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芯片孵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6820发布日期:2019-09-17 22:03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芯片孵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芯片孵育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富集芯片孵育装置。



背景技术:

细胞检测在生物、医学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关于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筛查。癌症早期检测,对于治疗癌症非常重要。目前的一种细胞捕获的技术为:利用细胞表面的抗原,将特异性抗体标记在基底上借助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来实现对稀有细胞的捕获。通常采用标记有特异性抗体的富集芯片来富集捕获目标生物分子或细胞。富集芯片需经过孵育完成抗体包被。

现有的富集芯片孵育只是在简单的容器中,并将容器放在恒温的水浴装置内进行孵育,针对平行和对照试验,需要采用多个孵育容器,操作不能批量进行,导致试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尤其是针对稀有物质富集的芯片,不同对照和平行实验不能很好的控制,造成孵育过程复杂,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芯片孵育装置,同一批次中可对多个富集芯片进行孵育,操作方便,可以控制平行实验的孵育条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芯片孵育装置,包括具有多个上腔的上板和具有多个下腔的下板,所述上腔和所述下腔相互对应设置,所述上板上设有多个进液部,每个进液部上分别开设有一个进液口,每个所述上腔分别与至少一个所述进液口相互连通;所述芯片孵育装置具有工作状态,当所述芯片孵育装置在工作状态时,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相互连接,每个所述上腔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下腔对接构成一个用于盛放孵育液体及容置芯片的孵育腔。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部包括与所述上腔相互连通的进液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的上部连接有漏斗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板的上表面上具有多个凸起部,每个凸起部上与所述进液部相连。

更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上设有多个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下腔为开设于所述下板上的盲孔。

进一步地,所述芯片孵育装置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的连接件,当所述芯片孵育装置在非工作状态时,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相互分离。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螺杆和螺帽,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螺杆相配合的螺杆孔。

进一步地,所述下板的上表面的边缘处设有限位凸缘,当所述芯片孵育装置在工作状态时,所述上板位于所述限位凸缘之间。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上腔阵列分布,多个所述下腔阵列分布,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分别一体成型制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该芯片孵育装置,一次形成多个孵育腔,同一批次中可对多个富集芯片进行孵育,操作方便;可以控制平行实验的孵育条件,不同的抗体孵育液体获取的温度变化效果更加接近,能够避免了水浴时间和温度差异较大造成的实验误差,使用方便、精度高、平行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芯片孵育装置在未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芯片孵育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芯片孵育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芯片孵育装置的仰视图。

上述附图中,

1、上板;11、螺杆孔;12、编号;2、下板;20、下腔;21、螺杆孔;22、限位凸缘;23、支撑块;3、凸起部;30、加强筋;4、进液管;5、漏斗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孵育装置,具体是一种富集芯片的孵育装置。参照图1-4所示,该芯片孵育装置包括具有多个上腔的上板1和具有多个下腔20的下板2,多个所述上腔阵列分布,多个所述下腔20阵列分布。具体如图1和图3所示,12个上腔等间隔排布构成一个3行4列的阵列,对应地,12个下腔20也等间隔排布构成一个3行4列的阵列。上腔和下腔20相互对应设置,对应设置是指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每个上腔对应一个下腔20。该芯片孵育装置具有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当芯片孵育装置在工作状态时,上板1和下板2相互连接,每个上腔分别与对应的下腔20对接,从而构成一个用于盛放孵育液体及容置芯片的孵育腔。也就是说,当上板1和下板2对齐连接后,12个上腔和12个下腔20分别对接,从而构成12个独立的孵育腔。

上板1上设有多个进液部,每个进液部上分别开设有一个进液口,每个上腔分别与至少一个进液口相互连通。当芯片孵育装置在工作状态时,孵育腔大体为一个仅与进液口连通的封闭腔体,孵育液体自进液口进入孵育腔中对容置在孵育腔中的芯片,如富集芯片等,进行孵育。上板1的上表面上设有对应各个孵育腔的编号12,如图3中的标号1、2等。

进液部具体为与上腔相互连通的进液管4。进液管4的上部连接有漏斗部5,漏斗部5的上下两端开放,下端和进液管4相接,上端大于下端而大体呈喇叭状,从而可以便于孵育液体流入进液管4。上板1的上表面上具有多个凸起部3,每个凸起部3上设有一个进液管4与进液管4相连,凸起部3对应设置于上腔的上方。凸起部3上设有多个加强筋30,加强筋30具体为自进液管4的外壁沿进液管4的径向向外延伸,能够增加强度,防止变形。

上腔自上板1的下表面向上延伸,下腔20为开设于下板2上的盲孔,自下板2的上表面向下延伸。芯片孵育装置包括用于连接上板1和下板2的连接件,当芯片孵育装置在非工作状态时,上板1和下板2相互分离。连接件具体为螺杆,上板1上开设有与螺杆相配合的螺杆孔11,下板2上开设有与螺杆相配合的螺杆孔21。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上板1的四角处分别开设有螺杆孔11,下板2的四角处分别开设有螺杆孔21,螺杆插设在上板1和下板2四角处的螺杆孔中,即可将上板1和下板2固定连接,芯片孵育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当螺杆自上板1和下板2四角处的螺杆孔中取出后,上板1和下板2分离,芯片孵育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

下板2的上表面的边缘处设有限位凸缘22,当芯片孵育装置在工作状态时,上板1位于限位凸缘22之间,防止孵育实验在摇晃的过程中上板1滑落。下板2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块23,支撑块23固定连接于下板2的四角处,能够支撑整个孵育装置。

该芯片孵育装置中,上板1和下板2分别一体成型制成。除螺杆外,上板1及其上的进液管4和漏斗部5、下板2均是通过3D打印制成,材料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便于大批量生产。采用的材料能够悬浮于水面上,保证各个孵育腔的条件的一致性。

该芯片孵育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多个待孵育的芯片分别设置在上腔和下腔20中,然后通过螺杆将上板1和下板2连接,从而形成独立的多个孵育腔,每个孵育腔有一层或多层待孵育的芯片,通过各进液管4上的漏斗部5向孵育腔中通入孵育液体,对多个芯片同时进行孵育。

上述芯片孵育装置,一次形成多个孵育腔,同一批次中可对多个富集芯片进行孵育,操作方便;可以控制平行实验的孵育条件,不同的抗体孵育液体获取的温度变化效果更加接近,能够避免了水浴时间和温度差异较大造成的实验误差,使用方便、精度高、平行性好。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其目的在于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所作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