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扎带式线缆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7181发布日期:2019-08-16 22:33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扎带式线缆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扎带式线缆温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温度传感器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检测部分与被测对象有良好的接触,温度传感器通过传导或对流达到热平衡,从而使温度传感器的示值能直接表示被测对象的温度。在一定的测温范围内,温度计也可测量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

现有的温度传感器没有直接与测量物接触,对于运动体、小目标或热容量很小的对象则会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而且无法绑定在测量物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扎带式线缆温度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扎带式线缆温度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和用于容放传感器的外罩,所述外罩的一侧位置处固定有扎带,外罩上设有扎带扣,扎带扣内设有与扎带内的倒齿相互配合的倒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感器安装在外罩内,外罩上安装有盖子,盖子将传感器封装在内,传感器的感温头端和通讯电线从外罩内伸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讯电线与外罩的配合处灌有环氧树脂。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扎带采用阻燃耐高温的尼龙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罩上设有用于与线缆贴合的凹槽,凹槽为弧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槽的开口处设置多个针形的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扎带的设计能实现传感器和线缆的快速固定,并且安装也及其方便,同时,本申请还通过设计的凹槽和凸起等,能保证感温头端和线缆的良好接触,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扎带式线缆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扎带式线缆温度传感器中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扎带、2-通讯电线、3-外罩、4-传感器、5-凹槽、6-扎带扣、7-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扎带式线缆温度传感器,包括传感器4和用于容放传感器4的外罩3,所述传感器4安装在外罩3内,外罩3上安装有盖子(未示意),盖子将传感器4封装在内,传感器4的感温头端和通讯电线2从外罩3内伸出,感温头端用于与线缆接触,以测量线缆温度,传感器4的通讯电线2由于要与上位机或者显示部件等进行通讯,因此,也需要将其露出,同时,在通讯电线2与外罩3的配合处灌有环氧树脂,起到良好的防护功能,所述外罩3的一侧位置处固定有扎带1,外罩3上设有扎带扣6,扎带扣6内设有与扎带1内的倒齿相互配合的倒钩,当需要对线缆温度进行测量时,将外罩3紧贴线缆表面,使得传感器4的感温头端与线缆接触,然后将扎带1穿入到扎带扣6内,调整扎带1的长度,即可实现传感器4和线缆的良好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扎带1采用阻燃耐高温的尼龙材料制成。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传感器4的感温头端与线缆的良好接触,进而使得测量结果更加精准,在所述外罩3上设有用于与线缆贴合的凹槽5,凹槽5为弧面结构,贴合效果较好,并且,还在凹槽5的开口处设置多个针形的凸起7,凸起7可以嵌入或刺入到线缆的表皮内,防止因为正常测量时的振动造成感温头端与线缆的接触不良现象。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中,传感器4和扎带1均为现有技术的应用,而将二者结合,能实现传感器4和线缆的快速固定,并且安装也及其方便,同时,本申请还通过设计的凹槽5和凸起7等,能保证感温头端和线缆的良好接触,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