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测定装置以及试剂库内的空气的循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122998发布日期:2020-09-04 16:44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样本测定装置以及试剂库内的空气的循环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样本测定装置以及试剂库内的空气的循环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样本测定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如图17所示,公开了一种自动分析装置900(样本测定装置),其具备使用试剂分析样本的分析部901和收容装有试剂的试剂瓶902的试剂保管库903。该专利文献1的自动分析装置900还具备:配置在试剂保管库903内并保持试剂瓶902的试剂保持架904、对试剂保持架904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驱动部905、以及使试剂保管库903内的空气循环的循环装置906。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1932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由于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自动分析装置900(样本测定装置)具备对试剂保持架904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驱动部905、以及使试剂保管库903内的空气循环的循环装置906,因此,需要设置用于驱动循环装置906的电机。因此,存在装置与用于配置循环装置906的电机的空间相应地大型化的问题。另外,存在部件数量与循环装置906的电机相应地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装置的大型化并且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案的样本测定装置(100)具备:测定部(10),所述测定部使用收容在试剂容器(200)中的试剂测定样本;试剂库(20),所述试剂库收容试剂容器(200);试剂容器支架(30),所述试剂容器支架配置在试剂库(20)内,保持试剂容器(200);翼片(40),所述翼片使试剂库(20)内的空气循环;以及驱动部(40),所述驱动部对试剂容器支架(30)和翼片(40)进行驱动以使所述试剂容器支架和翼片旋转。

在第一方案的样本测定装置(100)中,如上所述,设置对试剂容器支架(30)和翼片(4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驱动部(40)。由此,不需要与对试剂容器支架(3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驱动部(50)分开地另行设置对翼片(4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驱动部,因此,不需要确保相应的空间。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装置大型化。另外,由于不需要另行设置对翼片(4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驱动部,因此,能够简化装置结构并且能够抑制部件数量增加。

在上述第一方案的样本测定装置(100)中,优选为,具备对试剂库(20)内的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部(22),驱动部(50)驱动翼片(40)以使由冷却部(22)冷却后的空气循环。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利用翼片(40)使由冷却部(22)冷却后的空气在试剂库(20)内循环,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试剂库(20)内。

在上述第一方案的样本测定装置(100)中,优选为,翼片(40)以及试剂容器支架(30)以翼片(40)的旋转轴与试剂容器支架(30)的旋转轴相同的方式配置。若这样构成,则能够使试剂容器支架(30)的旋转轴与翼片(40)的旋转轴共用化,因此,能够简化装置结构。

在上述第一方案的样本测定装置(100)中,优选为,试剂容器支架(30)以多个试剂容器(200)配置成圆周状的方式具有圆形的外周缘。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将多个试剂容器(200)呈圆周状地配置于大致圆形的试剂容器支架(30)而紧凑地收容在保管库内。

在上述第一方案的样本测定装置(100)中,优选为,具备经由连结部件(39)支承试剂容器支架(30)的旋转台(38)和支承旋转台(38)的支承部(521),翼片(40)设置于旋转台(38)。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在支承试剂容器支架(30)的旋转台(38)上设置翼片(40),因此,不需要另行设置用于设置翼片(40)的空间。由此,能够实现装置结构的简化以及装置的小型化。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翼片(40)由一体地设置于旋转台(38)的突起(41)构成。若这样构成,则突起(41)也随着旋转台(38)的旋转而旋转,因此,能够随着试剂容器支架(30)的旋转移动,在试剂库(20)内产生空气的流动。

在上述第一方案的样本测定装置(100)中,优选为,具备将驱动部(50)的旋转驱动传递到试剂容器支架(30)的传动轴(42),翼片(40)设置于传动轴(42)。若这样构成,则翼片(40)也随着传动轴(42)的旋转而旋转,因此,能够随着试剂容器支架(30)的旋转移动,在试剂库(20)内产生空气的流动。

在上述第一方案的样本测定装置(100)中,优选为,试剂容器支架(30)包括具有贯通口(35)的板状部件(30a),板状部件(30a)以使试剂容器(200)的底面从贯通口(35)露出的方式保持试剂容器(200)。若这样构成,则通过使试剂容器支架(30)旋转,能够利用被试剂容器支架(30)保持的试剂容器(200)使试剂库(20)内的空气流动,由此也能够使试剂库(20)内的空气循环。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板状部件(30a)包括多个悬挂并保持试剂容器(200)的悬挂部(34)。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利用多个悬挂部(34)保持多个试剂容器(200),因此,能够容易地增多所保持的试剂的量以及种类。

本发明第二方案的样本测定装置(101)具备:测定部(10),所述测定部使用收容在试剂容器(200)中的试剂测定样本;试剂库(20),所述试剂库收容试剂容器(200);试剂容器支架(30),所述试剂容器支架配置在试剂库(20)内,保持试剂容器(200);翼片(40),所述翼片使试剂库(20)内的空气循环;以及驱动部(50),试剂容器支架(30)包括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和配置在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的周围的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驱动部(50)包括:对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进行驱动以使所述第一试剂容器支架旋转的第一驱动部(51)、以及对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和翼片(40)进行驱动以使所述第二试剂容器支架和翼片旋转的第二驱动部(52)。

在第二方案的样本测定装置(101)中,如上所述,设置对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和翼片(4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第二驱动部(52)。由此,不需要与对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第二驱动部(52)分开地另行设置对翼片(4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驱动部,因此,不需要确保相应的空间。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装置大型化。另外,由于不需要另行设置对翼片(4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驱动部,因此,能够简化装置结构并且能够抑制部件数量增加。

在上述第二方案的样本测定装置(101)中,优选为,具备对试剂库(20)内的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部(22),驱动部(50)驱动翼片(40)以使由冷却部(22)冷却后的空气循环。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利用翼片(40)使由冷却部(22)冷却后的空气在试剂库(20)内循环,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试剂库(20)内。

在上述第二方案的样本测定装置(101)中,优选为,翼片(40)、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以及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以翼片(40)的旋转轴、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的旋转轴以及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的旋转轴相同的方式配置。若这样构成,则能够使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的旋转轴与翼片(40)的旋转轴共用化,因此,能够简化装置结构。

在上述第二方案的样本测定装置(101)中,优选为,具备经由连结部件(39)支承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的旋转台(38)和支承旋转台(38)的支承部(521),翼片(40)设置于旋转台(38)。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在支承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的旋转台(38)上设置翼片(40),因此,不需要另行设置用于设置翼片(40)的空间。由此,能够实现装置结构的简化以及装置的小型化。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翼片(40)由一体地设置于旋转台(38)的突起(41)构成。若这样构成,则突起(41)也随着旋转台(38)的旋转而旋转,因此,能够随着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的旋转移动,在试剂库(20)内产生空气的流动。

在本发明第三方案的试剂库(20)内的空气的循环方法中,对配置在试剂库(20)内并保持试剂容器(200)的试剂容器支架(30)进行旋转驱动,与试剂容器支架(30)连动地对翼片(40)进行旋转驱动,通过翼片(40)的旋转驱动而使试剂库(20)内的空气循环。

在第三方案的试剂库(20)内的空气的循环方法中,如上所述,与试剂容器支架(30)连动地驱动翼片(40)旋转。由此,不需要与对试剂容器支架(3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驱动部(50)分开地另行设置对翼片(4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驱动部,因此,不需要确保相应的空间。其结果是,能够提供能够抑制装置大型化的试剂库(20)内的空气的循环方法。另外,由于不需要另行设置对翼片(4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驱动部,因此,能够提供能够简化装置结构并且能够抑制部件数量增加的试剂库(20)内的空气的循环方法。

在上述第三方案的试剂库(20)内的空气的循环方法中,优选为,对试剂库(20)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利用翼片(40)使冷却后的空气循环。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利用翼片(40)使冷却后的空气在试剂库(20)内循环,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试剂库(20)内。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能够提供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并且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的样本测定装置以及试剂库内的空气的循环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样本测定装置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另一结构的样本测定装置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样本测定装置的结构例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试剂库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试剂容器支架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试剂容器支架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试剂容器支架的结构例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旋转台的结构例的俯视立体图。

图9是表示旋转台的结构例的仰视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收容r2试剂的试剂容器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收容r1试剂以及r3试剂的试剂容器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翼片的另一第一例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翼片的另一第二例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翼片的另一第二例的俯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样本测定装置的测定处理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图15所示的测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

[样本测定装置的概要]

首先,参照图1,说明一实施方式的样本测定装置100的概要。

样本测定装置100是测定向从被检测体采集到的样本中添加规定的试剂而制成的测定用试样的装置。

被检测体主要是人,但也可以是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样本测定装置100例如进行用于从患者采集到的样本的临床检查或医学研究的测定。样本是来自生物体的样本。来自生物体的样本例如是从被检测体采集到的血液(全血、血清或血浆)、尿或其他体液等液体、或者对采集到的体液或血液实施规定的前处理而得到的液体等。另外,样本也可以是例如液体以外的、被检测体的组织的一部分、细胞等。样本测定装置100检测样本中含有的规定的对象成分。对象成分例如可以含有血液或尿样本中的规定成分、细胞、有形成分。对象成分也可以是dna(脱氧核糖核酸)等核酸、细胞以及细胞内物质、抗原或抗体、蛋白质、肽等。样本测定装置100可以是血球计数装置、血液凝固测定装置、免疫测定装置、尿中有形成分测定装置等、或这些装置以外的测定装置。

作为一例,样本测定装置100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样本中的待测物质的免疫测定装置。免疫测定装置例如检测血液中含有的抗原或抗体、蛋白质、肽等作为对象成分。免疫测定装置取得血清或血浆作为样本,定量测定或定性测定样本中含有的抗原或抗体等。需要说明的是,抗原抗体反应不仅包括抗原与抗体的反应,还包括使用适体等特异性结合物质的反应。适体是以与特定的物质特异性结合的方式合成的核酸分子或肽。

样本测定装置100向样本中添加规定的一种或多种试剂来调制测定用试样。试剂在收容在瓶状的试剂容器200中的状态下设置于样本测定装置100。如图1所示,样本测定装置100具备测定部10、试剂库20、试剂容器支架30、翼片(fin)40以及驱动部50。

测定部10使用试剂测定样本。具体而言,测定部10向样本中添加试剂容器200的试剂来调制测定用试样,测定样本。另外,测定部10构成为对由样本以及试剂调制成的测定用试样中包含的成分进行检测。由测定部10检测对象成分的检测方法没有限制,可以采用化学方法、光学方法、电磁学方法等与对象成分相应的方法。测定部10基于检测结果,测定例如对象成分的有无、对象成分的数或量、对象成分的浓度、存在比率等。

试剂库20收容装有试剂的试剂容器200。试剂库20将试剂保冷或保温在规定的温度。例如,试剂库20将试剂保冷在规定的温度。即,试剂库20内的温度被保持为比试剂库20的外部的温度低。

试剂容器支架30配置在试剂库20内。另外,试剂容器支架30能够保持多个试剂容器200。另外,在试剂容器支架30上,通过样本测定装置100自动或通过用户手动设置试剂容器200。试剂容器支架30也可以如图1所示以悬挂试剂容器200的方式进行支承。另外,试剂容器支架30既可以支承试剂容器200的下表面,也可以夹着侧面进行支承。另外,试剂容器支架30也可以以将设置在试剂容器200的规定部位的卡合部(未图示)卡在试剂容器支架30的进行支承的部分的形态保持试剂容器200。

试剂容器支架30在俯视时例如具有圆形形状。另外,试剂容器支架30能够将多个试剂容器200配置成圆周状。需要说明的是,试剂容器支架30也可以具有圆形形状以外的形状。例如,试剂容器支架30在俯视时也可以形成为矩形形状。另外,多个试剂容器200也可以呈直线状配置。

翼片40使试剂库20内的空气循环。具体而言,翼片40设置在试剂库20内,通过旋转驱动,使试剂库20内的空气移动。由此,能够高效地对试剂库20内进行保冷或保温。

驱动部50对试剂容器支架3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另外,驱动部50对翼片4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即,驱动部50是对试剂容器支架30和翼片40双方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单一的驱动部。换句话说,翼片40与试剂容器支架30连动地旋转驱动,使试剂库20内的空气循环。由此,不需要与对试剂容器支架3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驱动部50分开地另行设置对翼片4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驱动部,因此,不需要确保相应的空间。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装置大型化。另外,由于不需要另行设置对翼片4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驱动部,因此,能够简化装置结构并且能够抑制部件数量增加。

驱动部50配置在试剂库20的外侧。例如,驱动部50配置在试剂库20的下方。

接着,参照图2,对另一结构例的样本测定装置101的概要进行说明。

样本测定装置101向样本中添加规定的一种或多种试剂来调制测定用试样。试剂在收容在瓶状的试剂容器200中的状态下设置于样本测定装置100。如图2所示,样本测定装置101具备测定部10、试剂库20、试剂容器支架30、翼片40以及驱动部50。试剂容器支架30包括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和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驱动部50包括第一驱动部51和第二驱动部52。

测定部10使用收容在试剂容器200中的试剂测定样本。试剂库20收容装有试剂的试剂容器200。试剂容器支架30配置在试剂库20内,能够保持试剂容器200。翼片40使试剂库20内的空气循环。

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形成为圆形。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能够保持多个试剂容器200。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在俯视时配置在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的周围。即,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在俯视时以包围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的方式形成为圆环状。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和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呈同心状配置,能够相互独立地旋转。另外,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和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配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

第一驱动部51对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第二驱动部52对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另外,第二驱动部52对翼片4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即,第二驱动部52是对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和翼片40双方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单一的驱动部。由此,不需要与对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第二驱动部52分开地另行设置对翼片4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驱动部,因此,不需要确保相应的空间。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装置大型化。另外,由于不需要另行设置对翼片4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驱动部,因此,能够简化装置结构并且能够抑制部件数量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试剂容器支架30也可以设置有呈三重以上的圆周状排列的多个试剂容器支架。

接着,对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样本测定装置100实施的试剂库20内的空气的循环方法进行简单说明。试样测定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1)~(3)。

(1)对配置在试剂库20内并保持试剂容器200的试剂容器支架30进行旋转驱动。

(2)与试剂容器支架30连动地对翼片40进行旋转驱动。

(3)通过翼片40的旋转驱动而使试剂库20内的空气循环。

在本实施方式的试剂库20内的空气的循环方法中,如上所述,与试剂容器支架30连动地对翼片40进行旋转驱动。由此,不需要与对试剂容器支架3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驱动部50分开地另行设置对翼片4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驱动部,因此,不需要确保相应的空间。其结果是,能够提供能够抑制装置大型化的试剂库20内的空气的循环方法。另外,由于不需要另行设置对翼片4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驱动部,因此,能够提供能够简化装置结构并且能够抑制部件数量增加的试剂库20内的空气的循环方法。

[样本测定装置的具体结构例]

接着,参照图3~图16,对样本测定装置100的具体结构例进行详细说明。在图3~图16的例子中,样本测定装置100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样本中的待测物质的免疫测定装置。

样本测定装置100具备测定部10、试剂库20、试剂容器支架30、翼片40以及驱动部50。另外,在图3的结构例中,样本测定装置100具备框体110、样本输送部120、样本分注部130、反应容器供给部140、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反应部160、试剂容器移送部170、bf分离部180以及试剂分注部190。测定部10包括检测部11和控制部12。

框体110具有能够在内部收容样本测定装置100的各部分的箱状形状。框体110既可以是在单一阶层上收容样本测定装置100的各部分的结构,也可以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阶层的阶层结构,将样本测定装置100的各部分分配给各个阶层而配置。

样本输送部120构成为将从被检测体采集到的样本输送至样本分注部130的吸引位置。样本输送部120能够将设置有多个收容有样本的试管的试管架输送至规定的样本吸引位置。

样本分注部130吸引由样本输送部120输送的样本,并将所吸引的样本分注到反应容器60。样本分注部130包括:与用于进行吸引和排出的流体回路连接的吸移管、以及使吸移管移动的移动机构。样本分注部130将设置于未图示的吸头供给部的分注吸头安装在吸移管的前端,将被输送的试管中的样本向分注吸头内吸引规定量。样本分注部130将所吸引的样本分注到配置在规定的样本分注位置的反应容器60。在分注后,样本分注部130将分注吸头从吸移管的前端拆卸并废弃。

反应容器供给部140储存多个反应容器60。反应容器供给部140能够在规定的反应容器供给位置向反应容器移送部150逐个供给反应容器60。

反应容器移送部150移送反应容器60。反应容器移送部150从反应容器供给位置取得反应容器60,将反应容器60移送到样本分注部130、试剂分注部190、反应部160、检测部11等各自的处理位置。反应容器移送部150例如由把持反应容器60的把持件或具有反应容器60的设置孔的保持部、以及使把持件或保持部移动的移动机构构成。移动机构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能够直线移动的直动机构在一个轴或多个轴方向上移动。移动机构也可以包括绕旋转轴水平旋转的臂机构、多关节机器人机构。反应容器移送部150设置有一个或多个。

反应部160具备加热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对反应容器60进行保持,对收容在反应容器60中的试样进行加热而使其反应。通过加热,收容在反应容器60内的样本和试剂发生反应。反应部160在框体110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反应部160既可以固定设置于框体110,也可以设置为能够在框体110内移动。在反应部160构成为能够移动的情况下,反应部160也能够作为反应容器移送部150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试剂容器移送部170能够移送试剂容器200。例如,试剂容器移送部170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抓持机构抬起试剂容器200,分别设置于试剂容器支架30的保持部33。

bf分离部180具有执行从反应容器60分离液相和固相的bf分离处理的功能。bf分离部180包括一个或多个能够分别设置反应容器60的处理端口。在处理端口设置有:用于对r2试剂所含的磁性粒子进行集磁的磁力源182(参照图15)、以及用于进行液相的吸引及清洗液的供给的清洗部181(参照图15)。bf分离部180在对形成有后述的免疫复合体的磁性粒子进行集磁的状态下,通过清洗部181吸引反应容器60内的液相并供给清洗液。清洗部181具备液相的吸引通路和清洗液的排出通路,与未图示的流体回路连接。由此,能够将液相所含的不需要的成分从免疫复合体与磁性粒子的结合体分离而除去。

试剂分注部190吸引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并将所吸引的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60。试剂分注部190能够在试剂吸引位置和试剂分注位置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用于进行试剂的吸引和排出的吸引管190a。另外,试剂分注部190能够使吸引管190a向下方移动并进入试剂容器200的内部。另外,试剂分注部190能够使吸引管190a向下方移动并使吸引管190a退避到试剂容器200的上方位置。吸引管190a与未图示的流体回路连接,从试剂容器200吸引规定量的试剂,向被移送到试剂分注位置的反应容器60分注试剂。

吸引管190a与液面传感器连接。液面传感器与控制部12连接,在从试剂容器200吸引试剂时,基于试剂的液面与吸引管190a的接触而引起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试剂液面,并将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部12。另外,控制部12通过监视试剂分注部190的动作量,从而监视吸引管190a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

试剂分注部190例如设置有三个,用于r1试剂~r3试剂各自的分注。也可以通过一个试剂分注部190分注多种试剂。在图3所示的结构例中,试剂分注部190包括:用于分注r1试剂的第一试剂分注部191、用于分注r2试剂的第二试剂分注部192、以及用于分注r3试剂的第三试剂分注部193。另外,试剂分注部190还包括:用于分注r4试剂的第四试剂分注部194以及用于分注r5试剂的第五试剂分注部195。

第一试剂分注部191能够在用于吸引r1试剂的最内周侧的孔部21d与规定的r1试剂分注位置之间移动吸引管190a。第二试剂分注部192能够在用于吸引r2试剂的最外周侧的孔部21d与规定的r2试剂分注位置之间移动吸引管190a。第三试剂分注部193能够在用于吸引r3试剂的径向中间位置的孔部21d与规定的r3试剂分注位置之间移动吸引管190a。第四试剂分注部194和第五试剂分注部195分别经由送液管与收容有r4试剂和r5试剂的试剂容器(未图示)连接,能够向由反应容器移送部150移送的反应容器60中排出试剂。

检测部11包括光电倍增管等光检测器11a(参照图15)。检测部11通过用光检测器11a取得在与进行了各种处理的样本的抗原结合的标记抗体与发光基质的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从而测定该样本中含有的抗原的量。

控制部12包括cpu等处理器12a、rom、ram以及硬盘等存储部12b。处理器12a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部12b中的控制程序,从而作为样本测定装置100的控制部发挥功能。控制部12对上述样本测定装置100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另外,控制部12对由检测部11检测到的结果进行测定。

在图3的结构例中,样本测定装置100具备收容试剂容器支架30的箱状的试剂库20。如图4所示,试剂容器支架30设置在试剂库20的具有隔热功能的壳体21内。试剂库20在壳体21内具有试剂容器支架30和冷却部22,将设置于试剂容器支架30的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保冷至适合保管的一定温度。另外,试剂库20以收容多个试剂容器200的方式将试剂容器支架30配置在试剂库20内。

壳体21具有由圆形的上表面部21a及底面部21b、以及圆筒状的侧面部21c划分出的内部空间。上表面部21a、底面部21b以及侧面部21c包含隔热材料,对壳体21的内部和外部进行隔热。例如,上表面部21a、底面部21b以及侧面部21c包含发泡材料。由此,能够对试剂容器200进行低温保管。

上表面部21a覆盖试剂容器200的上部。上表面部21a具有圆板形状。另外,上表面部21a具有比试剂库20的外周大的外周。底面部21b覆盖试剂容器200的下部。底面部21b具有圆板形状。侧面部21c覆盖试剂容器200的侧面。侧面部21c具有圆筒形状。

试剂库20具有供试剂分注部190进入试剂库20的内部的孔部21d。孔部21d设置于上表面部21a。另外,设置有多个孔部21d。

冷却部22对试剂库20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冷却部22例如包括:包含珀尔帖元件等的冷却源和传递热的翼片。另外,冷却部22在试剂库20的底面部21b附近设置有多个。通过翼片40向冷却部22输送试剂库20内的空气,被冷却后的空气在试剂库20内循环。

试剂容器支架30能够保持多个试剂容器200。试剂容器支架30包括多个保持部33。具体而言,试剂容器支架30包括悬挂并保持试剂容器200的悬挂部34。另外,试剂容器支架30包括贯通口35。另外,试剂容器支架30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排列保持多个试剂容器200。在图4的结构例中,试剂容器支架30如图5以及图6所示,包括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和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另外,试剂容器支架30包括旋转台38和连结部件39。

试剂容器支架30的贯通口35供试剂容器200插入而设置。具体而言,试剂容器支架30包括具有贯通口35的板状部件30a。另外,板状部件30a以使试剂容器200的底面从贯通口35露出的方式保持试剂容器200。由此,通过使试剂容器支架30旋转,能够利用被试剂容器支架30保持的试剂容器200使试剂库20内的空气流动,由此也能够使试剂库20内的空气循环。另外,板状部件30a包括多个悬挂并保持试剂容器200的悬挂部34。另外,悬挂部34具有朝向下方变细的形状。

如图4以及图5所示,试剂容器支架30形成为水平延伸的扁平形状。由此,能够高效地对试剂进行保冷或保温,并且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试剂容器支架30通过保持部33将试剂容器200定位并固定。由此,能够将试剂容器200高精度地配置在试剂容器支架30的规定的位置,并且能够抑制试剂容器200相对于试剂容器支架30移动。

试剂容器支架30构成为多个试剂容器200呈圆周状配置。另外,试剂容器支架30具有圆形的外周缘。由此,能够将多个试剂容器200呈圆周状地配置于大致圆形的试剂容器支架30而紧凑地收容在保管库内。

另外,试剂容器支架30构成为以试剂容器200的侧面在试剂库20内露出的方式保持试剂容器200。由此,通过使试剂容器支架30旋转,能够利用被试剂容器支架30保持的试剂容器200使试剂库20内的空气流动,由此也能够使试剂库20内的空气循环。

另外,试剂容器支架30构成为悬挂并保持试剂容器200。由此,能够支承试剂容器200的上方部分,因此,能够在从上方吸引试剂的情况下稳定地保持试剂容器200。

另外,试剂容器支架30的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形成为圆形。另外,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在俯视时以包围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的方式形成为圆环状。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和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呈同心状配置,能够相互独立地旋转。另外,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和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配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

内周侧的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能够将多个试剂容器200保持为圆周状。外周侧的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能够将多个试剂容器200保持为圆周状。

试剂容器支架30为了对所保持的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进行搅拌,能够间断性地旋转驱动。即,试剂容器支架30通过反复进行加速和减速,使惯性作用于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使试剂在试剂容器200内移动。由此,能够高效地搅拌试剂容器200内的试剂。

例如,在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设置装有包含磁性粒子的试剂的试剂容器200。为了抑制磁性粒子的沉淀,需要始终或定期搅拌试剂。因此,始终或定期驱动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以使其旋转。如后所述,与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的旋转驱动一起,对翼片40进行旋转驱动,因此,能够与试剂的搅拌一起进行试剂库20内的空气的循环。

翼片40使试剂库20内的空气循环。翼片40由驱动试剂容器支架30的驱动部50驱动而旋转。在图3的结构例中,翼片40由对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第二驱动部52驱动而旋转。即,第二驱动部52是对试剂容器支架30和翼片40双方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的单一的驱动部。由此,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并且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翼片40以及试剂容器支架30以翼片40的旋转轴与试剂容器支架30的旋转轴相同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使试剂容器支架30的旋转轴与翼片40的旋转轴共用化,因此,能够简化装置结构。

具体而言,翼片40、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以及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以翼片40的旋转轴、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的旋转轴以及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的旋转轴相同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使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的旋转轴与翼片40的旋转轴共用化,因此,能够简化装置结构。

另外,由驱动部50驱动的翼片40构成为使由冷却部22冷却后的空气循环。即,驱动部50驱动翼片40以使由冷却部22冷却后的空气循环。由此,能够利用翼片40使由冷却部22冷却后的空气在试剂库20内循环,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试剂库20内。

另外,翼片40构成为朝向冷却部22输送空气。由此,能够利用翼片40的送风使由冷却部22冷却后的空气向试剂库20内扩散,因此,能够有效地冷却试剂库20内。

驱动部50对试剂容器支架3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另外,驱动部50对翼片4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具体而言,驱动部50包括第一驱动部51和第二驱动部52。第一驱动部51对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第二驱动部52对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另外,第二驱动部52对翼片40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

如图7所示,第一驱动部51配置在试剂库20的外侧。具体而言,第一驱动部51配置在试剂库20的下方的外侧。第一驱动部51使旋转轴511旋转。旋转轴511支承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即,第一驱动部51经由旋转轴511对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第一驱动部51例如是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驱动源。具体而言,第一驱动部51通过对与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的中心连接并上下延伸的旋转轴511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旋转。旋转轴511的下端部与第一驱动部51连结,上端部与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的中心连结。

由此,利用配置在试剂库20的外侧的第一驱动部51,能够容易地使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旋转移动。另外,通过将第一驱动部51设置在试剂库20外,能够抑制第一驱动部51与被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保持的试剂容器200干涉,并且能够抑制第一驱动部51的热向试剂库20内传递。

第二驱动部52配置在试剂库20的外侧。具体而言,第二驱动部52配置在试剂库20的下方的外侧。第二驱动部52使支承部521旋转。支承部521支承旋转台38。旋转台38经由多个连结部件39支承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即,第二驱动部52经由支承部521、旋转台38以及连结部件39,对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进行驱动以使其旋转。第二驱动部52例如是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驱动源。具体而言,第二驱动部52通过经由传递机构522对与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连结的旋转台38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旋转。旋转台38经由联轴器以及支承部521与传递机构522连结。旋转台38以及支承部521在中央设置有供旋转轴511穿过的通孔,与旋转轴511独立地旋转。由此,第二驱动部52和第一驱动部51分别使外周侧的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和内周侧的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独立地旋转驱动。

由此,能够与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1独立地使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旋转移动。另外,通过将第二驱动部52设置在试剂库20外,能够抑制第二驱动部52与被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保持的试剂容器200干涉,并且能够抑制第二驱动部52的热向试剂库20内传递。

如图8以及图9所示,翼片40设置于旋转台38。即,翼片40设置于经由连结部件39支承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2的旋转台38。由此,能够在支承试剂容器支架30的旋转台38上设置翼片40,因此,不需要另行设置用于设置翼片40的空间。由此,能够实现装置结构的简化以及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旋转台38在俯视时具有大致圆形的外周缘。另外,旋转台38设置在试剂库20的下方附近。在旋转台38上设置有多个开口,空气容易在旋转台38的下方的区域与上方的区域之间通过。

另外,翼片40由一体地设置于旋转台38的突起41构成。由此,突起41也随着旋转台38的旋转而旋转,因此,能够随着试剂容器支架30的旋转移动,在试剂库20内产生空气的流动。

在图8以及图9所示的结构例中,突起41设置于旋转台38的下表面。即,突起41以相对于旋转台38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另外,突起41构成为通过旋转台38的旋转而产生下降流。即,突起41朝向设置在旋转台38的下方的冷却部22产生气流。需要说明的是,突起41也可以设置于旋转台38的上表面。另外,突起41也可以设置于旋转台38的外周面。突起41也可以具有使试剂库20内的空气流动的叶片形状。突起41配置成沿着旋转台38的半径方向延伸。即,突起41配置成沿与旋转台38的旋转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旋转台38以十~数十rpm的旋转速度被旋转驱动。即,与旋转台38一起被旋转驱动的翼片40以十~数十rpm的旋转速度被旋转驱动。

突起41既可以利用螺钉等紧固安装于旋转台38,也可以与旋转台38一体地形成。另外,突起41既可以相对于旋转台38向铅垂方向突出,也可以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地突出。另外,突起41设置有多个。需要说明的是,突起41也可以设置单个。

试剂容器200包括试剂容器201和试剂容器202。在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各结构例中,试剂容器201包括收容后述的r2试剂的容器主体232。试剂容器202是将收容后述的r3试剂的容器主体233和收容r1试剂的容器主体231连结成一组的多连型试剂容器。

试剂容器201和试剂容器202分别具备覆盖容器主体的上部的上部罩240。上部罩240以覆盖容器主体的侧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具有沿着容器主体的侧面的外周部241,在外周部241的下端部设置有用于与试剂容器支架30卡合的卡合部242。卡合部242支承于试剂容器支架30的保持部33。在图10以及图11的结构例中,上部罩240具有被把持部243。另外,在上部罩240设置有能够开闭的盖部220。

在图4的结构例中,在圆周方向上排列保持的多个试剂容器201各自的盖部220呈同一圆周状地排列配置。在圆周方向上排列保持的多个试剂容器202各自的试剂容器202呈同一圆周状地排列配置。在圆周方向上排列保持的多个试剂容器202各自的容器主体231、233分别呈同一圆周状地排列配置。在试剂容器支架30中,容器主体232、容器主体233、容器主体231分别配置在半径方向的不同位置。因此,如图3所示,在壳体21的上表面部21a,与r1试剂~r3试剂各自的吸引位置对应的孔部21d以与对应的试剂容器200的盖部220所排列的圆周上的规定位置重叠的方式设置在三个部位。

如图12所示,翼片40也可以设置于将驱动部50的旋转驱动传递到试剂容器支架30的传动轴42。由此,翼片40也随着传动轴42的旋转而旋转,因此,能够随着试剂容器支架30的旋转移动,在试剂库20内产生空气的流动。

另外,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翼片40也可以配置于在俯视时与试剂容器支架30的旋转轴线上不同的位置处。翼片40经由齿轮43、44以及传动轴42与驱动部50连接。翼片40的旋转轴线在俯视时与传动轴42偏置。另外,齿轮43的齿数比齿轮44的齿数少。由此,传动轴42的旋转驱动被增速并传递到翼片40。其结果是,能够相对于试剂容器支架30增大翼片40的转速。另外,在图13以及图14所示的结构例中,翼片40设置有四个。需要说明的是,翼片40可以设置三个以下,也可以设置五个以上。

(免疫测定的概要)

在图3~图14所示的结构例中,如上所述,使用r1试剂~r5试剂进行免疫测定。参照图15,作为免疫测定的一例,对待测物质81为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向反应容器60分注r1试剂和包含待测物质81的样本。通过第一试剂分注部191,r1试剂被分注到反应容器60中,通过样本分注部130,样本被分注到反应容器60中。r1试剂含有捕捉物质84,与待测物质81反应而结合。捕捉物质84包含用于捕捉物质84与r2试剂所含的固相载体82结合的结合物质。

该结合物质与固相载体的结合可以利用例如生物素和亲和素类、半抗原和抗半抗原抗体、镍和组氨酸标签、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亲和素类”是指包含亲和素和链霉亲和素。

例如,捕捉物质84是用生物素修饰的抗体(biotin抗体)。即,捕捉物质84中作为结合物质修饰有生物素。在分注样本和r1试剂后,在反应部160中,反应容器60内的试样被加热到规定温度,由此捕捉物质84和待测物质81结合。

接着,通过第二试剂分注部192向反应容器60分注r2试剂。r2试剂含有固相载体82。固相载体82与捕捉物质84的结合物质结合。固相载体82例如是固定有与生物素结合的链霉亲和素的磁性粒子(stavi结合磁性粒子)。stavi结合磁性粒子的链霉亲和素与作为结合物质的生物素反应而结合。在分注r2试剂后,在反应部160中,反应容器60内的试样被加热到规定温度。其结果是,待测物质81和捕捉物质84与固相载体82结合。

形成在固相载体82上的待测物质81和捕捉物质84与未反应的捕捉物质84通过bf分离部180的一次bf分离处理被分离。若在bf分离部180的处理端口设置反应容器60,则bf分离部180一次或多次执行基于磁力源182的集磁状态下的由清洗部181进行的液相的吸引、清洗液的排出、以及非集磁状态下的搅拌的各工序。通过一次bf分离处理,将未反应的捕捉物质84等不需要的成分从反应容器60中除去。在一次bf分离处理中,最终在吸引反应容器60内的液相的状态下进入下一工序。

接着,通过第三试剂分注部193向反应容器60分注r3试剂。r3试剂含有标记物质83,与待测物质81反应而结合。在分注r3试剂后,在反应部160中,反应容器60内的试样被加热到规定温度。其结果是,在固相载体82上形成包含待测物质81、标记物质83以及捕捉物质84的免疫复合体85。在图15的例子中,标记物质83是alp(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

形成在固相载体82上的免疫复合体85和未反应的标记物质83通过二次bf分离处理被分离。bf分离部180一次或多次执行基于磁力源182的集磁状态下的液相的吸引、清洗液的排出、以及非集磁状态下的搅拌的各工序。通过二次bf分离处理,将未反应的标记物质83等不需要的成分从反应容器60中除去。在二次bf分离处理中,最终在吸引反应容器60内的液相的状态下进入下一工序。

此后,分别通过第四试剂分注部194和第五试剂分注部195向反应容器60分注r4试剂和r5试剂。r4试剂含有缓冲液。与固相载体82结合的免疫复合体85分散在缓冲液中。r5试剂含有化学发光基质。r4试剂中含有的缓冲液具有促进免疫复合体85所含的标记物质83的标记(酶)与基质的反应的组成。在分注r4、r5试剂后,在反应部160中,反应容器60内的试样被加热到规定温度。通过使基质与标记反应而产生光,通过检测部11的光检测器11a测定产生的光的强度。控制部12基于检测部11的检测信号,测定样本中的待测物质81的含量等。

(测定处理动作的说明)

接着,使用图16说明图15所示的样本测定装置100的测定处理动作。另外,图16所示的各步骤的处理由控制部12控制。

在步骤s1中,控制部12使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将反应容器60移送到r1试剂分注位置。控制部12使第一试剂分注部191向反应容器60内分注r1试剂。

在步骤s2中,向反应容器60分注样本。控制部12通过样本分注部130从样本输送部120上的试管吸引样本。控制部12通过样本分注部130将所吸引的样本分注到反应容器60。在分注后,样本分注部130被控制为将分注吸头废弃到未图示的废弃口。样本分注部130在每次进行经由分注吸头的分注动作时,更换为未使用的分注吸头。

在步骤s3中,控制部12通过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将反应容器60移送到r2试剂分注位置,通过第二试剂分注部192向反应容器60分注r2试剂。在分注r2试剂后,控制部12通过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向反应部160移送反应容器60。反应容器60在反应部160中在规定时间内被加热。

在步骤s4中,控制部12使bf分离部180执行一次bf分离处理。首先,控制部12通过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将反应容器60移送到bf分离部180。bf分离部180被控制为对反应容器60中的试样进行一次bf分离处理(参照图15)以除去液体成分。

在步骤s5中,控制部12通过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将反应容器60移送到r3试剂分注位置,通过第三试剂分注部193向反应容器60分注r3试剂。在分注r3试剂后,控制部12通过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向反应部160移送反应容器60。反应容器60在反应部160中在规定时间内被加热。

在步骤s6中,控制部12使bf分离部180执行二次bf分离处理。首先,控制部12通过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将反应容器60移送到bf分离部180。bf分离部180被控制为对反应容器60中的试样进行二次bf分离处理(参照图15)以除去液体成分。

在步骤s7中,向反应容器60分注r4试剂。控制部12通过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将反应容器60移送到r4试剂分注位置,通过第四试剂分注部194向反应容器60分注r4试剂。

在步骤s8中,向反应容器60分注r5试剂。控制部12通过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将反应容器60移送到r5试剂分注位置,通过第五试剂分注部195向反应容器60分注r5试剂。在分注r5试剂后,控制部12通过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向反应部160移送反应容器60。反应容器60在反应部160中在规定时间内被加热。

在步骤s9中,进行免疫复合体85的检测处理。控制部12通过反应容器移送部150将反应容器60移送到检测部11。通过检测部11,测定通过使基质与标记反应而产生的光的强度。检测部11的检测结果被输出到控制部12。

在检测结束后,在步骤s10中,反应容器移送部150被控制为从检测部11取出测定处理完的反应容器60,并将其废弃到未图示的废弃口。

以此进行样本测定装置100的测定处理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应理解为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并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来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来表示,还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测定部、20:试剂库、22:冷却部、30:试剂容器支架、30a:板状部件、31:第一试剂容器支架、32:第二试剂容器支架、34:悬挂部、35:贯通口、38:旋转台、39:连结部件、40:翼片、41:突起、42:传动轴、50:驱动部、51:第一驱动部、52:第二驱动部、100、101:样本测定装置、200:试剂容器、521:支承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