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直读光谱仪的样品加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5919发布日期:2019-11-08 23:25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直读光谱仪的样品加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读光谱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直读光谱仪的样品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板栅是蓄电池中最重要的非活动元件之一,它是活性物质的载体,传导和汇集电流。构成板栅材料是合金,合金元素的种类及百分含量影响板栅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铸造性能、导电能力、活性物质和板栅之间的机械接触和电接触性能等方面的性能,而且跟制造成本息息相关。因此,板栅材料改进是该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主要方向。

目前针对板栅合金中元素及含量的分析主要采用直读光谱仪。直读光谱仪是分析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成分的快速定量分析仪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测量结果可立即输出等优点。直读光谱仪一般包括用于装夹待测零件的激发台和用于分析光谱的分光室,如CN 207007693 U公开了一种直读光谱仪,包括分光室,分光室外壳的前侧具有一工作凸台,所述工作凸台上设有激发台,所述分光室的外壳的上侧焊接一安装台,安装台上转动连接一横梁,横梁远离安装台的折弯段贯穿设有一抵触杆,所述抵触杆被锁紧且位于激光台正上方并具有延伸向激发台方向的抵触端。检测时,待测材料置于激发台上,位于激发台正上方抵触杆在弹性力作用下将试样压紧在激发台上,形成导电回路,激发室内采用电火花、电弧或者辉光放电的方式把样品打成蒸气进行激发。

目前国产以及进口的产品种类较多,但是实际适用过程中标样校准,类型校准出问题或是出现以及漏气等情况,都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进而影响生产工艺上合金的配制,最终对电池性能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尤其是,部分直读光谱的火花台面与合金本身质地都硬,激发一个点后,面基本就不平,再次激发,杂音较重,漏气问题明显,数据出现明显的不稳定。而且打磨以及固定样品时,人为因素,也时常导致分析结果不稳定。因此,如何对加样机构进行改进以避免上述问题是该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直读光谱仪测试蓄电池板栅合金样品时,能够优化测试过程的样品加载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直读光谱仪的样品加载装置,包括架设于直读光谱仪激发台面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可水平转动的样品加载台,所述样品加载台包括装载待测样品的弹性垫片,所述弹性垫片开设有与激发台面的激发孔适配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正上方设置有正对激发电极的导电固定棒,测试时,调节导电固定棒下压待测样品至弹性垫片紧贴在激发台面上。

合金样品放置于弹片垫片上并覆盖住通孔,由于弹性垫片具有一定弹性,当导电固定棒下压合金样品并压实弹性垫片时,合金样品与激发孔之间形成密闭空间,避免激发合金样品时的漏气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垫片的材质为橡胶。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垫片的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激发孔的直径,有效杜绝漏气问题。

弹性垫片的位置略高于底座底面,导电固定棒下压待测样品时带动弹性垫片贴合激发台面,当导电固定棒上抬,弹性垫片复位,转动样品加载台,可实现待测样品检测位置的切换。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架设有固定架,所述导电固定棒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导电固定棒与导电杆接触的一端设置导电板。通过旋转导电固定棒可调节导电固定棒的高度,优选地,导电固定棒上设置一段弹簧段。

所述导电固定棒由导电材料制得,导电板的设置有助于提高直读光谱仪的导电杆与导电固定棒之间的导电。

作为优选,所述样品加载台还包括围绕通孔设置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朝向通孔的侧壁上设有抵触待测样品的限位棒,所述限位棒由压簧固定连接在定位柱上。

所述限位棒沿通孔周向对称布置,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待测样品的固定。优选的,限位棒的自由端设计成子弹头形状,对于质地不坚硬的样品,子弹头可插入样品中,固定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压簧套置于套管内,所述套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调节孔,调节孔内插设有对压簧位置进行固定的插销。通过调节插销的位置可横向调节待测样品的放置位置,如待测样品的中心点偏离激发孔圆心点时,只要通过旋转样品加载台,就可以切换到新的检测位置,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激发面积,明显提高检测效率。

所述样品加载台为圆形转盘,可活动地嵌装于所述底座上。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圆形转盘适配的通孔,孔壁上设有环形凹槽,圆形转盘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环形凹槽配合的凸环。凸环与环形凹槽的配合实现圆形转盘在底座内绕其自身圆心轴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圆形转盘的外侧壁上沿周向嵌设有一拨动条,所述拨动条的一端固定在圆形转盘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穿过所述底座,露在底座外侧。所述拨动条环绕圆形转盘一周,通过拉动拨动条的自由端,带动圆形转盘转动,进而实现样品激发位置的切换。检测完成后,手动反方向旋转圆形转盘,使拨动条复位。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设有围住样品加载台的保护罩。保护罩可以防止激发气体外漏,污染空气。

优选地,所述保护罩分为可拆装的罩体和盖体,所述导电固定棒安装于盖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效果:

1、样品加载台装载待测样品的底面采用弹性弹片,对样品和激发台面进行完好地贴合,解决了漏气问题,达到一个检测稳定的状态。

2、样品加载台可旋转,方便切换待测样品的激发位置,达到有效利用激发合金面的效果,提高检测效率。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本装置可以准确地测定合金元素的百分含量,不漏气,数据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样品加载装置用于直读光谱仪上时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样品加载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样品加载装置除去盖体后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样品加载装置除去盖体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直读光谱仪的样品加载装置,包括架设于直读光谱仪激发台面1上的底座2,底座2上设有可水平转动的样品加载台3,样品加载台3包括装载待测样品a的弹性垫片31,弹性垫片31的材质为橡胶。弹性垫片31开设有与激发台面1的激发孔适配的通孔311。

通孔311的正上方设置有正对激发电极4的导电固定棒5,测试时,调节导电固定棒5下压待测样品a至弹性垫片31紧贴在激发台面1上,合金样品与激发孔之间形成密闭空间,避免激发合金样品时的漏气问题。弹性垫片31的位置略高于底座2底面,弹性垫片31具有一定弹性,导电固定棒5下压待测样品时带动弹性垫片31贴合激发台面1,当导电固定棒5上抬,弹性垫片31复位,转动样品加载台3,可实现待测样品a检测位置的切换。

样品加载台3还包括围绕通孔311设置的定位柱32,定位柱32的朝向通孔311的侧壁上设有抵触待测样品a的限位棒33,限位棒33由压簧固定连接在定位柱32上。

限位棒33沿通孔311周向对称布置,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待测样品的固定。限位棒33的自由端设计成子弹头形状,对于质地不坚硬的样品,子弹头可插入样品中,固定效果更好。

压簧套置于套管内,套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调节孔,调节孔内插设有对压簧位置进行固定的插销34。通过调节插销34的位置可横向调节待测样品a的放置位置,如待测样品a的中心点偏离激发孔圆心点时,只要通过旋转样品加载台3,就可以切换到新的检测位置,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激发面积,明显提高检测效率。

样片加载台3可转动地嵌装于底座2上,具体的,样片加载台3为一圆形转盘,其外侧壁上沿其周向设有一圈凸环35,底座2开设有与圆形转盘适配的圆孔,孔壁上设有与凸环35配合的环形凹槽21,凸环35与环形凹槽21的配合实现圆形转盘在底座2内绕其自身圆心轴转动。

凸环35的侧壁上沿周向设置凹槽,凹槽内嵌设有一拨动条6,拨动条6的一端固定在圆形转盘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穿过底座2,露在底座2外侧。拨动条6环绕圆形转盘一周,通过拉动拨动条6的自由端,带动样片加载台3转动,进而实现样品激发位置的切换。检测完成后,手动反方向旋转圆形转盘,使拨动条6复位。优选地,可在圆形转盘的底面沿周缘等间距设置若干拨动凹陷,方便操作。

底座2上设有围住样品加载台3的保护罩7。保护罩7可以防止激发气体外漏,污染空气。保护罩7分为可拆装的罩体71和盖体72,导电固定棒5安装于盖体72上。

导电固定棒5由导电材料制得,起到推送待测样品a压实弹性垫片31的作用,同时起到导电的作用,检测时,直读光谱仪的导电杆9下移,接触导电固定棒5,与激发电极4形成导电回路。

导电固定棒5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安装于盖体72上,通过旋转导电固定棒5可调节导电固定棒5的高度。导电固定棒5与导电杆接触的一端设置导电板8,导电板8的设置增加直读光谱仪的导电杆9与导电固定棒5之间的接触面积,利于导电。导电固定棒5上设置一段弹簧段51。

本实施例提供的样品加载装置的操作原理:

1、先对合金样品用车床对表面进行抛光处理,杜绝表面毛刺、颗粒现象;

2、光谱仪设备经过类型校准后,开始测试样品,打开盖体72,将样品放进样品加载台3的弹片垫片31上;

3、样品加载台3的通孔311中心与激发电极4圆心一致,只要调试样品中心位置即可实现激发位置切换,通过调节限位棒33确定样品的固定位置;

4、盖上盖体72,旋转导电固定棒5,使其下压待测样品并压实弹性垫片31使其贴合激发台面1,弹性垫片31的通孔311的直径大于激发孔的直径,有效杜绝激发合金样品时的漏气问题;

5、点击直读光谱仪操控软件,让导电杆9下落,与导电固定棒5上的导电板8相通;

6、点击激发按钮,对样品进行激发测试,激发一个点后,收起导电杆9,对激发电极4清洗;

7、预备测试第二个点,牵拉底座2外侧的拨动条6,旋转一定的角度,就可以切换另一个新的位置,重复步骤5-6;

8、最后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具体实施案例,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