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保险杠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8846发布日期:2019-03-02 02:3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保险杠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保险杠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后保险杠作为外饰件,主要安装在白车身左右侧围后部,通过卡扣固定在侧围后部和后围的后保安装孔中。后保险杠与侧围钣金的面差要求平整,间隙要求均匀,否则严重影响整车外观。而后保险杠卡扣与后保安装孔的匹配度,则影响总装后保险杠的安装效率。

由于白车身在冲压、焊接时存在制造误差,所以后保安装孔及型面存在一定误差。为了保证总装装配时后保险杠能够顺利安装到车身上,亟需在焊装调整线上开发后保险杠在线检测工装,用来检测相关后保险杠安装孔位及配合型面,指导白车身冲焊工艺调试工作,进而提升白车身质量,减少总装后保险杠装配时间,提升后保险杠装配质量。

现有技术中,针对后保险杠安装孔和匹配型面的检测方法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侧围外板及后围单件检具检测,第二种是白车身三坐标检测。侧围外板及后围单件检具检测是在侧围外板和后围生产出来后,在单件检具上固定准确后,测量后保险杠安装孔和匹配型面的精度。白车身三坐标检测是指在白车身从调整线下线后运送至三坐标测量室,通过三坐标测量机在车身坐标下检测后保险杠安装孔和匹配型面的精度。一般来说,三坐标检测更接近后保险杠装配时的车身状态,更具有参考性。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第一种检测方法,需要对侧外板和后围外板分别单独检测,无法对拼焊后的白车身进行检测。第二种检测方法检测效率低,且无法应用于生产线上的检测。

如何对拼焊后的侧围外板后端和后围外板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后保险杠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能够对车辆后保险杠安装孔及型面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保险杠检测装置,其中,包括检测框、定位组件、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

所述检测框的底部设有第一定位面;

所述第一检测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检测框相对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检测组件位于所述检测框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检测组件上设有与标准的车辆侧围后端适配的仿形面;

所述定位组件安装在所述检测框上,且所述定位组件位于两所述第一检测组件之间;所述定位组件上至少设有一个定位销;

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安装在所述检测框上,且所述第二检测组件位于所述检测框靠近所述定位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检测组件上设有检测销。

可选地,所述后保险杠检测装置还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销,所述锁紧销的一端与所述检测框连接,且所述锁紧销位于所述检测框靠近所述定位组件的一侧;所述锁紧销远离所述检测框的一端的外周上设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与后防撞梁安装板上的螺纹孔连接。

可选地,所述锁紧组件还包括锁紧块,所述锁紧块固定安装在所述检测框上,且所述锁紧块位于所述检测框靠近所述定位组件的一侧;所述锁紧销远离所述螺纹部的一端与所述锁紧块连接;

所述锁紧块远离所述检测框的一侧设有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面与后围外板相适配。

可选地,所述锁紧销远离所述螺纹部的一端设有操作杆,且所述操作杆的中心线与所述锁紧销的中心线垂直;

所述锁紧块上设有锁紧孔,所述锁紧销穿过所述锁紧孔,且所述锁紧销与所述锁紧孔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锁紧组件还包括锁紧套,所述锁紧套套设在所述锁紧销上,且所述锁紧套位于所述锁紧块靠近所述操作杆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销座,所述销座安装在所述检测框上,所述定位销的一端安装在所述销座上,所述定位销的另一端的直径沿远离所述销座的方向逐渐变小。

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连接块和仿形检测件,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检测框固定连接,所述仿形面设置在所述仿形检测件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检测组件还包括转接块;

所述转接块上设有检测孔,所述检测销穿过所述检测孔,且所述检测销与所述检测孔活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检测组件还包括检测套,所述检测套安装在所述检测孔上,且所述检测销穿过所述检测套;

所述检测套与所述检测销之间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检测销的检测端上设有凸尖。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检测框上安装定位组件、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利用定位组件,便于对检测框进行定位。通过第一检测组件,能够对车辆侧围后端进行检测。利用第二检测组件能够快速对安装孔进行检测。能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保险杠检测装置,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检测。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后保险杠检测装置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后保险杠检测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后保险杠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后保险杠检测装置使用状态下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第二检测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锁紧销的轴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检测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第一检测组件的轴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检测销的轴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定位销的轴测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检测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锁紧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销座、转接块和锁紧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检测框,2-定位组件,3-第一检测组件,4-第二检测组件,5-锁紧组件;

11-第一定位面;

21-定位销,22-销座;

31-仿形面,32-连接块,33-仿形检测件;

41-检测销,42-转接块,43-检测套;

411-凸尖,421-检测孔;

51-锁紧销,52-锁紧块,53-锁紧套;

511-螺纹部,512-操作杆;

521-第二定位面。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参照图1至图13,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后保险杠检测装置,其中,包括检测框1、定位组件2、第一检测组件3和第二检测组件4。

请参照图5和图7,所述检测框1的底部设有第一定位面11。具体地,所述第一定位面52可以是检测框1的底面,也可以是在检测框1的底部设置型块,以型块的底面为第一定位面11。当所述检测框1上设置型块时,所述型块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各个所述型块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第一检测组件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检测组件3分别设置在所述检测框1相对的两端。具体地,所述第一检测组件3与所述检测框1通过螺栓连接。且所述第一检测组件3位于所述检测框1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检测组件3上设有与标准的车辆侧围后端适配的仿形面31。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3由铝合金制成,能够减轻整个所述后保险杠检测装置的重量。

所述定位组件2安装在所述检测框1上,且所述定位组件2位于两所述第一检测组件3之间。所述定位组件2上至少设有一个定位销21。具体实施时,所述定位销21的定位端的尺寸按照与其对应的后保险杠安装孔孔径D-0.1mm的标准加工,且材质为40Cr,硬度要求HRC48-52,以保证定位强度。

所述第二检测组件4安装在所述检测框1上,且所述第二检测组件4位于所述检测框1靠近所述定位组件2的一侧。所述第二检测组件4上设有检测销41。

具体实施时,请参照图4,将定位销21插入车身后围板上的定位孔或者车身后围板上的部分保险杠安装孔,并利用第一定位面11对后保险杠检测装置进行辅助定位。定位完成后,两第一检测组件3位于待检测的车辆侧围后端的两侧,通过检测仿形而31与对应的车辆侧围后端之间的间隙来判断车辆侧围后端是否合格。通过第二检测组件4对白车身上的后保险杠安装孔进行检测,若第二检测组件4上的检测销41能够插入到对应的后保险杠安装孔内,就说明该后保险杠安装孔的位置合格。如此,本公开能够在白车身生产之时就能够实现快速的检测,以便于在生产过程中对不合格的白车身进行修正,有利于提高产生合格率。

可选地,请参照图1、图2、图5、图6、图12和图13,所述后保险杠检测装置还包括锁紧组件5,所述锁紧组件5包括锁紧销51,所述锁紧销51的一端与所述检测框1连接,且所述锁紧销51位于所述检测框1靠近所述定位组件2的一侧。所述锁紧销51远离所述检测框1的一端的外周上设有螺纹部511,所述螺纹部511与后防撞梁安装板上的螺纹孔连接。具体地,所述锁紧销51与所述检测框1之间转动连接,通过设置锁紧组件5,在使用时,通过所述定位组件2定位后,利用所述锁紧组件5将所述检测框1锁紧在待检测的白车身后围板上,以便于对仿形面与白车身侧围板后端之间的间距进行检测及对于后保险杠安装孔位置的检测。保证在检测时,所述后保险杠检测装置处于固定状态,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5,所述锁紧组件5还包括锁紧块52,所述锁紧块52固定安装在所述检测框1上,具体地,所述锁紧块52与所述检测框1之间的安装方式可以螺栓连接,也可以焊接。且所述锁紧块52位于所述检测框1靠近所述定位组件2的一侧。所述锁紧销51远离所述螺纹部511的一端与所述锁紧块52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锁紧块52远离所述检测框1的一侧设有第二定位面521,所述第二定位面521与后围外板相适配。在锁紧时,通过将所述第二定位面521与后围外板贴合,防止在锁紧的过程中,所述后保险杠检测装置发生偏移,能够保证所述后保险杠检测装置处于固定的位置,保证所述后保险杠检测装置检测的准确性。

可选地,请参照图6,所述锁紧销51远离所述螺纹部511的一端设有操作杆512,且所述操作杆512的中心线与所述锁紧销51的中心线垂直。通过设置操作杆512,便于转动所述锁紧销51,以便于将所述锁紧销51的连接部与白车身后围外板或者是防撞梁安装板螺纹连接。从而达到固定所述后保险杠检测装置的目的。

请参照图13,所述锁紧块52上设有锁紧孔521,所述锁紧销51穿过所述锁紧孔521,且所述锁紧销51与所述锁紧孔521转动连接。如此,便于通过转动所述锁紧销51来实现对于所述后保险杠检测装置的固定。具体地,为了防止所述锁紧销51脱落,还可以在所述锁紧销51上设置挡块,或者通过绳锁或链子将所述锁紧销51远离所述螺纹部511的一端与所述检测框1连接起来。

可选地,请参照图1、图2、图3及图12,所述锁紧组件5还包括锁紧套53,所述锁紧套53套设在所述锁紧销51上,且所述锁紧套53位于所述锁紧块52靠近所述操作杆512的一侧。具体地,所述锁紧套53的内表面进行硬质氧化处理,以提高其耐磨性,从而提高整个后保险杠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当锁紧套53的内表面磨损后,可以随时更换锁紧套53,从而能够减少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

可选地,请参照图1、图2、图3、图5、图10和图13,所述定位组件2还包括销座22,所述销座22安装在所述检测框1上,所述定位销21的一端安装在所述销座22上。具体地,所述定位销21与所述销座22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也可以与所述销座22上的孔过盈配合安装。所述定位销21的另一端的直径沿远离所述销座22的方向逐渐变小。如此,便于将所述定位销21插入到定位孔中,以便实现快速定位。

可选地,图1、图2、图3、图8和图13;所述第一检测组件3包括连接块32和仿形检测件33,所述连接块32与所述检测框1固定连接,所述仿形面31设置在所述仿形检测件33上。具体地,所述连接块32与所述检测框1之间螺栓连接。通过设置仿形块32,并在仿形块32上设置仿形面31,在将所述保险杆检测装置锁紧在待检测的白车身后围外板上之后,通过间隙尺和面差仪式测量仿形面31与侧围板后端之间的间隙和面差。并将检测数据详细记录至检测记录表,通过与设置的公差比对,确认间隙面差是否合格。检测完毕后,松开锁紧销51,将所述后保险杠检测装置取下。具体实施时,所述锁紧组件5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

可选地,请参照图1、图5、图9和图13,所述第二检测组件4还包括转接块42。所述连接块42固定安装在所述检测框1上,具体地,所述连接块42与所述检测框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转接块42上设有检测孔421,所述检测销41穿过所述检测孔421,且所述检测销41与所述检测孔421活动连接。所述检测销41与所述检测孔421活动连接,是指,所述检测销41既能够沿所述检测孔421的轴线方向移动,还能在所述检测孔421内转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1,所述第二检测组件4还包括检测套43,所述检测套43安装在所述检测孔421上,且所述检测销41穿过所述检测套43。具体实施时,所述检测套43的内表面需要进行硬质氧化处理,以提高其耐磨性,从而提高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当所述检测套43被磨损后,通过更换检测套43即可,以减少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所述检测套43与所述检测销41之间转动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检测销41的检测端上设有凸尖411。要检测时,若所述检测销41无法插入到对应的后保险杠安装孔内时,将所述检测销41上的凸尖411抵靠在待检测的白车身后围外板上,然后转动所述检测销41,使所述凸尖411在所述白车身后围外板上对应所述检测销41处留下划痕,然后对应对比划痕位置和对应的后保险杠安装孔之间的位置,从而便于计算出后保险杠安装孔的偏移方向和偏差大小,以便于对后围侧板上的保险杠安装孔进行修正。

具体实施时,请参照图13,所述销座22、所述连接块42和所述锁紧块52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检测框1上,也可以是一体设置。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