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导航仪固定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6854发布日期:2019-05-07 21:4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导航仪固定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航仪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导航仪固定座。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或城际之间的道路越来越复杂,导航仪作为一种可提示人们正确行车路线的装置,给驾车出行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虽然一些中高端的车辆上已经配备了导航仪,但仍有许多车辆需要配备附加的导航仪 (如手机、平板等),所以汽车上必须有可承载导航仪的装置,以方便驾驶员使用,但现有的导航固定装置可折叠范围小,在不使用导航装置时占用空间大,使用不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导航仪固定座,在不使用时可进行折叠,减小该车载导航仪固定座的占用空间。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导航仪固定座,包括一对夹持部、底座、夹持底板和支撑板,夹持部用于夹持导航仪,夹持底板用于连接夹持部,夹持底板包括设于底部的第一连接端以及设于夹持面背侧的卡槽部,第一连接端与底座相互铰接,以使夹持底板相对于底座具有相互贴合的第一收合位置以及呈锐角的第一展开位置;支撑板包括第二连接端和远离第二连接端的凸起部,第二连接端与底座相互铰接,以使支撑板相对于底座具有相互贴合的第二收合位置以及呈角度的第二展开位置;当夹持底板和支撑板相对于底座分别展开至第一展开位置和第二展开位置时,凸起部与卡槽部可相互卡接固定。

优选地,底座设有第一收容槽,当夹持底板相对于底座转动至第一收合位置时,夹持底板容纳于第一收容槽内。

优选地,底座在第一收容槽的槽底设有第二收容槽,当支撑板相对于底座转动至第二收合位置时,支撑板容纳于第二收容槽内。

优选地,第一收容槽的槽深与夹持底板的厚度相等,第二收容槽的槽深与支撑板的厚度相等。

优选地,卡槽部设有多个卡槽。

优选地,夹持底板和支撑板分别与底座铰接的位置相互远离并在同一中轴线上。

优选地,夹持底板与底座在铰接处设有使夹持底板相对于底座置于第一收合位置的复位弹簧。

优选地,复位弹簧为扭力弹簧。

优选地,底座的底部设有海绵双面胶。

优选地,底座底部设有多个吸盘。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导航仪固定座,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有分别与底座相互铰接的夹持底板和支撑板,夹持底板相对于底座具有相互贴合的第一收合位置以及呈角度的第一展开位置,支撑板相对底座具有相互贴合的第二收合位置以及呈角度的第二展开位置,以及可相互卡接并设于夹持底板夹持面背侧的卡槽部和设于支撑板远离第二连接端的凸起部,当司机需要使用导航仪时,将导航仪固定于夹持部内,然后将夹持底板展开至第一展开位置,支撑板展开至第二展开位置并使凸起部与卡槽部相互卡接,利用导航仪和夹持底板自身的重力提供卡接固定的力,使导航仪以第二展开位置的角度固定于驾驶室内,方便司机观察导航使用,当司机不需要使用导航时,手动将凸起部与卡槽部的卡接解除并将夹持底板和支撑板分别恢复到第一收合位置和第二收合位置进行折叠,从而减小该车载导航仪固定座的体积,减小其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爆炸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夹持底板的第一展开位置示意图一;

图3示出了图2中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图3中复位弹簧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夹持底板的第一展开位置示意图二;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夹持底板的第一收合位置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夹持部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的第二展开位置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的第二收合位置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凸起部和卡槽部卡接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上设置海绵双面胶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上设置吸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夹持部、2底座、3夹持底板、4支撑板、5复位弹簧、6海绵双面胶、7吸盘、10左夹持臂、11右夹持臂、12拉伸弹簧、30第一连接端、31卡槽部、40第二连接端、41凸起部、310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附图1--附图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种车载导航仪固定座,用于将导航仪固定于汽车上,该车载导航仪固定座包括一对夹持部1、底座 2、夹持底板3和支撑板4,夹持部1用于夹持导航仪,底座2用于与汽车驾驶室的平台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为吸盘吸附或海绵双面胶粘贴;夹持底板3用于连接夹持部1,夹持底板3包括设于底部的第一连接端30以及设于夹持面背侧的卡槽部31,第一连接端30与底座2相互铰接,以使夹持底板3相对于底座 2具有相互贴合的第一收合位置以及呈角度的第一展开位置,夹持底板3相对于底座2转动到第一展开位置时,夹持底板3与底座2的夹角为钝角;支撑板4 包括第二连接端40和远离第二连接端40的凸起部41,第二连接端40与底座2 相互铰接,以使支撑板4相对于底座2具有相互贴合的第二收合位置以及呈角度的第二展开位置,支撑板4相对于底座2转动到第二展开位置时,支撑板4 与底座2的夹角为锐角;当夹持底板3和支撑板4相对于底座2分别展开至第一展开位置和第二展开位置时,凸起部41与卡槽部31可相互卡接固定,利用导航仪和夹持底板3自身的重力提供卡接固定的力,从而使底座2、夹持底板3 和支撑板4相互形成三角支架,从而将夹持底板3固定于第二展开位置,以使固定导航仪以第二展开位置的角度固定于驾驶室内,方便司机观察导航使用,当司机不需要使用导航时,可手动将凸起部41与卡槽部31的卡接解除并将夹持底板3和支撑板4分别恢复到第一收合位置和第二收合位置进行折叠,从而减小该车载导航仪固定座的体积,减小其占用的空间。

也就是说,该车载导航仪固定座通过设有分别与底座2相互铰接的夹持底板3和支撑板4,夹持底板3相对于底座2具有相互贴合的第一收合位置以及呈角度的第一展开位置,支撑板4相对底座2具有相互贴合的第二收合位置以及呈角度的第二展开位置,以及可相互卡接并设于夹持底板3夹持面背侧的卡槽部31和设于支撑板4远离第二连接端40的凸起部41,当司机需要使用导航仪时,将导航仪固定于夹持部1内,然后将夹持底板3展开至第一展开位置,支撑板4展开至第二展开位置并使凸起部41与卡槽部31相互卡接,利用导航仪和夹持底板3自身的重力提供卡接固定的力,使导航仪以第二展开位置的角度固定于驾驶室内,方便司机观察导航使用,当司机不需要使用导航时,手动将凸起部41与卡槽部31的卡接解除并将夹持底板3和支撑板4分别恢复到第一收合位置和第二收合位置进行折叠,从而减小该车载导航仪固定座的体积,减小其占用的空间。

参阅附图7,夹持部1具有左夹持臂10和右夹持臂11,其中,左夹持臂10 和右夹持臂11可在夹持底板3上对称滑动连接,左夹持臂10和右夹持臂11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12,通过拉伸弹簧12的回弹力提供夹持力以及夹紧导航仪。

为进一步减小该车载导航仪固定座折叠后的空间,参阅附图5,底座2设有第一收容槽20,当夹持底板3相对于底座2转动至第一收合位置时,夹持底板 3容纳于第一收容槽20内,从而使夹持底板3收容于底座2内。

为进一步减小该车载导航仪固定座折叠后的空间,参阅附图5,底座2在第一收容槽20的槽底设有第二收容槽21,当支撑板4相对于底座2转动至第二收合位置时,支撑板4容纳于第二收容槽20内,从而使夹支撑板4收容于底座2 内。

其中,第一收容槽20的槽深与夹持底板3的厚度相等,第二收容槽21的槽深与支撑板4的厚度相等。

进一步地,参阅附图10和附图11,卡槽部31设有多个卡槽310,凸起部 41可选择与其中一个卡槽310卡接,通过凸起部41与不同位置的卡槽310卡接以调节夹持底板3相对于底座2转动至第一展开位置的角度,以调节导航仪的导航画面呈现给司机的角度,司机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灵活方便。

参阅附图5,夹持底板3和支撑板4分别与底座2铰接的位置相互远离并在同一中轴线上从而使支撑板4支撑夹持底板3的中轴线位置,支撑更稳定。

参阅附图2—附图4,夹持底板3与底座2在铰接处设有使夹持底板3相对于底座2置于第一收合位置的复位弹簧5,从而使夹持底板3一直具有复位于第一收合位置的趋势,一方面,当支撑板4与夹持底板3解除复位后,夹持底板3 可自动复位于第一收合位置并且压住支撑板4,从而不会因为汽车晃动而导致夹持底板3跟着晃动,同时,当夹持底板3展开并与支撑板4相卡接时,夹持底板3由于复位弹簧5的作用具有挤压支撑板4的力,与夹持底板3和导航仪自身的重力共同作用与支撑板4的卡接更稳固,同时,复位弹簧5的作用力可抵消汽车急刹车给持底板3带来的远离支撑板4进行转动的惯性,从而可防止因为急刹车时导致导航仪掉落的风险。

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5为扭力弹簧,夹持底板3与底座2通过转轴铰接,扭力弹簧优选为180°的初始角度,套设在转轴上并且一端与夹持底板3固定,另一端与底座2固定。

参阅附图12,作为底座2与汽车平台固定的实施例一,底座2的底部设有海绵双面胶6,底座2通过海绵双面胶6与汽车驾驶室内的平台(如仪表盘上侧的平台)粘连固定。

参阅附图13,作为底板2与汽车平台固定的实施例二,底座2底部设有多个吸盘7,底板2通过吸盘7与汽车驾驶室内的平台(如仪表盘上侧的平台)吸附固定。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