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电机控制器气密性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8262发布日期:2019-04-16 23:37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检测电机控制器气密性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技术领域,涉及电机控制器气密性检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电机控制器气密性的工装。



背景技术:

从目前汽车的发展趋势来看,纯电动汽车是当前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其核心就是电机驱动,电机控制器是实现电池的直流电供电与电机的交流电用电交换、实现电机的驱动的关键部件,属于电动车核心功率部件,要求其能够持续可靠的运行,电机控制器的各项性能将直接影响整车的相关性能,尤其是整车在某些极端工况下,而电机控制器的气密性又是至关重要的性能指标,必须要符合检测要求。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应用于电机控制器气密性检测的工装装置,用于检测电机控制器在生产过程中的气密性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电机控制器气密性的工装,该工装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便于连接和安装,用于检测电机控制器在生产过程中的气密性,使用过程省时省力,能提高工作的可靠性和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检测电机控制器气密性的工装,包括阀体、阀芯和弹簧,所述阀体上设有用于放置阀芯和弹簧的空腔,所述弹簧套接在阀芯上,所述阀芯滑动连接在阀体的空腔中,所述阀体上设有用于为推动阀芯移动的气体提供通道的进气口,所述阀芯上设有用于为气密性检测气体提供通道的气道,所述气道贯穿整个阀芯。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一端与输入气密性检测气体的管道连接,阀芯的另一端与电机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上设有台肩,弹簧套接在阀芯上,弹簧的一端与台肩接触,弹簧的另一端与阀体接触,台肩的外侧与阀体空腔的内壁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包括前腔体和后腔体,前腔体与后腔体密封连接,在前腔体与后腔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Ⅰ。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的一端与前腔体配合,阀芯的另一端与后腔体配合,台肩与后腔体的内壁接触,弹簧设置在后腔体内,弹簧的一端与台肩接触,弹簧的另一端与后腔体远离前腔体的一端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台肩上设有用于放置密封圈Ⅱ的凹槽,密封圈Ⅱ设置在台肩上的凹槽中,台肩通过密封圈Ⅱ与后腔体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穿出前腔体的一端设有橡胶套和锁紧螺母,橡胶套和锁紧螺母均套接在阀芯上,橡胶套一端的端面与前腔体的前端面紧密接触,橡胶套另一端的端面与锁紧螺母端面接触,锁紧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阀芯上。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与前腔体内壁的接触处设有密封圈Ⅲ,阀芯与前腔体内壁的接触段阀芯上设用于放置密封圈Ⅲ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设置在后腔体上,进气口位于前腔体和后腔体接触处与台肩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上设有用于与输入推动阀芯移动的气体的管道连接的管接头Ⅰ,阀芯上气道的进气口处设有用于与输入气密性检测气体的管道连接的管接头Ⅱ。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用于检测电机控制器在生产过程中的气密性,该工装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便于连接和安装,使用过程省时省力,与传统技术相比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和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的阀体设计为前腔体与后腔体分体式结构,方便阀芯的装配,对于前腔体与后腔体内部结构的加工也提供了方便;此外,前腔体与后腔体的连接处,从内向外看前腔体与后腔体有三个接触面,分别为竖向接触面、横向接触面、竖向接触面形成拐折结构,增加密封性。此处密封圈Ⅰ的设置位置和设置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3.本实用新型进气口设置在密封圈Ⅱ与密封圈Ⅲ之间,这样在通过进气口向腔体内输入气体时,气体不会泄露,推动阀芯移动;管接头Ⅰ和管接头Ⅱ的设置,方便输气管道与进气口、气道的连接和拆卸,还有利于连接的密封性,避免泄气。

4.本实用新型橡胶套和锁紧螺母的设置,在气密性检测时,锁紧螺母随阀芯一同向后方移动,由于橡胶套没有移动空间,橡胶套会被锁紧螺母压变形并膨胀,从而使橡胶套与电机控制器上的气密性检测孔紧密配合防止检测气体泄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检测电机控制器气密性工装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检测电机控制器气密性工装的工作原理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阀体;10、进气口;2、电机控制器;3、弹簧; 4、阀芯;40、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平面方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检测电机控制器气密性的工装,包括阀体1、阀芯4和弹簧3,阀体1上设有用于放置阀芯4和弹簧3的空腔,弹簧3套接在阀芯4上,阀芯4滑动连接在阀体1的空腔中,阀体1上设有用于为推动阀芯4 移动的气体提供通道的进气口10,阀芯4上设有用于为气密性检测气体提供通道的气道40,气道40贯穿整个阀芯4。阀芯4一端与输入气密性检测气体的管道连接,阀芯4的另一端与电机控制器连接。阀芯4上设有台肩41,弹簧3套接在阀芯4上,弹簧3的一端与台肩41接触,弹簧3的另一端与阀体1接触,台肩41的外侧与阀体1空腔的内壁接触。弹簧3设置在台肩41的一侧,进气口10位于台肩41的另一侧,例如弹簧3在台肩41的左侧,进气口10在台肩 41的右侧,推动阀芯4移动的气体从进气口10进入到阀体1内,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后推动阀芯4向靠近弹簧3的方向移动,弹簧3被压缩。

上述阀体1包括前腔体11和后腔体12,前腔体11与后腔体12密封连接,在前腔体11与后腔体12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Ⅰ13;为保证前腔体11与后腔体 12连接的密封性,将前腔体11与后腔体12的配合处设计成台阶阶梯配合的形式,在本实用新型中前腔体11与后腔体12的连接处,从内向外看前腔体11与后腔体12有三个接触面,分别为竖向接触面、横向接触面、竖向接触面形成拐折结构,增加密封性。此处密封圈Ⅰ13的设置位置和设置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阀芯4的一端与前腔体11配合,且穿出前腔体11,阀芯4的另一端与后腔体12配合,且穿出后腔体12,台肩41与后腔体12的内壁接触,弹簧3设置在后腔体12内,弹簧3的一端与台肩41接触,弹簧3的另一端与后腔体12远离前腔体11的一端接触。为保证台肩41与后腔体12连接的密封性,在台肩41 上设有用于放置密封圈Ⅱ42的凹槽,密封圈Ⅱ42设置在台肩41上的凹槽中,台肩41通过密封圈Ⅱ42与后腔体12密封连接。阀芯4与前腔体11内壁的接触处设有密封圈Ⅲ43,阀芯4与前腔体11内壁的接触段阀芯4上设用于放置密封圈Ⅲ43的凹槽。进气口10设置在后腔体12上,进气口10位于前腔体11和后腔体12接触处与台肩41之间。即进气口10设置在密封圈Ⅱ42与密封圈Ⅲ43 之间,这样在通过进气口10向腔体内输入气体时,气体不会泄露,推动阀芯4 移动。

进气口10上设有用于与输入推动阀芯4移动的气体的管道连接的管接头Ⅰ 111,阀芯4上气道40的进气口处设有用于与输入气密性检测气体的管道连接的管接头Ⅱ401;管接头Ⅰ111和管接头Ⅱ401的设置,方便输气管道与进气口 10、气道40的连接和拆卸,还有利于连接的密封性,避免泄气。

阀芯4穿出前腔体11的一端设有橡胶套5和锁紧螺母6,橡胶套5和锁紧螺母6均套接在阀芯4上,橡胶套5一端的端面与前腔体11的前端面紧密接触,橡胶套5另一端的端面与锁紧螺母6端面接触,锁紧螺母6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阀芯4上。

在进行电机控制器气密性检测时,先将该工装阀芯4前端的橡胶套5插入电机控制器2上设置的气密性检测孔21内,然后通过外部的气阀控制推动阀芯移动气体由进气口10进入腔体内,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后推动阀芯4向后方移动,即阀芯4向靠近弹簧3的方向移动,锁紧螺母6随阀芯4一同向后方移动,由于橡胶套5没有移动空间,橡胶套5会被锁紧螺母6压变形并膨胀,从而使橡胶套5与电机控制器上的气密性检测孔21紧密配合防止检测气体泄漏。阀芯4为中空结构,气密性检测气体从阀芯4的气道40进入电机控制器内部,空气检漏仪(气密性检测设备),空气检漏仪上会显示气压值和气体泄漏量,然后自动判断电机控制器气密性的合格与不合格(“绿灯亮”表示“合格”,“红灯亮”表示“不合格”),同时,空气检漏仪自动结束对电机控制器的气密性检测。当气密性检测完成后,通过外部的气阀控制推动阀芯移动气体关闭,腔体内压强减小,由弹簧3将阀芯4恢复到初始位置,同时橡胶套5也恢复原形,从而使橡胶套5与电机控制器气密性检测孔21松开,可轻松取出整个工装。

图2中箭头方向为气体流动方向。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