解剖试验辅助装置在进行试验操作时,玻片放置于载物台8上并由第一玻片固定夹31和第二玻片固定夹32进行夹持,这样一来,载物台8还能够对玻片进行保护,减少外界环境的碰撞、振动等对玻片的损伤。另外,对于设置有载物台8的解剖试验辅助装置,试验对象除了玻片以外,还可以包括其他形状、类型的试验物,只要能够放置在载物台8上并由第一玻片固定夹31和第二玻片固定夹32进行夹持固定,即可进行观察和试验。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使装置的试验范围更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解剖试验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任一种解剖试验辅助装置。该解剖试验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解剖试验辅助装置的实施例,由于该解剖试验装置采用了上述解剖试验辅助装置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根据需要将试验物品放置在载物台8上,在第一玻片固定夹31和第二玻片固定夹32上均可增加其他辅助部件将待解剖物体进一步固定,即可通过上述解剖试验辅助装置的操作方式灵活调整放大镜1的位置开始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放大镜1还可根据使用者需要,设置其他任意可以协助放大镜1观察物体的照明装置或其他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