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传感器及加热器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2352发布日期:2019-03-02 02:4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温度传感器及加热器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温度传感器及一种加热器具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电磁炉中,设有温度传感器凸伸于面板表面用于对锅具测温,以提高加热器具温控反馈精度及灵敏性,解决因锅底温度过高造成的糊锅等问题,其中,该温度传感器具体包括外壳和外壳内的感温模块,外壳由用来安装感温模块的注塑件和与注塑件一体注塑连接的感温帽合围构成,该结构存在组装困难,且外壳采用注塑连接成本高等问题,导致温度传感器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温度传感器的加热器具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传感器,包括:支架;感温帽,与所述支架为分体部件,所述感温帽套装在所述支架外侧,所述感温帽和所述支架中的一个上设有凸扣,另一个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凸扣扣入所述限位槽中形成将所述感温帽限位在所述支架上的限位结构;感温模块,设在支架上,且位于所述支架与所述感温帽合围形成的空间中并与所述感温帽的内表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温度传感器,感温帽与支架为分体部件,相比于感温帽与外壳一体注塑的方案而言,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且本设计中感温帽套装在支架外侧同时,利用凸扣和限位槽配合形成的限位结构可将感温帽限位在支架上以防止支架脱出感温帽,不仅结构简单,且可以确保感温帽与支架之间装配稳固、可靠,总体上实现了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兼顾保证产品可靠性的效果。

且感温帽与支架之间的分体组装结构形式,可实现产品的由内向外组装工序,也即,将感温模块装于支架后再利用感温帽做最后封装,相比感温帽与注塑件一体注塑时需将感温模块从外向内装入外壳中的结构而言,本设计的结构从内向外组装,避免了盲装操作工序,这样,感温模块在感温帽与支架所合围形成空间内的位置精度更容易把控,利于确保完成组装后的产品中感温帽与感温模块贴合紧密,提升产品良品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温度传感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感温帽包括:帽顶面,搭靠在所述支架的一端并与所述感温模块接触;围边,与所述帽顶面相连,所述围边处在所述支架侧面的外侧并通过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支架限位配合。

在本方案中,使感温帽的帽顶面封挡在支架的一端并与感温模块接触,其围边通过限位结构与支架限位配合,该结构可实现限制支架沿从感温帽中脱出的方向相对感温帽运动,使感温帽与支架装配稳定可靠,实现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兼顾保证产品可靠性,且通过将感温帽上的凸扣或限位槽设在围边上而避开帽顶面,这样,帽顶面结构可相应得到简化,有利于提升其在感温模块与待测温部件之间的导热效率,提升测温精准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围边的一端与所述帽顶面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支架限位配合;和/或所述围边嵌套在所述支架外侧并箍紧在所述支架上;和/或所述围边与所述支架之间设有多组所述限位结构,且多组所述限位结构沿所述围边的周向间隔地布置;和/或所述围边上设有沿其周向构造成环状的所述凸扣,所述支架上设有与环状的所述凸扣相适的环状的所述限位槽,或者,所述支架上设有沿其周向构造成环状的所述凸扣,所述围边上设有与环状的所述凸扣相适的环状的所述限位槽。

在本方案中,对于将感温帽套装在支架上后再对感温帽的围边进行收边处理以在围边上制作出用于与支架配合的凸扣或限位槽的情况而言,通过设置围边的一端与帽顶面连接,另一端通过限位结构与支架限位配合,这样,围边上被进行收边处理的部位可远离帽顶面,对帽顶面影响减小,同时,避开了帽顶面与围边的连接强化部位,收边处理操作更容易,从而相应保证限位结构成型效果,提升对感温帽的限位效果,提升产品可靠性;设置围边嵌套在支架外侧并箍紧在支架上,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感温帽与支架装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设置围边与支架之间设有多组限位结构,且多组限位结构沿围边的周向间隔地布置,可以在围边周向上形成多个对感温帽的限位点,提升感温帽与支架装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设置围边上的凸扣或限位槽为绕其周圈的环状结构,支架上的限位槽或凸扣为绕其周圈的环状结构,可以在围边周向各个位置处形成连续限位,限位效果好,提升感温帽与支架装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较之周向上间隔分布多组限位结构的情况而言,组装时无需对位,装配更方便。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对应所述感温帽的表面上设有胶槽,所述胶槽内设有胶层,且所述胶层将所述支架与所述感温帽粘接固定。

在本方案中,在支架上设有胶槽,并使胶槽内的胶层对支架和感温帽粘接,可以进一步提升感温帽与支架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了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兼顾保证产品可靠性的目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胶槽呈环形,所述感温模块位于所述胶槽的环形内侧。

在本方案中,设置胶槽呈环形,感温模块位于胶槽的环形内侧,也即感温模块的位置在环形所围设出的区域中,这不仅能实现对感温帽与支架粘接使两者装配紧密、稳定,且利用分布在感温模块周围的粘接力可有效将感温帽与感温模块拉近,使感温模块与感温帽维持紧密和均匀接触,提升测温精准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胶槽的内外径之差与所述感温帽外径之比为0.5~0.66。

在本方案中,设置胶槽的内外径之差与感温帽外径之比为0.5~0.66,这样,在确保使粘接部位对感温帽及之间起到明显、良好的连接加强作用,以保证感温帽与支架粘接牢靠的同时,可避免胶槽过宽引起对感温帽支撑加强作用减弱的问题,防止外力因素导致感温帽在对应胶槽处出现扁塌变形,提升产品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感温帽为金属帽;和/或所述感温帽的壁厚为0.5mm~1.5mm。

在本方案中,设置感温帽为金属帽,金属的导热系数高,可以提升向感温模块的传热效率,提升产品感温精准性,且金属帽具有强度高的优点,可利于提升其在限位结构处与支架装配的牢靠性,实现提升产品可靠性;设置感温帽的壁厚为0.5mm~1.5mm,这样,感温帽壁厚不至于过薄引起其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同时,感温帽壁厚不至于过厚导致传热滞后问题,本设计通过将壁厚控制为0.5mm~1.5mm,可利于兼顾感温帽导热效率和强度,从而综合提升产品测温精准性和使用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支架本体为分体部件并支撑所述支架本体,所述感温模块位于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感温帽盖装于所述支架本体并与所述感温模块接触,所述基座通过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感温帽限位配合;或所述支架为整体式支架。

在本方案中,支架构造为组件形式的结构,具体包括分体的支架本体和基座,对于支架本体,由于其上承载有如感温模块、感温帽等容易出现高温的部件,可采用耐高温材料制作,而对于基座,作为用于承载支架本体的部件,受到的直接高温影响相对于支架本体而言较小,可采用耐温性稍低的材料制作,相对于支架为整体式部件并整体采用耐高温材料制作的方案而言,可以减少耐高温材料的耗费量,实现降低产品成本。

当然,本方案也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出于精简产品部件数量的目的,也可设计支架为整体式支架部件。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上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感温模块被所述支撑结构支撑,所述感温帽与所述感温模块抵靠且将所述感温模块压紧限位在所述支撑结构上。

在本方案中,支架上设置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感温模块,感温帽盖装于支架时同时将感温模块压紧限位在支架的支撑结构上,实现感温帽、感温模块、支架三者之间的装固,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实现组装目的的同时,一方面可利于提升感温模块与感温帽的接触效果,提升感温帽向感温模块的导热效率,从而提升感温模块上的测温精准性,另一方面可实现产品的由内向外组装工序,也即,将感温模块装于支架后再利用感温帽做最后封装,相比感温帽与注塑件一体注塑时需将感温模块从外向内装入外壳中的结构而言,本设计的结构从内向外组装,避免了盲装操作工序,这样,感温模块在感温帽与支架所合围形成空间内的位置精度更容易把控,利于确保完成组装后的产品中感温帽与感温模块贴合紧密,提升产品良品率。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具组件,包括:加热器具;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加热器具上。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具组件,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加热器具组件为电磁炉、灶台、电饭煲、电压力锅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器具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温度传感器,110支架,111支架本体,112基座,1121限位槽,113胶槽,114凸筋,120感温帽,121帽顶面,122围边,1221凸扣,130感温模块,131壳体,132温敏件,133封装材料,140胶层,150弹性垫,160弹簧,200加热器具,210面板,212通孔,220线圈盘支架,230底座,24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温度传感器。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温度传感器100,包括:支架110、感温帽120和感温模块130。

具体地,感温帽120与支架110为分体部件,感温帽120套装在支架110外侧,感温帽120和支架110中的一个上设有凸扣1221,另一个上设有限位槽1121,凸扣1221扣入限位槽1121中形成将感温帽120限位在支架110上的限位结构;感温模块130设在支架上,且位于支架110与感温帽120合围形成的空间中并与感温帽120的内表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温度传感器100,感温帽120与支架110为分体部件,相比于感温帽120与外壳一体注塑的方案而言,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且本设计中感温帽120套装在支架110外侧同时,利用凸扣1221和限位槽1121配合形成的限位结构可将感温帽120限位在支架110上以防止感温帽120从支架110脱离,不仅结构简单,且可以确保感温帽120与支架110之间装配稳固、可靠,总体上实现了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兼顾保证产品可靠性的效果。

且感温帽与支架之间的分体组装结构形式,可实现产品的由内向外组装工序,也即,将感温模块装于支架后再利用感温帽做最后封装,相比感温帽与注塑件一体注塑时需将感温模块从外向内装入外壳中的结构而言,本设计的结构从内向外组装,避免了盲装操作工序,这样,感温模块在感温帽与支架所合围形成空间内的位置精度更容易把控,利于确保完成组装后的产品中感温帽与感温模块贴合紧密,提升产品良品率。

优选地,如图1所示,感温模块130包括壳体131(优选如陶瓷套)、温敏件132(优选如热敏电阻)及封装材料133(优选如固体胶),封装材料133将温敏件132封装在壳体131中。

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

感温帽120包括帽顶面121和围边122,帽顶面121与围边122连接并封挡在围边122轴向的一端,围边122轴向的另一端为套装口,以供支架110的一端沿该套装口装配到感温帽120中,使得感温帽120与支架110装配后,其帽顶面121搭靠在支架110的一端并与感温模块130接触,其围边122嵌套在支架110侧面的外侧,其中,围边122邻近该套装口处设有凸扣1221,支架110侧表面设有与凸扣1221对应的限位槽1121,使凸扣1221和与之对应的限位槽1121嵌插配合形成一组限位结构,且作为优选方案,围边122与支架110之间设有多组限位结构,且多组限位结构沿围边122周向间隔地分布,形成感温帽120与支架110周圈上的多个限位配合点,也即围边122上设有两个以上的凸扣1221,围边122上该两个以上的凸扣1221沿围边122的周向间隔地分布,支架110上设有与凸扣1221的数量相同若干限位槽1121,用于对应与凸扣1221配合。

优选地,围边122嵌套在支架110外侧并箍紧在支架110上,可以限制凸扣1221脱出限位槽1121,进一步提升感温帽120与支架110装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更优选地,未带有凸扣的感温帽套装到支架上后,对围边122局部通过向内冲压收边处理一体制作出内嵌于限位槽1121中的凸扣1221。

优选地,支架110为塑料件。

具体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

感温帽120包括帽顶面121和围边122,帽顶面121与围边122连接并封挡在围边122轴向的一端,围边122轴向的另一端为套装口,以供支架110的一端沿该套装口装配到感温帽120中,使得感温帽120与支架110装配后,其帽顶面121搭靠在支架110的一端并与感温模块130接触,其围边122嵌套在支架110侧面的外侧,其中,围边122上设有沿其周向构造成环状的凸扣1221,支架110上设有与环状的凸扣1221相适的环状的限位槽1121。

当然,本方案也并不局限于此,根据需求也可反过来设计在支架110上设有沿其周向构造成环状的凸扣,围边122上设有与环状的凸扣相适的环状的限位槽。

优选地,围边122嵌套在支架110外侧并箍紧在支架110上,可以限制凸扣1221脱出限位槽1121,进一步提升感温帽120与支架110装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具体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

除了具备上述具体实施例一或二的特征之外,在支架110对应感温帽120的表面上设有胶槽113,更具体而言,支架110对应于感温帽120的帽顶面121的端面上设有胶槽113,胶槽113内设有胶层140,优选为固体胶凝固形成的固体胶胶层,利用胶层140将支架110与感温帽120粘接固定,可以进一步提升感温帽120与支架110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了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兼顾保证产品可靠性的目的。

优选地,胶槽113呈环形,感温模块130位于胶槽113的环形内侧,也即感温模块130的位置在环形所围设出的区域中,这不仅能实现对感温帽120与支架110粘接使两者装配紧密、稳定,且利用分布在感温模块130周围的粘接力可有效将感温帽120与感温模块130拉近,使感温模块130与感温帽120维持紧密和均匀接触,提升测温精准性。

进一步优选地,胶槽113的内外径之差与感温帽120外径之比为0.5~0.66,也即如图4所示,0.5≤(d2-d1)/d3≤0.66,这样,在确保使粘接部位对感温帽120及之间起到明显、良好的连接加强作用,以保证感温帽120与支架110粘接牢靠的同时,可避免胶槽113过宽引起对感温帽120支撑加强作用减弱的问题,防止外力因素导致感温帽120在对应胶槽113处出现扁塌变形,提升产品可靠性。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感温帽120为金属帽,金属的导热系数高,可以提升向感温模块130的传热效率,提升产品感温精准性,且金属帽具有强度高的优点,可利于提升其在限位结构处与支架110装配的牢靠性,实现提升产品可靠性,且对于本设计中感温帽120套装于支架110外侧的结构而言,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品表面耐磨强度。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感温帽120的壁厚h为0.5mm~1.5mm,这样,感温帽120壁厚不至于过薄引起其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同时,感温帽120壁厚不至于过厚导致传热滞后问题,本设计通过将壁厚控制为0.5mm~1.5mm,可利于兼顾感温帽120导热效率和强度,从而综合提升产品测温精准性和使用可靠性。更具体而言,感温帽120为一体式结构部件,其壁厚大致均匀,且基本维持在0.5mm~1.5mm。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支架110包括支架本体111和基座112,基座112与支架本体111为分体部件并支撑支架本体111,感温模块130位于支架本体111上,感温帽120盖装于支架本体111并与感温模块130接触,基座112通过限位结构与感温帽120限位配合,这样设计相对于支架110为整体式部件并整体采用耐高温材料制作的方案而言,可以减少耐高温材料的耗费量,实现降低产品成本。

更具体地,支架本体111顶端部位为圆环结构,其顶端部位的下表面与基座112顶端接触,感温模块130位于圆环结构的环形内侧,感温帽120套装在支架本体111顶端部位的外侧,且如上述具体实施例一的情况,感温帽120外缘均布两个及以上凸扣1221,凸扣1221挤压入设置在基座112上的限位槽1121内,完成整个温度传感器100的封装,当然,对于上述具体实施例二的情况,感温帽120外缘凸扣1221的数量为一个,基座112上的限位槽1121与凸扣1221相应设置并对应配合。

此外,基座112外侧有四个凸筋114,基座112在该凸筋114处的外径尺寸小于线圈盘支架220上用于容纳其的内孔的孔径,该处利用凸筋114可减小基座112与内孔配合间隙,起到限制温度传感器100径向晃动的作用。

当然,本方案也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出于精简产品部件数量的目的,也可设计支架110为整体式支架部件。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架110上设有支撑结构,感温模块130被支撑结构支撑,感温帽120与感温模块130抵靠且将感温模块130压紧限位在支撑结构上,该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实现组装目的的同时,一方面可利于提升感温模块130与感温帽120的接触效果,提升感温帽120向感温模块130的导热效率,从而提升感温模块130上的测温精准性,另一方面可实现产品的由内向外组装工序,也即,将感温模块130装于支架110后再利用感温帽120做最后封装,相比感温帽120与注塑件一体注塑时需将感温模块130从外向内装入外壳中的结构而言,本设计的结构从内向外组装,避免了盲装操作工序,这样,感温模块130在感温帽120与支架110所合围形成空间内的位置精度更容易把控,利于确保完成组装后的产品中感温帽120与感温模块130贴合紧密,提升产品良品率。

更优选地,支撑结构为设在支架110上用于支撑感温模块130的弹性垫150,优选如橡胶垫或其他弹性材料制作的垫体,利用其可以起到对支架110与感温模块130之间缓冲的效果,也利于感温模块130与支架110之间隔热。当然,本方案也并不局限于此,也可设计支撑结构为支架110上用于承托感温模块130的支撑凸起,甚至也可设计为支撑台阶的台阶面等。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温度传感器100还包括弹簧160,用于弹性支撑支架110以实现温度传感器100弹性安装,使温度传感器100能够随弹簧160伸缩而浮动。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具组件,包括:加热器具20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00,温度传感器100安装在加热器具200上。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具组件,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00,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加热器具组件为电磁炉、灶台、电饭煲、电压力锅等。

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以电磁炉为例说明,电磁炉包括面板210、线圈盘支架220、线圈盘支架220上的线圈、底座230、密封圈240等,线圈盘支架220位于面板210与底座230之间,且线圈盘支架220上设有用于装配温度传感器100的内孔,面板210上设有通孔212,温度传感器100装配在内孔中且其感温帽120顶端沿通孔212伸出到面板210外侧用于与锅具接触进行测温,密封圈240位于线圈盘支架220与面板210之间,并在通孔212处形成防水密封作用,避免线圈盘支架220的线圈位置处进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传感器及加热器具组件,感温帽与支架为分体部件,相比于感温帽与外壳一体注塑的方案而言,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且本设计中感温帽套装在支架外侧同时,利用凸扣和限位槽配合形成的限位结构可将感温帽限位在支架上以防止感温帽从支架脱离,不仅结构简单,且可以确保感温帽与支架之间装配稳固、可靠,总体上实现了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兼顾保证产品可靠性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