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3027发布日期:2019-03-22 20:0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气密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密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密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配件在加工的过程中,会对其进行气密性的检测。目前,常见的气密检测使用简易的机械来进行。这些机械虽然具有检测的功能,但是更换待检测零件和确定合格与不合格零件需要人工辅助完成。另外,这样的检测方式,也不能达到预想的检测效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密检测系统,可将上件、压紧、充气、检测、释放和下件的步骤连贯起来,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工。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密检测系统,包括机架、压缩空气储罐和压力检测装置,所述机架上表面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方设有旋转台,所述安装板上表面围绕旋转台分别设有压紧组件、充气组件、检测组件和释放组件,所述安装板上表面与压紧组件对应的位置设有上件移动组件,所述安装板上表面与释放组件对应的位置设有下件移动组件,所述旋转台上表面从靠近上件移动组件的一端到靠近下件移动组件的一端依次设有第一旋转组件、第二旋转组件、第三旋转组件、第四旋转组件和第五旋转组件,当所述旋转台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旋转组件位于压紧组件内侧,所述第二旋转组件位于充气组件内侧,所述第四旋转组件位于检测组件内侧,所述第五旋转组件位于释放组件内侧,所述第三旋转组件位于第二旋转组件和第四旋转组件之间,所述安装板下表面设有驱动旋转台旋转的旋转伺服电动机;

所述第一旋转组件、第二旋转组件、第三旋转组件、第四旋转组件和第五旋转组件均包括两对称设置的滑台支架和设置于滑台支架上与其相对滑动的滑台,两所述滑台支架外侧设有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顶部设有穿过旋转支架的下移螺杆,所述下移螺杆底部设有压紧块,所述旋转支架顶部还设有穿过旋转支架且与压紧块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设有连接盘,所述压紧块其中一侧面与滑台对应的位置通过旋转连接块连接有定位块,所述滑台支架之间还设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顶部通过立板设有数个中空的充气箱,所述充气箱顶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开关阀,所述开关阀与所述压力检测装置连接,所述充气箱靠近定位块的一端开有与其内部空腔连通的放气孔;

所述压紧组件包括设置于滑台支架顶上方的活塞杆端朝下设置的压紧气缸和设置于滑台支架下方的活塞杆端朝上设置的定位气缸,所述压紧气缸活塞杆端设有第一上连接板,所述第一上连接板侧面设有与连接盘匹配的第一上移挂板,所述定位气缸活塞杆端设有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顶部与滑台对应的位置通过弧形连接部设有推板;

所述充气组件包括设置于滑台支架顶上方的活塞杆端朝下设置的第一开关气缸和设置于滑台支架下方的活塞杆端朝上设置的充气气缸,所述第一开关气缸活塞杆端与开关阀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开关压板,所述充气气缸活塞杆端设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顶部设有第一充气嘴,所述第一连接座侧面设有与第一充气嘴连通的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与压缩空气储罐连通;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设置于滑台支架顶上方的活塞杆端朝下设置的第二开关气缸和设置于滑台支架下方的活塞杆端朝上设置的检测气缸,所述第二开关气缸活塞杆端与开关阀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开关压板,所述检测气缸活塞杆端设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顶部设有第二充气嘴,所述第二连接座侧面设有与第二充气嘴连通的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与压缩空气储罐连通;

所述释放组件包括设置于滑台支架顶上方的活塞杆端朝下设置的释放气缸,所述释放气缸活塞杆端设有第二上连接板,所述第二上连接板侧面设有与连接盘匹配的第二上移挂板;

所述上件移动组件包括上件伺服组件,所述上件伺服组件上设有与其相对移动的上件移动架,所述上件移动架上通过上件连接块设有上件抓取气缸,所述上件抓取气缸活塞杆端设有上件真空吸盘,所述上件伺服组件之间通过上件支架设有上工件托盘;

所述下件移动组件包括下件伺服组件,所述下件伺服组件上设有与其相对移动的下件移动架,所述下件移动架上通过下件连接块设有下件抓取气缸,所述下件抓取气缸活塞杆端设有下件真空吸盘,所述上件伺服组件之间通过下件支架设有下件工件托盘。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架上表面位于旋转盘上方的位置设有护罩。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件伺服组件包括两对称设置的上件输送带,两所述上件输送带其中一端通过上件连接轴连接,所述上件连接轴侧面设有驱动其旋转的上件伺服电动机。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下件伺服组件包括两对称设置的下件输送带,两所述下件输送带其中一端通过下件连接轴连接,所述下件连接轴侧面设有驱动其旋转的下件伺服电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件移动组件、压紧组件、充气组件、检测组件、释放组件、下件移动组件与各旋转组件的配合,可将上件、压紧、充气、检测、释放和下件的步骤连贯起来,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台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台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转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旋转组件与压紧组件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旋转组件与充气组件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旋转组件与检测组件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旋转组件与释放组件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上件移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下件移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安装板;3、旋转台;4、压紧组件;5、充气组件;6、检测组件;7、释放组件;8、上件移动组件;9、下件移动组件;10、第一旋转组件;11、第二旋转组件;12、第三旋转组件;13、第四旋转组件;14、第五旋转组件;15、旋转伺服电动机;16、护罩;41、压紧气缸;42、定位气缸;43、第一上连接板;44、第一上移动挂板;45、下连接板;46、弧形连接部;47、推板;51、第一开关气缸;52、充气气缸;53、第一开关压板;54、第一连接座;55、第一充气嘴;56、第一进气管;61、第二开关气缸;62、检测气缸;63、第二开关压板;64、第二连接座;65、第二充气嘴;66、第二进气管;71、释放气缸;72、第二上连接板;73、第二上移挂板;81、上件伺服组件;82、上件移动架;83、上件连接块;84、上件抓取气缸;85、上件真空吸盘;86、上件支架;87、上工件托盘;91、下件伺服组件;92、下件移动架;93、下件连接块;94、下件抓取气缸;95、下件真空吸盘;96、下件支架;97、下件工件托盘;101、滑台支架;102、滑台;103、旋转支架;104、下移螺杆;105、压紧块;106、连接杆;107、连接盘;108、旋转连接块;109、定位块;1010、安装台;1011、立板;1012、充气箱;1013、开关阀;1014、放气孔;811、上件输送带;812、上件连接轴;813、上件伺服电动机;911、下件输送带;912、下件连接轴;913、下件伺服电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10所示,一种气密检测系统,包括机架1、压缩空气储罐和压力检测装置,所述机架1上表面设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上方设有旋转台3,所述安装板2上表面围绕旋转台3分别设有压紧组件4、充气组件5、检测组件6和释放组件7,所述安装板2上表面与压紧组件4对应的位置设有上件移动组件8,所述安装板2上表面与释放组件7对应的位置设有下件移动组件9,所述旋转台3上表面从靠近上件移动组件8的一端到靠近下件移动组件9的一端依次设有第一旋转组件10、第二旋转组件11、第三旋转组件12、第四旋转组件13和第五旋转组件14,当所述旋转台3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旋转组件10位于压紧组件4内侧,所述第二旋转组件11位于充气组件5内侧,所述第四旋转组件13位于检测组件6内侧,所述第五旋转组件14位于释放组件7内侧,所述第三旋转组件12位于第二旋转组件11和第四旋转组件13之间,所述安装板2下表面设有驱动旋转台3旋转的旋转伺服电动机15;

所述第一旋转组件10、第二旋转组件11、第三旋转组件12、第四旋转组件13和第五旋转组件14均包括两对称设置的滑台支架101和设置于滑台支架101上与其相对滑动的滑台102,两所述滑台支架101外侧设有旋转支架103,所述旋转支架103顶部设有穿过旋转支架103的下移螺杆104,所述下移螺杆104底部设有压紧块105,所述旋转支架103顶部还设有穿过旋转支架103且与压紧块105连接的连接杆106,所述连接杆106顶部设有连接盘107,所述压紧块105其中一侧面与滑台102对应的位置通过旋转连接块108连接有定位块109,所述滑台支架101之间还设有安装台1010,所述安装台1010顶部通过立板1011设有数个中空的充气箱1012,所述充气箱1012顶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开关阀1013,所述开关阀1013与所述压力检测装置连接,所述充气箱1012靠近定位块109的一端开有与其内部空腔连通的放气孔1014;

所述压紧组件4包括设置于滑台支架101顶上方的活塞杆端朝下设置的压紧气缸41和设置于滑台支架101下方的活塞杆端朝上设置的定位气缸42,所述压紧气缸41活塞杆端设有第一上连接板43,所述第一上连接板43侧面设有与连接盘107匹配的第一上移挂板,所述定位气缸42活塞杆端设有下连接板45,所述下连接板45顶部与滑台102对应的位置通过弧形连接部46设有推板47;

所述充气组件5包括设置于滑台支架101顶上方的活塞杆端朝下设置的第一开关气缸51和设置于滑台支架101下方的活塞杆端朝上设置的充气气缸52,所述第一开关气缸51活塞杆端与开关阀1013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开关压板53,所述充气气缸52活塞杆端设有第一连接座54,所述第一连接座54顶部设有第一充气嘴55,所述第一连接座54侧面设有与第一充气嘴55连通的第一进气管56,所述第一进气管56与压缩空气储罐连通;

所述检测组件6包括设置于滑台支架101顶上方的活塞杆端朝下设置的第二开关气缸61和设置于滑台支架101下方的活塞杆端朝上设置的检测气缸62,所述第二开关气缸61活塞杆端与开关阀1013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开关压板63,所述检测气缸62活塞杆端设有第二连接座64,所述第二连接座64顶部设有第二充气嘴65,所述第二连接座64侧面设有与第二充气嘴65连通的第二进气管66,所述第二进气管66与压缩空气储罐连通;

所述释放组件7包括设置于滑台支架101顶上方的活塞杆端朝下设置的释放气缸71,所述释放气缸71活塞杆端设有第二上连接板72,所述第二上连接板72侧面设有与连接盘107匹配的第二上移挂板73;

所述上件移动组件8包括上件伺服组件81,所述上件伺服组件81上设有与其相对移动的上件移动架82,所述上件移动架82上通过上件连接块83设有上件抓取气缸84,所述上件抓取气缸84活塞杆端设有上件真空吸盘85,所述上件伺服组件81之间通过上件支架86设有上工件托盘87;

所述下件移动组件9包括下件伺服组件91,所述下件伺服组件91上设有与其相对移动的下件移动架92,所述下件移动架92上通过下件连接块93设有下件抓取气缸94,所述下件抓取气缸94活塞杆端设有下件真空吸盘95,所述上件伺服组件81之间通过下件支架96设有下件工件托盘97。

本实施例中,机架1上表面位于旋转盘上方的位置设有护罩16。

本实施例中,上件伺服组件81包括两对称设置的上件输送带811,两所述上件输送带811其中一端通过上件连接轴812连接,所述上件连接轴812侧面设有驱动其旋转的上件伺服电动机813。

本实施例中,下件伺服组件91包括两对称设置的下件输送带911,两所述下件输送带911其中一端通过下件连接轴912连接,所述下件连接轴912侧面设有驱动其旋转的下件伺服电动机913。

本检测系统的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旋转组件10位于压紧组件4内侧,所述第二旋转组件11位于充气组件5内侧,所述第四旋转组件13位于检测组件6内侧,所述第五旋转组件14位于释放组件7内侧,所述第三旋转组件12位于第二旋转组件11和第四旋转组件13之间。检测开始时,人工将待检测的工件放置到上件工件托盘内。上件移动组件8的上件伺服组件81带动上件移动架82移动到上件工件托盘上方。上件抓取气缸84带动上件真空吸盘85下移,在真空的效果下,吸取待检测工件。位于压紧组件4内侧的第一旋转组件10的定位气缸42的活塞杆端处于伸出状态,第一旋转组件10的滑台102在滑台支架101上移动,滑台102处于弹出状态。上件真空吸盘85释放真空将待检测工件放置在滑台102上。压紧组件4的定位气缸42的活塞杆端回缩,通过设置于下连接板45上方的推板47将滑台102压回到滑台支架101上。压紧气缸41的活塞杆端伸出,第一上连接板43带动第一上移动挂板44下移且与第一旋转组件10的连接盘107接触,从而带动压紧块105下移,压住工件,同时定位块109锁住滑台102。旋转伺服电动机15旋转,第一压紧组件4旋转至充气组件5内侧。第一开关气缸51活塞杆端下移,带动第一开关压板53下移,与第一旋转组件10上的开关阀1013接触,闭合开关阀1013;同时,充气气缸52上移,带动第一充气嘴55上移,通过第一进气管56将压缩空气储罐内的压缩空气从第一充气嘴55注入工件内部。旋转伺服电动机15旋转,第一压紧组件4旋转至充气组件5和检测组件6之间,此时工件处于保压状态。旋转伺服电动机15旋转,第一压紧组件4旋转至检测组件6内侧。第二开关气缸61活塞杆端下移,带动第二开关压板63下移,与第一旋转组件10上的开关阀1013接触,打开开关阀1013;同时,检测气缸62上移,带动第二充气嘴65上移,通过第二进气管66将压缩空气储罐内的压缩空气从第二充气嘴65注入工件内部,以检测工件的合格与否。旋转伺服电动机15旋转,第一压紧组件4旋转至释放组件7内侧,释放气缸71的活塞杆端下移,第二上连接板72带动第二上移动挂板下移且与第一旋转组件10的连接盘107接触,挂住连接盘107的同时,释放气缸71上移,带动第一旋转组件10的压紧块105上移,同时带动定位块109上移,对滑台102解除压制。滑台102弹出,将检测后的工件送至下件移动组件9处。下件移动组件9的下件伺服组件91带动下件移动架92移动到滑台102上方。下件抓取气缸94带动下件真空吸盘95下移,在真空的效果下,吸取检测后的工件。

这个过程中,第一旋转组件10、第二旋转组件11、第三旋转组件12、第四旋转组件13和第五旋转组件14依次通过上件移动组件8、压紧组件4、充气组件5、检测组件6、释放组件7和下件移动组件9,形成循环。本检测系统配套的压缩空气储罐为普通气体储罐,压力检测装置为压力传感器和与之配合使用的各种显示仪器,由于两者均为现有技术,故未在附图中显示,同时也不必详细描述其结构特征。本系统可与PLC系统配合,实现自动化。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