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易流动地质条件下一次性精确定位点标记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6806发布日期:2019-08-16 22:3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柔性易流动地质条件下一次性精确定位点标记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装置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柔性易流动地质条件下一次性精确定位点标记桩。



背景技术:

在基坑、槽开挖等定位放线过程中常常用到全站仪放样,而在沙土、沙层等易流动且比较软弱的地质条件上架设棱镜后刚刚移开棱镜立杆下面的点就由于土、砂等易流动土质而覆盖,虽然还能在一定范围内找出点位,但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放样此类做法不符合规范要求,人工也很难做到精确找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定位准确、便于操作、成本低廉的柔性易流动地质条件下一次性精确定位点标记桩。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全站仪棱镜立杆的下端设置标记桩,标记桩与全站仪棱镜立杆接触部分的外部设置有快拆固定卡。

本实用新型的标记桩为:套筒套设于全站仪棱镜立杆下端,套筒上设置有快拆固定卡,套筒上端外部设置有四个对中翼板,对中翼板垂直于套筒的外表面设置,套筒下部设置有针状插入部。

本实用新型的四个对中翼板均布设置于套筒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针状插入部的圆心与四个对中翼板的交点在同一竖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标记桩由对中翼板、快拆固定卡、套筒、针状插入部分组成,在易流动的砂土层放样时将标记桩套在棱镜立杆下端,在找准点位后标记桩利用较细的针状插入部分插入地层,同时留在了软弱流动性土层中,测设人员就可以利用套筒上的与针状插入部分同心的十字对中线找准精确放样点位;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定位准确、便于操作、成本低廉,可推广应用到柔性易流动地质条件下定位装置或设备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标记桩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中:1、全站仪棱镜立柱;2、标记桩;3、快拆固定卡;2-1、对中翼板;2-2、套筒;2-3、针状插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图1、2、3中,本实用新型柔性易流动地质条件下一次性精确定位点标记桩,在全站仪棱镜立杆1的下端套设安装标记桩2,标记桩2与全站仪棱镜立杆1接触部分的外部安装有快拆固定卡3,快拆固定卡3保证标记桩2与全站仪棱镜立杆1紧密接触,在插入地层时不会不会发生相对移动,插入底层后,取下快拆固定卡3,使标记桩2与全站仪棱镜立杆1相互脱离,取出全站仪棱镜立杆1,定位桩2留在软弱流动性土层中,避免土层流动覆盖原定位点,确保定位的精确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标记桩2由对中翼板2-1、套筒2-2、针状插入部2-3连为一体构成,套筒2-2套设于全站仪棱镜立杆1下端,套筒2-2上安装有快拆固定卡3,套筒2-2上端外部加工有四个对中翼板2-1,对中翼板2-1中心位置设置有对中刻线,对中翼板2-1垂直于套筒的外表面设置,保证对中翼板2-1的交点与套筒2-2的圆心同心,套筒2-2下部加工有针状插入部2-3,针状插入部2-3为细长结构,下端为锥形,便于插入土层中,为了保证定位的准确性,四个对中翼板2-1均布加工于套筒2-2外表面,针状插入部2-3的圆心与四个对中翼板2-1的对中刻线的交点在同一竖直线上,在找准点位后标记桩2利用较细的针状插入部分留在了软弱流动性土层中,测设人员就可以利用套筒2-2上的与针状插入部分同心的对中翼板2-1对中线找准精确放样点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