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部件线径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6503发布日期:2019-08-09 21:1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螺纹部件线径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测量领域,特别是一种螺纹部件线径测量仪。



背景技术:

非接触式测径仪,多包括光线发出装置和光线接收装置,通过被测零件物理遮挡和先后的光源情况,判定被测零部件的尺寸,该测量方式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测量,现阶段的非接触式测量仪的测量范围多集中在零部件厚度,外形尺寸、外径和内径等线性尺寸,对于特殊尺寸的测量存在盲区,比如带有螺纹装外部形状的缆线,现阶段的测量就存在困难。

具体的工作人员认为主要困难如下:1.缆线类零件直径小而长度大,定位困难,从而导致测量困难;2.缆线类零件表面精度低,测量困难,尤其是针对特定的外部带有螺纹线的缆线,其定位和测量更为困难;3.现阶段的测径仪或测径仪多采用穿经的定位方式,而该方式测量缆线,面对着测量既要整根通过的困境,难以通过取样解决测量工步,整体成本高,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螺纹状缆线测量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

设计一种螺纹部件线径测量仪,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底部支撑架、中部转动架和铰支安装在中部转动架上的转动测定台,所述底部支撑架与所述中部转动架间设有转盘,所述中部转动架包括顶部安装铰支连接的立杆,在所述转动测定台的下表面安装非接触式测径仪,中部转动架与所述转动测定台间安装有液压推杆,以实现转动测定台相对于所述中部转动架的开合。

所述底部支撑架的底部还设有滑轨,以带动所述底部支撑架的移动。

在所述中部支撑架的两端,还设有辅助支撑装置,所述辅助支撑装置由V形支撑块制成。

转动测定台包括门型支架,非接触式测径仪安装在门型支架内。所述中部转动架和所述转动测定台间铰支连接的行程角度不小于180度。所述转盘的转动角度在零度到360度之间,其底部设有刻度计数元件。

所述行程角度为双向行程角度,以平行于切面的面作为零度安装基准。转动测定台包括门型支架,非接触式测径仪安装在门型支架内,所述转盘的转动角度在零度到360度之间,其底部设有刻度计数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测径仪安装在转动测定台下方,而转动测定台设计为门形,可以在相关设备的配合下实现打开或关闭,当转动测定台打开时,可以安置被测量缆线,当缆线测量结束后,可以再次打开转动测定台,取出缆线,缩短检测时间;

进一步的解放转动测定台在竖直方向上的转动自由度,可以实现测距方向在一定水平面角度的偏移,具体工作过程中偏移角可以与被测量工件表面螺纹的螺纹角相一致,可以结合其螺纹槽情况测定所需的工件的外径等尺寸;

辅助支撑装置的设计进一步实现了被测量工件稳定而准确的定位,进一步为精确测量提供了保证

申请人认为,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做到各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同时快速准确的实现螺纹件,甚至是螺纹状缆线的测量,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俯视方向工作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名称:1. 转动测定台;2. 非接触式测径仪;3.测径仪的光线;4. 中部转动架;5. 液压推杆;6. 转盘;7. 底部支撑架;8. 辅助支撑装置;9.被测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螺纹部件线径测量仪,参见图1至图2,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底部支撑架7、中部转动架4和铰支安装在中部转动架4上的转动测定台1,底部支撑架7与中部转动架4间设有转盘6,所述中部转动架4包括顶部安装铰支连接的立杆,在转动测定台1的下表面安装非接触式测径仪2,中部转动架4与转动测定台1间安装有液压推杆5,以实现转动测定台1相对于中部转动架4的开合。工作时,在液压推杆5和铰支连接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打开转动测定台,被测工件放入指定位置,设备复位,开始测量,当单位测量工作结束后,可以再次打开转动测定台,取出工件,完成整个测量过程。同时,工作过程中,可以自动调整测径仪的转角以适应被测产品表面的螺纹角,获得相关测量长度。

底部支撑架的底部还设有滑轨,以带动底部支撑架的移动。该设计实现了整个测量设备的灵活转场。

在中部支撑架的两端,还设有辅助支撑装置8,辅助支撑装置8由V形支撑块制成。

中部转动架4和转动测定台1间铰支连接的行程角度不小于180度。转动测定台打开状态可以实现平放,实现状态稳定。

转动测定台1包括门型支架,非接触式测径仪2安装在门型支架内。

行程角度为双向行程角度,以平行于切面的面作为零度安装基准。以便适应左旋或右旋螺纹。

转盘6的转动角度在零度到360度之间,其底部设有刻度计数元件。便于工人调整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