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矿砂动力表观黏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0107发布日期:2019-08-13 21:3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矿砂动力表观黏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岩土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尾矿砂动力表观黏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经济建设与基础工程越来越密不可分,并且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势必对矿产资源的绿色开采、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尾矿坝为例,其作为选矿厂生产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尾矿坝的安全则事关重大。目前,我国至少存在两千多座尾矿坝,其中很大一部分建设地震带甚至是强震带附近,一旦发生地震,则会引起坝体内尾矿砂的孔隙水压力不断升高,而尾矿砂的有效应力和抗剪强度不断降低,导致坝体内的尾矿砂颗粒逐渐处于悬浮状态,从而丧失原有的强度,并从欠固结状态转变成一种类似液体的状态,进而形成大面积的流动破坏,会对于坝体下游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危害。

而砂土液化特性是土动力学的研究热点,饱和砂土的总应力由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两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由于有效应力的存在砂土的孔隙水压力小于总应力。然而,在地震、爆炸等动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中的孔隙水压力会不断升高,当孔隙水压力增大到与总应力相等时,砂土中的有效应力等于零,砂土骨架丧失了作用力,导致砂土颗粒“悬浮”在水中,此时砂土变成像流体一样的物质,从而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这就是饱和砂土的液化现象。而尾矿砂液化后处于流动状态,从流体力学的角度来分析液化大变形,则表观黏度是表征流体的力学性质最基本的参数,表观黏度基于牛顿内摩擦定律,通过切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的关系,表示流体的简单剪切流动。

目前,一般流体的表观黏度测量通常采用毛细管黏度计、旋转黏度计、落球黏度计。毛细管黏度计测量原理为:使流体在重力作用下缓慢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勃度计,通过测量流体流过黏度计的时间来反映流体的黏度。旋转黏度计测量原理为:使流体在狭缝间产生剪切流动,测量流动过程中的扭矩来计算流体的表观黏度。落球黏度计测量原理为:将一刚性球放入盛满流体的透明量筒,刚性球凭重力下落,测量刚性球在流体中匀速通过时的速度来计算流体的表观黏度。

上述三种表观黏度测量方式,均为测纯流体的动力表观黏度装置,无法测定液化砂土的表观黏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尾矿砂动力表观黏度测量装置,有效克服纯流体力学中表观黏度测量的应用局限性,能够满足液化砂土表观黏度的测量,并可实现不同深度的液化砂土表观黏度的同时测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矿砂动力表观黏度测量装置,包括模型箱、动力牵引组件、数据采集组件及供水组件;所述模型箱固装在振动台上;所述动力牵引组件包括刚性框架、调速电机、丝杠、丝母、滑台、导向杆、牵引杆、牵引钢丝、拖杆及拖杆导轨;所述刚性框架与地面相固连;所述调速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装在刚性框架上;所述丝杠通过轴承座水平安装在刚性框架顶部,丝杠一端通过联轴器与调速电机的电机轴相固连;所述丝母套装在丝杠上;所述导向杆固装在刚性框架上,导向杆与丝杠相平行;所述滑台下端连接在导向杆上,滑台在导向杆上具有直线移动自由度;所述滑台上端与丝母相固连;所述牵引杆竖直固装在滑台下端;所述拖杆导轨设置在模型箱的内表面,拖杆导轨与丝杠相平行;所述拖杆的杆体两端采用球头结构,拖杆的端部球头位于拖杆导轨内,拖杆与拖杆导轨相垂直,拖杆的端部球头在拖杆导轨内具有直线移动自由度;所述牵引钢丝一端固连在拖杆的中部,牵引钢丝另一端固连在牵引杆上;所述数据采集组件位于模型箱内部;所述供水组件位于模型箱外部。

所述数据采集组件包括拉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孔压传感器及土压传感器;所述拉力传感器安装在牵引钢丝上;所述位移传感器、孔压传感器及土压传感器安装在模型箱的内表面。

所述供水组件包括水箱、水龙头及注水管;所述水箱固定在地面上方,水龙头设置在水箱底部;所述注水管底端管口与模型箱底部相连通,注水管竖直设置,注水管为透明材质,在注水管表面设有刻度尺,通过刻度尺标示液面高度;所述注水管顶端采用漏斗形状。

所述拖杆数量若干,若干拖杆在模型箱内部沿高度方向均布设置,每一根拖杆均配套有一组拖杆导轨,每一根拖杆均通过一根牵引钢丝与牵引杆相连。

所述模型箱为矩形箱体且采用可拆装式结构,模型箱由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组成,底板与振动台相固连,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与底板之间通过插槽相连,且前侧板采用透明板;所述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及右侧板之间接缝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在所述左侧板、右侧板的内表面加装有内衬层,用于降低边界效应。

所述拖杆采用空心杆结构,拖杆的端部球头采用空心球头结构,所述拖杆导轨截面形状采用圆弧形,使拖杆的端部球头与拖杆导轨之间为点接触形式,且拖杆导轨与模型箱之间采用可拆卸式结构。

一种尾矿砂动力表观黏度测量方法,采用了所述的尾矿砂动力表观黏度测量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组装好的模型箱固装到振动台上;

步骤二:将动力牵引组件、数据采集组件及供水组件分别安装到位;

步骤三:采用砂雨法在模型箱内铺设尾矿砂,每铺设一层尾矿砂,都需要对砂层表面进行平整,然后向模型箱内注水,直到模型箱内的水面超过砂层表面至少5cm,保证尾矿砂处于饱和状态;

步骤四:当模型箱内的尾矿砂全部铺设完毕后,静置24小时;

步骤五:启动振动台,使模型箱内饱和尾矿砂发生液化;

步骤六:启动调速电机,输出拖拽力,使拖杆在液化尾矿砂中匀速移动;

步骤七:通过公式η=2(F-edDL)/3vL计算表观黏度,式中,η为表观黏度,F为拖拽力,ed为土压力,D为拖杆直径,L为拖杆长度,v为拖杆移动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尾矿砂动力表观黏度测量装置,有效克服纯流体力学中表观黏度测量的应用局限性,能够满足液化砂土表观黏度的测量,并可实现不同深度的液化砂土表观黏度的同时测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尾矿砂动力表观黏度测量装置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尾矿砂动力表观黏度测量装置俯视图;

图中,1—模型箱,2—刚性框架,3—调速电机,4—丝杠,5—丝母,6—滑台,7—导向杆,8—牵引杆,9—牵引钢丝,10—拖杆,11—拖杆导轨,12—电机支架,13—轴承座,14—拉力传感器,15—位移传感器,16—孔压传感器,17—土压传感器,18—水箱,19—水龙头,20—注水管,21—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尾矿砂动力表观黏度测量装置,包括模型箱1、动力牵引组件、数据采集组件及供水组件;所述模型箱1固装在振动台上;所述动力牵引组件包括刚性框架2、调速电机3、丝杠4、丝母5、滑台6、导向杆7、牵引杆8、牵引钢丝9、拖杆10及拖杆导轨11;所述刚性框架2与地面相固连;所述调速电机3通过电机支架12固装在刚性框架2上;所述丝杠4通过轴承座13水平安装在刚性框架2顶部,丝杠4一端通过联轴器21与调速电机3的电机轴相固连;所述丝母5套装在丝杠4上;所述导向杆7固装在刚性框架2上,导向杆7与丝杠4相平行;所述滑台6下端连接在导向杆7上,滑台6在导向杆7上具有直线移动自由度;所述滑台6上端与丝母5相固连;所述牵引杆8竖直固装在滑台6下端;所述拖杆导轨11设置在模型箱1的内表面,拖杆导轨11与丝杠4相平行;所述拖杆10的杆体两端采用球头结构,拖杆10的端部球头位于拖杆导轨11内,拖杆10与拖杆导轨11相垂直,拖杆10的端部球头在拖杆导轨11内具有直线移动自由度;所述牵引钢丝9一端固连在拖杆10的中部,牵引钢丝9另一端固连在牵引杆8上;所述数据采集组件位于模型箱1内部;所述供水组件位于模型箱1外部。

所述数据采集组件包括拉力传感器14、位移传感器15、孔压传感器16及土压传感器17;所述拉力传感器14安装在牵引钢丝9上;所述位移传感器15、孔压传感器16及土压传感器17安装在模型箱1的内表面。

所述供水组件包括水箱18、水龙头19及注水管20;所述水箱18固定在地面上方,水龙头19设置在水箱18底部;所述注水管20底端管口与模型箱1底部相连通,注水管20竖直设置,注水管20为透明材质,在注水管20表面设有刻度尺,通过刻度尺标示液面高度;所述注水管20顶端采用漏斗形状。

所述拖杆10数量若干,若干拖杆10在模型箱1内部沿高度方向均布设置,每一根拖杆10均配套有一组拖杆导轨11,每一根拖杆10均通过一根牵引钢丝9与牵引杆8相连。

所述模型箱1为矩形箱体且采用可拆装式结构,模型箱1由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组成,底板与振动台相固连,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与底板之间通过插槽相连,且前侧板采用透明板;所述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及右侧板之间接缝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在所述左侧板、右侧板的内表面加装有内衬层,用于降低边界效应。

所述拖杆10采用空心杆结构,拖杆10的端部球头采用空心球头结构,所述拖杆导轨11截面形状采用圆弧形,使拖杆10的端部球头与拖杆导轨11之间为点接触形式,如此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拖杆10端部球头与拖杆导轨11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测量精度;并且拖杆导轨11与模型箱1之间采用可拆卸式结构,如此可以任意调整拖杆导轨11的数量和位置,当测试条件需要调整时,也不用整体更换模型箱1,只需根据需要调整拖杆导轨11即可,有效提高了测量装置的适用性。

本实施例中,测试对象选用细粒尾矿砂;振动台输出的振动波选用EI-Centro地震波;模型箱1的底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均采用Q235B钢板,模型箱1的前侧板采用钢化玻璃板,模型箱1各板接缝处采用的密封胶为704硅橡胶,模型箱1的左右侧板内表面的内衬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模型箱1的底板与振动台之间采用螺栓进行固定连接;调试电机3采用低速电机,最大功率为15W,支持远程操控调速;刚性框架2采用钢材焊接制造;在模型箱1内部沿高度方向均布设置3根拖杆10。

一种尾矿砂动力表观黏度测量方法,采用了所述的尾矿砂动力表观黏度测量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组装好的模型箱1固装到振动台上;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模型箱1内部沿高度方向均布设置3根拖杆10,在实际测试时,只需通过一次拖拽,就可同步完成3种深度下的尾矿砂动力表观黏度测试;

步骤二:将动力牵引组件、数据采集组件及供水组件分别安装到位;

步骤三:采用砂雨法在模型箱1内铺设尾矿砂,每铺设一层尾矿砂,都需要对砂层表面进行平整,然后向模型箱1内注水,直到模型箱1内的水面超过砂层表面至少5cm,保证尾矿砂处于饱和状态;本实施例中,尾矿砂共铺设10层;

步骤四:当模型箱1内的尾矿砂全部铺设完毕后,静置24小时;

步骤五:启动振动台,使模型箱1内饱和尾矿砂发生液化;

步骤六:启动调速电机3,输出拖拽力,使拖杆10在液化尾矿砂中匀速移动;拖拽力的传递过程为:首先通过调速电机3带动丝杠4转动,再通过丝杠4转动同步带动丝母5、滑台6及牵引杆8直线移动,最后通过牵引杆8的直线移动借助牵引钢丝9对拖杆10进行拖拽;由于整个动力牵引组件并不与振动台发生接触,因此有效避免了振动台输出振动对动力牵引组件产生的影响,保证了测试精度。

步骤七:通过公式η=2(F-edDL)/3vL计算表观黏度,式中,η为表观黏度,F为拖拽力,ed为土压力,D为拖杆直径,L为拖杆长度,v为拖杆移动速度。

实施例中的方案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