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水连续测温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7336发布日期:2019-05-07 21:46阅读:1347来源:国知局
钢水连续测温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水连续测温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水连续测温管。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炼钢钢水的质量,对于炼钢的质量控制,连续测温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连续测温仪可实现钢水温度的连续测量,并提高了测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准确测温,需要将测温管插入到1700℃左右的钢水中,对于测温管本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钢水连续测温仪其测温原理是将测温管浸入钢水中,测温管底部温度与钢水温度相等,位于测温管出口安装的探测器接收测温管底部发出的辐射能,并进行相应的处理。连续测温相对于快速热电偶间断地测量钢水温度,在炼钢生产中有很大的应用意义。

在实际的生产运用中,连续测温管的连接器与连续测温管的内管和外管之间常常会出现连接强度低,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松动、脱落的现象,影响连续测温仪器的使用,也影响了生产的进程,测温管掉入钢水中,还会对钢水造成污染。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720011415.4,申请日为2007.04.02的“高可靠性的钢水连续测温管”,其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上部套有接管,外管内壁上设有螺母,接管穿过螺母并在侧壁上设有上、下固定螺钉,接管的侧壁上还设有上、下排气孔,接管与内管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与上、下排气孔相通构成排气通道,接管和内管的上结合部的间隙中设有上填充物,接管的下端部与内管形成的间隙中设有下填充物,接管与外管中螺母上方形成的间隙中设有固定填充物。该测温管通过配置接管与内管之间的固定螺钉位置,加快装配速度,同轴度更精确,通过在接管侧壁上设有上、下排气孔,并形成由下排气孔、接管和内管之间的间隙、上排气孔组成的排气通道,使挥发物质顺畅排出;但其多处使用填充物进行填充,并通过上排气孔和下排气孔与内管和接管之间的间隙形成排气通道,结构复杂,有一些不必要的填充和排气孔,且部件零散不易安装。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820077933.0,申请日为2008.07.15的“钢水连续测温管”,其包括下端封闭且于封闭端内侧设置有抛物面辐射体的外管,在外管的上部预埋有连接螺母,经连接螺母与外管相连接有接管,插接于接管内,并由沿圆周均布的上下两排螺钉固定有伸入至外管内的内管,在接管与内管连接处设置有横向通孔,与接管插接孔面上的两道凸环体构成排气通道。该测温管采用预制抛物面辐射体的外管结构,便于选择不同材料性质的外管主体和辐射体,提高测温管的工作性能;但接管和外管上端部连接处有缝隙,未进行密封处理,由于内管内通气体,气体在外管腔体内会有一定压力,对连接处有一定冲击,在连接螺母附近较短的接管内设置了两排螺钉以及两道凸环体,过多的部件增大了安装难度,其横向通孔与各凸环体上开设的过气槽口构成的暗孔式排气通道,仅完成排气的工作,无其他实际意义,反而增大了加工难度和安装难度。

上述两种钢水连续测温管结构都相对较为复杂,部件较为冗余,安装较为麻烦,且第二种钢水连续测温管未进行密封,不利于现场的实际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钢水连续测温管结构相对复杂,不易安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水连续测温管,该测温管结构简单,没有冗余的部件,方便安装,连接器对中准确,测温管测温效果良好,可以满足现场生产的实际需要。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钢水连续测温管,包括连接器、刚玉管和黑体管,所述连接器的下端设置有外螺纹,其沿下端面的中心开设有容纳腔,在容纳腔壁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的刚玉管的上端置于所述容纳腔中,且通过螺钉紧固成整体,刚玉管与连接器的容纳腔之间存有缝隙,缝隙与排气孔连接形成排气通道;所述黑体管上部预埋有连接螺母,所述连接器通过外螺纹与连接螺母连接固定,连接器与黑体管的相接处通过固定填充物进行密封。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螺钉至少有两排,同一排螺钉沿周向等距离分布,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最上部和最下部两排螺钉之间的容纳腔壁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器底端与连接螺母下端齐平。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容纳腔的顶端设有平台,平台与刚玉管顶部抵靠相接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平台设有圆形通孔。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固定填充物为胶泥或胶水。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刚玉管插入黑体管中,插入深度为黑体管总长度的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黑体管内侧底部为弧形。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水连续测温管,通过在黑体管内预埋连接螺母,与连接器上设置的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固定连接器与黑体管的相对位置,使连接器与黑体管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方便测温使用;连接器与刚玉管之间通过至少两排螺钉进行固定,两排螺钉之间空有一定距离,使刚玉管与连接器的中心线也保持在同一直线上,刚玉管相对于连接器稳固连接,不会发生相对滑移,以至于对中不准确的现象;除有螺钉连接的部分外,刚玉管与连接器之间存有空隙,空隙与连接器容纳腔壁上设置的排气孔形成排气通道,方法设置简明,结构简单,没有冗余的部件,方便安装,连接器对中准确,测温管测温效果良好,可以满足现场生产的实际需要;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水连续测温管,螺钉至少在容纳腔最上部和最下部各设置一排螺钉,连接器与刚玉管之间的固定效果更好,在连接器容纳腔部分需设置通孔,螺钉等距离分布,方便通孔的加工,也更好的阻止刚玉管相对于连接器各方向的滑移,稳固性更好;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水连续测温管,连接器底端与连接螺母下端齐平,节约连接器的材料的使用,在底端设置螺纹减小了加工难度,和螺纹的加工长度,减少支出;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水连续测温管,容纳腔与刚玉管套接,通过螺钉固定,容纳腔顶端设有平台,用于抵靠刚玉管,限定刚玉管插入连接器的深度,平台中间设有圆形通孔,用于测温仪器伸入刚玉管完成测温工作,使用便利结构简单;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水连续测温管,由于连接器底端的螺纹为外螺纹,相对容纳腔的直径较大,插入黑体管时,由于外螺纹部分全部插入黑体管,另外有部分无螺纹连接器插入,无螺纹部分与黑体管之间存在孔隙,在测温过程中,需向刚玉管内充入气体,刚玉管与黑体管之间连通的空间内存在负压现象,顶部存在孔隙会对侧温过程有影响,影响连续测温;

(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钢水连续测温管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图4为连接管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钢水连续测温管整体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放大图。

图中:1、探测器;2、连接器;21、容纳腔;22、外螺纹;23、排气孔;24、平台;25、套接端;26、通孔;3、螺钉;4、连接螺母;5、黑体管;6、刚玉管;7、固定填充物;8、保护套;9、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水连续测温管,包括探测器1、连接器2、螺钉3、连接螺母4、黑体管5、刚玉管6以及固定填充物7。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2的底端设置有外螺纹22,连接器2底端与连接螺母4下端齐平,在底端设置螺纹减小了加工难度,和外螺纹22的加工长度,减少支出。连接器2沿下端面的中心开设有容纳腔21,容纳腔21用于插入刚玉管6,与刚玉管6之间形成套接关系。在容纳腔21壁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23,排气孔23设置在最上部和最下部两排螺钉3之间的容纳腔21壁上。容纳腔21顶端设有平台24,用于抵靠刚玉管6,限定刚玉管6插入连接器2的深度,平台24中间设有圆形通孔,用于探测器1伸入刚玉管6完成测温工作。连接器2上端为套接端25,用于探测器1与连接器2之间的套接。在容纳腔21至少上下两端部各开设有一排通孔26,通孔26等距设置,方便通孔26的加工,通孔26用于螺钉3固定刚玉管6与连接器2,等距设置也更好的阻止刚玉管6相对于连接器2各方向的滑移,稳固性更好。

此外,连接器2与刚玉管6之间通过两排螺钉3进行固定,使刚玉管6与连接器2的中心线也保持在同一直线上,刚玉管6相对于连接器2稳固连接,不会发生相对滑移,以至于对中不准确的现象。刚玉管6的上端置于容纳腔21中,且通过螺钉3紧固成整体,刚玉管6与连接器2的容纳腔21之间存有缝隙,缝隙与排气孔23连接形成排气通道。黑体管5上部预埋有连接螺母4,与连接器2上设置的外螺纹22进行螺纹连接,固定连接器2与黑体管5的相对位置,使连接器2与黑体管5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方便测温使用。连接器2与黑体管5的相接处通过固定填充物7进行密封,由于连接器2底端的螺纹为外螺纹22,相对容纳腔21的直径较大,插入黑体管5时,由于外螺纹22部分全部插入黑体管5,另外有部分无螺纹连接器2插入,无螺纹连接器2部分与黑体管5之间存在孔隙,在测温过程中,需向刚玉管6内充入气体,刚玉管6与黑体管5之间连通的空间内存在负压现象,顶部存在孔隙会对侧温过程有影响,影响连续测温。刚玉管6插入黑体管5中,插入深度为黑体管5总长度的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可以为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图1所示的插入深度为三分之二处,黑体管5内侧底部为弧形。

在实际使用时,将钢水连续测温管按照上述连接关系进行组装后,与探测器1进行连接,探温装置伸入刚玉管6中,同时充入氮气或氩气作为保护气体,保护气体可以与黑体管5内的挥发气体混合并有效排出,避免测温过程中黑体管5挥发的气体对探温装置产生影响,导致测温结果不准确的现象,将测温管与探测器1组成的连接装置放置于待测钢水中固定即可。

实施例2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水连续测温管,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进行刚玉管6的安装时,有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刚玉管6与黑体管5壁发生碰撞的现象,导致刚玉管6下端部出现裂纹或破损的状况,影响刚玉管6以及测温仪器的使用,为应对这种状况,在安装刚玉管6时,在刚玉管6底部套有保护套8,保护套8为柔性材料制成,可为硅胶或软塑料制成的保护套8,保护套8与刚玉管6相套接的内侧接有拉线9,拉线9延伸至测温管外侧,方便拉扯拉线9。在安装完成后,拉扯拉线9,拉线9连同保护套8一同被拉扯出测温管,对刚玉管6实现了保护,又不会对测温过程有影响。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前提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